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48731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3年 6月 20日, “神州十号 ”山东籍航天员王亚平在 “天宫一号 ”开展太空授课。下图为北京市的日出时间年内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 1】这一天,北京市的日出时间最接近图中的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小题 2】在图中 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A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B全球华人欢度春节 C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D山东各地秋意盎然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图文材料 6月 20日接近夏至日,可知北京白昼时间接近一年

2、中最长时间。日出时间也达到最早。由上图可知 C点最符合题意。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 a点处于从秋分至冬至过程中,可能是国庆节。 b点应处于北半球的冬季至春季之间,此时北极大部分地区处于极昼;澳大利亚此时正处于夏季;我国山东省也位于北半球此时处于冬季至春季之间。故只有 B项华人欢度春节符合时间节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学生应先抓住图示四点日出对应的节气位置,进而结合材料中 6月 20日这个关键节点 分析所发生的地理现象。 2012年 12月 28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到 2020年,该系统的服务范围将覆盖全球。关于北

3、斗导航卫星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为登山爱好者提供具体的经纬度位置 为用户提供实时的通讯业务 为地质工作者提供某地的海拔高度 为船舶提供航行速度信息 监测海洋水质变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北斗导航系统属于全球定位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 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故 正确;北斗系统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且是单向传送给用户的并非实时的通讯业务。 错误; 监测海洋水质变化是遥感技术的功能。 错误;故本题选 B项。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 “3S”技术各自的主要功能和应用,属基础知识题目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解决了何人、何时、何地的问题,这就是北斗的特色服务。 【规律总结】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出现 “移民就业 ”向 “移业就民 ”转换的新趋势。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 1】下图甲、乙、丙、丁代

5、表的工业 部门中,最容易吸引 “移民就业 ”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 “移业就民 ”带来的影响是 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加剧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可知:甲代表的工业部门为技术指向性的工业;乙为动力指向性的工业;丙工资比重较高,说明投入的劳动力较多,应该为劳动力指向性工业;丁为原料指向性工业,因此最容易吸引 “移民就业 ”的是丙。 【小题 2】根据材料提示, “移业就民 ”是指西部原来大规模的移民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转为接受来自东部经济发达地

6、区产业转移,让西部劳动力就近就业。因此 “移业就民 ”带来的影响是 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和 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小题 1甲乙丙丁对应的工业指向类型,理解 “移业就民 ”与 “移民就业 ”的含义。 新疆正在利用戈壁荒漠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利用基地,将在哈密、吐鲁番等地区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光伏并网电站以及 3 5个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区。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 1】新疆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有利条件是 降水少,晴天多 地价低廉 常规能源缺乏 资金、技术条件好 A B C D 【小题 2】如果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自动调节,北京

7、时间 12时,当地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是 A正东 B东南 C正南 D西南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太阳能发电主要考虑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新疆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且当地地价低,可降低生产成本。 正确;新疆地区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资源丰富。 错误;而新疆位于西北内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人才也不足, 错误。故选 A项。 【小题 2】新疆位于北京西部,当北京位于太阳直射的中央经线时,那么新疆当地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东南才能获得最大的太阳辐射 。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新疆开发太阳能的有利条件及太阳方位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

8、中等,属于能力应用题目,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太阳能在我国的分布,掌握物体影子与太阳方位之间的联系。 目前,中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 18%,北京、河北等地地下水开采总量占总供水量的 50%以上。回答小题。 【小题 1】北京、河北等地地下水使用量偏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处半干旱区 B河流落差大,流程短 C地表水污染严重 D降水集中,雨季较短 【小题 2】下列人类活动中,最有利于地下径流得到稳定补给的是 山区封山育林 坡度较小的丘陵修筑梯田 农田采用滴灌技术 加固河流堤防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北京、河北等

9、地属于华北地区,该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地表径流少,径流量小。导致北京、河北等地水资源缺乏。华北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地区,并非半干旱地区。北京、河北等地大部分地处华北平原,地势低平。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属于人为原因。可知 A、 B、 C三项错误。 D项为符合题意的选项。 【小题 2】在山地增加植被覆盖率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缓坡修梯田也可起到蓄水保土的功效,因此最有利于地下径流得到稳定补给的是 山区封山育林和 坡度较小的丘陵修筑梯田; 农田采用滴灌技术,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区及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采取的治理措施; 加固河流堤防是针对洪水灾

