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1061-2015 豫南稻麦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347608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0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 T 1061-2015 豫南稻麦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41 T 1061-2015 豫南稻麦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41 T 1061-2015 豫南稻麦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41 T 1061-2015 豫南稻麦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41 T 1061-2015 豫南稻麦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 B 2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0612015 豫南稻麦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2015-05-15发布 2015-08-1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10612015 I 目 次 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产量目标及产量结构指标 25 品种选择 26 小麦栽培技术 26.1 播前准备 26.2 播种 36.3 田间管理 37 水稻栽培技术 57.1 播前准备 57.2 播种 57.3 秧田管理 57.4 本田管理 6DB41/T 1061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2、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熊淑萍、马新明、张娟娟、李宇峰、李建新、扶定、周国勤。 DB41/T 10612015 1 豫南稻麦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豫南稻麦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量目标及产量结构指标、品种选择、小麦栽培技术、水稻栽培技术等。 本标准适用于豫南稻麦一体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 1350 水稻 GB 1351 小麦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847 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851 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稻麦一体化 一年内在同一田地上,水稻、小麦接连种植,并合理统筹利用资源与技术措施的种植模式。 3.2 高产高效 小麦产量400 kg/667m2,稻谷产量600 kg/667 m2,每667 m23.3 节本增效100元以上。 一喷三

4、防 在小麦生长后期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混合使用,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重的技术措施。 3.4 四沟 边沟、厢沟、腰沟、围沟。 DB41/T 10612015 2 4 产量目标及产量结构指标 实现小麦玉米周年产量1000 kg/667 m2小麦产量400 kg/667 m以上,其中: 2,成穗数35万45万/667 m2水稻产量600 kg/667 m、穗粒数30粒38粒、千粒重40 g45 g。 2,成穗数15万25万/667 m25 品种选择 、穗粒数130粒200粒、千粒重24 g30 g。 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且适宜该区域种植的小

5、麦、水稻品种组合,其中: 小麦选用耐湿耐高温抗(耐)纹枯病、赤霉病,耐穗发芽、生育期在210 d左右的中早熟弱春性或半冬性品种。如:豫麦18-99、郑麦9023、扬麦20、兰考198; 水稻选用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抗性好、稳产高产的品种作为主导品种。如9优418、郑稻18、冈优188、冈优737。 6 小麦栽培技术 6.1 播前准备 6.1.1 精选种子 播前要精选种子,去除病粒、秕粒、烂粒等,并选晴天晒种。 6.1.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的规定,纯度99.0%,净度99.0%,发芽率85%,水分13%。 6.1.3 种子处理 根据该区域条锈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严重的实际,

6、宜选择包衣种子播种。如种子无包衣,防治条锈病、纹枯病宜选用2%戊唑醇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等,加水0.5 kg 1 kg,拌麦种10 kg;防治蚜虫、金针虫等害虫,可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用50%二嗪磷乳油2 mL 4 mL拌种1 kg。多种病虫混发区,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各计各量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 6.1.4 施用底肥 底肥宜有机无机相结合,无机肥以氮磷钾复混肥或专用肥为主。每667 m2施用有机肥3000 kg5000 kg,三元复合肥(15-15-15)450 kg、尿素150 kg作底肥,在耕翻前将有机肥、复合肥等均匀撒入田面,然后进行整地。在起身拔节

7、期每667 m26.1.5 排水整地 再追施尿素150 kg左右。 在水稻收割前7 d10 d,进行围沟、腰沟的开挖,以防止田间渍水。水稻收获时,留矮稻茬,并在水稻收割后趁墒及时整地。深耕20 cm25 cm或旋耕15 cm左右。 6.1.6 开沟做厢 DB41/T 10612015 3 机械开挖四沟,宜每2.5 m3 m开挖一条厢沟,沟深20 cm30 cm;田块长超过70 m的应加挖腰沟,沟深30 cm,边沟深40 cm,田外排水沟在前作收获前开挖,逐渐加深,沟深1 m,确保内外沟配套相通,排灌通畅。 6.2 播种 6.2.1 播种时期 适宜播期为10月15日11月5日,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

8、为10月15日10月25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11月5日。 6.2.2 播种量 适期播种范围内,深耕整地播种每667 m2播量10 kg14 kg;少免耕机条播麦田每667 m2播量11 kg15 kg;撒播麦田每667 m2如遇墒情较差、因灾延误播期及整地质量较差等,可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2 d,播量增加0.5 kg,但每667 m播量12 kg16 kg。 26.3 田间管理 播量最多不能超过17 kg。 6.3.1 出苗越冬期管理 6.3.1.1 查苗补种,疏密补稀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对缺苗断垄严重麦田要及早催芽补种,或采用疏密补稀,带土挖穴浇水移栽方式补苗。 6.

