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山西忻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发菜的主要产地在中国西北,它是一种上好的固定沙土的野生植物。 “刮地穷 ”是指在刮取发菜时,连牧草同根一刮而尽。在过去二十余年中,仅内蒙古地区因采挖发菜而沙化的草场面积已经相当于两个香港,成为沙漠化的一个重灾区。结合下图完成题。 【小题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除了刮取发菜外,还有 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过度樵采导致土地沙化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 B C D 【小题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形成这种现象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导致荒漠化加剧 B气候干旱
2、,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 C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D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加上图中河流的作用强烈 【小题 3】图示地区是我国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天然气开发对本地区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可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可带动当地天然气化工业和航天工业的发展 在当地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西气东输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提高当地的环境质量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西北地
3、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水蚀是雨水或流水侵蚀不对,因为那里降水不多,所以水蚀就不存在了;另外酸雨出现在南方工业大省,所以也不选。排除 ,选择 D。 【小题 2】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形成这种现象的自然原因。 A人口激增对生态 环境的压力增大,导致荒漠化加剧。人口问题非自然原因,故 A不对。 B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这里降水不多,多为季节性河流,所以 B不对。 C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正确。 D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加上图中河流的作用强烈。不对,因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应以风力作用为主。 【小题 3】本题考查西气东
4、输工程建设对气源地的影响。航天工业的发展对技术要求较高,排除 ,西气东输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是对输入地的影响,而非对气源地的影响,排除 。因此本小题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西气东输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学生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试题综合性较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答题技巧,如排除法的应用,另外还要注意题目中涉及的关键词给出的提示信息。 【知识小结】我国的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5、;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 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 “三北防护林 ”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读 “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 ”,完成下列题。 【小题 1】图中 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 B沙漠化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D农田土
6、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小题 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 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A建筑工地扬尘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 D工业排放废气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只能是沙漠化问题; 分布在西欧发达国家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 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森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只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水土 流失问题; 分布在沿岸海域一带,应该是海域污染问题。 【小题 2】西欧的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酸性气体造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
7、的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数字 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对应的内容。 “人口老龄化指数 ”是指同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 65岁及以上)与少儿人口数( 0 14岁)的相对比值。指数越高说明老龄化程度越深。读下表回答题。 2015 20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指数预测表 年份 老龄化指数 市 镇 乡 2015 0.516 0 0.522 5 0.576 7 2020 0.542 5 0.546 4 0.587 1 2025 0.561 7 0.563 4 0.608 9 2030 0.575 2 0.574 9 0.614 4 【小题 1】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8、 A 2015至 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乡、镇、市 B乡人口老龄化加快,促进了乡新一轮生育高峰 C乡人口老龄化指数增高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 D老龄化程度提高,加大了教育负担 【小题 2】应对乡人口老龄化的合理措施有 A鼓励生育,提高青少年人群比例 B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C严格限制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D让全部乡村老人都住进城市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人口老龄化)。 A项根据数据分析: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市、镇、乡。 B项老龄化程度提高加重了养老负担。 D项乡人口老龄化加快,主要影
9、响死亡率,可能使死亡率上升。 【小题 2】应对乡人口老龄化的合理措施有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人口总数大,故我国还是应该坚定不移的坚持计划生 育政策,故 A错;严格限制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不对,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往城镇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总趋势,故 C错;让全部乡村老人都住进城市,这种做法不现实,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应对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表,明确 “人口老龄化指数 ”的含义。 读 “我国承转全球 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 ”(图 A)和 “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 ”(图 B),回答题。 【小题 1】图
