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苏洪泽中学高二下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一)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面四种情况所对应的层次是 (1)池塘中的一个衣藻( 2)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3)池塘中的所有衣藻( 4)池塘 A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C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细胞、群落、种群、生物圈 答案: B 试题分析:池塘中的一个衣藻是一个个体,所有生物构成群落,所有的衣藻构成种群,池塘是生态系统,所以 B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A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 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C艾滋病病毒破坏 T淋巴细胞,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D与艾滋病人握手会感染艾滋病毒 答案: D 试题分析: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破坏 T淋巴细胞,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D选项错误。 考点:考查有关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生物分子之间的作用中,不具专一性特点的是 A抗原与抗体 B膜蛋白与磷脂 C酶与底物 D激素与受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膜蛋白具
3、有特异性,而磷脂没有特异性,酶与底物结合具有特异性,激素与靶细胞表面或内部的受体特异性结合,所以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有关物质特异性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支原体和水绵从细胞结构上看,分属于两大类生物的主要原因是( ) A支原体没有光合作用色素,而水绵有 B支原体中无核膜,而水绵细胞有核膜 C支原体的细胞器小,而水绵中的细胞器大 D支原体细胞小,而水绵细胞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水绵是真核生物,原核与真核细胞结构上显著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所以 B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
4、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 A ATP B H2O 和 CO2 C H2O 和丙酮酸 D乳酸和 ATP 答案: A 试题分析:细胞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均产生 ATP,所以 A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细胞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产物。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右图是某些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B图中的淀粉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 C CO2浓度只影响 的生成速率,不影响 的生成速率 D突然停止光照, 都会减少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光
5、反应是在基粒上进行的,为暗反应提供 H和 ATP,从图示看淀粉是在叶绿体内合成,从图中可知, 是氧气, 是 H, 是ATP, 是 C3, CO2会影响 C3生成的速率,也反过来影响光反应过程,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减弱, C3还原减弱,生成 C5减少,所以 D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识图能力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 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噬菌斑(下左图)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
6、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右图),对该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 a b段噬菌体数量不变,说明噬菌体还没有开始侵染细菌 B曲线 a 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细菌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曲线 b 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 10代 D限制 c 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原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噬菌体侵染细菌到裂解是有一段时间的,因此曲线 a b段不能说明噬菌体还没有开始侵染细菌; B项,细菌内是否进行细菌 DNA的复制
7、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是无法从本实验中得出; C项,依据种群计算公式,噬菌体共繁殖了 10代,形成的 ,并不等于 1000, C项是错误的; D项,限制 c 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即噬菌体数目不再增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考点:考查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 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识图能力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引起了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电子传递但无 ATP的形成。根
8、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 ) A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B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 C食量大,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D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答 案: D 试题分析:由题干可知,有有机物的分解而无 ATP的形成,造成供能不足;机体为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进一步加强,耗氧量增大,有机物消耗增多而使食量增大且消瘦,呼吸产热使皮肤温度升高。 考点:考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细胞膜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蛋白质 B各种膜
9、中糖蛋白含量最高的是细胞膜 C各种膜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线粒体外膜 D细胞内生化反应都是在生物膜内或膜表面进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膜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上有糖蛋白存在,而其它生物膜几乎没有糖蛋白存在,生物膜中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细胞内的反应有的在生物膜上进行,有不在基质中进行,所以 B 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都有 A和 a的分离 B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
10、发育而来的个体为纯合体 C F1自交时 产生的配子雌雄比例和显隐性比例都是 1 1 D若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一定符合 3 1的分离比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常情况下,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 A和 a分离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相同配子结合砀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 F1自交后代中显隐性比例是 3: 1,配子比例是 1: 1,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测交也符合,但性状分离比是 1: 1,所以 B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关于光照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的叙述, 正确的一项是 ( ) A
11、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成反比 B光照越强,光合速率越高 C适宜的光照可以提高阴生植物光合速率 D阴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为零 答案: C 试题分析:阴生植物在光照弱的时候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增强,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增强,超过一定限度反而下降,适宜的光照可以提高阴生植物光合速率,所以 C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营养级 从上个营养级流入的能量数 KJ/ m2y-1高 呼吸消耗的能量数 KJ/ m
