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47112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 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41 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41 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41 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41 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 B 1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Integrated technical regulation to control the cereal cyst nematode of wheat 2015 - 03 - 02发布 2015 - 06 - 01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1030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洪连、袁虹霞、王振跃、邢小萍

2、、代君丽、孙炳剑、施艳。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吕国强、王燕、吴营昌、沙广乐、王朝阳、张洁。 DB41/T 10302015 1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和防治 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3、小麦孢囊线虫病 cereal cyst nematode of wheat 又称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是指禾谷孢囊线虫侵染小麦根部引起的一种线虫病害。主要表现为 麦苗生长不良, 叶片发黄,植株矮小, 不分蘖或分蘖少,根系产生数量不等的须根团; 抽穗后拔出根部常见白色雌虫。 3.2 禾谷孢囊线虫 cereal cyst nematode (CCN) 为害禾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的一类根系内寄生线虫。属于动物界(Animalia )、线虫 门(Nematoda ) 、侧尾腺纲(Secernentea )、垫刃目(Tyle nchida) 、异皮科(Heteroderidae )、异皮线

4、虫属( Heterodera)。包括燕麦孢囊线虫 (H. avenae)、菲利普孢囊线虫 (H. filipjevi)、大麦孢囊线虫( H. hordicalis)、麦类孢囊线虫( H. latipons)等 10多个种。我国目前已发现燕麦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两个种 ,其中 燕麦孢囊线虫为优势种。 3.3 病田 infected field with cereal cyst nematode 发生小麦孢囊线虫 病的田块 。 3.3.1 轻病田 slightly infected field 土壤禾谷孢囊线虫卵密度10个 /g土的病田。 3.3.2 重病田 seriously infecte

5、d field 土壤禾谷孢囊线虫卵密度 10个/g 土的病田。 DB41/T 10302015 2 3.4 土壤镇压 soil repression 用镇压器等对土壤表土或幼苗进行磙压的作业措施,可分为 播前镇压、播后镇压和苗期镇压。 3.5 防治指标 control threshold 病原线虫种群增加到造成小麦产量显著损失而必须进行防治时的种群密度临界值。 3.6 卵密度 egg density 单位土壤中禾谷孢囊线虫卵的含量,常用个卵 /g土表示。 4 防治原则 遵循“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根据各地小麦生产实际,采取经济、有效、安全的防治策略,以抗(耐)病品种利用为主导,以

6、农业防治为基础,同时辅以必要的化学药剂防治等措施。药剂防治方面以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为主,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 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的要求。 5 防治措施 5.1 选用抗(耐)病品种 选用对孢囊线虫病抗(耐)性较好的小麦丰产品种,重病田应避免种植高感品种(参见附录 A中A.4.3.4)。 5.2 农业防治 5.2.1 精细整地,合理施肥 重病田不宜进行玉米秸秆还田。如必须进行秸秆还田时,应在玉米收获时将秸秆充分粉碎并进行深耕细耙。 病田应适量 增施有机肥、氮肥和磷肥,控制钾肥用量。轻病田可在原施肥量的基础上增施氮肥和磷肥10% 15% ,重病田可增施 20%30% 的氮肥和磷肥

7、。底肥选用磷酸二铵或低钾复合肥,追肥可选用尿素或磷酸二铵。肥料施用应符合 NY/T 492 的要求。 5.2.2 适当增加播种量 病田应适当增加播种量。轻病田比正常播量增加10%20% ,重病田应增加 20%30% 。 5.2.3 播后镇压 可以采用播种机加挂镇压轮进行土壤 镇压,也可播后用石磙 或 铁磙进行镇压。 5.2.4 播后灌水 播种后如土壤疏松、墒情较差时应及时灌水。 5.2.5 合理轮作 重病田可与油菜、花生、 水稻、蔬菜、中药材等非寄主作物实行2 3年轮作 倒茬。 DB41/T 10302015 3 5.2.6 加强田间管理 病田应加强田间管理,出苗较差地块应及时补种;小麦生长期

8、特别是苗期土壤墒情较差时应及时灌水;返青期肥力不足地块应及时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 5.3 化学防治 5.3.1 防治指标 播种前应进行小麦孢囊线虫卵密度调查,调查方法参见附录B 。肥力较差的旱薄地土壤中卵密度大于5个/g 土应进行药剂防治,肥力较好的水浇田卵密度大于 10个 /g土时 应进行药剂防治。 5.3.2 种子包衣 播种前用含有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小麦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每10kg 种子药剂有效成分不低于16g ,包衣后晾干即可播种。 5.3.3 土壤处理 重病田可用 10%灭线磷颗粒剂或 0.5%阿维菌素颗粒剂 45 kg/hm2进行土壤处理。如果播前未进行杀线剂土壤或