10、A中,我国承转全球 IT产业转移的路径 是指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 【小题 2】 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中, c是指 A原材料准备环节 B市场和运输环节 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工业区位。环渤海地区临近韩国,承接了韩国工厂产业的转移。 【小题 2】 c 环节位于金字塔顶端,为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掌握,应当是附加值最高的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分工。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产业转移的基本影响因素和世界产业分工的一般规律。
11、解答本题需明确:( 1)根据与台湾、韩国的地缘关系,结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分布状况可确定 、 、 分别为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 2)图 B中, a环节是加工和组装环节,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和东南亚有着丰富和廉价的的劳动力, b是制造和研发环节, c美国、日本和西欧是经济发达地区,他们掌握着 IT产业的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下图是长江的干流剖面图和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联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利用的经验,读图完成题。 【小题 1】下列描述能正确反映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水文特征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 B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夏汛冬枯 C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
12、夏秋多、汛期长 D高寒气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断流 【小题 2】流域开发受流域自然背景的影响。长江的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应该是 A源头地区以生态效益为核心,开发旅游业,建成我国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 B中游建设水土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疏通河道,大力发展航运 C下游兴建大坝,开展防洪、发电、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开发 D借鉴田纳 西河流域的开发经验,采取梯级开发,实现流域综合开发利用及生态保护 【小题 3】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带来的影响是 A长江航运被大坝完全阻断 B改善了三峡河段的航行条件 C使坝址上游洪水发生的频率增加 D长江中游平原耕地盐碱化现象加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3、2】 D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河流只有夏汛,而且从不断流。 【小题 2】长江上游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开发水能资源为重点;中游地区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工农业生产,发电不是重点;下游地区在整治环境污染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长江水能资源丰富,要采取梯级开发,对整个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小题 3】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改善了三峡河段的航行条件,特别是三峡水库对川江航道的改善,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通航能力提高,运输成本降低。 考点:本题考查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与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
14、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学生联系美国田纳 西河流域开发利用的经验,结合课本所学即可分析作答。 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据所学知识完成题。 【小题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光合作用强烈 生物循环旺盛 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养分全部集中在地上植物体内,土壤比较贫瘠 A B C D 【小题 2】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雨林植被形成的枯枝落叶少 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15、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亚马孙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优势表现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群落生产力高。 【小题 2】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多雨的气候使淋溶作用强,养分易流失。 考点:本题考查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和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巴西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特征。解答本题需明确:( 1)热带雨林地区全年水热充足,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但其养分主要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养分很少。( 2)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
16、,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读我国东北某地区图,回答题。 【小题 1】如果想开垦图示 P平原,首先应该 A排水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引入灌溉水源 【小题 2】若要及时获取湿地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的途径是使用 A GIS技术 B GPS技术 C RS技术 D实地考察 【小题 3】目前我国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国家决定停止在 P平原开垦荒地, P平原今后的农业发展方向应该是 A尽快开发未垦荒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大力种植水果,发展苹果基地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高度集约化的大牧场放牧业 D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17、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可通过图中所示区域以及河流、沼泽、纬度等信息,确定开垦该平原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改造此限制性因素是为开发该平原而实施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 【小题 2】本题考查遥感技术的应用。若要及时获取湿地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的途径是使用 RS技术。 【小题 3】引导学生对题中提到的停止开发进行反思,图示 P平原今后的农业发展方向应该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东北地区农