10、害制定的对策。故本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地下径流补给状况。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的认知与分析能力。同时学生还要注意影响降水补给的因素有 1.年降水量、强度及时程分配; 2.地形坡度; 3.植被覆盖率; 4.接受补给区的面积。总之降水时间越长,坡度越缓,植被较好,分布广,补给条件越好。 结合我国三江平原部分地区 1950年(左图)和 2000年(右图)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小题。 【小题 1】与 1950年比较,该地区 2000年 A河流径流量增大 B地下水位上升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气温年较差减小 【小题

11、2】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湿地面积萎缩 B全球变暖,蒸发更加旺盛 C河流改道,湿地水位下降 D开垦湿地,耕地面积扩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图示直接反映了当地湿地和林地面积减少,而耕地面积扩大,而湿地和森林具有调节气候和径流变化的功能,故湿地、林地减少,将使当地的河流径流量变化加大,温差加大;同时也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C项正确。 【小题 2】我国东北地区三江平原由昔日 “北大荒 ”变为 “北大仓 ”,这一过程实质体现的是人们过渡开垦湿地,导致湿地面积减少。 D项符合题意。 A、 B、 C选项都是从自然原因方面进

12、行分析的,全球变暖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在该区域内河流改道并不会造成湿地的减少,泥沙淤积也是不合理的人 类活动造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以我国三江平原部分地区 1950年和 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图为载体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特征和读图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解答时紧密结合左右两幅地图进行分析再根据所学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知识进行解答。 2000年到 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 GDP能耗变化图表,回答小题。 2000年 2004年 2008年 煤炭 83.43% 86.51% 89.99% 石油 16.2

13、3% 13.23% 9.84% 天然气 0.34% 0.26% 0.17% 【小题 1】 2000年到 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基本特征是 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 B C D 【小题 2】 2000年到 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B工业企业技能改造严重滞后 C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 D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并且煤炭的消费比例还在不断增大,

14、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下降,但总量不一定下降。故选 C项。 【小题 2】 2000年到 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流动人口持续增加与之无关,根据图中单位 GDP能耗在下降,说明工业企业技能改造效果明显,高能耗企业比重下降。D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点评:本题属于图表分析题,难度较小。解答时根据图表所给信息结合工 业企业发展常识进行分析。 近三年来,我国云南省持续发生旱灾。 2011 年泰国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下图为 “部分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 1】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为

15、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小题 2】在农业生产中,为防御旱涝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B培育良种 C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D改良土壤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沿海地区,故判断为水稻种植业; 【小题 2】图示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由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故导致旱涝灾害多发。对旱涝灾害的防治,目前主要通过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和工程建设相结合的措施,机械化生产、培育良种和改良土壤对旱涝灾害的防御基本无关。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农业地域类型 (亚洲水稻

16、种植业 )。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农业生产的主要分布地区判断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结合世界区域地理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即可。 2012年 2月,济宁市被 授予 “国家园林城市 ”称号。近年来,济宁市大力推广屋顶绿化,现有屋顶绿化面积已达到 6万平方米。营建 “绿色屋顶 ”和 “绿色阳台 ”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减少城市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 答案: B 试题分析:城市中的 “绿色屋顶 ”和 “绿色阳台 ”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点缀了 “水泥森林 ”,调节城市小气候能力增强,主要起到了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对减少城

17、市的噪声和光污染、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故 A、 C、 D三项错误, B为正确选项。 考点:城市绿化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主要作用。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城市绿化在改善环境方面主要作用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是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回答小题。 【小题 1】两地的夏季温度有 差异,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A受夏季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小题 2】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主要原因是雅典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带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 答案

