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620 B 62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 10772015 一串红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Salvia splendens cultivation 2015 - 08- 13发布 2015- 11 - 13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1077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阳市园林绿化科研所、河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孔德政、田世锋、崔茁壮、李文玲、秦魁兴、牛桂英、刘艺平。 本标准参加
2、起草人:薛景、周斌、李晓峰、杨艳红、窦永红、胡晨希、李凌燕、朱晓宇、杨雯。DB41/T 10772015 1 一串红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串红栽培的术语和定义、育苗、盆花生产、出圃、包装及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露地容器一串红的繁育和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063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一串红 一串红( Salvia splendens)又称爆竹红、撒尔亚,墙下红,草象牙红。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至矮灌木植物,常作一、二年生栽培。 3.2 地栽套盆栽培 地栽套盆栽培:把事先培育好的一串红小苗栽植在大田内,而后将花盆套在小苗上,当小苗长到一定高度,在盆内加培养土,保持盆土湿润,使一串红形成地下和盆内两层根。出圃时铲断盆底下根,变成普通盆栽,便于运输和应用。 3.3 营养钵 营养钵又称育苗钵、育苗杯、育秧盆、营养杯,用于育苗,便于集中培育和移栽的容器。 4 育苗 4.1 苗床育苗 4.1.1 苗床苗特征 一串红苗床苗特征:
4、株高4cm10cm,茎粗2 mm3mm,68片真叶,叶片伸展、翠绿,有光泽。有健康、发达的根系,根上有明显的根毛。幼苗植株大小均匀一致,无病虫害。 DB41/T 10772015 2 4.1.2 播种前准备 4.1.2.1 播种时间 根据用花时间、品种特性及育苗环境条件确定。 4.1.2.2 育苗床准备 苗床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育苗地按667施用1000kg有机肥、40kg复合肥,深翻耙平,清除草根、石块等,地平土碎,整成1.5m宽畦,雨水少地区采用平畦,雨水多的地区采用高畦,耙平,灌透水,待水刚渗下播种。 4.1.3 播种 种子掺2倍细沙或细土充分混合,均匀撒播,8 g/10g/
5、。播后覆盖过筛细土,以不见种子即可。 4.1.4 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适当遮荫,适时浇水。播种后8d10d种子萌发,幼芽萌发出土时及时灌水,保证出苗。生长期间幼苗对磷、钾肥要求较高,以每隔10d喷施1次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为好。分栽前浇透水。有杂草及时拔除。 4.2 穴盘育苗 4.2.1 穴盘苗特征 一串红穴盘苗特征:株高4cm5cm,茎粗2mm3mm,68片真叶,叶片伸展、翠绿,有光泽。有健康、发达的根系,根上有明显的根毛,根系布满整个穴盘孔,且能将基质包裹住。幼苗植株大小均匀一致,无病虫害。 4.2.2 播前准备 4.2.2.1 品种选择 宜采用矮生型品种。 4.2.2.2
6、 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同4.1.2.1 。 4.2.2.3 播种容器 宜采用128穴或200穴育苗盘。育苗盘应干净,无病虫源。 4.2.2.4 基质配制 宜用育苗专用基质,或自行配制。自行配制培养基质采用泥炭土和珍珠岩(或蛭石)按4:1比例配制。播种基质应具有保水、透气、排水良好的特性。 4.2.2.5 基质装盘 手工装盘按以下步骤操作: a) 预先湿润基质,湿度50%70%; DB41/T 10772015 3 b) 基质正好均匀填满各穴孔; c) 轻压基质,使基质表面低于穴盘边缘2mm3mm; d) 浇透水,待基质表面无积水时播种。 4.2.3 播种 将种子置于孔中央,使种子和基质很好接触,
7、覆盖一层1.5mm左右的粗蛭石,用塑料薄膜或无纺布覆盖,覆盖物不与基质接触。播种好的穴盘平放于育苗床上发芽。 4.2.4 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管理同4.1.4。 4.3 扦插育苗 4.3.1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同4.2.2.1,扦插母本应生长健壮,无病虫害。 4.3.2 扦插时期 扦插时期同4.1.2.1。 4.3.3 插床准备 扦插的插床可因地制宜,也可用穴盘。 扦插基质要求疏松通气,不含未腐熟的有机质。常用的有河沙、蛭石、珍珠岩等。 4.3.4 扦插 插穗以枝条上部为宜,插穗剪成5cm8cm长,留12对叶,有花蕾要摘除。 扦插深度2cm3cm,密度以叶互相不重叠为宜。 4.3.5 扦插后管理
8、 适当遮荫、喷水,保持基质湿润、插穗不萎焉。扦插15d后,根系长度已达到3cm以上,逐步减少喷雾次数和喷水量。移栽前1d2d停止喷雾,去除遮阳网。 5 盆花生产 5.1 直接上盆(钵)栽培 5.1.1 移栽前准备 5.1.1.1 移栽时间 种苗长到68片真叶时上盆。 5.1.1.2 基质配制 要求栽培基质疏松透气,可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或复合缓释肥。 5.1.1.3 容器选择 DB41/T 10772015 4 宜用1312、2118的塑料营养钵或直径18、25的泥瓦盆。 5.1.2 移栽 容器中先装入栽培基质,基质距盆沿2 cm3cm,穴盘中取出幼苗或苗床起挖苗(幼苗应保持根团完整),将幼苗放于