18、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点评:近年来,湿地保 护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并且与森林保护相提并论,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大热点。本题以我国三江平原的治理、开发和保护为背景,考查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尤其是对湿地开发的保护 )之间关系的认识。本题难度中等,根据此题经度是 130、 135,纬度是45、 50。可以确定这是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解答本题学生还需明确:图中显示沼泽多,所以开垦 P平原首先应该排水,疏干沼泽。纬度是 45、 50,纬度高地区,热量条件不足,所以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热量条件。沼泽多,三江平原开垦湿地,国 家决定停止在 P
19、平原上开垦荒地是退耕还湿政策,其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资源。 富士康科技集团 1974年创办于台湾肇基,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等 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拥有 10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 IT客户群,目前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被称为全球的 “代工巨头 ”。 2010年富士康进军郑州, 8月 2日富士康郑州新工厂开工生产,标志着富士康内地转移迈出实质性步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小题 1】富士康选择在中国大陆投资建厂最主要是考虑了 A高素质劳动力和高技术水平 B资金和服务设施 C劳动力和市场 D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小题 2】
20、富士康首先选择深圳建厂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 B矿产资源丰富 C科技人才稀少 D政策优惠,内部交易成本低 【小题 3】富士康进军郑州的主要原因是 A郑州的工资水平比深圳更低 B郑州的技术水平超过了深圳 C郑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D郑州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富士康选择在中国大陆投资建厂最主要是考虑了中国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 【小题 2】富士康首先选择深圳建厂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优惠,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低。 【小题 3】河南优越的地理位置、
21、丰富的人才储备、优厚的发展政策和真诚的招商热情是富士康落户郑州的重要原因。另外郑州丰富的人才储备,更为廉价的工资水平为富士康今天布局郑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考点:本题考查了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了学生的地理功底及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 ,学生根据案例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即可分析作答。 下图中甲地位于华北平原,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题。 【小题 1】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小题 2】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水运发达 C冬季河流结冰 D雨热同期的气候 【小题 3】甲地楼房南
22、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河流流向 D盛行风向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南方热量充足,一年一熟或二熟;北方热量不足,一年一熟。南北方向种植制度的差异是由于热量差异造成的。选择 B项。 【小题 2】甲、乙二地都位于东部季风区,共同的特征就是雨热同期。选择 B项。 【小题 3】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导致楼间距越大。所以是纬度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甲位于华北平原,纬度高;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低。二地差异主要
23、是热量。( 2)甲、乙二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所以共同的特征就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 期。( 3)甲地位于华北平原,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产生的影子长,为了充分利用阳光,所以楼间距拉大。另外本题还可考查甲乙两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甲地主要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乙地经济发达,酸性气体排放,降水较多,形成酸雨现象严重。 下图为 “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 地表起伏大, 地表侵蚀, 植被覆盖差 B 植被覆盖差, 地表起伏大, 地表侵蚀 C 地表起伏大, 植被覆盖差, 地表侵蚀 D 地表侵蚀, 地表起伏大, 植被覆 盖差 【
24、小题 2】水土流失会加剧河流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原因是 A地表起伏增大,水流速度加快 B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河床抬升 C土壤质地变差,粮食产量减少 D植被覆盖率降低,保护地面能力下降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水土流失造成地表侵蚀,故 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 为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后地表起伏变大,故 为地表起伏大。 【小题 2】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河床抬升,从而加剧河流中下游的洪涝灾害。 考点:本题考查关系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
25、解答本题学生需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结合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即可作答。 综合题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6分) ( 1)图中的科隆群岛上栖息着南极企鹅,其原因是受的影响。( 2分) ( 2)有关图示河流的描述,可信的是(多选,填正确选项字母)。( 2分) A河上有时漂浮着直径二、三米的大圆叶 B含沙量很大 C发源于西部高大山系,流经平原地区 D流量季节变化大 E其河口海域变成了 “淡水海 ” F流域降水量少 ( 3)该流域当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中,约 50%来自本地蒸发和蒸腾,另外 50%的水汽来自(海洋名称)。( 2分) ( 4)近年来,该流域平原某些地区的降水量减少(约减少
26、 20%),其主要原因是?( 2分)降水量虽然减少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主要原因是?( 4分) ( 5)若本区植被遭到破坏,对全球环境将产生哪些影响?( 4分) 答案:( 16分) ( 1)寒流(洋流或秘鲁寒流)( 2分) ( 2) ACE(有错误选项得 0分,只选对一项,得 1分,选对两项及全对得 2分) ( 3)大西洋( 2分) ( 4)热带雨林遭破坏,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量减少,降水减少( 2分) 森林被破坏,下渗的雨水减少,河流水量增加( 2分),森林破坏,地表水汇流速度加快,从而大量汇入河流(增大地表径流),洪水增加( 2分)。 ( 5)全球气候失调(或全球气
27、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任答二点,得 4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企鹅生存环境以及分析形成适宜企鹅生存环境的影响因素。世界上约有 20种企鹅,全部分布在南半球,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北至非洲南端 、南美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大陆沿岸和某些岛屿上,如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秘鲁等国都有分布。南极企鹅生活在南极洲冰天雪地,适应于冷水环境。科隆群岛地处赤道附近,却栖息有南极企鹅,说明当地水温较低,其影响因素只能是秘鲁寒流。 第( 2)题,亚马孙河的概况。亚马孙河发源于西部安第斯山,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流经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流量季节变化小
