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1181-2015 矮生紫薇苗木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347229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7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 T 1181-2015 矮生紫薇苗木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41 T 1181-2015 矮生紫薇苗木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41 T 1181-2015 矮生紫薇苗木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41 T 1181-2015 矮生紫薇苗木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41 T 1181-2015 矮生紫薇苗木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 B 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181 2015 矮生紫薇苗木生产技术规程 2015-12-30 发布 2016-03-01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1181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 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胡国平、冯太平、李玉娟、许蕊、朱琳、李红伟、裴广坤。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潘献涛、张利娟、武力、程东。 DB41/T 11812015 1 矮生紫薇苗木生产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矮生紫薇 (Lag

2、erstromia indica little chief) 苗木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条件、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容器苗培育、大田苗培育、病虫害防治、苗木质量分级和出圃。 本标准适用于矮生紫薇的苗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 准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

3、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矮生紫薇 属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原产于荷兰。落叶小灌木,株高 0.5 m 1.0 m,花期 5 10月,花色有粉红色、紫红色、白色、堇色等。具有喜湿、喜光、开花早、开花多、枝条蔓性强、植株矮化等特性。 4 生产环境条件 生产环境应符合 GB/T 6001的规定。水质应符合 GB/T 5084的规定。 5 播种育苗 5.1 种子采集与贮藏 选择生长良好、发育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 10 11月当蒴果由青绿色转变为黄赤色或浅褐色而未裂开时即成熟,此时即可采种。果实收集后置于通风干燥处摊放,经常翻动直至果实开裂,收取种子。并对所采种子进行分类和贮藏,并注明

4、产地、采种日期、千粒重等。 5.2 种子质量 播种应采用新鲜、饱满、净度 92%以上、发芽率达到 80%、千粒重在 1.5 g 以上的种子。 5.3 浸种消毒 DB41/T 1181 2015 2 将种子放入 55 的温水中(种子与水的比例为 1:5),迅速搅拌 10 min 15 min,当水温降至 30 左右时停止搅拌 ,继续浸泡 2 h 3 h,洗净种子表面黏液,然后用 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30 min 消毒,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5.4 苗床准备 苗床以宽 0.8 m1 m、长 10 m15 m 为宜,畦埂宽 30 cm。播种前苗床土壤深翻 30 cm,在阳光下暴晒 2 3天

5、,或播种前一星期结合整地用石灰粉30 g/m 2 40 g/m2进行消毒,或用 50%多菌灵粉剂,以 1 100比例与细土混匀, 播种前将药土撒入苗床内进行消毒。 5.5 播种 3 4月播种,宜撒播。播种前,应先将苗床浇透水,待水渗入地下后,将种子均匀地撒于 苗床上。播种量 0.5 g/m2 1.0 g/m2。播种后,用细沙或蛭石覆盖,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覆盖地膜,保持苗床湿润,苗床上加扣塑料拱棚。一般 15 20天 即可发芽。 5.6 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当出苗率达到 30%时,揭去地膜,宜在傍晚或阴天进行。揭膜后适当喷水,保持土壤湿润。每周施一次叶面肥(尿素:磷酸二氢钾 =1:1),浓度为

6、0.2 。 杂草及时拔除。 6 扦插育苗 6.1 苗床准备 苗床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背风向阳的砂质壤土或苗床内铺20 cm 30 cm 的中砂或细砂。苗床宽 1.2 m,长根据需 要而定,步道宽 30 cm,并挖好排水沟。 6.2 扦插时间 嫩枝扦插在 6月上中旬 8月上旬。硬枝扦插在 2月下旬 3月下旬。 6.3 插穗准备 6.3.1 嫩枝扦插 结合生长季修剪,选取当年生生长健壮的半木质化枝条。长度 6 cm1 0 cm,留顶部 2 3片叶,并将其剪去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剩余叶片全部剪除。剪除叶片时注意保留芽眼。插穗上端要在芽眼上部2 cm 处平剪,插穗下端在叶片或腋芽之下剪成马耳形斜切

7、口,注意不要撕裂表皮。插穗应保证随采、随处理、随扦插。 6.3.2 硬枝扦插 结合冬季修剪,选取生长健壮、充分木质化的一年生 枝条作为种条, 剪取枝条后,进行沙藏、窖藏或沟藏。至翌年 2 3月份,取出枝条,选择中段的壮实部分,剪成长 10 cm 12 cm 的插穗,每根插穗上保留 23 个充实芽。 6.4 扦插方法 扦插前用浓度为 200 mg/L 250 mg/L 的 50%萘乙吲乙可溶性粉剂( ABT2)进行处理,下剪口浸入2 cm 药液 60 min,插时先用比插穗稍粗的木棍钻孔,插入深度为插穗长度的 2/3,与基质水平面成 60,DB41/T 11812015 3 注意不要碰伤芽眼,并

