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6592010 盆栽红掌生产技术规程 报批稿 2010 - 12 - 30发布 2011 - 03 - 01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659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并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梅、李铭、牛小沛、李冰、王金艳、朱亚玲、靳营辉。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姚波、郭利华、蔡友敏、郝玲玲、黄莎莎、牛燕燕、范高科、杨芳。 DB41/T 6592010 1 盆栽红掌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盆栽红掌的保护设施及条件要求、品种选择、栽培
2、技术和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境内盆栽红掌生产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7323 瓶装饮用纯净水 NY/T 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199号(2002年) 3 保护设施及条件要求 3.1 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光照充足、通风良好、不易积水、交通便捷的场地进行设施建设,水、电、道路应配套。
3、3.2设施类型选择 可选择日光温室或连栋温室。 3.3 配套设施 3.3.1 降温系统 采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雾化降温机或循环通风扇降温。 3.3.2 保温、加温设备 保温一般采用草苫、保温被、双层膜等设备;加温设备可用常压锅炉、风机等。 3.3.3 遮光系统 采用活动式遮光系统,一层遮阳网遮光率为80%,二层遮阳网的遮光率为60%。 3.3.4 栽培床架 采用移动式栽培床架。 3.3.5 灌溉施肥 DB41/T 6592010 2 采用滴灌施肥设备或高压动力施肥机。 4 品种选择 选择株型紧凑、观赏性状优良、抗寒性强、抗病性强、适宜本地区栽培种植的优良品种。 5 栽培技术 5.1 定植前准备
4、 5.1.1 基质要求 基质要求具有排水透气、保水保肥、不易分解、不含有害物质、能固定植株等功能的优质专用基质。 5.1.2 基质消毒 基质消毒符合GB 4285和GB/T 8321。用40%甲醛溶液稀释50倍均匀喷洒于基质上,充分拌匀后用薄膜密封,堆置5d后揭开薄膜摊开基质,每日翻动1次,充分挥发7d后使用。 5.1.3 栽培容器 采用不透光的花盆栽培。花盆大小依据植株的大小而定。 5.2 种植 5.2.1 种苗选择 选择根系发育良好、根量多、根色洁白、叶片完整、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脱毒苗。 5.2.2 上盆 先在花盆底部填放4cm6 cm的栽培基质,将种苗置于盆内中央,填充栽培基质至植株基
5、部芽点,轻轻按实,并离盆口2cm3 cm,轻轻振动盆土即可。 5.2.3 摆放 根据植株大小确定摆放密度。摆放时植株基部叶片相连而不交错。摆放好后浇透定根水。 5.3 日常管理 5.3.1 水分管理 采用纯净水符合GB 17323。幼苗阶段保持盆中基质含水量75%左右;进入旺盛生长期保持基质含水量85%90%;盛花期保持基质含水量60%左右。 5.3.2 管理 5.3.2.1 施肥标准符合NY/T 496-2002。 5.3.2.2 营养液配制 生长期营养液液配方比例为NP 2O5 :K 2O:CaO:MgO = 3.6:2.3:6.7:2.5:1.3 ,添加适量Fe、Zn、Mn、B等微量元素
6、;成花开花阶段液肥配方比例为:N:P 2O5:K 2O:MgO = 1.9:2.3:6:0.8 ,添加适量Fe、Zn、 DB41/T 6592010 3 Mn、B等微量元素。 5.3.2.3 长效肥 长效复合肥料夏秋季每2个月施一次,冬春季每3个月施一次,小苗每盆1.5g,中苗每盆3g。 5.3.2.4 根外肥 适当增加根外追肥,施肥完毕2h后,使用喷灌设备冲洗残留在叶片上的液肥或尘垢。 5.3.3 光照管理 温室内光照强度15000lx20000lx。 5.3.4 温湿度调控 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夜温为2023,最高温度不超过35,最低温度不低于15,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 5.3
7、.5 清洗温室 温室屋面玻璃或薄膜的透光率低于75%时,应对其进行清洗。 5.3.6 清除杂草 及时清除温室内的杂草、青苔,减少病虫的滋生传播。 5.3.7 消毒灭菌 对生产温室及其配套设施,选用40%甲醛50倍液或0.2%高锰酸钾溶液定期喷洒消毒。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止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6.2 防治要求 优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的结合化学防治,农药施用要采用合理混用、轮换、交替用药。执行GB 4285、GB/T 8321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99号(2002)公告的规定。 6.3 防治方法 6.3.1 物理防治 人工捕捉害虫,摘除病叶集中销毁,使用灯光、色板
8、等诱杀害虫。 6.3.2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或人工放养寄生蜂等有益生物,使用微生物类杀虫剂和植物源杀虫剂。 6.3.3 化学防治 见附录A。 DB41/T 6592010 4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化学防治药剂推荐表 表A1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每667m2使用方法 药剂用量 茎腐病 根腐病 甲基托布津 瑞毒霉 卡霉通 70% 25% 64% 可湿性粉剂 可湿性粉剂 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2.0g/L 1000倍液 浇灌 浇灌 喷雾 细菌性 叶斑病 百菌清 甲基托布津 代森锌 75% 70% 70% 可湿性粉剂 可湿性粉剂 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800倍液 800
9、倍液 喷雾 喷雾 喷雾 炭疽病 百菌清 炭疽净 施宝克 75% 60% 25% 可湿性粉剂 可湿性粉剂 乳油 800倍液 800倍液 1000倍液 喷雾 喷雾 喷雾 蓟马 吡虫啉 辛硫磷 10% 40% 可湿性粉剂 乳油 10g15g 40g80g 喷雾 喷雾 螨类 虫螨克 克螨 1.8% 72% 乳油 乳油 3000倍液 3000倍液 喷雾 喷雾 蚜虫 吡虫啉 啶虫脒 高氯啶虫脒 除虫菊素 10% 3% 5% 5% 可湿性粉剂 乳油 乳油 乳油 10g15g 40g50g 30g40g 30g50g 喷雾 喷雾 喷雾 喷雾 注: 以上农药使用药剂及剂量仅举例说明,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准则及使用说明执行,上述药剂应交替使用。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