18、: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1】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两地的夏季温度存在差异,里斯本气温低于雅典,这是由于里斯本受沿岸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导致气温低于同纬度的雅典。 【小题 2】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雅典降水量低于里斯本,这是由于雅典离大西洋较远,受西风影响较弱,从大西洋上带来的水汽减少,导致雅典年降水量小。 考点:本题组考查影响气候特征的因素。 点评:本题以欧洲西部简图及里斯本、雅典两地气温、降水直方图为载体考查影响气候特征的因素,难度一般。解答时注意结合两地区域地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从欧洲西部到内陆海洋性特征越来越弱。 某地理兴趣小组探究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模拟实

19、验: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小米或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在 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A冲积扇 B海滩 C沙丘 D三角洲 答案: A 试题分析:细沙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具有山前洪 (冲 )积扇的特征 ,本实验模拟了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麓冲积扇这一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冲积扇的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借助实验考查了山前冲积扇的成因。本题还可考查山前洪 (冲 )积扇沉积物的颗粒大小的分布规律:颗粒细的沙质量轻,漂的远;颗粒粗的沙质量重,漂的近;距山口近的颗粒粗,距山口远的颗粒细。本实验的不足之

20、处是如果书是流水的山谷,那太平滑了,体现不出 “流水作用 ”。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 代表四大圈层,回答小题。 【小题 1】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 B C D 【小题 2】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反映体现的圈层作用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出 为水圈, 为岩石圈, 为生物圈, 为大气圈。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反映了岩石圈与生物圈之间的圈层关系。 【小题 2】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

21、独晴 ”,体现了大气圈与岩石圈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序号 代表的分别是哪几个圈层,解决了这个问题,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每年五月下旬,山东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河南参加麦 收,然后返回家乡参加麦收。导致两省麦收时间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河南的降水量少于山东 B河南纬度较低,小麦成熟较早 C河南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 D山东农村富余劳动力比河南多 答案: B 试题分析:小麦收割时间的早晚直接受气温的影响,由于河南省的纬度略低于山东,故小麦成熟较早。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点评:本题属基础型试题,难度

22、较小。结合材料反映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性属于地域性特征。 下表为我国沿海地区某城市的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小题。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 14岁( %) 35.27 14.63 8.5 15 64岁( %)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 6.37 2.22 1.11 【小题 1】 1982年至 2000年,该城市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总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降低,青少年人口减少 C人口死亡率上升,老龄化进程延缓 D人口增长率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小题 2】该市人口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缓和就业紧张状况 制约

23、当地经济发展 劳动力数量增加 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增大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的总人口变化,判断该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人口迁入,且迁入人口多为青壮年人口,该城市人口数量剧增应该为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故导致了 1564 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 014 岁、 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下降,故 D项正确。 【小题 2】该市有大量人口迁入,则为该市的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但可能给当地的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 长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材料

24、中人口总数增长速度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可判断影响该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而结合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和我国主要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基本情况分析即可。 下图为某城市沿东西方向的 “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 ”。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区土地价格低,是商业区的最佳区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区人口密度小,低价较低,离市中心较远,适合工业区布局,故 A错;乙区土地价格高,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最强,该区以商业活动为主,故 B 错;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

25、大, C 正确;丁区土地价格低,离市中心最远,交通通达度肯定较差,不适合布局商业区。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了城市功能区的分布规律、特点与分布成因,即可分析作答。 【知识小结】现代城市功能区的分布规律、特点与分布成因 城市功能区 分布规律 特点 分布成因 中心商务区 一般位于大城市中心部位 以商贸、现代服务、办公等功能为主,经济活动最繁忙,建筑物高大稠密,早晚人口流动量大,人口昼夜差异大。 大城市中心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地价高 商业区 多位于市中 商业活动为主,集约利用土地, 主要分布在交通便捷、心 白天人流密集,人口昼夜差异大。 人口流量大的地方

26、工业区 一般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城市边缘 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区,巨大的厂房、高耸的烟囱,许多城市有多个不同的工业区。 运输量大,大型工业占地大,城市边缘地价低,有废物排放,布局受环境因素制约较大。 住宅区 分布广泛 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有成片住宅 楼及配套的服务设施,与企业相邻或成片规划建设。 提供便利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行政 中心区 多位于交通方便地 是城市或地区的行政机构所在地,昼夜人口密度差异较大。 行政管理和办公便利,方便市民。 文化区 位于环境较好、交通便利地 是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展览馆等集中的区域,自然环境较好,交通便利,通信发达。 为文教、科研、参观学习提供方便条件。

