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49060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 2010年 ,广东省人口出生率为 11.18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的密度 2、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3、种群的年龄组成 4、性别比例 5、迁入率和迁出率。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描述的年龄结构;正确。 B. 2010年 ,广东省人口出生率为 11.18 ,描述的是出生率;正确。 C.橡树种子散布能

2、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描述的是空间特征;错误。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描述的是死亡率;错误。 考点:种群数量特征。 点评: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源于环境和生物;错误。 B植物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如五颜六色的花、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错误。 C信息是双向的;错误。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如狼

3、和兔子之间传递信息;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信息的来源、种类、方向和作用。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 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 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 48%n,则 A羊同化的能量为 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 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 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 64%n 答案: A 试题分析: 因为羊摄入的能量有两个途径,一是成为羊的粪便被分解者利用,二是羊同化的能量;其中,羊同化的能量又有两个消耗途径,一是可以作为呼吸作用消耗掉,二是可以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4、的能量又可分为:一 .死后的遗体(分解者分解),二 .次级消费者摄入量(流入下一营养级)。 A、同化量 =摄入量 -粪便中有机物的含量 = n -36%n=64%n;选 A。 B、储存在羊体内的能量 =同化量 -呼吸作用消耗量 =64%n-48%n=16%n;错误。 C、储存在羊体内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可分为:一 .死后的遗体(可为分解者分解),二 .次级消费者摄入量。由于题中没告诉羊死后遗体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错误。 D、流向下一级的能量是羊储存的能量的一部分;错误。 考点:能量流动的去路。 点评: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 对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并

5、获得成功的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豌豆是严格的闭花传粉植物 C豌豆在杂交时,母本不需去雄 D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正确。 B豌豆是严格的闭花传粉植物,正常情况是纯种;正确。 C豌豆在杂交时,母本去雄,授以父本的花粉;错误。 D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数据多,接近理论值;正确。 考点: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点评: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 水稻的有芒 (A)对无芒 (a)为显性,抗病 (B)对感病 (b)为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现有纯合有芒感

6、病株与纯合无芒抗病株杂交,得到 F1,再将此 F1与杂合的无芒抗病株杂交,子代的四种表现型为有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抗病、无芒感病,其比例依次为 ( ) A 9 3 3 1 B 3 1 3 1 C 1 1 1 1 D 1 3 1 3 答案: B 试题分析: 1、纯合有芒感病株与纯合无芒抗病株杂交 AAbbaaBB 得到的只有一种F1(AaBb); 2、 F1与无芒的杂合抗病珠( aaBb)杂交; Aaaa1Aa : 1aa,有芒:无芒 =1:1; BbBb1 BB : 2Bb:1bb,抗病:感病 =3:1; 3、有芒抗病:有芒:无芒抗病:无芒感病 =3: 1: 3: 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7、律。 点评:本题设计巧妙,考查了遗传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某种药用植物合成药物 1和药物 2的途径如下图所示:基因 A和基因 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时合成两种药物,必需基因 A和 bb,基因型可以为 AAbb或 Aabb;正确。 B若某植株只能合成一种药物,则必定是药物 1 C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 9种基因型和 4种表现型 D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能合成药物 2的个体占 3/16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基因型为 AAbb或 Aabb的植株能同时合成两种药物;正确。 B若某植株只能合成一种药物,则必定是药物

8、 1,因为如果不产生药物 1就没有药物 2,所以要产生药物 2就必须有药物 1;正确。 C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 9种基因型, 3种表现型:产生 2种药物、只产生药物 1、不产生药物;错误。 D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自交, A-B-(药物 1) ,A-bb( 2种药物) ,aaB-(不产生药物) ,aabb(不产生药物) =9:3:3:1,后代中能合成药物 2的个体占 3/16;正确。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试题 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考生陌生的问题背景,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已知一批基因型为 AA与 Aa 的豌豆种子数之比为 1: 4,

9、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 AA、 Aa、 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 4: 4: 1 B 3: 2: 1 C 7: 6: 3 D 2: 2: 1 答案: D 试题分析: 1、豌豆是严格的自交,不考虑杂交。 1/5AA自交后代是 1/5AA; 4/5Aa自交后代是 4/5( 1/4AA: 1/2 Aa: 1/4 aa); 2、 AA=1/5+4/51/4=2/5; Aa=4/51/2=2/5; aa=4/51/4=1/5。 3、子一代 AA 、 Aa、 aa 种子数之比为 2/5: 2/5: 1/5 =2: 2: 1;答案:选 D。 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 点评:本题综合性

