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广饶一中高一上期期末模块调研地理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48633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5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山东广饶一中高一上期期末模块调研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山东广饶一中高一上期期末模块调研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山东广饶一中高一上期期末模块调研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山东广饶一中高一上期期末模块调研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山东广饶一中高一上期期末模块调研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山东广饶一中高一上期期末模块调研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2011 年 2 月 15 日上午,太阳黑子活动区爆发了一次大级别的耀斑。回答题。 【小题 1】太阳耀斑和黑子 A分别出现在 层和 层 B分别出现在 层和 层 C分别出现在 层和 层 D分别出现在 层和 层 【小题 2】此次太阳耀斑爆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南极附近出现极光现象 B许多地区的有线电通信中断 C出现 “磁暴 ”现象 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黑子位于光球层,耀斑位于色球层。故选 C。 【小题 2】

2、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风到达地球两极,产生极光现象。结合 2月 15日南极不会出现极光现象。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试题难度较小,知识性试题。 解题关键是识记有关太阳活动的基础知识。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 1】乌苏里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 箭头所起的作用( ) A B C D 【小题 2】能表示桂林山水形成的箭头是 (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乌苏里江

3、和珠江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和南方两者相距万里。造成两者水文特征不同的是两地气候不同。 【小题 2】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对应 环节。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基础知识题。学生熟练掌握掌握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相关知识即可轻松解答。 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小题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 【小

4、题 3】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可能是甲地 南坡为阳坡 北坡为阳坡 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 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 A B C D 【小题 4】造成南美安第斯山南端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东侧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气环流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 C海陆分布的影响 D地形的影响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D 试题分析: 【小题 1】通过山麓自然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温带;乙地位于亚热带,丙地位于热带,所以纬度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是丙、乙、甲。 【小题 2】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由于北坡位于偏北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丰富,而形成针叶

5、林带,而南坡为背风坡,水分条件少,故缺少森 林带。 【小题 3】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 【小题 4】安第斯山南端西侧为迎风坡,西风带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在西侧形成地形雨,故西侧形成温带森林;东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沙漠带。 考点: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基本特征:利用山麓基带的自然带类型判断该地区的纬度位置。对于此类题学生还要掌握: 1.迎风坡降水条件较好,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出现的海拔较低;同一海拔,迎风坡更为湿润,植被生长情况较好,植株较为高大。 2.雪线分布高度主要决定

6、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1、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2、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雪线高度取决于年降水量的多少。 迎风坡雪线低。 读下图,完成题。 【小题 1】该图为几月份的气温分布图: A 1月 B 7月 C 12月 D 3月 【小题 2】该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C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为逆时针方向 D天山雪线的位置较低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弯曲可以判断:同纬度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所以应为 7月。 【小题 2】北半球 7月为夏季,此时陆地气压低,为印度

7、低压强势时期;海洋气压高,为夏威夷高压强势时期。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点评:本题以海陆气温局部分布图为载体考查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根据海陆气温分布推断出时间,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读图 “全球板块示意图 ”,完成题。 【小题 1】关于板块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可分为六大板块 B板块消亡边界经常形成海岭和海岸山脉 C红海处在消亡边界上 D板块生长边界经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小题 2】安第斯山脉位于哪两个板块边界上 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8、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而 “地壳可分为六大板块 ”中的地壳说法是错误的。而是软流层之上的岩石故 A答案:错误。板块消亡边界在洋中往往形成海岭,在陆地经常形成褶皱山系,在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交界形成海岸山脉或陆缘岛弧。故 B答案:错误。板块生长边界由于张裂经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故 D答案:正确。 【小题 2】安第斯山脉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的消亡边界上,属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俯冲边界形成的海岸山脉。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板块构造理论 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低,对于

9、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容、边界、位置、形成的地形等相关知识。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 N 处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谷地 【小题 2】在图中水循环参与下, 处的岩石可转化为 处的岩石,与此有关的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C固结成岩 D重熔再生 【小题 3】如图中森林被砍伐,则水循环环节中水量增多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N 处岩层向下弯曲,所以 N 处的地质构造为

