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A都是 DNA B都是 RNA C是 DNA和 RNA D是 DNA或RNA 答案: D 试题分析: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所组成,其中的核酸是 DNA或 RNA,所以病毒的遗传物质 DNA或 RNA。 D正确。 考点:病毒的遗传物质 点评: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含有那一种核酸那一种就是它的遗传物质。 能证明 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A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实验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答案: A 试题分析: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2、如下图所示。可见其遗传物质是 RNA, A正确。 B、 D 都是有关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C 是有关核基因遗传规律的实验。 考点: RNA是遗传物质 点评:本题是有关证明遗传物质是 DNA、 RNA的实验的考查,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有关生物史内容的掌握能力。 DNA分子的特异性决定于 A核糖的种类 B碱基的种类 C碱基的比例 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答案: D 试题分析: DNA分子中含有的是脱氧核糖,不是核糖, A错。 DNA分子中有 4种碱基; 4种碱基的配对方式有两种, A-T、 G-C;不同的 DNA分子碱基比例可能相同,但不同的 DNA碱基对排列顺序一定不同,所以其特异性体现在碱
3、基对的排列顺序, D正确。 考点: DNA的结构 点评: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在外侧,互补的碱基位于内侧,所以 DNA的特异性体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上,这一点学习是要注意。 某 DNA分子共有碱基 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 A+T) ( C+G) = 2 5。问该 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A 300个 B 400个 C 600个 D 1200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 DNA分子中由于 A=T, G=C,所以单链上( A+T) ( C+G)的比值就等于整个 DNA分子上( A+T) ( C+G)的比值, 整个 DNA分子上A=T
4、=200、 C=C=500。 DNA连续复制两次形成 4个 DNA,共含有 200*4=800个 T,由于 DNA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其中有原来 DNA的 T200,复制需要游离的 T是 600。 C正确。 考点: DNA的半保留复制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 DNA半保留复制的理解,这类题目属于本知识块的高频考点。我们可以设定原来的某种脱氧核苷酸含量为 m,经过 n次复制,形成 2n个 DNA,需要的某种游离脱氧核苷酸数量就是 2nm-m即( 2n-1) m。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 )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C细胞里的 DNA大部分在染色体
5、上 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B正确。染色体仅仅是 DNA的主要载体,保证生物在传种接代过程中遗传 物质保持相对稳定。 考点: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点评:对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这句话关键是 “主要 ”一词要注意, “主要 ”就是指大多数生物。 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 ) DNA是遗传物质 RNA是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糖类不是遗传物质 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
6、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是转化因子,即 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还利用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单独与 R型菌混合培养,证明了它们不是遗传物质;由于被转化后的 R型菌即新的 S型菌的后代仍然是 S型菌,所以证明了 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A正确。 考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点评: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只能证明实验本身所涉及的生物遗传物质是什么,而不能证明其它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学习是要注意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中 “主要 ”一词的含义,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 如果用 15N、 32P、 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
7、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情形为 ( ) A可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5S B可在 DNA中找到 15N 和 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2P D可在 DNA中找到 15N、 32P、 35S 答案: B 试题分析: 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 N,而 DNA中含有 P不含 S,蛋白质中含有 S不含 P,所以用 15N、 32P、 35S分别标记的是 DNA和蛋白质、 DNA、蛋白质。噬菌体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是将其 DNA注入细菌体内,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外壳中有的含有 15N、 DNA中有的含有15N、 32P。答案: B。 考点:
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点评:解答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题目,一则要认识噬菌体是 DNA病毒,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二则要知道标记 DNA和蛋白质常用元素,三则要注意噬菌体侵染细菌 “只是将其 DNA注入细菌 ”,其它原料都由细菌提供。 科学家艾弗里从 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 DNA、蛋白质、多糖、脂质等物质,分别加入培养 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实验结果证明了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DNA,为使实验结论更加严密,他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在 S型细菌提取出的 DNA中加入某种酶处理后,再加入培养 R型 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的酶和实验结果分别是 ( ) A DNA限制性内切酶 转化 B DNA连接酶 转化