27、混合 功能区 分布较普遍 工业、商业、住宅等混合在一起。 郊区 分布在城市外围 主要是为大城市提供服务的农业区,往往与高级住宅区混合在一起,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的郊区多建有卫星城。 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0 分 )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6分 ) (2)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请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4分 ) 答案: (1)乙地。位于山谷处,暴雨时地表水易在此汇聚 (2分 );地形坡度较大 (2分 );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分 )。 (2)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 (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

28、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任答 2点, 4分 )。 试题分析: 第( 1)题,造成泥石流多发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坡度、降水,植被覆盖情况等。该地区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泥石流的发生主要由夏季暴雨引起;比较甲乙两地可以看出:乙地较甲地等高线密,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甲地处于山地的背风侧,降水少,而乙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易形成暴雨,诱发泥石流。 第( 2)题,图中居民点位于 “口袋型的洼地 ”,不易排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多暴雨, 易遭洪灾。应对洪灾措施要紧扣原因,具体措施有: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 (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

29、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等。 考点:该题以我国江南丘陵某一局部地图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等高线的判读,洪灾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点评:该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境保护】 2013年 5月 4日,央视和国内外各大媒体曝光,山东潍坊某地生姜种植户在生姜种植时使用一种叫 “神农丹 ”的剧毒农药。滥用农药会造 成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超标,极大危害人体健康。下图为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 ( 1)说明农药污染对人体危害的过程。 (4分 ) ( 2)简

30、述应对农药污染的主要措施。 (6分 ) 答案: (1)农药对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产生污染 (2分 ),并通过食物链富集,残留在食品中的农药摄入人体后,危害人体健康 (2分 )。 (2)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田间管理,利用生物(农作物天敌)和物理(防虫网)等措施防治;对喷洒造成的药害,可用水喷洒淋洗。加强宣传、监督、管理(强违法农药的查处和管理力度;加强科 学合理使用农药的宣传,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开展全面、系统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 (任答 3点, 6分 )。 试题分析: 第( 1)题,通过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示意图 ”可知:农药污染对人体危害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农药对大气、水体、土

31、壤、生物等产生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富集,残留在食品中的农药摄入人体后,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第( 2)题,应对农药污染的主要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田间管理,利用生物和物理等措施防治;加强农药管理的措施,进一步健全农药管理机构,建立 健全农药分析监测系统,加强对农村植保人员培训等方面。 考点:本题考查农药污染的危害过程及治理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从关联图中获取信息,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针对农药污染的主要措施要结合实际回答,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不过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锤炼语言。 【环境保护】榆

32、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能源丰富。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 (1)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近年来湖水水量减少,水质明显变差。试分析引起红碱淖湖水变差的原因。 (4分 ) (2)榆林市的生态环境比 较脆弱。为促进榆林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生物措施? (6分 ) 答案: (1)入湖的河流上修筑了水库,湖水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降低;沿河沿湖煤矿开采、加工对水质产生污染。 (自然、人为原因各 2分, 4分 ) (2)(煤矿区)煤炭开采中注意地表植被的保护;对废弃矿区进行生态恢复、复植复垦;(风沙草滩区)退牧还草,扩大草地面积;(黄土高原沟壑区)植树种草,固沟护坡。 (

33、任答 3点, 6分 ) 试题分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入红碱淖的河流上修筑了水库,湖水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降低;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近年来,红碱淖 附近煤矿开采加剧,使地下水流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暗河,导致红碱淖水系进入煤矿采空区而大面积水域减少。这样红碱淖湖水水量减少,水质明显变差。 第 (2)题,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能源丰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为促进榆林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有:(煤矿区)煤炭开采中注意地表植被的保护;对废弃矿区进行生态恢复、复植复垦;(风沙草滩区)退牧还草,扩大草地面积;(黄土高原沟壑区)植树种草,固沟护坡。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环