10、向斜。 【小题 2】图示 处为岩浆喷发而形成的岩石属于岩浆岩, 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由岩浆岩变为沉积岩的地质过程是固结成岩。 【小题 3】森林被砍伐,就丧失了森林的含蓄水源的作用。这样一遇降水地表径流就会增加。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岩石类型和水循环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岩石类型、水循环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关知识。 读 “常见天气系 统示意图 ”,完成题。 【小题 1】图中形成寒潮的天气系统是 【小题 2】下图中,正确反映 A天气系统过境期间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11、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A图冷气团后退,判断为暖锋; B图冷气团主动进攻,故判断为冷锋。形成寒潮的天气系统是冷锋,故选 B。 【小题 2】暖锋过境后,暖气团代替冷气团的位置,故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雨区位于冷气团一侧,为锋前。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锋面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锋面天气图的基本判断方法和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过程。解答本题需明确: ( 1)冷气团后退为暖锋天气图;冷气团进攻,为冷锋天气图。 ( 2)冷气团总位于锋面之下,暖气团总位于锋面之上。 ( 3)暖锋过境的天气状况为连续性降雨天气;过境后暖气团代替冷气团原来的位置,则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12、,天气转晴。 ( 4)冷暖锋雨区总在冷气团一侧,结合锋面的移动方向可判断雨区的锋前或锋后位置。 读 ”三圈环流局部图 ”。回答题。 【小题 1】关于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为东南信风带 B 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 C为西南风 D D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小题 2】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气候类型中,其形成与 C有关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三圈环流图示,可判断为北半球;所以 C的风向为西南风,中低纬的信风带和高纬度的极地东风带的近地面风向都为东北风。 D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B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小题 2

13、】根据图示可知 C为西风带,受西风带的影响或交替影响形成的气候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对应气温降水直方图为 、 。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和气候类型。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掌握三圈环流的图示和近地面风向,利用画图来解题更方便,可画出全球三圈环流分布和近地面的风带分布即可解题。应掌握方法:掌握气压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基本规律即可。 【规律总结】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热力环 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下图中曲线代表等压面,分析回答题。 【小题

14、1】关于图 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处气流上升 B a处为晴朗天气 C甲处高气压 D乙处低气压 【小题 2】图 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A白天 B夜间 C夏季 D秋季 【小题 3】如果图 位于南亚,则 C的盛行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升降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 (直接原因 ) 大气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及气压分布为: a处气流下沉,天气晴朗;甲处为低压,乙处为高压。 【小题 2】本小题考查海陆风的形成。白天陆地

15、增温快,气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相反。故选 B。 【小题 3】如果图 位于南亚结合图示可知此时为南亚冬季风,风向为东北风。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运用及典型的热力环流形式。 点评:本试题考查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灵活运用能力,难度居中。 方法技巧: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1)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判断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进而确定近地面的冷热状况: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凸向低处的为低压 (如 A、 E、 F 为高压, B、C、 D为低压 );在近地面,气压高处气温低 (如 A地 ),气压低处气温高 (如 B、C地 )。 (2)结合气压的垂直分布规律判断不同地点的气压高低。 (3)确定

16、空气流向,要注意高空与近地面风向与受力的差异。 (4)气压高、低是针对相同海拔高度不同位置相对而言的,因此在热力环流系统中 “高气压 ”数值不一定大于 “低气压 ”,气流并不总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下列各组排序与图中排序相符的是 ( ) A 北半球的反气旋 北半球的气旋 南半球的气旋 南半球的反气旋 B 北半球的气旋 南半球的气旋 北半球的气旋 南半球的反气旋 C 北半球的反气旋 南半球的气旋 北半球的气旋 南半球的反气旋 D 南半球的反气旋 南半球的气旋 北半球的气球 北半球的反气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北半球的气旋中心为低压,风向向右偏;北半球的反气旋为高压系统,风

17、向向右偏。南半球相反。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 度较小,能根据水平风向判断高低气压分布,结合风向的偏向判断地转偏向力的偏向,进而确定南北半球的差异。 【规律总结】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实际上气旋就是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 北京时间 2011年 9月 29日 21时 16分, “天宫一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左图为 “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变化示意图 ”,右图为 “天宫一号 ”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 “天宫一号 ”发射时,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是 A B C D 【小题

