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下期模块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48822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下期模块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下期模块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下期模块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下期模块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下期模块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下期模块检测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大气污染表现在 ( ) A大气中 O2含量增多 B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增多 C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 D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生物物种数量锐减 答案: C 试题分析: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污染就越重,危害也就越大。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除了取决于排放的总量外,还同排放源高度、气象和地形等因素有关。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污染的相

2、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大气污染的内涵。学生准确掌握相关知识即可轻松作答。 下图为世界地球日官方网站正式公布的由 Jan Martin Will设计的某年地球日的海报:海冰消失 后,一只无助的小北极熊抱着一个风力发电机的柱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 【小题 1】该图片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 ( ) 性质上的差异性 性质上的普遍性 危害的全球性 影响的单一性 A B C D 【小题 2】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我国与发达国家承担的责任 ( ) A共同 B不同 C有区别 D共同但有区别 【小题 3】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中,我们可以 ( ) 选用绿色产

3、品 植树造林 垃圾分类 创建绿色家庭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具有性质上的普遍性;气候变暖对全球的气候、生态、物种、传染病、农业等领域都会产生巨大危害且这种危害是全球性的而非局部的。 【小题 2】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我国和其他国家有共同的义务采取措施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同时兼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承担与发达国家有区别的责任。 【小题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我们个人应采取绿色的生活方式,选用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家庭。同时植树造林

4、加大对温室气体的吸收。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漫画形式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学生应注意全球变暖的特征、以及国家和个人层面面对全球变暖应采取的措施。 排污交易权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 (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 ),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 【小题 1】 “排污交易 ”对 _类企业有利 ( ) A造纸 B钢铁 C有色冶金 D微电子 【小题 2】 “排污交易 ”是环境管理中的 _手段 ( ) A法律 B教育 C经济 D行政 答案: 【小题 1】 D 【

5、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排污权交易机制 ”是有 “政府在对污染排放总量限定的情况下 ”这个前提的,有色金属冶炼、造纸、钢铁工业造成的污染多,是污染大户,微电子行业属高科技行业对环境的污染轻。因此在 “排污权交易机制 ”下有色金属冶炼、造纸、钢铁工业属买房,而微电子行业属卖房。 【小题 2】环境管理主要有 1.行政手段,行政手段主要指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国家行政法规所赋予的组织和指挥权力,制定方针、政策,建立法规、颁布标准,进行监督协调,对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实施行政决策和管理。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环境管理的一种强制性手段,依法管理环境是控制并消除污染,保障自然资源合

6、理利用,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3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指利用价值规律,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控制生产者在资源开发中的行为,以便跟制损害环境的社会经济活动,奖励积极治理污染的单位,促进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充分 发挥价值规律在环境管理朗杠杆作用。4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指借助那些既能提高生产牢,又能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来达到保护环境目的的手段。所以 “排污交易 ”是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管理及排污交易机制。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学会分析在排污交易机制下各类行业的优劣及掌握环境管理的手段即可轻松作答。 下列关于物种灭绝

7、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物种灭绝本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所以对于物种灭绝人类无能为力 B物种的数量如此巨大,所以我们不必杞人 忧天 C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在短期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物多样性,但是灾变过后新的物种又在生成,使物种多样性重新增加 D人类新发现物种数量超过灭绝或者濒危物种数量,所以对生物多样性应持乐观态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种灭绝泛指植物或动物的种类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坏。根据化石记录,每次物种大灭绝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全新的高级类群。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但是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人口不断地增加,需要的生活资料越来越多,人类的活动

8、范围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干扰越来越多。新物种难以产生。现有的物种在不断走向衰亡,新的物种却很难产生。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在极短的时间内。灭绝的比例急剧地上升。而人类成为罪魁祸首。 考点:本题考查物种灭绝的内涵理解。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种灭绝的内涵理解,难度一般。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即可轻松作答。 生物多样性 不 包括 ( )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环境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复合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具体包括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最基本层次) 包括地球上整个空间的物种;遗传多样性(微