34、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湖水水质变差要注意周围环境,榆林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区域,问题不同,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也是不同的。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景区地形图。暑假期间,某户外运动俱乐部开展山地穿越活动,计划从 A地出发,攀登 B峰后,下山至 C地的公路接应点。 (1)俱乐部设计了甲、乙两条路线,任选其中一条,说明其主要利弊。 (6分 ) (2)为顺利完成本次山地穿越活动,请你提出一些安全建议。 (4分 ) 答案: (1)路线甲:利:线路坡度较平缓;景点类型较多 (4分 );弊:路程较长

35、 (2分 )。路线乙:利:路程较短 (2分 );弊:线路坡度较陡;景点类型较单一 (4分 )。 (2)携带地图、全球定位系统等,以防迷失方向;提前了解天气状况,谨防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安全意识;携带适量的食品、药品等。 (任答 2点, 4分 ) 试题分析: 第 (1) 题,对比图中甲、乙两条路线,路线甲,路程长,等高线较稀疏,则坡度较平缓,景点类型较多;路线乙,路程较短,但等高线较密,坡度较陡,景点类型较单一。 第 (2)题,参加山地穿越活动, 应该携带地图、全球定位系统等,以防迷失方向;提前了解天气状况,谨防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安全意识;携

36、带适量的食品、药品等,做到万无一失。 考点:本题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考查旅游地理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结合所学即可解答本题。另外在外出旅游时,同学们要注意安全,听从组织者的安排,遵守团队纪律,集体行动,不擅自离开;还需注意活动产生的垃圾一律带离,做到 “留下的只是你的脚印,带走的只是你的留影 ” ,愉悦身心的同时还要保护好环境。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 微山湖位于山东 省济宁市南部,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有北方水乡、中国荷都之称。下图是微山湖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1)指出微山湖及周边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利的资源条件。 (6分 ) (2)近几年来,微山湖区迅速

37、成为热点旅游地,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分 ) 答案: (1)旅游资源丰富 (数量多 );地域组合好 (类型多 );游览价值高。 (任答3点, 6分 ) (2)“北方水乡 ”旅游特色鲜明;公路、铁路纵横,交通便捷;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客源充足。 (任答 2点, 4分 ) 试题分析: 第 (1)题,由图可知:微山湖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地 域组合好;游览价值高,该区域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第 (2)题,由于微山湖区 “北方水乡 ”旅游特色鲜明;公路、铁路纵横,交通便捷;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客源充足,这样微山湖区就迅速成为热点旅游地。 考点:本题考查微山湖及周边地区发展旅游业的

38、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现将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总结评价,供大家参考: 【知识小结】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要实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旅游资源,关系到开发程序、开发规模、建设方式,以及对 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进行旅游区划、制定旅游规划,甚至是区域规划的前提。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既要从旅游资源本身状况评价其旅游价值,也要从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等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还要从环境方面考虑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其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1.游览价值的评价要从资源本身状况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39、 (1)要考虑资源的质量,即考虑其 “非凡性 ”的特点、审美价值更高 (低 )和历史文化价值,其评价性语言为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高 (低 )、非凡性强 (弱 )。 (2)要考虑资源的集群状况 ,其评价性语言为资源集群状况是否优良。 (3)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地域组合状况是否优良。 2.经济价值的评价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1)市场距离:主要是经济距离,其评价性语言为经济距离短 (长 )、经济价值高(低 )。 旅游消费市场主要指经济发达地区。 旅游经济价值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地与旅游消费市场 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 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的需求也越低,所以一般

40、来说,位于或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 3.环境承载 量的评价主要考虑环境承载量,其评价性语言为环境承载量大 (小 )与旅游规模相 (不相 )适应、资源开发较好 (浪费严重 )、旅游环境良好 (恶化 )等。 济宁市位于鲁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人口众多,重工业发达。辖区内有邹城、兖州、曲阜、泗水、汶上、梁山、嘉祥、金乡、鱼台、微山等 10座中小城市,县域经济各具特色。结合济宁市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 1)结合济宁市的自然环境特点,说明不同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3 分)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南部地区 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

