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1404-2017 苦楝栽培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4689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7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 T 1404-2017 苦楝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41 T 1404-2017 苦楝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41 T 1404-2017 苦楝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41 T 1404-2017 苦楝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41 T 1404-2017 苦楝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40B61DB41河南省地方标 准DB41/T 14042017苦楝栽培技术规程2017 - 07 -07 发布 2017 - 10 - 17 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1/T 14042017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济源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磊、王文战、夏鹏云、曹青、吴创业、王琰洪、杨玉霞。本标准参加起草人:马兴旗、王双牛、苗荣周、程建民、赵琦、牛墩、解鹏飞、张伟、王慧敏、翟亚平、王准、李利、聂晨曦、卫峰、郑旭东。DB41/T 140420171苦楝栽培技术规程

2、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苦楝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播种育苗、出圃、移植苗培育、造林、抚育管护、病虫害防治。本标准适用于苦楝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DB41/T 383 林业育苗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苦楝苦楝 Melia azedarach Linn.为楝科落叶乔木植物,高可达 20 m。树皮暗褐色,纵裂,老枝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叶为

3、23 回奇数羽状复叶,长 20 cm40 cm;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有钝锯齿,两面无毛。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花瓣淡紫色,倒卵状匙形,长约 1 cm,芳香;核果球形至椭圆形,长 1 cm2 cm,宽 0.8 cm1.5 cm,外果皮肉质,成熟前绿色,成熟后乳白色,内果皮木质,45 室,每室有种子 1 粒,种子椭圆形。花期 45 月,果熟期 1012 月。4 播种育苗4.1 种子的采集与处理4.1.1 种子采集选择相同生态区内干形通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成年植株为采种母树,当果皮呈黄白色,略有皱缩时即可采种。4.1.2 种子调制采后放入水中浸泡2 d3 d,捞出堆放沤制5 d7

4、d,经揉搓、淘洗制得净种,自然阴干后置于干燥通风处保存待播。4.1.3 沙藏催芽DB41/T 14042017212 月上旬,将种子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浸种 1 h,清水冲洗干净后进行常规沙藏。播前 10 d15 d,连沙移入温室,在 25 28 环境下进行催芽,无温室条件的可在背风向阳处覆盖薄膜进行催芽,期间每日翻动 1 次,水分不足时适当补水,待有 20%露白时及时播种。4.2 圃地选择按DB41/T 383的规定执行。4.3 圃地整理4.3.1 整地秋末上冻前或早春解冻后,每667 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 kg、3%辛硫磷颗粒剂5 kg 、复合肥100 kg、深耕细耙

5、整平。4.3.2 作床3月上旬,将圃地整成宽1 m1.5 m、长度根据需要而定的低床,埂宽30 cm、高20 cm,墒情不足时浇水备播;移植圃移植前作床,床宽2 m,长度依地形而定。4.4 播种4.4.1 时间春播:3月上旬至4月上旬;秋播:随采随播。4.4.2 播种量每667 干种20 kg25 kg。4.4.3 播种方法春播:行距33 cm,开宽10 cm、深5 cm的条播沟,顺沟浇水。水渗下后,将沙藏催芽的种子均匀播入,覆细土2 cm,然后覆盖1 cm厚的锯木屑或麦糠等,及时喷水。秋播:经种子调制的种子直接播种,方法同春播。4.5 苗期管理4.5.1 灌溉出苗期墒情不足时及时喷水;出苗后

6、期可进行小水浅浇;幼苗出齐以后根据墒情适时灌溉。4.5.2 间苗定苗苗高 10 cm 左右开始间苗,当苗高 15 cm20 cm 按株距 20 cm25 cm 定苗,每 667 保留 60008000 株。4.5.3 松土除草每次浇水或大雨后适时松土除草。4.5.4 追肥DB41/T 140420173苗高30 cm50 cm时,每667 追施尿素20 kg;8月上旬每667 追施磷钾复合肥50 kg,施后及时浇水。5出圃5.1 时间落叶后至发芽前出圃,起苗前10 d浇透水。起苗时保证根系完整。5.2 分级一级苗:苗干通直、完全木质化、根系完整,高度180 cm、地径2.0 cm、根幅40cm