8、用手将周围土壤压实,立即浇透水。株行距 10 cm15 cm 。 6.5 扦插后管理 6.5.1 硬枝管理 在苗床上搭建高 60 cm 的塑料薄膜小拱棚,扦插后视土壤墒情适时浇水,保持相对湿度为 80% 85%。棚内温度保持在 25 30 ,超过35 时,应揭开小拱棚两头通风降温。待苗生根后揭去小拱棚,每周浇水一次,每隔 7 10天喷施 0.2%尿素一次。 6.5.2 嫩枝管理 在苗床上搭建高 1 m 左右的遮阳棚(遮阳网的遮光率为 75%),扦插后视土壤墒情适时浇水,相对湿度保持在 80% 85%。棚内温度保持在 28 35 ,当超过 35 时,应揭开遮阳网两头通风,当超过40时,应对空气喷

9、水雾降温 。约 30天 生根成活后,揭去遮阳网,每隔23 天浇水一次,每隔 7 10天喷施 0.2%尿素一次。 7 容器苗培育 7.1 育苗容器 根据苗木规格、育苗期限选择容器的种类和规格。常用容器为:10 cm 10 cm 黑色塑料营养钵。 7.2 基质准备 基质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 =4: 3: 3,每立方米添加 1 kg 复合肥和5 kg 腐熟干鸡粪,搅拌均匀后装钵。将装好的营养钵整齐排列在苗床上,苗床宽 0.8 m1 m,畦长视地形而定,留步道。 7.3 移植 7.3.1 移植时间 当实生苗幼苗长至 2 3对真叶时即可移 植。根据扦插苗生根情况,当扦插苗根系长到 4 cm 5 cm时

10、即可移植。 7.3.2 定植方法 移苗前将装好基质的营养钵浇透水。将小苗从苗床上挖起,栽入营养钵中央,幼苗移栽深度是基质覆盖根部,略高于根颈即可。注意移植过程中不要损伤到真叶及根部。移植后浇一次定根水。移苗时应选择壮苗分级分批进行移植。 7.3.3 移植后管理 移植后及时浇水,并对小苗用遮阳网进行遮荫,以后根据天气情况要适时浇水,保证苗木成活。有条件的苗圃可采用喷灌设备。根据苗木生长状况,可每周喷施浓度为0. 2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一次。 8 大田苗培育 8.1 整地作畦 苗木移植前先整地。翻耕土地宜与施基肥结合进行。施肥符合 NY/T 496 的规定。每 667 施腐熟DB41/T 1181

11、2015 4 有机肥 1000 kg 1500 kg、复合肥 50 kg 100 kg, 然后翻耕 25 cm 30 cm。最后耙平,待用。平整土地后及时做畦,畦宽 以 2.5 m 3 m, 长 20 m30 m 为宜 。 8.2 移植时间 当幼苗长至 6 8对真叶,可选择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壮苗进行大田移栽。 8.3 移植密度 苗木在大田呈品字形栽植,视苗木预期培育规格和年限,选择株行距为 0.25 m 0.50 m 0.50 m1.00 m。 8.4 移植方法 8.4.1 挖穴 移植时栽植穴的直径和深度应略大于苗木的根系。 8.4.2 移植 起幼苗前 1 3天 ,浇透水,使苗木充分吸收水分

12、。营养钵苗定植时去掉营养钵,定植深度下不窝根,上不露原地径痕印 (深 1 cm 2 cm),栽植后应扶正苗木并轻轻提一下苗木,使根舒展,然后压实,使根系充分与土壤接触。移植后浇一次透水,以后视情况及时浇水。 8.5 移植后管理 8.5.1 施肥 宜沟施,沟施深度 10 cm 15 cm。生长季追肥 1 2次,每次每 667 施 复合肥 15 kg 20 kg。施肥应符合 NY/T 496的规定。 8.5.2 灌溉与排水 视土壤墒情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排水。 8.5.3 中耕除草 及时清除圃地内杂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为 3 cm5 cm 。 8.5.4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以“单

