DB41 T 1397-2017 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46781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 T 1397-2017 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DB41 T 1397-2017 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DB41 T 1397-2017 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DB41 T 1397-2017 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DB41 T 1397-2017 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B20DB41河南省地方标 准DB41/T 13972017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2017-07-07发布 2017-10-07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1/T 13972017I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士政、李少昆、赵亚丽、李潮海、王俊忠、葛树春、杨青华。本标准参加起草人:王克如、王群、慕兰、谢瑞芝、董朋飞、黄达、苌建峰、王磊、张学林、张霞、李鸿萍。DB41/T 13972017

2、1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的术语和定义、选地与前茬处理、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烘干与贮藏。本标准适用于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夏玉米种植区的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0395.9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210172007 玉米干燥技术规范GB/T 219

3、612008 玉米机械收获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503 单粒(精密)播种机作业质量NY/T 1355 玉米收获机作业质量NY/T 28512015 玉米机械化深松施肥播种作业技术规范DB41/T 12502016 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DB41/T 12512016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玉米全程机械化玉米从整地、播种、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到收获应用机械作业的全生产过程。3.2种肥异位同播采用种子、肥料同播复式播种机,实现种子和肥料不同位置一次完成的作业方式。4 选地与前茬处理4.1 选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4、 15618 规定,并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田块。DB41/T 1397201724.2 前茬处理前茬小麦秸秆处理方式应符合 DB41/T 12502016 规定。5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5.1 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所在区域种植、耐密、高产、抗病、抗倒、整齐度好、穗位适中、籽粒脱水快、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杂交种。5.2 种子质量净度99%、纯度98%、发芽率95%、发芽势90%大小均匀一致的种子。5.3 种子包衣宜选用包衣种子。未包衣种子宜采用符合GB/T 8321规定的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拌种处理。每10 kg种子采用70%吡虫啉悬浮剂30 mL和2%戊唑醇悬浮剂4

5、0 mL60 mL进行拌种处理;或采用50%辛硫磷乳油20 mL和2%戊唑醇悬浮剂40 mL60 mL进行拌种处理;或采用40%溴酰噻虫嗪悬浮剂和2%戊唑醇悬浮剂30 mL60 mL进行拌种处理。6播种6.1 播期小麦收获后抢时早播,黄河以南应在 6 月 10 日前完成播种,黄河以北应在 6 月 15 日前完成播种。6.2 土壤条件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60%70%。若墒情不足,应播后立即浇水。6.3 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选择其适宜的种植密度。水肥条件好的高产田块,可适当密植,每667 m2种植45005500株;水肥条件较差的中低产田块,可适当稀植,每667 m2种植35004500株。

6、6.4 播种机型选择依据种植规模,选用采用种子、肥料同播复式播种机,其操作应符合 NY/T 503 和 NY/T 28512015规定。6.5 种肥异位同播6.5.1 宜采用 60 cm 等行距播种,种子播种深度 4 cm5 cm,肥料深施在玉米种子侧下方,与种子的侧向距离 5 cm10 cm,施肥深度 5 cm15 cm。6.5.2 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水平、作物品种和肥料类型等因素确定施肥量,或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氮肥总量的 40%及全部磷、钾肥随玉米播种施入。提倡施用缓控释肥。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规定。7 田间管理DB41/T 1397201737.1 化学除草7.1.1 除草

7、剂使用除草剂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规定,采用安全、高效的动力喷药机械作业,避免药剂飘移至其他作物上。7.1.2 苗前除草玉米播后苗前土壤较湿润时,每 667 m2采用 40%乙莠悬浮剂 150 mL200 mL,在微风天气,进行土壤封闭喷雾。施药应均匀,不重喷,不漏喷。7.1.3 苗后除草对于未能及时进行苗前除草的地块,每 667 m2采用 24%烟嘧乙悬浮剂 80 mL100 mL,在玉米 35 叶期的早上 9 点之前、下午 4 点以后进行定向喷雾。施药应均匀,不重喷,不漏喷。7.2 追施氮肥在玉米912展叶期,采用施肥机条施总氮量的60%。若播种时已施用缓控释肥,可适当减少追肥用

8、量。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规定。7.3 水分管理苗期可适当控水蹲苗。拔节后出现干旱应及时灌水,每667 m2每次灌水量20 m330 m3。宜采用喷灌或滴灌进行灌溉。灌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规定。如遇涝灾应及时排涝,田间积水时间不超过1 d。7.4 化控防倒存在倒伏风险地块,根据品种特性和苗情,选用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化控防倒。施药应均匀,不得重喷、漏喷。7.5 病虫害防治7.5.1 施药机械依据种植规模,选用安全、高效的动力喷药机械或无人机,其操作应符合 GB 10395.9 规定。7.5.2 农药使用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规定。7.5.3 虫害防治播后苗前,每

9、 667 m2采用 48%毒死蜱乳油 200 mL300 mL,或 3%杀虫双颗粒剂 2000 g3000 g 混土均匀撒于地表防治地下害虫。苗期,每 667 m2采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 g 和 2.5%溴氰菊酯乳油 20 mL30 mL 混合进行叶面均匀喷雾防治蚜虫、蓟马、灰飞虱、甜菜夜蛾、二点委夜蛾等。大喇叭口期,每 667 m2采用 3%辛硫磷颗粒剂 800 g1000 g 进行防治,或每 667 m2采用 40%氯虫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4 g8 g 进行植株上部均匀喷雾,或害虫幼卵期每 667 m2投放赤眼蜂 1.5 万头防治玉米螟、棉铃虫和桃蛀螟等。7.5.4 病害防治D

10、B41/T 139720174苗期,每 667 m2采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0 g 进行叶面均匀喷雾防治灰飞虱以控制玉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抽雄前,每 667 m2采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 g,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50 g,或 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 35 mL 进行叶面均匀喷雾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叶斑病和茎腐病等。大喇叭口期,每 667 m2采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00 g 防治玉米穗腐病。8收获8.1 收获时期机械穗收应在籽粒乳线消失后进行;机械粒收应在籽粒乳线消失7 d10 d后、籽粒含水量28时收获。如农时不能满足,则在保证冬小麦适期

11、播种的前提下尽可能晚收。8.2 收获植株状况植株倒伏倒折率5%,穗位高度整齐一致,穗位高度50 cm。8.3 收获方式采用玉米果穗收获机进行穗收;采用专用型玉米籽粒收获机收获籽粒,割台行距 55 cm65 cm。收获机应符合 GB/T 219612008 规定。8.4 作业质量采用玉米果穗收获机进行穗收,总损失率4%,落穗损失率4%,籽粒破碎率1%,果穗含杂率1.5%,苞叶剥净率85%。采用玉米籽粒收获机进行粒收,总损失率5%,籽粒破碎率5%,籽粒含杂率3%。其他收获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1355 规定。8.5 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秸秆处理方式应符合 DB41/T 12512016 规定。9烘干机收果穗应及时晾晒,脱粒;机收籽粒应及时烘干。 烘干技术要求和烘干产品质量应符合GB/T 210172007规定。籽粒含水量14%时入仓贮藏。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