10、强,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萝卜的根形是由基因决定的。现用两个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结果如下图。下列正确的是 A萝卜根形涉及两对基因,但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两个亲本是杂合子 C只有扁形块根是显性性状 D F2圆形块根萝卜的基因型有 4种,其中杂合子占 2/3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萝卜 根形涉及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错误。 B两个亲本是纯合子,为 AAbb aaBB ;错误。 C扁形块根 A-B-是双显性,圆形块根 A-bb和 aaB-是单显性;错误。 D F2圆形块根萝卜的基因型有 4种, 1AAbb: 2Aabb: 1aaBB: 2aaBb,其中杂合子占 2/3

11、;正确。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计算能力。 在豚鼠中,黑色( C)对白色( c)、毛皮粗糙( R)对毛皮光滑( r)是显性。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A黑色光滑 白色光滑 18 黑色光滑: 16白色光滑 B黑色光滑 白色粗糙 25 黑色粗糙 C黑色粗糙 白色光滑 10 黑色粗糙: 9黑色光滑: 8白色粗糙: 11白色光滑 D黑色粗糙 白色粗糙 15 黑色粗糙: 7黑色光滑: 16白色粗糙: 3白色光滑 答案: C 试题分析: 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该进行测交: CcRr(黑色粗糙 )个体与 ccrr(白色光滑)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及

12、比例为黑色粗糙:黑色光滑:白色粗糙:白色光滑 =1:1:1:1,说明在 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就验证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答案:选 C。 考点:测交实验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测交作用,渗透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相同基因组成的个体是纯合子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两纯合子杂交,后代是纯合子 D不含等位基因 答案: C 试题分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含等位基因; 特点:能稳定的遗传, 不发生性状分离; 两纯合子杂交,如 AAbb aaBB,后代是 Aa

13、Bb,为杂合子; C错误。 考点:纯合子的概念和特点。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问题常规,可以通过平时加以训练提升能力。 某种家兔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下列杂交实验所作的判断,正确的是 组别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实验动物 1 白色( 1只) 黑色( 1只) 生育 3只黑色个体,2只白色个体 2 黑色( 1只) 黑色( 1只)生育 1只黑色个体 3 白色( 1只) 白色( 1只) 生育了 4只白色个体 A第 1组的两个亲本中有一只是杂合子 B第 2组的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 C第 3组的两个亲本有一只是纯合子 D综合 3组实验可判定白色为显性性状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假设一对等位基因为 A

14、a,若实验 1中均为纯合子,基因为 AA、 aa,则产生基因型均为 Aa 的子一代,均为显性,所以只有一种表现型,所以 1中至少有一个杂合子; A正确。 B第 3组亲本表现型相同,为黑色,假设黑色为隐性,则子一代均为黑性白色,符合要求;但若黑色为显性,则有 AaAa、 AaAA、 AAAA三种情况;错误。 C第 3组亲本表现型相同,为白色,假设白色为隐性,则子一代均为隐性白色,符合要求;但若白色为显性,则有 AaAa、 AaAA、 AAAA三种情况,而 AaAa中没有一个纯合子; C错。 D本题 3组实验不能断定显隐性性状;错误。 考点:基因分离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遗传现象的分析,提升学生

15、理解能力和分析与综合运用能力。 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子粒的植株 X 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 1: 3,对这种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 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答案: C 试题分析: 测交比为隐性:显性 =1: 3,这是由两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双显表现为有色,其他则表现为无色。即基因型为 A_B_时为有色,其他均为无色。则亲本基因型为 AaBb和 aabb测交,则子代基因就为 1AaBb(有色): 3( A

16、abb、aaBb、 aabb)无色,即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 1: 3;选 C。 考点:基因的作用组合定律。 点评: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如掌握测交规律,可以很快解决此题。 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A水稻害虫密 度将下降 B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C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D物种多样性上升 答案: B 试题分析: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 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 水稻田里杂草和水稻是竞争关系,杂草全部清除掉,能量流向水稻,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选 B。 考点: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

