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48460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是沿 P地 (40N,11630E)和 Q 地 (30N,12015E)所作的一幅地形剖面图,图中河流 R1、 R2、 R3、 R4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占全国年径流量的 0.8%、 2.1%、1.8%和 37%。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 R1、 R2、 R3、 R4四条河流的名称分别是 ( ) A黄河、钱塘江、长江、珠江 B松花江、黄河、海河、长江 C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D黄河、淮河、长江、珠江 【小题 2】对以上河流的整治工作,首要任务都是 ( ) A发电 B防洪 C灌溉 D航运 答案: 【小题

2、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通过 P地到 Q 地的地形剖面图结合经纬位置及年径流量的比例,可判断出 R1、 R2、 R3、 R4的河流名称。 【小题 2】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都处于东部季风区,降水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加之地势低平,河道排水不畅易出现洪水。河流的整治工作,首要任务都是防洪。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开发利用方向等问题。掌握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即可作答。另外,本类题目还可借助流域局部地形图、土地利用状况图、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基本信息考查流域的地理特征与流域的综合开发等知识点。 读黄河干支流

3、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判断题。 【小题 1】有关 、 两河段水质状况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流域内工业布局较少 B 河段水质较差,主要由于该河段上游支流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 C 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支流多,河流 净化能力强 D 河段水质较差,因为该河段工业污染大 【小题 2】从 河段到 河段,黄河干流( ) A平均流量明显加大 B地势逐渐降低 C含沙量显著增大 D结冰期逐渐变短 【小题 3】最适宜对乙地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直接监测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数字地球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技术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

4、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 两区域的水质状况都为超 V类水,即水质都较差,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 处为主要的灌溉农业区,其水质差应与灌溉农业的发展有关,而该地区气候较干旱,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 处河段附近有钢铁工业城市 包头,为内蒙古主要的工业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会污染河水。故水质较差主要是由于工业污染。 【小题 2】结合图示从 河段到 河段流经主要的灌溉农业区,故水量逐渐减少, A错误;河流总是自高处向低处流, B正确;该区域为黄河上游,含沙量较小, C错误;由于河流自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故结冰期变长, D错误。 【小题 3】监测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可利用遥 感

5、的影像资料获得。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河流特征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分析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解答时需结合具体区域来进行分析。 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题。 【小题 1】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 )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小题 2】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答案: 【小题 1】

6、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应处于季风区。分布有丘陵地形房屋背山面河而建,而且屋顶为尖顶,是明显的南方住宅特点。 【小题 2】我国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因此该聚落位于丘陵的南坡地带。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 点评:本题通过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考查聚落形态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解答时紧密结合图示的具体信息来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对应知识点。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 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 187 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 17 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 36 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 9个省区,占

7、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99,据此回答以下题。 【小题 1】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省区简称 )( ) A内蒙古、甘、藏、青 B新、内蒙古、藏、青 C青、藏、内蒙古、新 D新、藏、甘、青 【小题 2】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甘肃、河北 B新疆、内蒙古 C陕西、宁夏 D青海、西藏 【小题 3】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小题 4】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 )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

8、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D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信息,并结合我国的行政区域地理面积来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我国的荒漠土地面积大小排序。 【小题 2】冻融荒漠化主要就是因为寒冷而导致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高寒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小题 3】塔里木盆地的荒漠化主要分布于绿洲边缘,故防治荒漠化主要措施是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小题 4】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目标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

9、态环境问题和建设、治理。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属于知识性试题。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高目标,故可以把试题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学生即可简单作答。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信息,判断我国的荒漠化分布的差异,并结合我国的区域地理环境分析。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红红火火。读 “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带分布图 ”,回答以下题。 【小题 1】新疆一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完成设计的课题,分两组进行实验探究:甲组直接在地里种植西瓜,乙组在地上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西瓜。该小组探究的课题可能是 ( ) A西瓜品质与农药残留的关系 B西瓜品质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C西瓜品质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D西瓜品质

