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附中三水实验高二5-7班上期中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48788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附中三水实验高二5-7班上期中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附中三水实验高二5-7班上期中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附中三水实验高二5-7班上期中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附中三水实验高二5-7班上期中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附中三水实验高二5-7班上期中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附中三水实验高二 5-7班上期中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4 位同学分别对人体内环境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绘制了概念图,正确的是 ( ) 答案: C 试题分析:血浆和组织液可以进行绝大部分的物质交换,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最终汇入血浆中。 考点:内环境的成分 点评:识别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如图是某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2000个 B在 0 5天内该生物种群呈直线增长 C在 0 5天内该生物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D 6天后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

2、:如图可知,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1600个,在 0 5天内该生物种群呈 “S”型增长, 6天后该生物种群数量不变,故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 点评: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 “S”型曲线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图中表示物种 和物种 属于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属于捕食, B属于互利共生, C、 D属于竞争。 考点:物种间的关系 点评:识记物种间关系的曲线,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某种群进入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可能为答案: D 试题分析:在适宜的环境下,种群增长曲线是 “S”型曲线。 考点

3、:种群数量的变化 点评: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 “S”型曲线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病原体侵入机体时,非特异性免疫首先起防御作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浆细胞分泌抗体 D 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答案: AB 试题分析: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的吞噬作 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免疫。 C、 D项属于体液免疫,是特异性免疫。 考点:非特异性免疫 点评:识记非特异性免疫的判定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在园艺上应用生长素处理植物可以奏效的是 ( ) A促进果实成熟 B获得无子果实 C处理扦插的枝条以促进生根 D促进细胞的分

4、裂 答案: BC 试题分析:促进果实成熟是乙烯的作用,促使细胞的分裂是细胞分裂素的作用。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籽果实,生长素也促使扦插的枝条生根。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 点评: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大多数人注射乙肝疫苗 (抗原 )后,引起体内产生 ( ) A相应抗体 B生长激素 C记忆 B细胞 D乙肝病毒 答案: AC 试题分析:注射乙肝疫苗会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故会出现记忆 B细胞和抗体。 考点:免疫调节 点评:识记免疫调节过程和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根据图示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 A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 a较过程 b和 c更为重要 B组织液中的 CO

5、2有害无益 C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D过程 b或 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答案: CD 试题分析: a,b,c三过程同样重要,其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有严重后果;CO2是人体正常代谢产物,对维持呼吸兴奋和体液的 PH都很重要。 考点:内环境的稳态 点评:识记内环境各组成成分及稳态的重要性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 1到 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 (数 /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群落 种 1 种 2 种 3 种 4 种 5 种 6 种 7 种 8 甲 92 4 0 0 1 1 1 1 乙 0 25 20 20 20 5 0

6、0 丙 0 65 20 10 3 2 0 0 A. 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丙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答案: BC 试题分析: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的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群落的稳定。落丙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形,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考点:种群数量 点评:识记种群数量及种群关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数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样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种群密度 (株 /m2) 3 7 15 2 4 9 8 4 A此种群密度为 6.5 株 /m2 B用此种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完全相同 C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D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示方法是取样法,是估算法的一种,用此种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相似,不一定相同,若再进行一次取样,所得结果与本次结果大致相似,不一定相同。 考点:种群的密度 点评:识记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

8、请分析图中 a至 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是 ( ) A ab、 c d、 e a侧的生长素;中间的图由于云母片的作用,导致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以至 c侧的生长素 d侧的生长素;单侧光不会影响琼脂块上的生长素的分布,所以 e侧的生长素 f侧的生长素。 考点:植物激素调节 点评:理解植物激素调节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植株的顶芽,其目的是 ( ) A抑制侧芽生长 B解除向光性 C解除顶端优势 D抑制细胞分裂 答案: C 试题分析: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送到侧叶,抑制侧芽的生长;摘除顶芽,打 破顶端优势,使侧芽生长。 考点:顶端优势 点评

9、:识记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和解除方法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 ( ) A正常生长 B增殖并分化成多种细胞 C分泌抗体 D杀死各种病原菌 答案: B 试题分析:造血干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血细胞和淋巴细胞。故白血病可通过抑制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治疗。 考点:造血干细胞 点评:识记造血干细胞的功能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在高等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 ) A通过体液运输 B微量和高效 C作用于靶细胞 D产生神经冲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有:通过体液调节、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 考点:激素调节