17、比较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 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年) 1 2 3 4 5 6 7 8 鼠种群数量(只) 18900 19500 14500 10500 9500 9600 9500 9600 X种群数量(只) 100 120 200 250 180 170 180 170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该调查时间内,物种 X种群增长曲线大致呈 “J”型 B在第四年, X种群数量最多的原因是种内斗争最弱 C鼠和 X为捕食关系,第 9年若鼠群发生疫病大量

18、死亡, X种群数量也会下降 D鼠和 X为竞争关系, X种群数量增加时,鼠种群数量会减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在该调查时间内,物种 X 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下降,接着趋于稳定;错误。 B在第四年, X种群数量最多是因为资源和空间是适宜的,而种内斗争最强;错误。 C鼠和 X 为捕食关系,因为鼠的数量增加, X 数量随之增加,不同步的变化,第 9年若鼠群发生疫病大量死亡, X种群数量也会下降;正确。 D如鼠和 X为竞争关系,数量上呈现 “你死我活 ”的同步性变化;错误。 考点:种群数量变化、捕食的数量关系。 点评:试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考生陌生的问题背景,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19、问题的能力。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裸岩上发生的演替比在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历程短 B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生物多样性降低 C人类活动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D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低等生物演变成多种高等生物的过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主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 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A裸岩上发生的初生演替比在弃耕农田发生的次生演替历程长;错误。 B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生物多样性增加,稳定

20、性增强;错误。 C人类活动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的速度和方向;正确。 D群落演替的过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错误。 考点: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速度、人类的影响。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开展 “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活动,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A采 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B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计 C只统计肉眼可见的小动物 D同一时间分别采集落叶量不同地域的表层土样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错误。 B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目测估计法,分等级估计;错误。 C统计肉眼可见的小动物时可计

21、名计数法;错误。 D同一时间分别采集落叶量不同地域的表层土样,比较不同地域的动物类群丰富度;正确。 考点: “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 点评: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学习小组完成了 A、 B、 C三组实验。他们定期对各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对应绘制出酵母菌数目变化曲线 a、 b、 c(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学习小组可能是在探究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 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 D三组的营养物质初始供给量可能不

22、同, C组的营养物质初始供给量最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该学习小组可能是在探究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正确。 B三组的 培养温度可能不同, B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错误。 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 B组的种群数量环境容纳量大,其次 A;正确。 D三组的营养物质初始供给量可能不同, C组的营养物质初始供给量最少,酵母菌缺乏营养死亡;正确。 考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点评:本题比较综合,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 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的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一下位置,生物就全死了。它原来是放

23、在 A恒温培养箱里 B窗台上 C药品橱旁 D 冰箱冷藏室里 答案: B 试题分析: 生态球的制作要求: 1、生态瓶透明的、密封; 2、生物之间构成营养关系; 3、水量应该是容积的 4/5; 4、光线良好,但是不能阳光直射。 移动了一下位置,生物就全死了,说明原来是放在有阳光,比如阳台上,太阳能是最终能源物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其它生物直接或者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和提供的氧气;答案:选 B。 考点:生态球的的制作要求。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问题常规,可以通过平时加以训练提升能力。 仿生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全球卫星地面定位系统就是借鉴某些生 物的回声定位系统功能,这是利用了生物

24、多样性的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文学艺术价值 答案: A 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生态功能)、间接价值。 全球卫星地面定位系统就是借鉴某些生物的回声定位系统功能,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选 A。 考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属识记内容。 在下图食物网中,若要使鸟体重增加 x,至少需要的草量为 y。鸟的增重中,来自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为 a,那么 x与 y的关系可表示为 A y=90ax 10x B y=25ax 5x C y=20ax 5x D y=100ax 10x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则

25、1-a表示植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 要求至少需要生产者的量,能量流动效率应该取最大值 20%; 据此可以列式 y=ax20%20%+( 1-a) x20%=20ax+5x,选 C。 考点:能量传递的计算。 点评:本题比较综合,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以及审题能力,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 稻 鸭 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水生植物红萍适合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还能吃有 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

26、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群落的相关知识。 A该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正确。 B红萍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红萍既是初级消费者,吃有害昆虫又是次级消费者;正确。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等生产者和有害昆虫等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错误。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具有垂直结构,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营养级的判断、群落的组成、垂直结构。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下列关于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可在每天的不同时间从培养瓶中吸出

