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假设黄赤交角变为 25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热带变大 2度 B北寒带变大 2度 C北温带变大 4度 D南寒带缩小 4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黄赤交角度数变大,则南北回归线之间范围变大,若黄赤交角变为2526,则热带范围变大 4度。假设黄赤交角变为 2526,则南北极圈的度数为 6434,故北寒带、南寒带变大 2度,北温带变小 4度。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变化与热量带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变化与热量带的关系。难度较小,但易做错。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几点:( 1)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回归线度
2、数相等。( 2)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极圈度数互余。( 3)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南北极圈到南北极点之间为寒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 突然,混沌的黑压压的天际裂开了,露出了不规则的几组线条,无比强烈的光从线条里闪射出来,伴随着令人震耳欲聋的巨大轰鸣,为狂风暴雨呐喊助威。 ”请结合该段描述完成题。 【小题 1】从成因和发生过程看,该段描述的是 _灾害 ( ) A地质地貌 B气象 C生物 D 海洋 【小题 2】文字描述的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 ) 季节性 频发性 高强度 不可预测性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题文中的描述先闪电后雷声,还有狂风
3、暴雨,故为气象灾害。 【小题 2】材料中描述的气象灾害具有 季节性、 频发性、 高强度的特点。目前,人类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对气象灾害进行预测,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考点:本题组考查气象灾害的类型与特点。 点评: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被称为气象灾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本题组考查气象灾害的类型与特点,解答本题组需结合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知识拓展:气象灾害的特点 种类多。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等冷冻害、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其他灾害共 7大类 20余种。 范围广,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气象灾害;无论在高山、
4、平原、高原、海岛,还是在江、河、 湖、海以及空中,处处都有气象灾害。 频率高。中国从 1950-1988 年的 38 年内每年都出现旱 、涝和台风等多种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旱灾 7.5次,涝灾 5.8次,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 6.9个。 持续时间长。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连年出现。例如, 1951一 1980年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或伏秋连旱的年份有 14年。 群发性突出。某些灾害往往在同一时段内发生在许多地区如雷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性天气在每年 3、 5月常有群发现象。 连锁反应显著。天气气候条件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 灾情重。联合国公布的
5、 1947一 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 121.3万人,其中 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大气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 京沪高铁是世界上一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该铁路以桥梁为主体,有 “空中铁路 ”之称,预计于 2011年 10月 1日通车,届时将成为我国继青藏铁路之后又一条成功利用 “以桥代路 ”方式建成的铁路。据此回答题。 【小题 1】京沪高铁被设计成 “空中铁路 ”的原因是 ( ) 克服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对线路的影响,保证行车平稳 、舒适、安
6、全 为了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避免频繁穿越城市环路、高速公路与河流,防止不同交通线路的相互干扰 避开冻土和低洼地形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A B C D 【小题 2】青藏铁路许多路段采用 “以桥代路 ”的主要原因是 ( ) 沿线多高山峡谷,地势起伏很大 沿线多冻土, “以桥代路 ”可避免铁路路基直接接触冻土 减少对耕地与牧场的占用 方便野生动物迁徙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京沪高速高架是为了: 1.更有利于铁路的平顺度高标准,大大提高了线路基础稳固程度。 2.高架可以保证全封闭,保证安全性。 3.减少占地,有效减少了铁路对沿线城镇的切割。
7、 4.减少噪音污染。 综合分析,京沪高铁被设计成 “空中铁路 ”的原因 为了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避免频繁穿越城市环路、高速公路与河流,防止不同交通线路的相互干扰,正确。 【小题 2】青藏铁路以桥代路是为了解决高原冻土等地质问题以及山地地形问题,也为减少对环境的改变,保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不被截断和保证它们更大的活动空间。 考点:本题考查京沪高速铁路和青藏铁 路 “以桥代路 ”的不同原因。 点评:京沪高速铁路和青藏铁路 “以桥代路 ”的原因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题组试题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差异性这一特征。 位于赤道附近的一个美丽富饶的岛屿,曾经是人们心目中的 “旅游天堂
8、 ”。然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水温度上升,导致该岛屿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威胁到该岛屿附近海洋生物的生存,大量死亡的浮游生物不断腐烂,迅速消耗水中的氧气,使该区域的其他海洋生物面临窒息的危险。与此同时,浮游生物尸体形成的沉淀物为海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原本清澈碧蓝的海域变成暗色 。据此判断题。 【小题 1】导致该岛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海水大量缺氧 B海洋污染严重 C全球气候变暖 D旅游活动超载 【小题 2】该岛屿及其附近许多岛屿的表面形态已是 “千疮百孔 ”,其主要原因是 ( ) A海浪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人类活动破坏 答案: 【小
9、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材料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水温度上升,导致该岛屿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大量死亡 ”,可知导致该岛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最根本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小题 2】该岛屿及其附近许多岛屿的表面 “千疮百孔 ”的形态,其成因是海浪侵蚀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外力作用的表现。 点评:本题借助材料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海浪侵蚀作用的表现,难度较小。 读图 4“塔里木盆地图 ”,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回答题。 【小题 1】
10、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 ) A山间低地 B山前冲积扇 C盆地中部 D山谷地带 【小题 2】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 体看呈 ( ) A网状分布 B “之 ”字型分布 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 【小题 3】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因为山前冲积扇水源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城镇人口分布。 【小题 2】读图可判断塔里木盆地交通线的形状,呈环状分布。 【小题 3】塔里木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影
11、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考点:本题考查塔里木盆地的聚落分布与交通线布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结合塔里木盆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不难作答。 下列气象灾害与发生时间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台风 夏秋季节 B暴雨洪涝 春夏之交 C寒潮 春秋两季 D干旱 冬季半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 A.台风 夏秋季节,正确。 B.暴雨洪涝 夏季,春夏之交不对。 C.寒潮 秋末、冬季、初春,春秋两季不准确。 D.干旱 冬季半年,不准确。我国不同地区干旱原因、干旱时间是不同的,如东北春夏旱、以春旱为主,长江下游夏秋旱、以秋为主,东南地区冬春连旱。 考点:本题