9、C转录酶 不转化 D DNA酶 不转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艾弗里为了使已有的结论 “转化因子是 DNA”更具有说服力,向提取的 DNA中加入 DNA酶,验证一下经过 DNA酶处理后的 “转化因子 ”还能起 “转化 ”作用吗。依此来进一步证明 “转化因子 ”确实是 DNA。 D正确。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点评: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法的考查,通过本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是对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习惯的一种提示。 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 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噬
10、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是将其 DNA注入细菌体内,所以进一步的噬菌体繁殖所利用的原料都有细菌提供。 C正确。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点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只是将其 DNA注入细菌体内 ”,这是解决本类题目的关键。 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完全水解就是不仅将DNA进行水解,更是对其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水解,答案: D。 考点: DNA的结构 点评: “水解 ”和 “完全水解 ”对于 DNA、 RNA 这类大分子有
11、机物含义是不一样的。“水解 ”仅仅是指形成单体的过程,而 “完全水解 ”则是将单体也进行分解,但要注意分解不是 “氧化分解 ”,氧化分解则是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不彻底氧化产物的过程。所以对于这类用词,审题时要注意。 在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 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 3个氢键。现有四种 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A含胸腺嘧啶 32%的样品 B含腺嘌呤 17%的样品 C含腺嘌呤 30%的样品 D含胞嘧啶 15%的样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 DNA分子中氢键的多少决定了其稳定性的高低。所以在高
12、温环境中生活的生物其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中一定含有更多的氢键, B选项中,腺嘌呤 17%,鸟嘌呤就是 33%,鸟嘌呤和胞嘧啶就占 66%,其它 A、 C、 D中 C+G分别 是 36%、 40%、 30%, B正确。 考点: DNA结构的稳定性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嗜热 ”,只有具有更多氢键的 DNA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物,其它生物不可以。 豌豆的高茎基因 (D)与矮茎基因 (d)本质上的区别是 ( ) A所含有的性状不同 B豌豆所在的环境不同 C在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的位置不同 D 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豌豆的高茎基因 (D)与矮茎基因 (d)是一对等位基
13、因,控制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其本质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即所含的遗传信息不同,D正确。 考点:等位基 因 点评:本题针对等位基因本质区别的考查,实质是对基因突变概念、结果的考查,所以准确理解基因突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 A通过氢键相互连接的碱基对 B通过氢键相互连接的核苷酸对 C交替连接的脱氧核糖和磷酸 D通过共价键依次相连的脱氧核糖和碱基 答案: C 试题分析: 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 C正确。 A是指互补碱基的相连方式, B是错误的,脱氧核糖和碱基通过共价键相连形成核苷。 考点: DNA的结构 点评:本题
14、是有关 DNA双螺旋结构内容的考查,学习时要注意准确记忆其外侧是基本骨架和内侧是碱基对这一知识点。 弄清细胞转化因子实质的科学家是: A. 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 B. 美国科学家艾弗里 C. 英国科学家克里克 C. 德国科学家施来登 答案: B 试题分析:格里菲思通过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提出了存在 “转化因子 ”这一事实,艾弗里进一步证明了:转化因子是 DNA, B正确。克里克与沃森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点评:本题是有关生物学史知识的考查,平时学习时要注意记忆。 DNA在真核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可能有 : A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 B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C细胞核
15、线粒体叶绿体 D线粒体染色体核糖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真核细胞的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在细胞质的叶绿体、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 DNA,故答案: C。 考点: DNA的分布 点评:本题是有关 DNA在细胞中分布的考查,本类题目属于热点题目,学习时要注意认识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 DNA,属于有半自主复制能力的细胞器 ”。 在某 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数占 22%,则胞嘧啶的分子数占 A 11% B 22% C 28% D 44%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 DNA 分子中由于 A=T, G=C,所以 A+G=T+C,即 A+G 占 50%。因 A占 22%,所以 G
16、=C=28%。 C正确。 考点: DNA的结构 点评:解答本类题目注意要应用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去分析, “有互补就有等量 ”。 一个 DNA分子中有腺嘌呤 1500个,腺嘌呤与鸟嘌呤之比为 3 1,则这个 DNA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的数目为 A 2000个 B 3000个 C 4000个 D 8000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 DNA 分子中由于 A=T, G=C,所以 A+G=T+C,即 A+G 占 50%,因 A=1500,所以 G=500,整个 DNA上脱氧核苷酸就是 4000,脱氧核糖就是4000。 C正确。 考点: DNA的结构 点评:解答本类题目注意要应用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7、 ”去分析。这类题目是本知识块的常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说明( ) A DNA是遗传物质 B DNA能自我复制 C DNA能控制性状 D 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 D 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主要包括 “附着 -注入 -复制合成 -组装 -释放 ”五个步骤,其中注入是指将其 DNA注入细菌;复制合成是指噬菌体利用细菌的氨基酸、核苷酸、核 糖体等原料、场所进行自身 DNA的复制和在自身 DNA指导下的蛋白质合成;最终释放出大量一模一样的噬菌体。所以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ABC,而不能说明 D。 考点: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点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做为 “证明 DNA