12、2y-1高 I 501.2 141.0 79.1 15.9 13.2 0.9 0.5 分解者 221.7 192.6 A.该生态系统从第 营养级到第 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1.3 B.第 I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 863.9KJ/ m2y-1 C.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 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有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从第 营养级到第 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9/141 0=11 28%;第 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501 2+79 1+13 2+0 5+221 7=“815
13、.7“ kJ/( m2 a);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而非初生演替。 考点: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两表是一组生物体含水量和人体组织、器官的含水量。从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 表 1 各生物体的含水量 生物 水母 鱼类 蛙 哺乳 动物 藻类 高等 植物 含水量 (%) 97 80 85 78 65 90 60 80 表 2 人体组织、器官的含水量 组织器官 牙齿 骨骼 骨骼肌 心脏 脑 含水量 (%) 10 22 76 79 84 构成生物体的成分
14、中水的含量最多 生物体的含水量与生物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含水量较高 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差异与水的存在形式相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表一可以看出,各种生物体含水量最低的也是哺乳动物的 65%,可以说明水是生物体含量最多的成分。且 4个供选答案:中均有( 1),故可对( 1)不作判断。由表 1也可知,水母、鱼类、藻类含水量比蛙、高等植物、哺乳动物含水量都高,即水生生物的含水量高于陆生生物,可见( 2)均正确;观察表 2,可知,心脏、血液、脑含水量比牙质、骨骼、骨骼肌含水量要高,而前一组器官的代谢强度肯定比后一组要旺盛的多,所以( 3)正确继续看 表二,血液、脑
15、和心脏三者的含水量相差无几,但心肌呈坚韧的形态,而脑相对柔软的多,血液却呈川流不息的液态,原因是在三着所含的水的总量虽差不多,但水的存在形态却不一样,三者 (自由水 /结合水) 的比值依次是增大的。可见( 4)也可以看出。 考点:考查细胞或生物体内水含量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浅海中牡蛎和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态因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总和构成生物群落,所以 A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群落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
16、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图可见 3只小鹅跟着一个会移动的玩具。对于 3只幼鸟行为合适的解释是 A这是取代现象 B这是印记学习 C这是经过训练而产生的条件反射 D这是天生的本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动物在一出生会认为第一个看到会动的物体为其母亲,这是动物的本能行为中的印随行为,所以 B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动物行为。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动物的警戒色是用来:( ) A吸引配偶 B提醒捕食者自己是不可食的 C保证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 D吸引传粉昆虫 答案: B 试题分析: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
17、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起警戒作用。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它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所以 B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动物的警戒色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科学家将人的生长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 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 (1)人的基因之所以能与大肠杆菌的 DNA分子进行重组,原因是 _ (2)过程 表示的是采取 的方法来获取目的基因。其过程可表示为: _。 (3)图中 (3)过程用人工方法,使体外重组的 DNA分子转移到受体细胞内,主要是借鉴细菌或病毒 _ 细胞的途径。
18、一般将受体大肠杆菌 用 处理,使细胞处于能 _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 _细胞,再将表达载体溶于缓冲液中与 _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转化。 答案:( 1)人的基因与大肠杆菌 DNA的组成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且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 2)反转录法 (逆转录法 )(从 CDNA文库中获取 ) (3)侵染 Ca2+ 吸收周围环境中的 DNA分子 感受态 感受态细胞 试题分析:( 1)人的基因与大肠杆菌 DNA的组成成分相同,结构相同,用相同的限制酶切割 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 2)反转录法 (逆转录法 )(从 CDNA文库中获取 ) ( 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中的方法是用钙离子处理法,用
19、Ca2+处理微生物细胞,使其变成易于接受外源基因的感受态细胞,可心 =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 DNA分子。 考点:考查基因工程相碰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识图能力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 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B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决定作用的是 DNA的多样性 C体现生物界多样性的是蛋白质的多样性 D没有 RNA的多样性,就没有蛋白质的多样性 答案: BCD 试题分析
20、: DNA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构成 DNA分子的碱基数目、种类及排列顺序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取决于 DNA的多样性,通过转录形成信使 RNA,再通过翻译形成多种多样的蛋白质而体现出来,所以 A选项错误。 考点:考查生物界的多样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球状或杯状。此结构不能完成:( ) A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B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的转变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 ATP的合成与分解 答案: B 试题分析:突触前膜能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经胞吐方式分泌出来,实现了电信号到信号的转变,所以 B选项错误
21、,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夏季酷暑时分,在室外作业的人们应多饮用( ) A盐汽水 B牛奶 C纯净水 D果汁 答案: A 试题分析:夏季酷暑时分,室外作业由于大量出汗带走体内一定的盐分,所以通常是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要补充一定的盐分,所以 A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 tRNA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变化是 A 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B 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