9、观层次) 指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同种内两个隔离地理种群间及单个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生物群落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宏观层次) 指生物圈内生境、 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解答时注意题干要求。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下列各地物种最丰富的是 ( ) A B C D 【小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大,所以物种较丰富 B刚果 (金 )位于刚果盆地中,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物种较丰富 C中国人口很多,所以物种较丰富 D美国经济十分发达,所以物种较

10、丰富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物种丰富的自然环境条件。 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自然条件优越,物种丰富。 【小题 2】生物学家估计生物物种有 500万 5 000万种,其中约 3/4在热带地区。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大,但处于高纬地区,所以物种较少;刚果(金)位于刚果盆地中,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物种较丰富;中国物种较丰富,但和人口数量无关;美国物种较丰富和其经济发达程度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 点评:本题以地理景观示意图为背景考查物种分布,难度一般。 广东是我国风力发电最早的地区之一,到 2004年 底全省风电装机容量为8.6万千瓦,在全国

11、名列第四位。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广东风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处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 B地处沿海地区,受海风影响大 C地形平坦,对风的阻力小 D距离风源地 夏威夷高压远 【小题 2】广东大规模开发风电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资金雄厚,科技力量强 B风力发电可以减少氟氯烃的排放,保护臭氧层 C风电属于清洁能源,利用风电可以优化能源结构 D燃煤发电成本高,技术难度大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广东风能资源丰富应从其地理位置、降水状况分析。 【小题 2】广东大规模开发风电的最主要原因应从该地经济发展与能源匹配问题及风能的清洁性质分析。

12、考点:本题考查我国风能分布及风力开发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我国风能分布及风能的清洁属性。学生解答时应结合区域地理位置进行综合分析。 水资源紧缺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提高用水效率,建成节水防污型社会,应成为社会的共识。读图,回答题。 【小题 1】 20世纪 50年代以来,世界用水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人口迅速增长 工农业迅速发展 降水减少 气候变暖,蒸发旺盛 A B C D 【小题 2】加剧全球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因素是 ( ) 乱伐森林,环境破坏 水资源的浪费 水质污染 气候异常,干旱少雨 A B C D 【小题 3】解决水资源问题必须加强宏

13、观调控。宏观调控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下列手段属于经济手段的是 ( ) A制定生活性用水供应优于生产性用水供应的政策 B明令禁止非节水型器具的生产和销售 C国家加强对水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D适量、适度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的征收幅度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近年世界用水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应从人类生产、生活用水方面来进行分析。 【小题 2】全球水资源紧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主要有人为原因造成的水质性缺水及人为浪费。 【小题 3】调整水价属于经济手段,其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进而保护水资源。故答案:选 D

14、。 考点:本题考查水资源问题及环境管理手段。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识记兼顾能力性题目,主要 考查学生对水资源问题及对应环境管理手段的理解水平。学生应积极关注全球水资源问题。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回答题。 【小题 1】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 ) A 为石漠化面积 为环境人口容量 为生物多样性 B 为生物多样性 为环境人口容量 为石漠化面积 C 为环境人口容量 为石漠化面积 为生物多样性 D 为石漠化面积 为生物多样性 为环境人口容量 【小题 2】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 C喀斯特地貌广布 D人类

15、不合理活动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故石漠化面积不断上升,故判断 为石漠化面积;而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故 为生物多样性;该区域初期资源的开发而是人口环境容量扩大,但当资源的大量开发导致环境恶化,则人口环境容量随之下降,故 反映人口环境容量。 【小题 2】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气候湿润,降水丰富;石灰岩广布,坡度大土层薄,人类不合理利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图示可知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通过环境各

16、要素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形成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的一般思维和区域开发的一般思维。本题还可以结合当地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气候特征等方法设计。 石漠化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地表物质、植被)和人为原因(长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等方面分析 。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塔里木河流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的上中游附近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下游的水量减少出现断流。 【小题 2】大西海子水库干涸丧失了水体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加剧了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小题 3】塔里木河位于内陆地区,降水稀