18、是遗传物质 ”的直接实验证据,属于遗传物质类考题的常考内容,要注意准确记忆。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 R型细菌的 A、 B、 C、 D四支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 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 DNA和 DNA酶、蛋白质、多糖,如下图所示,经过培养后进行检查,发现有 S型细菌形成的试管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能够是 R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S型菌的 DNA, A正确, C、 D错。当将 S菌的 DNA和 DNA酶混合后,DNA会被 DNA酶水解,所以 B中没有。 考点: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点评:解答有关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的试题,关键
19、是找到 “死的 S型菌 ”或 “S型菌的 DNA”这两个条件,有则可以完成转化,没有就不能。 如图所示的核苷酸中,在 DNA结构中不可能具有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 DNA分子中含有的含氮碱基是 A、 T、 G、 C。 U是 RNA分子中的含氮碱基。答案: B。 考点: DNA的结构 点评:核苷酸有两类,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 D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是构成 RNA的基本单位,学习是要注意二者结构上的区别。 关于 “ ”的正确含义是 ( ) A信使 RNA分子的某一片段 B染色体的某一片段 C一个基因分子 D DNA分子的某一片段 答案: D 试题分析: DNA分子中含有的含氮碱基
20、是 A、 T、 G、 C,所以应为 DNA的某一片段,而不是 RNA的某一片段, D正确, A错。图示仅为一小的片段,基因是由成百上千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C 错。染色体是 DNA 和有关蛋白质组成,B错。 考点: DNA结构 点评:本题通过设定 “DNA分子的某一片段 ”,考查了基因、 DNA、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考查了 DNA与 RNA的区别,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同时还能证明( ) A蛋白质也是遗传物质 B DNA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也是遗传物质 D DNA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 B 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将其
21、DNA注入细菌,并在自身 DNA的指导下合成了自身的蛋白质外壳, B正确。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点评: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 ”只是将其 DNA注入细菌体内,这一点是分析解决有关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试题的关键。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 ) A在细菌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 B在噬菌体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 C在细菌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 D在噬菌体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具有噬菌体自身的生物特征,所以,是在噬菌体的指导下合成;由于侵染时只注入了其DNA,所以合成需要的原料来自
22、与细菌。 D正确。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点评: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 ”只是将其 DNA注入细菌体内,合成新噬菌体所需要的其它条件如核苷酸、氨基酸、核糖体等都由细菌提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B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RNA C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因为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只有少数病毒遗传物质是 RNA,所以, A、 B的表述都是不全面的, C正确。 考 点: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点评:本题是关于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认识的考查,难度较低。 下列结
23、构中,不含有遗传物质的是(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染色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在细胞质的叶绿体、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 DNA。核糖体是由 RNA和蛋白质所组成。故答案: C。 考点: DNA的分布 点评:本题是有关 DNA在细胞中分布的考查,学习时要注意准确记忆。 格里菲思进行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不是格里菲思实验的意义( ) A提出了 “转化因子 ”的概念 B证实了 DNA是遗传物质 C奠定了艾弗里实验的基础 D开辟了用微生物研究遗传学的新途径 答案: B 试题分析:格里菲思在 1928年利用小鼠进
24、行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研究,提出了 “转化因子 ”的概念,同时也开辟了用微生物研究遗传学的新途径。艾弗里及其同事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了 “转化因子 ”是 DNA,即 “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B。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点评:本题是有关生物史知识的考查,平时要注意准确记忆。 用放射性同位素 35S标记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质,用其浸染细菌,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测试发现,细菌细胞内无放射性。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被标的噬菌体的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细胞中 B噬菌体 DNA进入了细菌细胞内 C噬菌体在细菌细胞中增殖是受噬菌
25、体 DNA控制 D噬菌体在细菌细胞中增殖受细胞外的噬菌体外壳蛋白质控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只是将其 DNA注入细菌,并以其 DNA为模板进行噬菌体 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答案: D。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点 评:噬菌体侵染细菌只是将其 DNA注入细菌体内,抓住这一点,本类题目就可以顺利解答。 提出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是 A孟德尔 B艾弗里 C格里菲思 D沃森和克里克 答案: D 试题分析: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 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 D 正确。 考点: DNA结构 点评:本题是关于生物史内容的考查,学习时注意记忆。 有一对氢键连接