9、种子处理,苗期发病地块也可用 10%灭线磷颗粒剂或 0.5%阿维菌素颗粒剂 60 kg/hm2 75 kg/hm25.4 生物防治 进行沟施并浇水。 可选用 50亿活孢子 /g的球孢白僵菌菌剂或 5亿活孢子 /g淡紫拟青霉菌剂,30 kg/hm245 kg/hm2拌种,或整地时 45 kg75 kg/hm2 拌土撒施。 DB41/T 10302015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危害、诊断方法及发生规律 A.1 小麦孢囊线虫病分布和危害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小麦土传根部病害,现已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

10、新西兰等 50 多个小麦生产国发生。我国自 1989 年在湖北首次报道以来,目前己证实该线虫广泛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湖北、安徽、山西、陕西、内蒙、甘肃、青海、宁夏、江苏、北京、天津、新疆、西藏等 16 个省( 市、区 )。 小麦孢 囊线虫病危害很大。据报道 ,印度曾因该病小麦损失 47.2%,大麦损失87.2% ;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小麦曾因该病损失 30%50% 。上世纪 70年代,澳大利亚小麦受害面积 200万hm2,严重地块损失达73% 89% 。河南省调查发现,目前全省 18个省辖市中已有 16个见病,发病面积达 130多万 hm2A.2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主要症状 ,一般病田损失

11、10%15% ,重病 田块损失 20%40% ,部分 严重地块损失高达 70%以上。 A.2.1 苗期症状 小麦孢囊线虫为根内寄生线虫,侵入小麦根系后,使小麦根部受到机械损伤和营养水分缺失,导致受害幼苗矮黄,根分叉多而短,生长势变弱,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出苗后植株地上部分明显矮化,叶片发黄,麦苗瘦弱,多不分蘖;小麦根部产生大量根结或须根团,有时根部可见白色雌虫。 初发病地块病苗一般在田间分布不均匀,常点 片发生 ;多年发病的严重地块田间普遍发病。 A.2.2 中后期症状 病田小麦植株矮化,分蘖成穗减少,穗小粒少,产量明显下降。抽穗扬花期后拔出病株,可见根部有大量须根团和洋梨形或柠檬形的白色

12、雌虫,后逐渐成熟后变褐成为孢囊,脱落于土壤中。 A.3 病原物 引起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病原线虫比较复杂,国际上已经报道有 10 多个种。经鉴定,我国多数地区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病原主要是燕麦孢囊线虫,河南许昌、洛阳、焦作、周口等地还发现有菲利普孢囊线虫。该类线虫属于动物界、线虫门、侧尾腺纲、垫刃目 、 异皮科 、异皮线虫属。 燕麦孢囊线虫 卵近无色,长卵圆形,大小 120m141 m37 m 50 m。 1 龄幼虫在卵壳内发育,破壳孵化即为 2 龄幼虫。 2 龄幼虫虫体线形,大小 497m626 m 20m 24 m;口针粗壮,长约 24m;口针基部球大,中食道球卵圆形,侧区有 4 条侧线;尾部尖,

13、尾长约为肛门处宽的 4 倍;透明尾较长,相当于口针长的 1.5 倍。雌成虫洋梨形或柠檬形,白色,老熟时脱掉一 层浅白色的亚晶膜,外角质层变厚成褐色孢囊。孢囊阔柠檬形,深褐色,大小 528 m755 m403 m538 m,每个孢囊内约含 200300 个卵。 菲利普孢囊线虫 形态特征与燕麦孢囊线虫基本一致,但二龄幼虫比燕麦孢囊线虫稍小,成熟孢囊较燕麦孢囊线虫大,在阴门锥部位有明显的下桥结构。 DB41/T 10302015 5 禾谷孢囊线虫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国内外均发现存在大量不同的致病型。近年我国研究发现,各地禾谷孢囊线虫的致病型差异很大,而且不同于国外已经正式报道的致病型。河南省两种孢