41、 2)济宁市是华东地区著名的能源工业基地,指出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3 分) ( 3)近年来,部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3分) ( 4)南水北调东线沿京杭运河纵贯济宁全境, 2013 年即将通水。从地理角度,分析该工程通水对于济宁市的重要意义和关键要求。( 3分) 答案: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南部地区 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林果业 种植业 渔业 ( 2)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3分) ( 3)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完善交通网络;发展清洁生产。(任选三项, 3分) (

42、 4)重要意义:缓解用水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障航运。关键要求:确保水质洁净(防治水污染)。( 3分,意义 2分,要求 1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由图可知,济宁市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因此东部地区可发展林果业,中西部可发展种植业,济宁南部为南四湖,湖区可发展淡水养殖业。 第( 2)题,济宁市是华东地区著名的能源工业基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可 从资源储备、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 第( 3)题,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可从调整产业结构、治理污染、完善交通等方面分析。 第( 4)题,南水北调东线通水对于济宁市的重要意义在于缓解用水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

43、环境;保障航运等方面。用水、借水的同时要注意防污,确保水质洁净。 考点:本题考查济宁市的自然、人文地理概况。 点评:本题地域特色鲜明,考查了济宁市的自然、人文地理概况,答题时,学生要注意挖掘题中的图文信息,利用题中有关信息来解题。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 材料一:世界部分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俄罗斯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地理特征比较 ( 1)自南向北,乌拉尔山脉依次穿越的水平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带、 带。( 4分) ( 2)与伏尔加河比较,鄂毕河、叶尼塞河的中下游没有成为该国的主要农业区,说明其自然原因。( 4分) ( 3)与太平洋沿岸的著名港口海参崴比较,摩尔曼斯克的货物吞吐量

44、更大,从自然和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6分) ( 4)全球变暖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俄罗斯北部沿海地区的人们,有人为此担忧,有人认为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围绕某一观点,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1)亚寒带针叶林 苔原带( 4分) ( 2)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沼泽广布。( 4分) ( 3)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属于不冻港;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货运需求量大。( 6分) ( 4)担忧:极冰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北冰洋沿岸低地,并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4分)。机遇:全球变暖,较高纬度地区的热量条件改善,有利于农业发展;开辟北冰洋的海上航线,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发。( 4

45、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俄罗斯亚洲部分所处纬度高,以亚寒带和寒带气候为主,自南向北,乌拉尔山脉依次穿越的水平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亚寒带 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第( 2)题,俄罗斯农业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和伏尔加河流域。与伏尔加河比较,鄂毕河、叶尼塞河的中下游没有成为俄罗斯主要农业区,是因为该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沼泽广布。 第( 3)题,与太平洋沿岸的著名港口海参崴比较,摩尔曼斯克的货物吞吐量更大,摩尔曼斯克位于北冰洋沿岸,纬度高,但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属于不冻港;另外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货运需求量大。 第( 4)题,俄罗斯北部沿海地区的人们,针对全球变暖有喜有忧,

46、有人喜,是因为他们认为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全球变暖,较高纬度地区 的热量条件改善,有利于农业发展;开辟北冰洋的海上航线,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发;有人忧,担忧的是:极冰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北冰洋沿岸低地,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考点:本题考查俄罗斯的地理环境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俄罗斯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另外,本题还可考查俄罗斯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灾害与防治】北京时间 2013年 4月 20日 8时 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 7.0级地震,震源深度 13千米 , 震中距成都约 100千米。截至 24日 14时,地震遇难人数 196人,失踪 21人

47、, 11470人受伤,累计造成 231余万人受灾。下图为 2012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 (1)指出 2012年世界 7级以上地震的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 (4分 ) (2)雅安地震与世界 7级以上地震相比,震级较小,但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更大。试分析其原因。 (6分 ) 答案: (1)规律: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2分 )。成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2分 )。 (2)雅安地震震源较浅;灾区人口密度较高;房屋抗震能力较差;地形崎岖,救援难度大。 (6分 ) 试题分析: 第 (1)题,由 图可知:图示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因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地震频发。 第 (2)题,由于雅安地震震源较浅;灾区人口密度较高;房屋抗震能力较差;地形崎岖,救援难度大,因此雅安地震震级虽较小,但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却比较大。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地震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地震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 7.0级地震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地震易损性的理解情况,学生答题时要注意联系课本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