9、3.1.2 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宜在小麦2叶期后(11月中下旬)进行,对于一般阔叶类杂草(播娘蒿、荠菜等)发生田地,每667 m2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1.0 g1.8 g,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 g,加水30 kg40 kg,均匀喷雾。对于野燕麦、看麦娘、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每667 m260 mL70 mL加水进行叶面喷雾。对猪殃殃发生严重的田块,每667 m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乳油 26.3.1.3 因苗追肥 用20% 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50 mL60 mL均匀喷洒。 对缺肥麦田,应在冬前趁墒进行追肥,每667 m26.3.1.4 清沟排渍 追施尿素5 kg8 kg

10、。撒播麦田应适当增加追肥量。 冬前应做好清沟排水工作,做到沟沟相通,排水通畅。 6.3.2 春季(返青抽穗期)管理 6.3.2.1 因苗分类肥水管理 6.3.2.1.1 弱苗 对于个体发育较差、每667 m2群体小于60万头的麦田,每667 m26.3.2.1.2 壮苗 追施尿素10 kg左右。 DB41/T 10612015 4 对于每667 m2群体大于80万头的壮苗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返青期和起身期不施肥,拔节后期结合浇水,每667 m26.3.2.2 清沟排渍 追施尿素7.5 kg10 kg。 应经常进行清沟排渍,排除地面水,降低地下水,宜利于防渍、防病。 6.3.2.3 病虫草害防治

11、 6.3.2.3.1 病害防治 小麦纹枯病:起身至拔节期,当发病麦田病株率达到15%时,每667 m2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叶枯病:每667 m用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 g30 g,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 g,或25%丙环唑乳油30 mL35 mL,加水50 kg喷雾,隔7 d10 d再施1次药,连喷2次3次。注意加大水量,将药液喷洒在麦株茎基部,以提高防效。 26.3.2.3.2 虫害防治 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 g100 g,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 g60 g,或30%戊唑醇悬浮剂10 mL15 mL,加水50 kg喷雾防治,间隔7 d10 d再喷药1次。

12、 蚜虫:当蚜虫百株虫量达到200头以上时,每667m2麦蜘蛛:当平均每33 cm行长小麦有虫200头或每株虫量有6头时,每667 m可用啶虫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加水喷雾进行挑治。 230 mL或1.8%阿维菌素乳油8 mL10 mL加水50 kg喷雾防治。 用20%甲氰菊酯乳油 6.3.2.3.3 化学除草 对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或化除效果不好的麦田,返青期应及时进行化除。用药办法参照6.3.1.2。 6.3.2.3.4 预防倒春寒和晚霜危害 注意春季天气变化,在有寒流来临前,宜采取浇水、喷洒防冻剂、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熏烟等措施进行预防。一旦发生冻害,应尽早采取浇水或趁雨施肥等补

13、救措施,一般亩追尿素7 kg10 kg,磷酸二氢钾3 kg5 kg。 6.3.3 后期(抽穗成熟期)管理 6.3.3.1 防病治虫 6.3.3.1.1 小麦赤霉病 小麦抽穗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 d以上连阴雨天气,每667 m26.3.3.1.2 小麦蚜虫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或多菌灵胶悬剂、微粉剂80 g加水50 kg喷雾。如喷药后2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 当穗蚜百株达500头或益害比1:150以上时,应进行防治,防治方法参照6.3.2. 3.2。 6.3.3.1.3 粘虫防治 当发现每平方米有3龄前粘虫15头以上时,每667 m2用灭幼脲1号有效成分1 g2 g,或灭幼脲

14、3号有效成分3 g5 g喷雾防治。 DB41/T 10612015 5 6.3.3.2 一喷三防 小麦后期,采用磷酸二氢钾150 g等兑水喷雾,实现防病治虫防干热风。 6.3.3.3 排涝除渍 经常疏通“四沟”,做到沟直底平,沟沟相通,排水畅通,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地下水,增加土壤透气性,防渍防病,保持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 6.3.3.4 适时收获 在蜡熟末期及时收获,防止穗发芽。如遇连阴雨天气,应及时抢收,烘干入仓。入仓时应符合GB 1351的要求。 7 水稻栽培技术 7.1 播前准备 7.1.1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的规定,种子净度99%,发芽率85%,纯度99.