10、的特点 点评:识记激素调节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人类神经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反射弧中,兴奋始终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B相邻神经元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以便于兴奋的传递 C突触只允许兴奋由树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D轴突末端细胞质中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神经元之间,兴奋以化学信号传递,相邻神经元之间有空隙 突触间隙,突触只允许兴奋由轴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考点: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点评:识记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如图表示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图示可以说

11、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胰岛 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 过程调节 C如果感受器、下丘脑、 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为图中的内分泌腺 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 的增加可引起 和 的减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课直接支配胰岛 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 考点:激素调节 点评:识记下丘脑调节腺体的类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 a、 b、 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现象如下表: 注射的激素 注射后的反应 a 低血糖,甚至昏迷 b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 c 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 据此判

12、断激素 a、 b、 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 )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注射此种激素会引起代谢加强,产热量增多的现象;胰岛素能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注射此种激素能降低血糖,过量注射时,会引起严重的低血糖症,并昏迷休克;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考点:动物激 素的功能

13、 点评:识记各种重要激素的生理学功能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如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 ,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 ) A温度适宜环境中 B炎热环境中 C寒冷环境中 D剧烈运动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示中立毛肌战栗,产热增加;不排汗且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故机体应处于寒冷环境中。 考点:体温调节 点评:识记体温调节的过程及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 -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 )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全身出现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答案: A

14、试题分析: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轴突末端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与肌肉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肌肉收缩。但重症肌无力患者因体内某种抗体与神经 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影响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故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考点:神经调节 点评: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 为细胞免疫, A为淋巴因子; 为体液免疫, B为抗体 B与 B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C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b、 c、 d、 e、 f、 g D病毒入侵人体时往往先通过 免

15、疫,再通过 免疫,才能消灭抗原 答案: C 试题分析:抗原直接刺激细胞 c,可推断细胞 c是 B细胞, 是体液免疫,进一步推断:细胞 a是吞噬细胞,细胞 b是 T细胞,细胞 d是效应 T细胞,细胞 f是浆细胞, e、 g是记忆细胞, A是淋巴因子, B是抗体, 是细胞免疫。细胞f是无识别抗原作用的, C项错误。 考点:免疫调节 点评:识记免疫调节的类型、过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综合题 (6分 )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 _,其中 A代表 _。 (2)从图虚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 Na 和 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 _

16、、 _系统。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_、_系统。 答案: (1)内环境( 2分) 血浆 (2)消 化系统 循环 (3)循环系统 泌尿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交换方向,判定图中 A是血浆, B是组织液, C是淋巴,总称为内环境。离子和营养物质进入内环境应经过消化系统吸收,循环系统运输到机体各处。代谢废物通过循环系统汇集到肾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考点:内环境及稳态 点评:识记内环境组成及稳态的调节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 6分)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渗透

17、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 _,促使其释放 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 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 FNE);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如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 ab段呈 _型增长。据图推测, FNE最可能是在 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 答案:( 1)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 2) J b K2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外界咸水的浓度高于罗非鱼体液的浓度,造成罗非鱼失水。随

18、着体液中水分的流失,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下丘脑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在感受到渗透压变化的刺激后,会产生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此适应咸水环境。 ( 2)根据图示,罗非鱼种群数量在开始一段时间呈 “J”型增长。从 b点后开始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 b点放入大型肉食性鱼,并且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在 K2附近波动。 考点:渗透压的调节、种群数量的数量变化 点评:识记渗透压调节机制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8分 )如图是高致敏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 E为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9、)过程 是指病毒经过 _细胞的处理和传递后,特定抗原刺激 T细胞,经过 过程形成 B_细胞。 (2)T细胞成熟于 _,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 _、传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等功能。 (3)图中细胞 A在 T细胞传递的抗原刺激下,形成 _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 (4)C与 D的识别、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_的功能。 (5)E的最终消灭依赖于 _的作用。 答案: (1)吞噬 效应 T; (2)胸腺 识别; (3)浆细胞与记忆( 2分); (4)信息交流 (传递 ); (5)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试题分析:图示是细胞免疫的过程图,病毒经吞噬细胞吞噬后,刺激 T细胞,形成 A记忆细胞和 B效应 T。 T细胞成熟