10、与昼夜温差的关系 【小题 2】新疆大规模发展特色农业,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有 ( ) 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气候恶化,沙尘暴危害加剧 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地下水质恶化,地面沉降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该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的实验主要改变的就是地表性质。在地上覆盖一层砾石一方面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另一方面就是砾石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聚。所以该小组探究的课题可能是西瓜品质与昼夜温差的关系。 【小题 2】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远,降水少,所以限制该地农业发展的条件是水资源不足。大规模发展

11、特色农业,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沙尘暴危害加剧,气候恶化。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答时根据新疆的地理位置分析该区域 的地理特征及环境问题。另外学生需明确地表形态的改变加剧了当地的昼夜温差的变化幅度从而有利于糖分的积聚。 读图,回答以下题。 【小题 1】 两图所示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 ) A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冲积平原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D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小题 2】有关 两区域的人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C 区域北部为重要

12、的粮棉产区 D 区域城市群目前发展迅速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 为德国,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为我国湖南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 两图所示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河流众多,水源充足。故选 B。 【小题 2】 为湖南,北部为洞庭湖平原,为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其南部电子工业不发达。故选 C。 考点:主要考查了德国和我国湖南省地理区域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学生只要熟练掌握德国和我国湖南省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的差异即可作答。 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右图中 0点为 l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

13、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 (109E,34N)向正西偏 531 km,向正北偏 448 km。 P1, 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 2000年土地覆盖重心。据图回答以下题。 【小题 1】图中 O 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 ( ) A沼泽大面积萎缩 B土地荒漠化 C森林面积锐减 D生态用水紧张 【小题 2】关于 1980年到 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心从 0点移到 P。点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B重心从 0点移到 P:点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 C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D在气候和某种

14、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向正西 531 km,相当于 5到 6个经度,即102E附近,向正北 448 km,相当于 4个纬度,即 38N 附近。根据以上坐标可知 O 点大致位于我国甘肃河西走廊,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小题 2】重心向 P1点移动是因为气候变暖,东部地区降水增多引起的,而向P2移动不仅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 ,还有其他的人为影响因素,如南方地区的封山育林等;由图可知,气候的影响强度大于某种人为因素,在这两者共同作用下,重心将向东北移动。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5、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在于明确土地覆盖重心的图示含义及向 P1、 P2点迁移的影响因素。答题时结合相关的地图知识明确 O 点的地理坐标进而分析其环境问题及重心迁移的影响因素。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正确的措施是 ( ) A兴建小水电站 B利用风力发电 C营造速生薪炭林 D修建核电站 【小题 2】防治该地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景观图可以看出该地位于我国的草原牧区,草原牧区风能资源丰富

16、,其因地制宜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途径是利用风力发电。 【小题 2】由于该地区的过度放牧,使荒漠化程度加剧。最有效措施是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防风固沙。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区域典型建筑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环境问题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自然地理环境对现代城市规划产生深刻的影响。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巴黎将在其北部建一卫星城,其城市规划布局将采用上图 D区域的布局模式,主要考虑的环境要素是 ( ) A河流的流向 B地形的起伏 C人们的审美观念 D主导风向 【小题 2】该卫星城建好后,某出租车公司要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

17、的技术是 ( ) A RS 技术 B GIS技术 C无线电呼叫技术 D GPS技术和 GIS技术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巴黎位于欧洲西部属盛行西风带,其城市规划布局采用图 D区域的布局模式,主要考虑的环境要素是主导风向。 【小题 2】在城市中快速查询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侧重于分析与管理; GPS侧重于定位。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布局环境因素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巴黎附近终年受北半球西风带的影响。( 2)明确 “3S”技术的应用。 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

18、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 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右图回答题。 【小题 1】关于两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气候温和多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两国均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C乙国人少地多,农业侧重于精耕细作 D甲国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水稻、小麦为主 【小题 2】关于两国经济发展相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所在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B传统工业的发展都依赖于便利的海运,以 “临海型 ”布局为主 C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都以第三产业为主 D农业都以种植业为主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A项英国气候为海洋性气候过于温暖湿