15、9%,水分13%。 7.1.2 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可采用25%的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4 h或1%2%石灰石浸种48 h,消毒后应清水冲洗干净。为达到苗快苗齐,可采取催芽处理,至种子破胸露白后播种。 7.1.3 施足底肥,精整秧田 耕翻前每667 m27.2 播种 施水稻专用复合肥5 kg,耕翻深度20 cm左右,施肥后精细整地,做到泥烂田平,湿润育秧。机插秧可采用营养土或育秧基质育秧。 7.2.1 播种期 籼稻适宜播期为5月5日5月10日,不迟于5月15日。粳稻适宜播期为5月15日5月25日。 7.2.2 精量播种 籼稻秧田每667 m2播量为10 k

16、g15 kg。粳稻秧田每667 m27.3 秧田管理 播量为30 kg40 kg,按畦称重,分次匀播。 播种至第2片叶抽出,保持畦面湿润,促进扎根立苗。在一叶一心期每667 m2施尿素5 kg7 kg,3叶期后逐步建立水层灌溉。移栽前4 d5 d施送嫁肥,每667 m27.4 本田管理 施尿素5 kg7 kg。应做到带药移栽,防治螟虫和稻蓟马危害。 7.4.1 精细耕整本田 DB41/T 10612015 6 采用旋耕机耕地,犁耙交替使用,旋耕前每667 m27.4.2 适时移栽 施水稻专用氮磷钾复合肥40 kg50 kg,混拌土壤,将肥料均匀分布在耕作层。灌水耖田,泥土达到深、松、软的要求。

17、 根据小麦收获期确定移栽期,手插秧秧龄25 d30 d进行移栽,机插秧秧龄15 d20 d,移栽密度每667 m27.4.3 水分管理 栽插1.5万1.8万穴,粳稻应适当增加密度。 手插秧移栽后至返青期,应浅水勤灌,不宜断水露泥;机插秧应在返青活棵后灌水。幼穗分化到出穗期,田间要保持3 cm以上水层,其他时期宜干干湿湿,交替灌溉。收获前7 d左右停水。 7.4.4 肥料运筹 基肥一般占基蘖肥总量70%80%,分蘖肥20%30%。机栽小苗移栽后吸肥能力低,基肥应占基蘖肥总量的20%30%为宜,70%80%集中在新根发生后做分蘖肥用。分蘖肥应在分蘖前期施用1次,切忌在分蘖中后期施肥,以免无效分蘖期

18、旺长,群体不能正常落“黄”。如遇分蘖后期群体不足,宁可通过穗肥补救,也不能在分蘖后期补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够苗后叶色开始褪淡落黄,可分促花肥(倒4叶露尖)、保花肥(倒2叶露尖)两次施用。促花肥占穗肥总量的60%70%,保花肥占30%40%。群体不足或叶色落黄较早的田块,氮肥数量应增加10%左右;群体过大,叶色过深的田块,穗肥要推迟到群体叶色落黄后才能施用,只施一次,数量应减少。 7.4.5 病害防治 防治稻瘟病,在水稻破口期,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若遇阴雨或高温天气,应在水稻齐穗期再喷稻瘟灵乳油1次,安全间隔期28 d。 防治稻曲病,在水稻抽穗前用30%DT(30%琥胶肥酸铜)悬

19、浮剂兑水喷雾,或在水稻破口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 防治纹枯病,在发病初期地边植株零星发病时,对发病植株及周围进行局部喷药,控制发病中心,防止纹枯病蔓延。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或5%井冈霉素水剂兑水喷雾防治。 7.4.6 虫害防治 防治稻蓟马,苗期及分蘖期用2%阿维菌素兑水喷雾防治。 防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低龄期,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15%茚虫威悬浮剂兑水喷雾防治。 防治稻飞虱,当100丛虫量达800头1500头,用25%噻虫嗪可湿性颗粒剂喷雾防治。稻飞虱发生盛期,用27%皂素、烟碱可湿性粉剂兑水防治。 7.4.7 适时收获 当籼稻籽粒85%、粳稻95%以上实粒黄熟,穗轴有三分之一变黄,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籽粒存在,此时为最适收获期。应及时收割,防止养分倒流甚而倒伏,影响稻米品质及产量。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