20、与胸腺,具有识别抗原、传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等功能。效应 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E是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考点:免疫调节 点评:识记细胞免疫过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 17分) 连续 6年调查某块 2 km2的稻田,发现东亚飞蝗的数量 (只 )连续 6年依次为100、 260、 320、 400、 402、 395。 (1)该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第一、二年分别为 _只 /km2、 _只 /km2。 (2)该东亚飞蝗种群的增长曲线是什么类型? _。 (3)东亚飞蝗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_决定。若在稻田中增加适量的青蛙 (东亚飞蝗的天敌 ),则东亚飞蝗的数量变化

21、趋势是_。 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的结果, (物种数:种;密度:个 /m2)请分析回答: 动物类群 样地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6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1 18 320 7 52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 _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 _,而且身体微小;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数法;二是 _;鉴定动物时最好使用 _观察。 (2)收集土壤小动物时采用白炽灯照射土壤,这是利用土壤

22、动物的_的特性。 (3)在有机肥田中,这几类动物与其 他生物组成该生态系统的 _,其中跳虫类种群数为 _个。 (4)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越大,土壤通气状况越好,越有利于作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化肥作用快而持续时间短,有机肥作用慢而持续时间长。联系生产实践,你会如何根据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情况指导农民施肥? 答案: . (1)50 130 (2)“S”型 (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分) 逐渐降低然后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2分) . (1)取样器取样法 活动能力较强 目测估算法 放大镜 (或实体镜 ) (2)趋暗、怕热 (2分 ) (3)生物群落 10 (4)在小动物类群

23、丰富度大的土壤,可适当使用化肥;在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小的土壤,要多使用有机肥 (2分 ) 试题分析: 、种群密度等于种群数量除以面积,故第一年种群密度为 50,第二年为 130.自然环境下的种群数量的变化都是 “S”型增长。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增加天敌,种群数量会减少,后来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因为许多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且身体微小。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 计数法;二是目测估算法。定动物时最好使用放大镜 (或实体镜 )观察。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怕热的特征,收集土壤小动物时采用白炽灯照射土壤。自然区域中的

24、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有表可知,跳虫类的种群数为 10个。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越大,越有利于植物生长,化肥作用快而持续时间短,有机肥作用慢而持续时间长。故在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大的土壤,可适当使用化肥;在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小的土壤,要多使用有机肥。 考点:种群数量 点评:识记种群数量的相关因素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2分 )假若你是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请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探究 2,4-D(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理作用同生长素 )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材料用具:大烧杯、葡萄枝条、营养液、清水、一定浓度的 2,4-D溶液。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若干

25、葡萄枝条,平均分为甲 (实验组 )、乙 (对照组 )两组。 第二步:将甲组枝条浸泡在 _中;将乙组枝条浸泡在 _中,浸泡时间为 24 h。 第三步:将浸泡后的甲、乙两组枝条,分别插入盛有营养液的大烧杯中培养 ,培养时应注意 _和保持适宜的 _,连续观察插枝的生根情况,并记录。 预测实验结果及分析: (1)_ (2)_ (3)_ 答案:第二步:一定浓度的 2,4-D溶液 (2分 ) 清水 第三步:及时更换培养液 (通风、气 ) (2分 ) 温度 预测实验结果及分析: (1)若甲、乙两组生根情况相同,说明该浓度的 2,4-D溶液对葡萄枝条的生根没有影响 (2分 ) (2)若甲组生根、乙组不生根 (或答乙组生根明显比甲组少 ),说明该浓度的 2,4-D溶液具有促进葡萄枝条生根的作用 (2分 ) (3)若乙组生根、甲组不生根,说明该浓度的 2,4-D溶液具有抑制葡萄枝条生根的作用 (2分 )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照试验的考察,第一步分 组,第二部设置对照,故一组侵泡在一定浓度的 2,4-D 溶液中,另一组侵泡在清水中。为保证枝条的生长良好,故培养时应注意及时更换培养液 (通风、气 ),保持适宜温度。 预测实验结果要从促进、抑制和无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家预测,并得出相应结论。 考点:对照试验 点评:熟悉对照试验的设置步骤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