18、2】 “天宫一号 ”发射升空时西 1区的区时是 A 9月 29日 13时 16分 B 9月 29日 12时 16分 C 9月 30日 5时 16分 D 9月 29日 8时 16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天宫一号 ”发射时为北京时间 9月 29日 21时 16分,时间已过秋分结合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变化示意图可知 “天宫一号 ”发射时,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是 。 【小题 2】 “天宫一号 ”发射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 9月 29日 21时 16分,西 1区位于东八区西面 9个时区,故西 1区的区时较北京时间晚 9个小时,计算西五区时间为 29日 12

19、时 16分。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区时计算等内容。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 “天宫一号 ”发射时的北京时间;区时计算的一般方法:所求时区 =已知时区 +时差,东加西减。并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并以此归纳全球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等基本规律即可轻松解题。 太阳天顶角是表示太阳位置的一种方式,其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夏至日,太阳天顶角为零的地区位于(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北极点 【小题 2】当东营地区太阳天顶角由最大开始变小时,下列叙述正确的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开始向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20、开始向南移动 C东营地区的夜开始变长 D地球靠近远日点附近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太阳天顶角为零的地区即太阳高度为90度的地区,只有太阳直射点处的太阳高度为 90度即北回归线。故选 B。 【小题 2】东营地区太阳天顶角最大时,也就是太阳高度最小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为 12月 22日前后,此后直射点将向北移,公转速度将逐渐变慢,直到 7月初(远日点) ,故选 A。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直射回归运动、季节、及公转速度的变化等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大,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

21、生要掌握太阳直射回归运动、季节、及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另外太阳天顶角是表示太阳位置的一种方式,如图所示太阳天顶角是天顶与某日太阳的最大高度时的夹角,他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 综合题 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分) ( 1)写出以下数码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 ; ; 。 ( 2)据所学知识填写完成下表空格内容:(每格 2分)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 一年分干湿两季 形成原因 全年盛行西风, 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 答案: ( 1)( 4分)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

22、林带 ( 2)(见下表)(每格 2分,共 4分)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终年温和多雨 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 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试题分析: 第( 1)题,根据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判断, 位于南北纬 10之间,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热带雨林; 位于 30-40的大陆西岸,判断为地中海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位于 40-60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气候;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位于 25-35的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第( 2)题, 位于 10-20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赤道低压或信风带控制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位于 40-60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终年温和

23、多雨。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的气候类型分布和 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较强。学生只要掌握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气温和降水量信息判断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下图中,图 是图 环流中所取的某一海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 1)根据图 所给信息,在图 中绘出环流中各洋流的流向,并写出甲、乙、丙、丁洋流的名称,甲 、乙 、丙 、丁 。 ( 2)图 中 A处是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3)图 中洋流丙对沿岸气候的 影响主要是 。 ( 4)洋流丁按性质来区分是 (寒流、暖流) 答案: ( 1)( 5 分)逆时针方向 甲南赤道暖流乙、东澳大利亚暖流 丙

24、、秘鲁寒流 丁、西风漂流 ( 2)( 2分)秘鲁渔场 秘鲁沿岸盛行离岸风,使沿岸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便上升补充而形成上升补偿流,该补偿流便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利于沿海的湾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进而形成渔场。 ( 3)( 1分)降温、减湿作用,对沿岸荒漠气候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 4)( 1分)寒流 试题分析: 第( 1)题,根据图 所给信息,可知该环流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为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则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推出甲南赤道暖流乙、东澳大利亚暖流 丙、秘鲁寒流 丁、西风漂流。 第( 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处受离岸洋流的影响形成秘鲁渔场。 第(

25、3)题,据第( 1)题分析,丙洋流是秘鲁寒流,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对沿岸荒漠气候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第( 4)题,洋流丁为西风漂流。南半球西风漂流在中西风作用下向偏东方向流动,同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不断左偏,由于没有陆地的阻挡,最终向东流动的洋流左偏流向偏北(低纬 )方向,具有寒流的性质。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难度较小,属基础知识题。学生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即可轻松应答。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准确判读图 所给信息。 下图为我国某日海平面气压( hPa)分布示意图(局部),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8分) ( 1)图中 A地的天气系统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 ,在其控制下多 _(晴