19、润,不利于种植业生产, A错误;日本农业受地形影响 ,人多地少,多为小型农业机械进行精耕细作, C项错误;英国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园艺业为主, D项错误;英国和日本渔业资源都比较较丰富,故选 B项。 【小题 2】英日两国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都以第三产业为主。英国畜牧业发达,在农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种植业以园艺业为主。日本人口众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工业布局中,英国为资源型布局,日本为临海型布局。英国所属欧洲经济以德国为最强,日本所属亚洲以中国为最强。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地理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知识识记类型。学生熟练掌握英日两国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差异即可轻松作答。 下图是非洲第

20、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 5895 米,距离赤道仅 300 多千米。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 50年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题。 【小题 1】下图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遥感( RS) B全球定位系统( GPS) C地理信息系统( GIS) D数字地球 【小题 2】关于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逐渐消失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乞力马扎罗山距离赤道近,气温高 B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山顶降雪量锐减 C雪冠消失将对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 D雪冠消失将导致山麓地带水资源增加,森林四季繁茂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1、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乞力马扎罗山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是遥感技术。遥感可根据获得的电磁波信号,获得地物的影像。 【小题 1】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特别是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排除 A、B、 D 项;雪冠一旦消失将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全球气候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全球变暖的影响,并结合高山冰川雪盖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等现象进行分析即可。 综合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经过对青藏高原的长期考察,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以每年7 3

22、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移动。这种推移的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目前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但是经过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二 青海省气象局近 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温度平均每 10年升高 0.169 ,而过去的 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 0.7 。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地区简图。 ( 1) M湖是 _ (名称 ),试分析近年来该湖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 (4分) ( 2)说出青藏高原气 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2分) ( 3)在松潘以北地区有我国一块著名的沼泽地,试分析该地区形成沼泽的自然原因。( 6分) 答案:( 12分) (1)青海湖

23、主要自然原因是该地区近年来降水偏少,造成入湖水量减少;同时由于 “温室效应 ”不断加剧,蒸发量增加,入湖水量少于蒸发量,使湖面缩小;再次,湖泊流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加剧,截留了不少流入湖泊的水量,致使流入湖泊的水量减少。 (2)优势:光照条件好;劣势:热量差。 (3) 该地区年降水量在 400 800毫米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 该地区地势低洼,附近河流向此聚集,排水不畅, 同时黄河也流经此地区,水源充沛; 该地区地处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全年气温均比较低,蒸发微弱( 1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 M为青海湖。由于地处内陆地区蒸发量较大,降水较少;加之工农业和城市用水量增加,致使该湖湖面面积缩

24、小。 第( 2)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但是,正是由于海拔高,热量条件差,形成典型的高寒气候。 第( 3)题,由于该地区降水比较多,加之地形较周围低,同时黄河流经此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蒸发弱,所以形成了沼泽。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局部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2)明确海拔对青藏高原气候资源的影响。( 3)题文中沼泽形成的原因从地形和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分析作答。 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 1)比较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 4分) 荷兰

25、70%的花卉生产采用温室栽培,花卉生产中的温度、湿度、光照、施肥、喷药等,都实现了电脑自动控制。大部分生产企业应用了无土栽培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克隆技术等。 ( 2)依据资料,概括农业技术在荷兰现代化农业生产 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4分) 近年来,苏州新兴高技术产业如光电产业、新医药产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快速兴起,苏州软件园被科技部评为 “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 “软件产业基地。现代化的交通是高新技术园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区位条件。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沪宁高速公路。到上海行车时间不到 1小时,距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约 1.5小时的汽车行程。 ( 3)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分析高新技

26、术产业通常布局在机场和高速公路附近的原因。( 4分) 答案:( 12分) ( 1)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答出其中 2点,得 2分)荷兰位于欧洲,西临大西洋(北海);( 1分)江苏省位于亚洲,东临太平洋(黄海)。( 1分) ( 2)改善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1分)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1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1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分) ( 3)产品体积小、重量轻、附加值高、适宜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运输( 2分);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产品需要快速占领市场;产品依赖国际市场,需要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 2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地理位置的比较可从经纬度