9、容器正中,四周填满基质,栽植深度与原根茎部位相同,浇透水。上盆后遮荫保湿。 5.1.3 移栽后的管理 5.1.3.1 温度 温度保持2025,不应低于5。 5.1.3.2 光照 适当遮荫,遮阴率50%60%。 5.1.3.3 水肥管理 基质湿度为50%90%,即见干见湿。 植株快速生长期每10d施一次150/L的水溶性复合肥,应符合GB/T 15063 和NY/T 496的要求。 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5.1.3.4 摘心 生长期进行25次摘心。在幼苗810片叶时第一次摘心,出圃前 20d25d最后一次摘心。 5.1.3.5 花期调控 通过播种期和摘心调控。 5.1.3.6 主要
10、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茎腐病、猝倒病、花叶病、叶斑病,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白粉虱。 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防治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 的要求。 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5.2 地栽套盆栽培 5.2.1 品种选择 地栽套盆栽培宜选择高杆品种。 5.2.2 播种时期 4月下旬5月中旬。 5.2.3 播种方法 播种方法按第4章规定。 5.2.4 定植时间 6月份,68片叶时进行移栽。 DB41/T 10772015 5 5.2.5 整地 结合整地,每667撒施充分腐熟
11、的有机肥3000 kg5000kg、磷酸二胺50kg。深翻耙平,清除草根、石块等,地平土碎,做成2m宽畦,雨水少地区采用平畦,雨水多地区采用高畦。 5.2.6 定植 每畦栽植4行,按照株行距40cm50cm种植,畦埂处应当空余较宽,以方便日后浇水和排水。挖穴10cm深,放入种苗后从四周回填土,轻提种苗,使土面和原根茎土痕持平或略深,周围摁实。栽植后浇透水。3d后浇第二次水,以后根据天气、土壤情况适时浇水。 5.2.7 套盆 栽植7d10d后,待地表不积水,不黏脚时套盆。盆径选用23cm25cm瓦盆或一眼塑料盆,盆底部盆眼直径3cm以上。将苗周围用小铲铲平,然后苗从盆底部盆眼穿过,盆放平。 5.
12、2.8 摘心 当一串红苗高于盆沿后,留23对叶摘心,以后适时摘心23次,每次摘心应在上次摘心基础上高一节间或持平。9月38日最后一次摘心,一串红分枝点高度应当控制在距离盆口上20cm内。 为控制一串红高度,7月8月摘心后可喷施缩节胺1000020000倍液1次。 5.2.9 装土 7月中旬8月中旬分2次向盆内加土,土为栽植地地表土。第一次摘心后苗高于盆沿时加土到盆高1/2处。第二次摘心后苗高于盆沿5cm10cm时加土到距盆沿2cm3cm。 5.2.10 水肥管理 盆内加土前保持地下土壤湿润。盆内第一次加土后浇透水,利于盆内生根。加土15d后,盆内撒施一次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每次1 g2g,7
13、d10d喷施一次以含磷、钾为主叶面肥。 5.2.11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按5.1.3.6的规定。 6 出圃 包装 运输 6.1 出圃 出圃前盆内浇水。地栽套盆栽培出圃时,用利器从盆下铲断根系,直接装车外运,不应在未铲断盆底根系时强行搬动。 6.2 包装 小盆宜采用塑料筐,大盆宜采用专用多层运输货架。 6.3 运输 运输过程中应防挤压,防受热,防风吹。 DB41/T 10772015 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一串红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串红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见表A.1。 表A.1 一串红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_ 病虫害名称 危害部位及症状 防治方法 猝倒病 (瓜果腐霉菌Pythium
14、phanidermatum) 危害种子和幼苗。症状:种子或尚未出土的幼芽,在土壤中腐烂;出土幼苗木质化前,幼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病部缢缩变褐腐烂,病情发展迅速,在子叶尚未凋萎之前,幼苗倒伏 防止在夏季中午温度很高的时候灌溉,土壤含水量要适当,不能长期积水。出苗后可采用药剂防治,如50%多菌灵600倍800倍液或 50%代森铵600倍液喷施。 茎腐病 (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ilani) 主要危害叶柄、茎干。症状:初期叶柄呈水渍状,蔓延后使叶柄、茎干腐烂,地上部分萎蔫枯死。 可采用50%多菌灵600倍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600800倍液进行防治 花叶病 (黄瓜花叶病毒 C
15、ucumber mosaic virus) 病毒病,主要危害叶片。症状:感病叶片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花叶,斑驳,叶变细,植株丛生,矮化,花穗变短 积极防治蚜虫;种植前暴晒土壤,播种前可用 10%磷酸三钠处理,还可用混合脂肪酸100倍液或氨基寡糖素1000倍液喷洒防治。 叶斑病 (叶点霉Phyllosticta sp.) 危害叶片。叶片感病后,表面初期有黄色小点,部分红褐色,以后逐渐扩大成圆形病斑,单生或连接成片,病害发展,下部叶片脱落,而上部叶也开始发病,严重时布满病斑。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600倍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600800倍液进行防治. 白粉虱 主要危害叶片。症状:导致叶片褪色、凋萎,甚至干枯。 采用6%的吡虫啉乳油30004000倍液或40%的氧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 红蜘蛛 主要危害嫩梢、叶背、花蕾、花朵等处。症状:使叶片皱缩或发生不规则卷曲,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开花。 采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蚜虫 主要危害嫩梢、叶背、花蕾、花朵等处。症状:使叶片皱缩或发生不规则卷曲,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开花。 喷施6%的吡虫啉乳油30004000倍液或40%的氧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