12、考查我国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难度居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当你在山区考察或旅游时,若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下列四种自救方式你应当选择 ( ) A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上游快跑 B迅速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下游逃跑 C赶快躲在沟口大石头的后面 D快速向垂直于沟谷两侧的山坡上移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发生泥石流时,应远离沟谷,往垂直于沟谷两侧的高处避灾。 考点: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时如何逃生自救。 点评: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时如何逃生自救,实用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真正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一理念。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
13、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是自然灾害,我们还没有力量阻挡,不过在发生灾难时我们要学会自救,避免没必要的人身伤害 ! 有关泥石流逃生的几个问题: ( 1)发生泥石流 该向哪个方向逃跑? 泥石流发生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 2)遇泥石流如何脱险? a.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b.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c.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
14、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d.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台风 是影响我国海域和沿海地区的重要灾害天气,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台风是由强烈发展的冷锋造成的 B台风可以缓解华北平原的春旱 C影响我国的台风来自印度洋 D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答案: D 试题分析:台风是发源于洋面上的热带气旋,低压,与冷锋无关。台风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对缓解华北平原的春旱不起作用。影响我国的台风来自太平洋,而不是印度洋。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考点:本题考查台风的成因、及防灾减灾的措施。 点评:本题
15、考查台风的成因、及 防灾减灾的措施,难度较小,只要联系课本知识逐项分析不难作答。 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的危害较小 B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但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 C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致呈下降趋势 D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近年来气候异常 答案: B 试题分析: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其含义为: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
16、形成灾害的现象。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所以常通称洪涝灾害。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 考点:本题考查洪灾的成因与危害。 点评:本题考查洪灾的成因与危害,难度较小,与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 : 气候原因: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且年际变化大。 地形:西部山区,水流急,洪水集中;东部平原地势低平,河谷弯曲,排水不畅。 人为原因:流域内的植被破坏、围湖造田,使得河流泄洪能力和湖泊调洪能力减弱。 2003年 2月,首钢集团宣布在大规模压缩减少北京厂区钢产量的同时,将在河北迁安投资建设一座年产量 200万吨的炼钢厂。据此回答题。
17、【小题 1】首钢集团大规模压缩减少北京厂区的钢产量,对北京环境的好处是 ( ) A压缩企业用地规模,平抑北京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 B降低生产性耗水,彻底解决北京 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矛盾 C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北京地区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D减少生产中的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地方财政税收 【小题 2】首钢集团将新厂建在河北迁安的主要原因是 ( ) A更加方便钢材出口 B进一步降低劳动力费用 C新厂区的环境优美洁净 D接近原料产地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钢铁厂污染大气,首钢集团大规模压缩减少北京厂区的钢产量,对北京环境的好处是减少大气
18、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北京地区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小题 2】河北迁安有丰富的铁矿石原料,首钢集团将新厂建在河北迁安的主要原因是接近原料产地。 考点:本题考查钢铁工业的污染类型及钢铁工业的布局特点。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小,结合题文与钢铁工业的特点不难作答。 下列图示(阴影表示黑夜)表示大致是 12月 22日日照情况的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 12月 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解答本题分两步:(一)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俯视图遵循南顺北逆的原则。如上图 B、 D为南半球, A、
19、C为北半球。(二)看现象。如 C图中全球昼夜平分,为二分日,与题不符。 A、 D对应北半球的夏至日, 6月 22日,排除。只有 B符合时间要求。 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卫星,其运动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卫星,其运动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角速度相同,都为 15度每小时,同步卫星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因为 同步卫星运动的半径大。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速度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20、注意 “同步卫星 ”中的 “同步 ”两个字,做题要细心,要找关键字眼。 图 1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影视片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面部,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人公的快乐心情,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来拍摄该情境( ) A 18时 次日 7时 B 4时 当日 16时 C 16时 次日 8时 D 6时 当日 18时 答案: D 试题分析:海洋和陆地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陆风。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题中提到 “女主角面朝大海,
21、海风吹拂面部 ”,显然应为白天,对应图中 6时 当日18时。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 点评:本题借助海陆风考查热力环流的运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海风出现的时间。 “高温、干旱 ”是去年夏季我国江南地区的主要天气特点,据此结合图回答题。 【小题 1】引起该地区高温干旱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小题 2】属冷锋过境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引起我国江南地区高温干旱的天气系统是高压,反气旋,对应 天气系统。 【小题 2】冷锋过境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对应 天气系统。 考点:本题组考查天气系统的应用
22、。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现象的变化过程。如上图中 为低压,为气旋,其过境云层增厚,多形成阴雨天气, 为暖锋,其过境常出现阴天、降雨等天气现象,暖锋过境后,暖气团代替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掌握了这些现象规律就不难答题了。 中国南方村落多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潮湿 B平原面积小 C文化背景 D沿河流伸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南方村落多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受河流的影响,河流两岸多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另外河流可以提供水源、航运,故南方聚落多沿河伸展。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