27、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分析。 第( 2)题,农业现代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 率,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等。 第( 3)题,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从交通,科技,市场,产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但试题综合性强,考查了学生从材料及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4分) 材料一:俄罗斯区域图 材料二:甲、乙、丙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统计 河名 各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比例( %) 冬 (12-2月 ) 春 (3-6月 ) 夏 (7-8月 ) 秋 (9-11月 ) 甲

28、8 36 37 19 乙 6 51 22 21 丙 3 37 34 26 材料三: 2012年俄罗斯相关数据统计图 ( 1)据材料一,分析连接俄罗斯东西的主要交通方式以 为主,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分) ( 2)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丙三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4分) ( 3)据材料三,评价俄罗斯亚洲部分发展经济的条件。( 4分) 答案:( 14分) ( 1)铁路(运输)( 2分); 东西距离远(或国土面积大)( 2分); 资源地与消费市场距离远,货运量大( 2分); 冰封期长,水运不发达( 2分)(任答两项得 4分)。 ( 2)春季河流径流量大,径流季节分配不均( 2分);冬季积雪多

29、,春季气温升高,融雪补给量大。( 2分)(共 4分) ( 3)优势条件:面积广大( 1分);自然资源丰富( 1分,具体答也可以);劣势条件:人口少;气候严寒;农业用地不足;科技力量薄弱;开发历史短。(任选 2项得 2分)(共 4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由于俄罗斯东西方向距离远;河流主要成南北流向,且北部沿海纬度高,不利于海运,故东西方向的运输主要靠铁路。 第( 2)题,由材料二表格数据可知:俄罗斯东部的三大河流径流量主要集中于春季和夏季,可结合河流水源的主要补给类型夏季降水和春季积雪融水分析。 第( 3)题,注意评价需要从 “有利 ”和 “不利 ”两方面分析。结合区域发展的基本条件:自

30、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地、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资源、市场、科技、劳动力、历史基础)等方面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俄罗斯概况。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地理的常规性考点,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材料的基本信息,并结合影响河流流量变化的水源补给类型和影响河流航运的河流特征和社会经济因素等内容分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 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的大石围天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为了揭开其神秘面纱,中外科考队于 2010年 10月 15日开始对它进行科考活动。 B乐业地区气温、降水量图 ( 1)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由图 A可知我国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较高的省

31、区是云南和 。调查发现地下河为天坑 “之母 ”,天坑主要是地下水对 (岩石名称)的溶蚀作用造成的。( 4分) ( 2)图 B为乐业地区的各月平均降水量与气温图,请判断其气候类型:。( 2分) ( 3)请根据图 B,你认为科考队对天 坑底部地下暗河进行考察的时机选择并予以说明。( 2分) ( 4)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从农业区位条件看,图示喀斯特地貌地区对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4分) 答案:( 12分) ( 1)广西(或贵州)( 2分)石灰岩 ( 2分) ( 2)亚热带季风气候( 2分) ( 3)春夏比较合适。因为 10月份以后降水较少,地下河流补给

32、也较少,河流流量少,河水较浅,流速较慢,适合考察。( 2分) ( 4)土层薄、肥力低;多山地、丘陵,地表坡度大 ,水土易流失;岩层渗水性强,水分不易存储。(答对其中两点得 4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本题考查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成因。 第( 2)题,根据 “乐业地区气温、降水量图 ”可以判断,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 3)题,本题考查科考队对天坑底部地下暗河进行考察的时机原因分析。 第( 4)题,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地区对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分布、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分布与形成原因。乐业天坑群是石灰岩地区的岩溶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该地貌分布区土层薄、肥力低;多山地、丘陵,地表坡度大 ,水土易流失;岩层渗水性强,水分不易存储,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