28、,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其河口海域因入海径流量大变成了 “淡水海 ”。流域内分布着世界最大的一片热带雨林。故可选出 A、 C、 E。 第( 3)题,该流域 当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中,约 50%来自本地蒸发和蒸腾,另外50%的水汽来自大西洋。因为流域位置纬度低,在信风带控制下,盛行偏东风,因此流域当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来自大西洋。 第( 4)题,由于热带雨林遭破坏,植物蒸腾作用减弱,导致空气中水汽量减少,降水减少;又因为森林被破坏,下渗的雨水减少,河流水量增加,地表水汇流速度加快,地表径流增大,洪水增加。 第( 5)题,本题考查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球气
29、候失调(或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考 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地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读下列资料及图,回答问题。( 16分) 资料一:据太原晚报 2008年 2月 20日报道:近年来,作为我国第一产煤大省,山西不断探索 “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 ”的新型煤炭产业之路。昔日的 “黑色 ”产业正向 “绿色 ”转型,一个规模化开发、循环利用和深度利用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 1)为了加快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地方政府提出了两套方
30、案(见上图)。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并说明理由。( 6分) ( 2)山西省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长期产业结构十分单一,而且经济效益低下、环境问题突出。近年来山西省利用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不断探索 “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 ”的新型煤炭产业之路,实现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结合鲁尔区的改造经验,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6分) 资料二:我国黄河流域图 ( 3)黄河上中游地区是我国 “西电东送 ”的主 要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对黄河流域上中游水电的大力开发,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你持何种意见?请简述理由。( 4分) 答案:( 16分) ( 1)方案 ( 2分)。 方
31、案 产业链太短,主要输送煤和电,经济效益差( 2分);方案 产业链长且交织成网,工业部门多,经济效益好( 2分)。(如果只以方案 回答,也可得 4分) ( 2)继续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加大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实行清洁生产;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防治污染,美化环境。(任答三点,得 6分) ( 3)赞同。水电成本 较低;发展水电可把资源优势转变经济优势,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任答两点,得 4分) 反对。开发水电易诱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32、移民安置难度大(任答两点,得 4分)。(注:只答出赞同或反对,而没有解释的不得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为了加快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政府提出的方案 经济效益高。案 产业链长且交织成网,工业部门多,经济效益好。 第( 2)题,要保证煤炭资源的合 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加强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防治污染,美化环境。 第( 3)题,黄河流域上中游水电的大力开发,有利有弊,回答此题要把握住一种意见,阐明理由即可,切记既支持又反对,观点模糊不清。 考点:本题考查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
33、与开发。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另外本题还可考查黄河形成地上悬河的原因。黄河中游因为植被破坏严重,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所以水土流失,黄河下 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所以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悬河。 湖南省位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下图为湖南省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分) ( 1)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简要分析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6分) ( 2)湖南省河湖众多、湿地广布,对生态环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请你谈一谈湿地有哪些主要功能?(至少回答两点)( 4分) ( 3)自然环境对城市分布
34、有着明显的影响,试描述图中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及原因。( 4分) ( 4)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 6000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到 20世纪末,洞庭湖面积仅剩下 2625平方千米。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和。( 4分) 答案:( 18分) ( 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洞庭湖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河流沉积平原,土壤深厚肥沃;河湖众多,水源充足。(任答三点,得 6分。) ( 2)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洪蓄洪、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农副产品等(任答两点得 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 3)沿河流分布( 2分)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
35、水运便利( 2分) ( 4)(为了扩大耕地)围湖造田 (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河水含沙量增大,在中下游地区淤积)泥沙淤积( 4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 第( 2)题,本题考查湿地的功能。生态功能从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洪蓄洪、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还有经济功能。 第( 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城市沿河分布。河流可为城市提供水源,水运便利。 第( 4)题,导致湖泊面积减少的原因从围湖造田、湖泊淤积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区 域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为基础性试题,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并根据题文信息组织语言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