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616-2010 秸杆氨化操作规程.pdf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46965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8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 T 616-2010 秸杆氨化操作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41 T 616-2010 秸杆氨化操作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41 T 616-2010 秸杆氨化操作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41 T 616-2010 秸杆氨化操作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41 T 616-2010 秸杆氨化操作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6162010 秸杆氨化操作规程 报批稿 2010 - 04 - 30发布 2010 - 06 - 01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616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鹤壁市畜牧局、鹤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小雷、杨叙国、仝博仁、庞建国、张敏、李俊峰、隋志方。 DB41/T 6162010 1 秸杆氨化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秸秆氨化操作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操作方法、保存、饲喂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牛、羊

2、养殖场(户)的秸秆氨化操作。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秸杆 清洁未霉变的麦秸、玉米秸等。 2.2 氨化 利用氨源处理秸秆,提高其营养价值及适口性的方法。 2.3 氨瓶(罐) 盛放液氨、能够承受一定压力的密闭容器。 2.4 氨源 秸秆氨化时所使用的含氨化合物,主要包括液氨、尿素、碳铵和氨水。 2.5 氨化池 用于秸秆氨化的圆形或方形坑体,不漏气、不漏水,容积依生产需要量确定。 2.6 氨枪 长度1.5m2.0m,顶部锋利,前1/31/2部分具有许多直径为2mm的小孔的钢(铁)管,用于插入秸秆堆充氨。 3 技术要求 3.1 氨源的用量 DB41/T 6162010 2

3、 3.1.1 风干秸杆干物质的含量按85%87%计算。 3.1.2 氨源的用量: a) 液氨用量为秸秆干物质重量的2.53.5; b) 尿素用量为秸秆干物质重量的46; c) 碳铵用量为秸秆干物质重量的812; d) 20%的氨水用量为秸秆干物质重量的11%13%。 3.2 秸杆含水率的控制 秸秆含水率应控制在3045。 3.3 秸秆干物质的计量 称量秸秆的重量,或测量秸秆体积后按照表1计算出风干秸秆的重量,按照风干秸秆干物质含量8587的范围值,计算出秸秆干物质的一个重量值。 表1 风干秸杆的平均密度 种类(风干) 平均密度(kg/m3) 小麦秸垛(未切碎) 新 55 旧 79 玉米秸垛(未

4、切碎) 新 79 旧 99 池装秸秆(切碎) 150 4 操作方法 4.1 氨化前的处理 4.1.1 秸杆的处理 秸秆铡短至2cm3cm,喷洒清水使秸秆含水率达到3045。使用氨水做氨源时应计算氨水中的含水量,用尿素、碳铵氨化时可在溶解时调整加水量。 4.1.2 氨化垛的准备 选择高燥、平坦、不受人畜危害的地方。选用0.08mm0.12mm厚的无毒聚乙烯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底膜用量根据秸秆堆垛大小按式(1)计算,塑料薄膜罩膜用量按式(2)计算。 底膜=秸秆堆垛的长(宽)+ 0.6m (1) 罩膜=秸秆堆垛的长(宽)+垛高2+0.6m (2) 4.1.3 氨化池的准备 氨化池以长方形为宜。可采用地

5、上、地下或半地下等形式建池。氨化池底部放置输氨管,自由端露出池外。池底部输氨管上钻出若干小孔,以方便充氨。装填秸秆,每装填0.5m左右踩实。装满后罩上罩膜,边缘用土压实。 4.2 氨化 DB41/T 6162010 3 4.2.1 液氨氨化操作 4.2.1.1 操作注意事项 在秸杆堆垛或装池结束,罩膜封严后开始充氨。通过胶管和氨枪将液氨导入秸杆中,利用流量表指示充氨数量。 4.2.1.2 秸杆垛充氨 连接好氨瓶、输氨管和氨枪,将氨枪从距底部30cm50cm高度插入秸秆垛中,把环氨枪薄膜紧紧固定在氨枪柄上,防止氨气逸出。随后打开阀门充注液氨,液氨迅速气化,罩膜逐渐鼓涨。流量表指示达到充氨量后关闭

6、阀门、拔出氨枪并迅速粘补好塑料薄膜孔。秸秆数量较大时,可多点充注。 4.2.1.3 氨化池充氨 连接露出氨化池外的输氨管到氨瓶上,将环输氨管的塑料薄膜紧紧固定在输氨管上,以防止氨气逸出。打开阀门,流量表指示达到充氨量后关闭阀门,堵严输氨管。 4.2.2 尿素或碳铵氨化操作 在秸秆堆垛或装池的过程中,将尿素或碳铵溶解于水中,必要时可加热促进溶解,用水量以秸秆含水率达到3045为限,均匀喷洒在秸秆上。 4.2.3 氨水氨化操作 在秸秆堆垛或装池结束,罩膜封严后,通过胶管将氨水从秸秆垛或池的顶端注入秸秆中。秸秆量较大时可多点注入。 4.3 密封 氨源投入完毕后,立即密封秸秆并根据环境温度情况保持规定

7、的时间。随时观察,防止漏气。 4.4 处理天数和氨化质量 4.4.1 环境温度与处理时间 环境温度与处理时间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环境温度与处理时间 环境温度 成熟所需时间 5以下 56d以上 515 28d56d 1530 7d28d 30以上 4d7d 4.4.2 氨化质量 氨化处理良好的秸秆,质地变软,颜色呈棕黄色或浅褐色,释放余氨后气味糊香;霉变的秸秆色泽灰白、灰黑、气味发臭刺鼻。 5 保存 DB41/T 6162010 4 垛、池密封后,应经常检查罩膜,如有破漏及时粘补。在罩膜不破损、氨气不泄漏的情况下,可长期保存。 6 饲喂 6.1 饲喂对象 主要是牛、羊等反刍家畜。 6.2 饲喂方法 随取随喂,饲喂前应放置24h左右,以放净余氨。开始饲喂量应由少到多,与其它饲草搭配饲喂。一周之后可完全饲喂氨化秸秆。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氨化秸秆。 7 注意事项 7.1 接触氨源时应戴好胶皮手套及防毒面具,穿好胶鞋;氨源投入应连续作业,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7.2 取出的氨化秸秆不能置于阳光下暴晒。 7.3 氨化秸秆不得饲喂幼畜。 7.4 寒冷季节氨化时应注意清除罩膜上的积雪,防止碳铵和尿素低温下分解不完全。 7.5 操作前准备好硼酸、清水等安全防护用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