27、等量的培养液进行计数 B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D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 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震荡几次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可在每天的相同时间从培养瓶中吸出等量的培养液进行计数;错误。 B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正确。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加蒸馏水稀释后再计数;正确。 D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震荡几次,使得酵母菌分布均匀;正确。 考点: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知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8、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哪种措施是正确的? A从现在起,禁止砍伐一切森林 B大量开采矿产资源,发展工业生产,提高综合国力 C保护与人类共存的多种生物 D各国独立处理酸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从现在起,合理砍伐森林,不能超过自我调节能力;错误。 B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发展工业生产,提高综合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错误。 C保护与人类共存的多种生物,也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正确。 D全球共同处理酸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错误。 考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如图曲线 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 C是自养生物

2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 CBA B种群 B在第 3 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 A的增加和 C的减少 C B和 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 A、 B、 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种群的个体数量,能量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析出食物链为 CBA ;正确。 B种群 B在第 3 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 A捕食者数量的增加、 C食物来源的减少;正确。 C B和 A这些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正确。 D一定自然区域内, A生产者, B和 C是消费者,再加分解者,也就是全部的生物构

30、成生物群落;错误。 考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种群数量变化、消费者的作用、群落的组成。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比较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冰川泥地上进行初生演替;错误。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

31、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比较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在竞争中获胜,成为优势物种;正确。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演替;正确。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外界因子的变化以及群落本身对环境作用而引起的环境变化;正确。 考点: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概念、原因。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综合题 某育种学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 (控制小麦穗大与穗小的基因分别用 D、 d表示,控制不抗病与抗病的基因分别用 T、 t表示 ),自花受粉后获得 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的小麦中有 30株为大穗抗病,有 X

32、(X0)株为小穗抗病,其余都不抗病。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30株大穗抗病小麦的基因型为 _,其中从理论上推测能稳定遗传的约为 _株。 (2)若将这 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 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 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 F2中所有大穗抗病的比例约为_。 答案: (1)DDtt或 Ddtt( 3分) 10( 3分) (2)7/9( 4分) 试题分析: ( 1)亲代的这株小麦为大穗,子代出现了大穗和小穗,说明亲代的基因型为:Dd; 亲代的这株小麦为不抗病,子代出现了不抗病和抗病,说明亲代的基因型为:Tt; 这样,亲代的基因型为 DdTt。 子代的 30株大穗

33、抗病的基因型 DDtt: Ddtt=1:2, Ddtt为 10株; ( 2)将这 30株自交,子代大穗和小穗性状: 1/3DD和 2/3( 1/4DD、 1/2Dd、1/4dd), DD为: 1/3+2/31/4=1/2, Dd 为: 2/31/2=1/3, dd为: 2/31/4=1/6, 所以大穗中 DD 为:( 1/2) /( 1/2+1/3) =3/5; Dd 为:( 1/3) /( 1/2+1/3) =2/5; 让 3/5CC 的和 2/5Cc的都自交, 下一代中, DD为: 3/5+2/51/4=7/10; Dd 为: 2/52/4=2/10; dd为: 2/51/4=1/10;

34、其中能稳定稳定遗传的占全部大穗的比例为:( 7/10) /( 7/10+2/10) =7/9。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提升获取信息、审题、计算能力的较好选择。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 “鹿角效应 ”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 “不同 ”或 “同一 ”)种群。 (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等共同形成一个 (填 “种群 ”、 “群落 ”或 “生态

35、系统 ”)。 ( 3)为探究 “鹿角效应 ”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 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 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 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 1个项圈和 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 “相同 ”或 “不同 ”)。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 答案:(每空 2分) (1) 同一 (2) 群落 (3) 小于 相同 食草动物 试题分析: ( 1)该草原

36、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种群,因为每个种群有一定的性别比例。 ( 2)草(生产者),鹿、兔、狼、狐(消费者)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者)等共同形成一个群落。 ( 3)为探究 “鹿角效应 ”假说,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 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 出 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 2个相同的棍棒,相当于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丙组则同时抛出 1个项圈和 1个棍棒。 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 若丙组平均时间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 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

37、圈或棍棒的距离相同。 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食草动物。 考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概念、实验分析。 点评:本题比较综合,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分析实验能力。 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请回 答: ( 1)浅海湿地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_。沼泽湿地在蓄洪防旱方面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价值。 ( 2)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 _能力。该种能力的基础是 _机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种能力大小的的因素是 _。 ( 3)黄河三角洲被誉为 “