14、囊线虫至少存在 4 5 种致病型。 A.4 发生规律 A.4.1 病原线虫的生活史 禾谷孢囊线虫在我国一般一年发生 1 代。线虫主要以孢囊在土壤中越夏,当秋季气温降低且土壤湿度适宜时,越夏孢囊内的卵先孵化成 1 龄幼虫,在卵内蜕皮后破壳而出变为 2 龄幼虫。 2 龄侵染性幼虫侵入小麦根部,并在根内发育度过 3 龄 4 龄期, 4 龄幼虫 在蜕皮后发育为雌成虫(柠檬形)或雄成虫(线形)。雄虫进入土壤寻找雌虫交配后死去,而雌成虫定居原处取食为害,开始孕卵,且体躯急剧膨大,撑破寄主根部表皮现露于根表,以后进一步发育老熟,成为褐色孢囊,脱落于土壤 中,成为下一季作物的初侵染来源。 在河南调查发现,病原

15、 线虫 在冬前侵染比较普遍,播种出苗后不久就可以表现症状,部分地块在冬前 12 月份可以看到白雌虫。但大量产生白雌虫的时间是第二年的 45 月份。 A.4.2 传播途径 土壤传播是该线虫传播的主要途径,耕作、流水、农事操作及农机具、人畜粘带的土壤等可以近距离的传播,种子携带有带含有孢囊 线虫的土块可以远距离传播。大风形成的扬沙可以将线虫的 孢囊传至较远田块。 A.4.3 发病条件 A.4.3.1 气候因素 在幼虫孵化时期恰逢天气凉爽而土壤湿润,幼虫能够尽快孵化并向植物根部移动,为害严重;小麦出苗后干旱少雨,冬季温暖,或在小麦的生长季节降雨较少,受害症状加重。 A.4.3.2 土壤因素 据调查,

16、该线虫在除红棕土外的各类土壤中均有分布。一般在砂壤土及砂土中该线虫群体大,为害严重,粘重土壤中为害相对较轻。研究发现,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线虫发育和病害发生,平均含水量 40% 80%有利于发病。秸秆还田后旋耕,造成土壤疏松,有利于病害发生。 A.4.3.3 肥水因素 目前研究发现,氮肥能够抑制该线虫群体增长,钾肥则刺激该线虫孵化及生长。土壤水肥条件好的田块,生长健壮,损失较小;土壤瘠薄、肥力较差、生长期缺水的田块,损失较大。 A.4.3.4 作物及品种 小麦、大麦、燕麦等多种禾谷类作物都是该线虫的寄主,但感病性程度有所不同。在我国小麦是该线虫的主要寄主作物,不同小麦品种间对该线虫的抗

17、、耐病性存在明显差异。经多年鉴定发现,太空 6号、中育 6号、新麦 18、新麦 19、濮麦 9号等品种发病较轻,豫麦 49-198等品种具有较好的耐病性 ,而 温麦19、矮抗 58、豫麦 18、郑麦 9023、周麦 23、西农 979等品种高度感病。 DB41/T 10302015 6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小麦孢囊线虫卵密度调查方法 B.1 调查时间 在小麦播种前进行调查。 B.2 取样方法 一般采用取土器(土钻) “Z”形多点取样,取土深度 多为 5 cm15 cm,每小区至少取 10 个点。将土壤样品在室内风干 2 周3 周,或在温度不超过 40的烘箱中干燥。将干燥后的土壤

18、样品充分混均,并用直径 1mm 的土壤分样筛筛去大的砂粒和土块,每小区分别筛取 300g 细土分离测定孢囊数量。 B.3 孢囊分离 采用漂浮器分离法(Fenwick-Oostenbrink 改良漂浮法)。预先将漂浮器和筛子淋湿,漂浮筒内灌满清水。将风干土样放在筛孔直径 1mm 的顶筛中,用强水流冲洗,使其全部淋洗到漂浮筒内,漂浮物从环颈水槽流到 60 目收集筛中。清水冲洗后将筛子上的收集物放到培养皿中。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收集物于吸水纸上在解剖镜下检查计数,计算每 100g 土壤中孢囊数。也可将土壤直接放入容器中,加入 10倍清水,充分搅拌后静止 30s,将悬浮液倒入套嵌的 20 目和 60 目样品筛上,重复冲洗土壤 3 次,再用清水冲洗 60 目筛子上的残余物,收集后进行检查计数。 B.4 卵密度调查 每个样品随机从收集的孢囊中选取 10 个完整的孢囊, 将孢囊轻轻压破, 并用无菌水稀释配成卵悬浮液, 在显微镜下利用计数板或计数器统计卵量 。最后,计算出每克土壤中 的卵量 ,即卵密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