23、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读题,明确题目所问区域,就不难回答了。 下面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 ,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山地是 ( ) 图 3 答案: D 试题分析:北半球暖温带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排除 A和 C,因为北半球暖温带太阳在南方,故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较高,所以排除 B和 C,同理,北半球,山南接受的热量多,雪 线高,所以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等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等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温带的植物是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是亚寒带,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的。( 2)掌握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分布的纬度比背阴坡高的
24、规律。( 3)一般地说,向阳坡比背阴坡自然带更丰富。 综合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若图中 是乡村聚落,村落规模最小的是 ( ) A B C D 【小题 2】从聚落发展史看,最有可能发育成城市的是 (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处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且等高线较为稠密,不适合居住,故村落规模最小。 【小题 2】从聚落发展史看, 处位于河流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水运便利,最有可能发育成城市。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考查聚落的分布、城
25、市的起源,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四处地形的判读。 读 “某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 ”完 成下列问题:(每空 1分,共 10分) 【小题 1】按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写出图中对应字母所代表气候类型的名称: A_,其形成原因是全年受 _(气压带或风带 )控制; 【小题 2】 N 处和 C处纬度相近,但气候气候类型不同,是两地的 _不同;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地形 【小题 3】自然景观由 A-E-F-N 的变化反映了 _地带性规律,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_。 【小题 4】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 _的变化(填字母选项) A B-C-D的变化 B D-I的变化, 它产生的原因是水
26、热条件随 _而变化。 【小题 5】 D处冬季风向为 _风,在其影响下该地的天气特征是_其形成原因是 _。 答案: 【小题 1】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压 【小题 2】 B 【小题 3】纬度 热量 【小题 4】 A,海拔 【小题 5】西北,寒冷干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试题分析: 【小题 1】 有图知: A分布在南北纬 10之间,为热带雨林气候,因为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从而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小题 2】 N 处和 C处纬度相近,但气候气候类型不同,是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 N 处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 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夏季炎热干
27、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特点。 C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25 35之间的大陆东岸,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小题 3】自然景观由 A-E-F-N 的变化反映了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景观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小题 4】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近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C-D气候类型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产生的原因是水热条件随海拔而变化。 【小题 5】 D处温带季风气候,位于北纬 35 55之间的
28、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 D处冬季风向为西北风,在其影响下该地的天气特征是寒冷干燥,其形成原因是海 陆热力性质差异。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特征。 点评:本题借助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图考查了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不大,但很经典,属于常规考题。 方法技巧:图示法理解记忆世界气候类型形成和分布 读材料和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共 10分) 材料一 人民网 2011年 1月 21日电 2010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的一年,其中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非洲东部、亚洲中部以
29、及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北极地区气候变暖现象明显。 材料二 【小题 1】由材料一可知,全 球气温较高,由材料二可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 _,( 2分) 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氧化碳的 “_”。 ( 2分) 【小题 2】把图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每空 1分,共 4分) 【小题 3】按材料二图中 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多选) ( ) ( 2分) 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 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 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 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 E.台湾海峡将变宽 答案: 【小题 1】波动上升( 2分) 温室效应( 2分) 【小
30、题 2】对照图示得出自上而下依次是: 。( 4分) 【小题 3】 ACE( 2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材料二全球温度变化图可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波动上升。 【小题 2】重在分析图,由 ,反映海平面上升幅度由小到大,上升幅度越大,说明温室气体排放量越大,能源利用状况无变化。海平面上升情况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 ,越早转变能源利用结构,越早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海平面上升幅度越小。对照图表得出自上而下依次是: 。 【小题 3】按 状况发展,意味着气温逐渐升高,华北春旱将更为严重,天山雪线也将明显上升。 考点: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 点评: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难度
31、居中。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波动上升,在这里不能回答持续上升。( 2)明确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知识小结: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解决措施 (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的变化 ; 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大面积毁坏森林 (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 ,淹没沿岸低地、岛屿 ,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 ,城镇排污系统失效 ,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农田盐渍化 ; 使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 ,导致世界各国转变经济结构。 ( 3)全球气候变暖的解决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 ,采用新能源 ;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 保护环境、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