38、鸟类的国际机场 ”。调查鸟类的种群密度常用_法。从种群的特征来看,决定鸟类种群密度变 化的直接因素包括_、 _。研究湿地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如下图,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_。鸟类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存在这种关系的原因是 _。 答案:(每空 1分) ( 1)生物群落 间接 ( 2)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 3)标志重捕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鸟类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成正相关 种类多 样的植物能为各种鸟提供不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 ( 1) 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

39、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浅海湿地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生态功能)、间接价值。 沼泽湿地在蓄洪防旱方面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2) 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 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该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机制。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 低,反之亦然;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种能力大小的的因素是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 3)调查鸟类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法。从种群的特征来看,决定鸟类种群密度

40、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研究湿地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鸟类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成正相关。鸟类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存在这种关系的原因是种类多样的植物能为各种鸟提供不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考点:群落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 力、种群的特征、群落结构。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碳循环关系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 1)碳元素在图中 过程中流动的形式是有区别的,其中过程 以_形式,过程 以 _形式。该图可以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什么特点? _。 ( 2

41、)过程 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_。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只有较少部分流入消费者体内,其原因是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 _中散失了,一部分随残枝败叶流入 _体内。 ( 3)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将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利用牲畜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其中体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是实现 _。 ( 4)如果大气层中的 CO2增多,则会加剧 _效应。针对过程 和 ,提出减缓此效应的两项措施: _。 答案:(除说明外,每空 1分) ( 1) CO2 含碳有机物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者 ( 3)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 4)温室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控制化石燃料的

42、利用,开发新能源等( 2分)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 1)碳元素在流动的形式是有区别的,其中过程 光合作用、 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以 CO2形式,过程 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该图体现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 2)过程 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只有较少部分流入消费者体内,大约是 10%20%,其原因是一部分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流入分解者体内,还有未被利用。 ( 3)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将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利用牲畜粪便发酵 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其中体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 4)大气层中的 CO2增多

43、,则会加剧温室。提出减缓此效应的两项措施: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控制化石燃料的利用,开发新能源等效应。 考点:碳元素存在形式、能量去路、生态农业、温室效应。 点评:本题相对综合,可以通过理解记忆的方法平时加以训练。 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 A、 a; B、 b)(二者独立遗传)共同决定的。在一个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下表。 个体内基因组成 性状表现(眼色) 四显基因( AABB) 黑色 三显一隐( AABb、 AaBB) 褐色 二显二隐( AaBb、 AAbb、 aaBB) 黄色 一显三隐( Aabb、 aaBb) 深蓝色 四隐基因( aabb) 浅蓝色 若有一对黄眼

44、夫妇,其基因型均为 AaBb。从理论上计算: ( 1)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基因型有 _种,表现型共有 _种。 ( 2)他们所生的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_。 ( 3)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 ( 4)若子女中深蓝色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婚配后生下一女儿,该女儿为浅蓝色眼的概率为 _。 答案:(每空 2分) ( 1) 9 5 ( 2) 5/8 ( 3)黑眼:黄眼:浅蓝眼 1: 2: 1 ( 4) 1/2 试题分析: ( 1) 若有一对黄眼夫妇,其基因型均为 AaBb,子女中,基因型有 9种; AaAa 后代有 3种基因型 (1AA 2Aa

45、1aa) BbBb 后代有 3种基因型 (1BB 2Bb: 1bb) AaBb后代的基因型 =33=9。 表现型共有 5种,为黑色、褐色、黄色、深蓝色、浅蓝色。 ( 2)他们所 生的子女中,亲代表现型黄色相同的基因型有 1/4AaBb、 1/16AAbb、1/16aaBB, 不同的比例 =1-1/4-1/16-1/16=5/8。 ( 3)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 AABB):黄眼( AAbb、 aaBB):浅蓝眼( aabb) 1: 2: 1。 ( 4)若子女中深蓝色女性( Aabb、 aaBb)与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 aabb)婚配后生下一女儿,该女儿为浅蓝色眼的概率为 1/2。 ( 1/2) Aabbaabbaabb1/21/21=1/4 ; ( 1/2) aaBbaabbaabb1/211/2=1/4 ; 女儿为浅蓝色眼的概率为 1/2。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 点评:试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考生陌生的问题背景,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