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高二 3月月考政治卷 单选题 人们曾用求神膜拜自然 用思维 证明自然 后来用观察、想象和检验 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 但景象不断变幻, 大自然在微笑 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 摘编自 英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科学的 “思维 ”能证实大自然 “内心的秘密 ” B.摸清 “大自然的脾气 ”,就是对不断变幻的 “景象 ”的感知 C.只有不断摸清 “大自然的脾气 ”,才能接近 “内心的秘密 ” D.人们能认识不断变幻的 “景象 ”,也能彻底把握 “内心的秘密 ” 答案: C 荀子认为,人 “最为天下贵也 ”,该观点
2、( ) A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 A 下列典故最能够表达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 ( ) A目不识丁 B目不见睫 C目不窥园 D目无全牛 答案: D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说法中既坚持唯物论,又坚持辩证法的有( ) 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C只有经过理性认识,才能达到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源泉 答案: B 2008年 12月 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执意同窜访欧洲的达赖喇嘛见面,对中法关系造成损害。最近,达赖
3、在国际上频繁活动,但他无论如何假以何种眩目的身份,饰以如何漂亮的言行,都难以掩盖其分裂国家的本质。这说明 ( )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表现为现象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则是主观臆造的产物 只有透过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A B C D 答案: C 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穿上竖条衣服时,给人收缩感,显得稍瘦;穿上横条衣服时,给人扩张感,显得稍胖。不同纹路的衣饰产生不同视觉效果表明 ( ) A错觉实际上是一种假象 B感性认识是易变、不可靠的 C感性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答案: C “大智若愚 ”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4、( ) A要把握好事物的度 B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C要坚持两点 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具有复杂性 答案: D 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为此国务院出台了 “限塑令 ”。国家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实践提供认识的工具和手段 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认识的获 得都必须亲身实践 A B C
5、D 答案: B 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 “大包干 ”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B C D 答案: C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十分挂念宁夏的发展,多次到宁夏考察指导工作。 2007年 9月,他指示国务院部门组成 17个专题组到宁夏调研,提出了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从哲学上看,之所以强调调研主要是因为( ) A
6、实践是获得认识的一个重要来源 B通过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群众的需要,体现了党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通过调研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D通过调研可以获得科学的感性材料,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答案: D 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 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 “北极熊减肥 ”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 B C D 答案: A 个税起征点拟提至 2000元, 既可满足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需要,
7、也统筹兼顾了财政承受能力,并体现了重点照顾中低收入者的政策调整意图。这一调整体现的哲理有( )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B C D 答案: D 到 “十二五 ”末,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答案: D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 “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
8、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这表明( ) 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 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认识具有无限性 A B C D 答案: A 19世纪 20年代,英国要在泰晤士河修建一条水下隧道,松软多水的河底使施工极为困难。工程师布鲁尔散步时无意中看到一只昆虫在其外壳的保护下使劲向橡树皮里钻。受此启发,他提出了新的施工方案:先把空心钢柱横着打进河底,以 此作为 “构盾 ”,在构盾的保护下开挖,边掘进边延伸。结果施工难题迎刃而解。一种新的施工方法 “ 构盾施工法 ”发明出来了。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 ) 合理的科学的想象,立
9、足于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了人的潜能; 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 在分析与综合的过程中,如果伴随着合理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人们的认识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发挥; 技术创新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A B C D 答案: D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 “刀下无痛 ”,一直是 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
10、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 )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 B C D 答案: A 综合题 世界农业 “三强 ”的荷兰,在 1990年制定了 “回归大自然的计划 ”。低洼之地的荷兰,农业 条件恶劣,几百年来,荷兰人一直向大自然要地,靠围海造田扩大土地面积。然而,现在农业发展了,政府又在考虑把一些土地还给大自然,以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荷兰政府将在今后 30年里,投资购买有环保价值的 4万公顷土地作为自然保护区,购买 5万公顷土地以美化自然环境,最终把目前耕地的 1/10归还给森林、湖泊和沼泽地,使稀有植物得
11、以繁殖,使濒临灭绝的鸟类、野生动物重获栖息之地。 结合材料,说明应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2分 ) 答案: 中国和非洲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都拥有相同或相近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血与火的奋斗历程,使得中非之间在很多涉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都能够达成一致的立场。在新形势下,中非共同利益在扩大,相互需求在增加。建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非合作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非国家领导人本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宗旨,共商推动中非关系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计,一致同意建立和发展政 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12、 北京峰会丰富了建设和谐 世界的理论和实践,从而必然地载入了中非关系乃至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史册。 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中非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哲学道理。( 15分) 答案: .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北京峰会是丰富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的根本动力。( 3分)(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推动中非关系发展是中非达成共识的根本目的。( 3分) (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中非相近的发展过程及新形势下的相互需求增加,决定了中非需要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3分) ( 5)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中非达成共识,推动了中非关系发展,促进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13、3分)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继续大踏步前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实践提出了新课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14、。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上述材料蕴涵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请加以分析说明。( 13分) 答案:上述材料蕴涵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请加以分析说明。( 13分) 答案:(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本质和规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3分) ( 2)认识的根本任务 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是在三代领导集体的不断探索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 3分) ( 3)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从实践中
15、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4分) ( 4)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正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推动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更加丰富和完善。( 3分)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 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近二十年来 .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 +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 1993年至 1996年 f问,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 “适度从紧 ”的货币政策调整为 “宽松 ”的货币政策
16、 ,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 “稳健 ”和 “适度从紧 ”之间寻找平衡 ;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 “稳健 ”改 为 “从紧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了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上述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12分 ) 答案:上述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12分 ) 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的。 (3分 )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3分 ) (3)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和问题,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保持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 (3分 )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艇,调整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 (3分 ) (答出 4点:有原理、有方法论、有分析,满分。如涉及其它原理,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