17、少,不适宜大力发展种植业和植树造林,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但是也不能严禁使用河水,发展农业。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环境问题及河流的综合治理。 点评:本题难度较一般,以塔里木河流域为载体考查区域环境问题及河流的综合治理。学生解答时结合区域地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借鉴世界主要河流的流域综合治理经验。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目前人们一般把 pH小于 5.6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煤、石油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分布不均匀。 【小题 2】我国南方降水中硫酸浓度较高属于硫酸型的,主要是

18、由煤烟型大气污染造成的其原因就是有色冶金业发达导致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排放的二氧化硫多,雨水的酸性较强。 考点:本题主要我国酸雨的地域分布及成因。 点评:本题通过情景设置考查我国酸雨的地域分布及成因,难度一般。学生熟练掌握我国的现状及世界酸雨主要分布区等知识即可轻松应对此类题目。 下列水体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 ) A青海湖 B结冰时的黄河 C 7月份的珠江 D深层地下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水体流速和流量大,不仅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稀释扩散能力随之加强,而且水汽界面上的气体交换速度也随之增大。河流中流速和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丰水季节,流速和流量大,有利于自净。所以 7月份的珠江水体自

19、净能力最强。 考点:本题考查水体自净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水体自净能力的相关知识。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水体自净能力与水体流速和流量密切相关。 关于水体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华是水体污染造成的 B赤潮是海洋水体污染造成的 C水体污染只能使水质变坏,而不会使水深变浅 D湖泊水流动性差,更新周期长,污染后自净较难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水体污染,从不同的角

20、度可以划分为各种污染类别。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水冲刷而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赤潮是海洋水体污染造成的。水与底质间的自净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河水中悬浮物质的沉淀,污染物质被河底淤泥吸附等等 这些都会使水深变浅。外流湖湖泊水流动性好,更新周期短,污染后自净较好。 考点:本题考查水体污染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准确掌握水体污染的相关知识点即可轻松作答。 读 “化肥的污染示意图 ”,完成 若水中鱼类最后死亡,其

21、原因可能是 ( ) A硝酸盐中毒死亡 B溶解氧缺乏,窒息死亡 C藻类缺乏,饥饿死亡 D食道癌、胃癌发病死亡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过图示我们可知化肥中的氮氧化合物进入河川、湖泊、内海使之富营养化。使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过多导致水体氧缺乏。 考点:本题考查化肥的污染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图示考查化肥污染的相关内容。化肥污染是农田施用大量化肥而引起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的现象。未被植物及时利用的氮化合物就会随下渗的土壤水转移至根系密集层以下而造成污染,可导致河川、湖泊和内海的富营养化。 2011 年 6 月 4 日,位于渤海中南部海域的蓬莱 19-3 油田连续发生溢油事故。截至 9月 6日,溢油

22、累计 5500多平方公里海水污染,给渤海海洋生态和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据此回答 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海洋石油污染使油膜覆盖海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威胁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破坏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叙述正确。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石油污染的危害。

23、 点评:本题通过石油污染事件 考查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的内容,解答时学生应注意逻辑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回答题。 【小题 1】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小题 2】解决因大量使用家庭轿车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措施可行的是 ( ) 发展 “绿色交通 ” 禁止家庭轿车的使用 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体系 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鼓励 “绿色出行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城市环境

24、问题。 【小题 1】家庭轿车相对于公交车而言,交通效率较低,油耗较高,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直接导致城市的大气质量下降。而臭氧空洞是由于人们大量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剂有关;酸雨主要来自人们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而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有关。 【小题 2】禁止轿车的使用是不现实的。用排除法可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交通和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通过比较家庭轿车与公交车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影响,并能结合城市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等内容分析即可。对于此类选项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试题,学生应注意比较选项内容作出最佳选择。 下列关于 “可吸入颗粒 ”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吸入颗粒

25、物并非坏事,对人体无害,能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B吸入大量颗粒物,可能引发传染病 C吸入大量颗粒物,可能使人患 “尘肺病 ” D吸入大量颗粒物,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 答案: A 试题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能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 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故 A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可吸入颗粒物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基础知识识记型。学生明确可吸入颗粒物的内涵即可轻松作答。同时学生应积极关注 PM2.5也称细颗粒物。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