7、,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危害。二级苗:苗干基本通直、完全木质化、根系完整,高度 150 cm 180cm、地径1.5cm 2.0 cm、根幅 30 cm 40 cm,苗干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危害。分级后每 20 株 1 捆,挂上标签。5.3 包装运输当地造林,随起随运随栽;外运苗木用麻袋、蒲包、塑料膜等保湿材料包裹根部,盖好篷布。6 移植苗培育6.1 移植3月下旬,按株行距1.2 m1.5 m挖定植穴,穴规格0.6 m0.6 m0.4 m,选用一级苗移植。栽后浇透水,缺苗及时补植。6.2 修剪第1年初春时,截去顶部1/4,待新枝长15 cm20 cm时,剪口下选留直立健壮枝作为主干延长枝,抹去竞争枝,其

8、余小枝保留。翌年及以后,生长期疏除主干竞争枝和下部过大枝;落叶后至发芽前进行修枝,修枝高度为树高的1/2。枝下高达到要求以后,不再修剪。6.3 土肥水管理每年4月每667 m2穴施复合肥50 kg,施后及时浇水,适时中耕除草。6.4 起苗裸根苗根幅为胸径的810倍,全、半冠苗带土球,土球直径为苗木胸径的810倍,高度为直径的2/3,土球、枝干用草绳绑缚,伤口涂抹凡士林。7造林7.1 造林地选择DB41/T 140420174宜选择土壤厚度 60 cm 以上,pH 值 6.08.0,地下水位 2.0 m 以下,海拔 1000 m 以下的壤土和沙壤土。7.2 造林模式可营造纯林或混交林。7.3 造

9、林密度生态林4155株/667 ,用材林3341株/667 ,农田防护林单行株距3 m4 m,双行或多行株行距5 m5 m。7.4 整地按GB/T 15776规定执行。7.5 栽植7.5.1 时间芽萌动至发芽前栽植。7.5.2 栽植方法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栽植,栽植时先填表土,后填心土,栽后及时浇水覆土。8 抚育管护8.1 幼林管护按GB/T 15776的规定执行。8.2 修枝参照上述大苗培育。园林绿化根据造型要求进行修剪。8.3 间伐当林分郁闭度大于 0.8 时,及时进行间伐,间伐时坚持去小留大、去弯留直、去弱留强的原则,保留郁闭度不能小于 0.6。9 病虫害防治苦楝主要病虫害防治措

10、施见表1,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表 1 苦楝主要病虫害防治表防治对象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黄化病缺铁引起,典型表现是嫩叶先黄化。 1.叶面喷施 0.2%硫酸亚铁水溶液 35 次,每隔 15 天 1 次。2.根部浇施 0.5%硫酸亚铁水溶液。DB41/T 140420175表 1 苦楝主要病虫害防治表(续)防治对象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褐斑病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褐绿色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中央部位变成灰白色,外围呈褐色,两者之间有一圈深褐色隆起线 ,病斑呈蛇眼状。1.幼苗期及时间苗,保持适宜的株行距,保证苗圃地通风透光。2.秋后清除苗圃地落叶,减少越冬菌源。3.发病初期喷施 1:2

11、:200 波尔多液,每隔 15 天 1 次,连续23 次。溃疡病发病初期树皮上出现褐色水渍状,病部腐烂,不久病斑下陷失水,干缩。后期病斑不断扩大,严重时上部枯死。1.及时抚育间伐,促进健壮生长。2.每年落叶后清除病树病枝,早春用涂白剂对主干进行涂白。3.涂药治疗:及时刮除病斑,涂抹 70%甲基托布津 200 倍液。斑衣蜡蝉 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叶背、嫩梢上刺吸危害,引起被害植株发生煤污病或嫩梢萎缩,畸形等,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1.冬季刮除树干上的卵块。2.保护利用若虫的寄生蜂等天敌。3.若虫为害期用 5%吡虫啉乳油 20003000 倍液或 48%毒死蜱乳油 8001000 倍液喷雾防治。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