26、朗、阴雨)天气。 ( 2)图中 E、 F两点风力较小的是 ,因为 。 ( 3)试比较 a、 b两地在气压方面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 2分) 。 ( 4)把图中 G 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的方向画在下图中( 2 分) 答案: ( 1)( 2分)反气旋 晴朗 ( 2)( 2分) E E处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故风速较小或 F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 3)( 2分 ,不比较气压差异只说原因不得分) (3)a 处气压大于 b, a 处一侧为冷气团,气温低,故气压高。( 4)( 2分)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 向上运动 试题分析: 第( 1)题, A地此天气系统为高压中

27、心对应反气旋,在其控制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多晴朗天气。 第( 2)题,根据等压线疏密程度可判断 E、 F两地的风力大小。 第( 3)题,根据图示可判断出 a、 b两地在气压方面的差异, a处一侧为冷气团,气温低,故气压高。 第( 4)题,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及地理画图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我国某日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及地理画图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准确判断出高压中心、低压中心以及锋面气旋。 举办奥运会对于一个国家有重要意义。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伦敦获得举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资格。读 27 30届夏季奥运会开幕时间表及四城市位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0分 2,

28、4,6 届数 举办地 所在地 开幕时间(北京时间) 27 悉尼 D 2000年 9月 15日 16时 28 雅典 C 2004年 8月 13日 21时 29 北京 A 2008年 8月 8日 20时 30 伦敦 B 2012年 7月 28日 4时 ( 1)四届奥运会举办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_(填字母 )。 12月 22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_(填字母 )。 ( 2)四届奥运会开幕当日,济南昼长最短的是第 届,该日日出方位是_。 ( 3)第 29届奥运会开幕前两个小时, 8月 8日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 _(大于或小于)二分之一,再过 _小时全球均为 8月 8日 . ( 4)决定从

29、 B到 A沿线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_。 ( 5)四地中,气候类型如甲图所示的是 _,如乙图所示的是_。(填写城市名称),乙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_ _ _。 答案: ( 1) B D ( 2) 27 东北 ( 3)大于 两 ( 3)水分 ( 4)雅典 北京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试题分析: 第( 1)题,根据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结合 27 30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位置示意图可轻松推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伦敦;解题点在于 12月 22日,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可推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悉尼。 第( 2

30、)题,济南昼长最短说明太阳直射点最靠南,结合 27 30届夏季奥运会开幕时间表可知第 27届悉尼夏季奥运会时济南昼长最短。 9月 15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所以该日日出东北方。 第( 3)题, 2008年 8月 8日 20时前 2小时是 8月 8日 18时,那么根据地球存在两个不同日期的界线国际日期 变更线和自然日期变更线,可推知: 8月 8日的范围是 150W-0-120E,要大于全球二分之一。当国际日期变更线与零时线重合时全球均为 8月 8日,由此可推知当北京时间为 20:00时,180经线区时为 24:00( 0:00)。 第( 4)题,从 B到 A沿线自然景观变化体现的是经度方向更替,

31、主导因素是水分。 第( 5)题,根据甲、乙降水气温直方图可知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温带季风气候。由此对应雅典、北京两城市。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考点:本题考查考查地球运动的特征及地理意义,以及自然环境地域 分异规律和世界气候类型。 点评:本题考查范围广,难度较大。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时间计算关于两个日期范围的计算。 掌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掌握公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此外答题时要注意问题回答是字母还是名称。 下图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 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 a、 b、 c、 d为岩石圈与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2、( 10分) ( 1)岩石圈中 表示 _, 表示 _, 表示_。 ( 2) 三大类岩 石中,能找到化石的是 _。 ( 3)若甲为地表径流,则乙表示 _,丙表示 _,丁表示 _,与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 ”景观形成有关的箭头是_。 A a B b C c D d ( 4)简述水循环的意义。( 2分) -_ _ _ 答案: (1)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 3分) ( 2) ( 1分) ( 3)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B( 4分) ( 4)任答两条既可( 2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据图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可判断得出, 为沉积岩, 为变质岩, 为岩浆岩。 第( 2)题,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可发现化

33、石。 第( 3)题,根据水循环的环节结合甲为地表径流可推理出乙为蒸发、丙为水汽输送、丁为降水。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 ”景观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是径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 4)题,水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它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第二,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第三,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第四,它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考点:本题考查三大类岩石及岩石圈 的物质循环和水循环的环节、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以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岩石圈与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考察面较广。解答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点。 1.根据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推理出岩浆岩。 2.根据甲地表径流推理出水循环的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