26、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中有一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应是 A三个磷酸、三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 B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胞嘧啶 C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 D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脲嘧啶 答案: C 试题分析:连接两个互补碱基之间的是氢键,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与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配对形成氢键的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C正确。 考点: DNA结构 点评:本题是有关 DNA结构碱基对之间氢键为情景,学习是要注意对 DNA结构的全面理解。 构成 DNA分子的碱基有 A、 G、 C、 T四种,因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的比例是 A (A+C)/(G+T) B
27、(G+C)/(A+T) C (A+G)/(C+T) D A/T和 G/C 答案: B 试题分析: DNA 是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形成碱基对, A=T, G=C,所以 DNA分子中 A/T、 G/C、 (A+G)/(C+T)、 (A+C)/(G+T)都等于 1。不同 DNA中 A或 T与 G或 C的含量不一定相同,所以因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的比例是(G+C)/(A+T)。答案: B。 考点: DNA的结构 点评:本题是对组成 DNA的含氮碱基比例的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目注意要应用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去分析。 综合题 已知在分子中的一条单链()() m,求: 在另一互补链中 这种
28、比例是 _ 这个比例关系在整个 DNA分子中是 _ 当在一条单链中,( A+T) /( G+C) =n时;求: 在另一互补链中这种比例是 _ 这个比例关系在整个 DNA分子中是 _ ( 3) 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是 ,他们能严格而准确的 “对号入座 ”是因为 。 ( 4)形成的子代 DNA分子含有一条 和一条 ,因此,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被称为 。 答案:( 1) 1/m (2)1 (3)n (4)n;( 3) ( 4) 试题分析: DNA双螺旋结构中, A与 T互补、 G与 C互补,所以整个 DNA分子中 A=T、 G=C,(A+G) /(T+C)=1,所以, 在另一互补链中这种比例与已知
29、链的对应碱基比成反比,即: 1/m。 这个比例关系在整个 DNA分子中是 1。因为已知链 A+T、 G+C与互补链 T+A、 C+G相等,所以 在另一互补链中这种比例是仍然是 n。整个 DNA分子上 A+T是单链上 A+T的 2倍,所以 这个比例关系在整个 DNA分子中是还是 n。 DNA复制形成新的 DNA,所需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之所以能准确复制自己,是因为复制时严格遵循碱基互补 配对原则。因为 DNA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形成的子代 DNA都是由一条子链和一条互补的母链所组成 考点: DNA的结构和复制 点评:本题侧重对 DNA结构和复制的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目的关键是 “有互补就有等
30、量,没有互补就没有等量 ”,以及 DNA的半保留复制。 科学家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遗传物质的问题。实验的材料: S 型细菌、R 型细菌、 DNA 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S型细菌的蛋白质 +R型活细菌 R 型菌落 S型细菌荚膜中的多糖 +R型活细菌 R 型菌落 S型细菌的 DNA+R型活细 菌 R 型菌落 +S型菌落 艾弗里等人发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 中的表达格式,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 _。 ( 1)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 ( 2)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_。 答案: S型细菌的 DNA+DNA水解酶 +R型活细
31、菌 R 型菌落; DNA是遗传物质 (或 DNA才是使 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 设法把 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 DNA的作用。 试题分析:通过前三组实验基本证实了转化因子是 DNA。为了是实验更严密,即确实是 DNA而不是蛋白质或提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它物质如脱氧核苷酸等,又设计了第四组实验: S型细菌的 DNA+DNA水解酶 +R型活细菌 R 型菌落。艾弗里的实验之所以能取得令人信服的结论,关键是设法把 DNA、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并且单独地与 R型细菌混合培养,通过直接观察菌落的特征来验证 R型细菌是否被转化,即是否出现 S型菌的菌落。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32、 点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属 于高频考点,学习是要注意从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原理上全面掌握。 下图为 DNA的复制,请回答有关问题。 ( 1) DNA的复制发生在 期 . ( 2) 的过程称 ( 3)指出 中的子链 ( 4) 过程必需遵循 原则 ( 5)如果一个 DNA分子连续复制三次,则形成的新 DNA分子中,有 条新合成的多核苷酸链。 ( 6)将细胞的一个 DNA用 15N 标记,放入 14N 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分裂 4次 ,问:含 14N 的 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 ,含 15N 的 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 ,已知原来 DNA中有 100个碱基对其中 A 40个,问在复制
33、过程中将需要多少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参加 。 答案:( 1)有丝分裂间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 2)解旋 ( 3) ( 4)碱基互补配对 ( 5) 14 ( 6) 100% 1/8 900 试题分析:图示过程是 DNA的复制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 表示解旋过程。子链是指与母链互补的那一条链,即 和 。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一个 DNA连续复制三次,形成 8个 DNA、 16条链,其中原来 DNA的链是 2条,新形成的是 14条。细胞连续分裂 4 次,形成 16 个子细胞,原有的一个 DNA 复制形成 16 个 DNA,每个 DNA中都含 14N,即 100%,其中含有 15N 标记的 DNA有 2个,占 2/16,即 1/8。原来 DNA中有 100个碱基对其中 A 40个,则 C应为 60个,四次复制形成的 16个 DNA中共有 C960个,其中有原有 DNA所含有的 C60个,所以复制过程中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900个。 考点: DNA的复制 点评:本题是关于 DNA复制的综合性试题,学习时要注意把握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和 “DNA半保留复制 ”这两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