13、主干自然开心型”为主。 第二年春季萌芽前,在离地面 30 cm 处对 1年生苗短截主干。在萌发的枝条中,选留靠近顶端 3 5个生长健壮、朝向不同、分枝角度好的枝条留作主枝。当选留的主枝长到 10 cm 左右时,对其进行摘心,促进下一级分枝。并对新生的侧枝进行多次摘心 。及时疏剪过密枝条。第三年春季萌芽前,剪除细弱主枝 1 2条,并在保留的主枝上在距离主干 10 cm 左右处短截。剪去交叉枝、并生枝等无用枝条。选留朝外的二次分生壮枝 4 8条培育侧枝。对新生的侧枝进行多次摘心,剪去全部弱枝和花序等,以利育成健壮侧枝。 以后每年稍提高剪切主枝的位置,参照以上修剪方法,数年后再回缩至第一次切口下方剪

14、切,以控制株高。 9 病虫害防治 DB41/T 11812015 5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选无病虫苗木定植,合理安排栽植密度。及时清除病枝、病叶,以减少病菌来源。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4285和 GB/T 8321的规定,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 A。 10 苗木质量分级和出圃 10.1 苗木质量分级 苗木质量分为一级苗和二级苗。质量分级见表 1。 表 1 矮生紫薇 苗木质量分级标准 苗 龄 (年 ) 苗 木 等 级 直观综合指标 地径 /cm 苗高 /cm 地径 /cm 苗高 /cm 1 0.9 40 0.5 0.9 25 40 根系发达,主干通直,株

15、形优美,树冠丰满,分枝明显,无机械损伤,无检疫性病虫害。 2 1.5 60 0.9 1.5 45 60 3 2.5 80 1.5 2.5 70 80 10.2 出圃 裸根起苗前 1 3天 浇透水。若远距离运输起苗后,苗根应蘸足泥浆,及时定植。 DB41/T 1181 2015 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 矮生紫薇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矮生紫薇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 A.1。 表 A.1 矮生紫薇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白粉病 主要侵害嫩叶和嫩梢。叶片正反两面成灰白色病斑,并覆盖白色粉层。病斑轮廓不整,大小不等。 春季萌芽前在枝干上喷 洒 3 B 4 B 石硫合剂

16、;生长季节发病时用 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 1000倍液喷施,交替使用,每隔 7 10 天 喷 1 次,连续喷施 2 3 次。 褐斑病 叶片感病初期出现针头状小突起,逐渐扩大为圆形斑点,紫褐色至褐色,病斑外围渐褪绿,中央附近为深绿色。 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加强整形管理,使植株通风透光。发病初期,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施,交替使用,每隔 7 10 天 喷 1 次,连续喷施 2 3 次。 煤 污病 主要侵害叶片和枝条。病害先在叶片沿主脉产生,严重时整个叶片和枝条,甚至

17、叶柄都会布满黑色霉粉状物。 冬季剪除带有越冬虫害的枝条。春季萌芽前喷洒 3 B 5 B的石硫合剂;生长期可喷洒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 7 10 天 喷 1 次,连续喷施 2 3 次。 紫薇 长斑蚜 1 年发生数代,幼虫蛀食嫩叶,叶背常布满害虫。危害后新梢扭曲 , 嫩叶卷缩 , 凹凸不平。诱发煤污病 ,传播病毒病。 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瘦 弱枝及过密枝,以减少越冬蚜卵; 6 8 月蚜虫盛发期,可用 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 10%吡虫啉 2500 倍液,或

18、 50杀螟松乳油 1000 倍液喷施,交替使用,每隔 7 10 天 喷 1 次,连续喷施 2 3 次。 紫薇绒蚧 主要以若虫、雌成 虫聚集于小枝叶片主脉基部和芽腋、嫩梢或枝干等部位刺吸汁液;分泌 大量蜜露会诱发严重的煤污病 ,导致叶片、小枝呈黑色。 冬季剪除虫枝,早春萌芽前喷洒 3 B 5 B 石硫合剂,生长季防治应在若虫孵化期进行,可用 40速蚧克乳油 1500 倍液,或 48毒死蜱乳油 1200 倍液喷施,每隔 7 10 天 喷 1 次,连续喷施 2 3 次。此外冬季刷除枝干分叉和裂缝处越冬虫体,可减少此虫危害。 黄刺蛾 主要是幼虫啃食造成危害 ,造成叶片成筛网状 ; 大龄幼虫直接蚕食叶片 , 严重时叶片被吃光 , 只剩叶柄及叶脉。 幼虫扩散前用药,低龄幼虫期喷施 25灭幼脲 3 号胶悬剂1500 2500 倍液,高龄幼虫期可用 50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 4000 倍液喷施,交替使用,每隔 7 10 天 喷 1 次,连续喷施 2 3 次。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