22、定改变 C 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D 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密码子改变了,所以,转运 RNA改变,而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决定的氨基酸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所以 C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密码子的简并性。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常常加入木瓜蛋白酶,其作用是 A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B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 C把多肽水解成氨基酸 D把葡萄糖转化为氨基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蛋白酶的作用是将蛋白质水解成多肽或氨基酸,所以 B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酶的作用专一性。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3、把握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 “J”型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 “S”型曲线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达到 K 值后,增长率为 0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 K 值之后 C对于害虫的防治应在 K/2之后进行 D K 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种群数量达 K 值后,数量达到最大值,维持相对稳定,所以增长率为 0,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在达 K/2时,对于害虫的防治通常在数量很少时,而不能达到 K/2时或后,这时种群增长率较大, K 值是波动,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所以 A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种群数量变化。
24、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某一组是细胞衰老的特征,正确的是( ) 细胞无限增殖 水分减少 畸形改变 酶活性降低 色素沉着 糖蛋白减少,易分散转移 呼吸速率减慢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是呼吸速率减慢,酶活性降低,色素沉着,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水分减少,染色体固缩,所以 C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细胞衰老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A熟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B研究能量流动的方向 C研究能量流动的效率 D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5、 答案: D 试题分析: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所以 D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关于 DNA、基因、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B DNA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C只有染色体上有基因存在 D DNA的相对稳定性决定染色体的相对稳定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 DNA 的相对稳定性决定染色体的相对稳定性;DNA是遗传物质
26、主要载体,有些生物以 RNA作为遗传物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遗传物质。所以 C选项是错误。 考点:考查 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关于愈伤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愈伤组织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 B用叶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C培养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应含有有机养料 D人们可以从愈伤组织中提取所需物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愈伤组织是由外植体脱分化形成的一小团未分化、高度液泡化、无定型的薄壁细胞构成,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培养时要加入有机物,细胞代谢产物获取通常培养到愈伤组织,所以 B选项错误。
27、考点:考查愈伤组织概念和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生物中,不具叶绿体,但具有细胞壁的是 ( ) A噬菌体 B大肠杆菌 C衣藻 D菠菜 答案: B 试题分析:不具叶绿体但具细胞壁的细胞通常为原核生物,噬菌体是病毒,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衣藻是低等植物,菠菜是高等植物,所以 B 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生物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 ( ) A蓝藻 B衣藻 C苔藓 D玉米 答案: A 试题分析: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类群有原核生物蓝藻类,无叶绿体,衣藻、苔藓、玉米属于真
28、核生物细胞内有叶绿体,所以 A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细胞的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果人们希望家养宠物的皮肤颜色和蓝精灵一样可爱,那么按照当今生物技术的发展程度,可以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 A核移植技术 B动物细胞融合 C转基因技术 D动物细胞培养 答案: C 试题分析:对于让不同种生物具有相似的性状,通常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把目的基因导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并让其表达,所以 C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用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如果是菌体,则进行分离提纯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A
29、蒸馏、过滤 B过滤、沉淀 C萃取、离子交换 D沉淀、萃取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于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如果是代谢产物通常采用蒸馏、过滤、萃取或离子交换,如果是菌体通常用过滤、沉淀的方法。所以 B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发酵工 程产品的分离提纯的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来分析,属于生态系统层次的是( ) A一个大肠杆菌 B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群体 C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 D被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污染的培养基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个大肠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群体是一个种群,培养基
30、上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培养基与生活的生物构成生态系统,所以 D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有关变异和人类疾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的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的过程中。 人工诱变所引起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 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 A 2项 B 3项 C 4项 D 6项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如果遗传物质改 变的变异称为可遗传变异,
31、中期中的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人工诱变引起的基因突变往往是有害的,由配子结合砀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称为二倍体,人类的疾病有的与基因有关,有的与生活方式有关。所以 A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变异与人类遗传病等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蛋白质合成是细胞的一个重要生理过程,下列人体细胞中不可能发生该过程的是( ) A神经细胞 B肝脏细胞 C成熟的红细胞 D脂肪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蛋白质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通常存在核糖体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哺乳动物和人的成熟红细胞