26、础。下图是我国 2011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 (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 取用的能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 )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4分 ) 答案: (1)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 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危害加重。 (2)修建大坝使下游土壤肥力下降,破坏鱼类等生物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水质变化 (水污染 );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 (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

27、)。 试题分析: 第( 1)题,图示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为主,其次为石油,均为矿物能源,利用过程中会产生硫氧化合物、氮氧化物气体、废渣等废物,进而会导致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加强、酸雨等问题。 第( 2)题,利用水能发电需修建大坝,建设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水库建成以后,会对河流径流、库区地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还需注意:( 1)图示能源结构显示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煤炭在消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烟、粉尘和硫氧化合物。( 2)水能开发过程中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有利影响则主要在水库下 游,在库区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生态多样性的破坏

28、,库区泥沙淤积,使用寿命缩短,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库区水文状况改变,水面扩大,会淹没耕地,迁移居民等。 综合题 读洞庭湖形态变化图,回答: (10分,每空一分 ) (1)从生态系统类型看,洞庭湖属于 _,从环境效益角度看,具有 _、_、 _、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2)从图中可看出洞庭湖的面积已经 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_和 _。 (3)保护洞庭湖的方法有 _、 _、 _、。 答案: (1)湿地 调节气候 调蓄水量 净化水体 释放氧气 美化环境 (2)(明显)缩小 (盲目)围湖造田、(大量的)泥沙淤积 (3) 沿湖地区退耕还湖、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入湖各河流沿岸节约用水,发展节水灌溉

29、技术,减少引水量,增加入湖水量; 试题分析: 第( 1)题,湖泊属于湿地系统。湖泊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的生态作用。 第( 2)题,描述洞庭湖形态变化:面积变小,湖面变破碎,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第( 3)题,保护湖泊等湿地系统我们应退耕还湖、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减少上游截留,增加入湖水量、保持湖泊面积; 考点:本题考查湖泊湿地系统及洞庭湖面积减小原因和保护湖泊的措施。 点评:本题以洞庭湖形态变化图为载体考查洞庭湖湖泊面积减少的原因及恢复湖泊湿地的措施,同时兼顾考查湿地的生态效应,属基础知识类题目,难度较小。学生熟练掌握相应基础知识即可轻松

30、作答。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 材料 1: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 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 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 40%。近 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 1亿亩。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 1/3。 材料 2: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1)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 ) (2分 )。 A人口众多 B山地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显著 D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2)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 ) (2分 )。 过度抽取地下水 草场普遍超载 人口的不断膨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 B C

31、D (3)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 远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的环境效益。 (6分 )。 答案: (1)B (2)B (3)生态退耕还草,有利于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退耕还林,有利于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有利于调节气候;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使水循环活跃, 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答出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第( 1)题,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 2/3。平地占 1/3,耕地比重只有 1/10。故选 B项。 第( 2)题,过度抽取地下水容易导致地面下沉等,过度放牧容 易导致草场退化。而占用基本农田,

32、主要是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使耕地面积减少;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导致耕地面减少;人口的不断膨胀也增加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占用耕地。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第 (3)题,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主要从生态退耕的不同模式来进行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耕地现状及生态退耕的效益。 点评:本题是材料分析题,通过材料和饼状图考查我国耕地现状及生态退耕的效益,难度较小。另外本题也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

33、因是 _、 _。 (双选, 2分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_。 (1分 )。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工程是 _、_(填图中代号 )。 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_。 (6分 )。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 、 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4分 ) 答案: (1)c d (2)风力作用 (3) 土地荒漠化 (4) 地势平坦,降水稀少; 地形起伏较大,水热较充足。 试题分析: 第( 1)题,结合已学知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

34、两个方面即地形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 a不属于共同原因, b不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第( 2)题,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我国西部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 第( 3)题,根据图中生态安全战略工程的位置分布,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 和 , 工程所在区域降水较少,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地区。 第( 4)题, 、 建设防护林的条件分别表现为 处气候较干旱,地形起伏相对较小(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 处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充足(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我国水土流失的分布与我国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我国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