32、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所以无法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C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和控制中心。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 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B DNA通过一次复制可产生四个 DNA分子 C DNA双链全部解开螺旋后,开始 DNA复制 D DNA复制在核糖体上进行 答案: A 试题分析: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真核生物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子代 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所以 A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 DNA复制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33、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既不生长也不分裂,变形虫去核后不能存活多久,这些现象说明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线粒体 D核糖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既不生长也不分裂,且很快就死 亡,所以 A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细胞核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综合题 ( 7分)下图是某一种生物正在分裂的三个细胞的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 ( 1)甲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条染色单体,能够与图中 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染色体的编号是。 ( 2)
34、乙细胞的所处的分裂方式和时期是,其子细胞名称是。 ( 3)丙细胞中有条染色体,个 DNA分子。 答案:( 1) 2 8 2 (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次级精母细胞 ( 3) 4 4 试题分析:从图可知,甲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分,为雄性动物减数分裂,甲、乙为初级精母细胞,丙细胞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且无同源和单体,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为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有 4条染色体 4个 DNA分子。 考点:考查细胞减数分裂图像的识别。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
35、、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识图能力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 事实的能力。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大豆在我国的栽培面积比较广。大豆的栽培管理对大豆的产量影响较大,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大豆幼苗早期的管理中,需经常除草,从生态学角度来看,主要目的是 。 ( 2)大豆一生中需要必需的矿质元素,如 N、 P、 K 等,但一般情况下采取增施 P肥而不需要专门施用 N 肥,这是因为与大豆有 关系的根瘤菌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大豆;大豆对不同的矿质元素吸收量不同,这与 有关。 ( 3)二氧化碳是影响大豆光合作用的重要外界因素,提高田间大豆二氧碳浓度的重要措施是 。 ( 4)因为种种
36、原因造成大豆幼苗生长过旺,喷施适当浓度的萘乙酸( NAA)可以有效防止恶苗病的发生,原因是 。 答案:( 1)排除杂草与大豆产生生存竞争,(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集中流向大豆即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 2)互利共生 根细胞膜上运输不同矿质元素的载体的数量 ( 3)适当增加行间距,保证通风(正其行,通其风) ( 4)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试题分析:( 1)排除杂草与大豆产生生存竞争,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集中流向大豆即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2)大豆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为大豆提供 N 肥,他们相互为对方提供营养物质又相互利用对方提供物质,所以是互利共生,植
37、物对离子吸收具有选择性是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多少有关;对于田间增施 CO2通常保持空气流通,让其他部位的 CO2能及时供给所需部位,所以采取适当增加行间距,保证通风(正其行,通其风);由于植物激素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考点:考查种间关系以及植物根选择性吸收矿质元素的原因;大田增加 CO2的方法;生长素的双重性。,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 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抗体
38、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 “Graves氏病 ” 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受体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 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 -肌肉突触时,储存在 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 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 和 ,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 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 ( 2)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 Graves氏患者 Y激素的分泌量 。由此判断, 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 ,但该病患者
39、自身的产热量 散热量。 ( 3)在 “重症肌无力 ”与 “Graves氏病 ”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都是 ,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 4)由上述分析可知,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有 等。 答案:( 1)突触小泡 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并分解 未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 减少 ( 2)减少 高 等于 ( 3)抗原 ( 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试题分析: (1)据图甲可知,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 “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并分解 ”或 “未被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 ”,引起乙酰胆碱受体减少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 (2)据图乙所示,
40、X为甲状腺激素, Y为促甲状腺激素。 “Graves氏病 ”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且生理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该抗体及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甲状腺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 (X),X抑制垂 体继续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绝大多数组织耗氧量加大,产热增加,因此体温一般比正常人高,但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3)对于 “重症肌无力 ”与 “Graves氏病 ”患者来说,体内的乙酰胆碱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都是抗原,从而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考点:
41、考查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的能力;识图能力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 5分)下图为细胞膜结构模型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 1)图中 2表示 ,它构成膜的 。 ( 2)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向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需要图中的 1 协助。 ( 3)人体白细胞吞噬细菌时能够变形,这与细胞膜的 性有关。 答案:( 1)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基本支架(最基本的部分) ( 2) AB ;蛋白质 ( 3)流动 试题分析: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其中脂双层是膜的基本支架。两种成分在膜中都可以运动,所以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膜中的蛋白质具有选择作用,所以膜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性。在膜的外表面分布有糖蛋白,起细胞标志物的作用。 考点: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识图能力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