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49091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南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河南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河南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河南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河南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南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肯定不是同源染色体的是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由此可见,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肯定不属于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也可能不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一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二号染色体不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

2、过程中能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可能是同源染色体。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 题。 在艾弗里的实验中,用 DNA酶处理从 S型细菌中提取的 DNA,并使 DNA水解,结果 R型细菌没有发生转化。下列关于这一组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实验可以从反面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B此实验证明了 DNA的水解产物不是 “转化因子 ” C此实验主要为了证明了 DNA酶能够分解 DNA D此实验是艾弗里对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 S型细菌中提取的 DNA能使 R

3、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 DNA酶处理从 S型细菌中提取的 DNA,并使 DNA水解,结果 R型细菌没有发生转化。这两组实验形成对照实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DNA的水解产物不是 “转化因子 ”。此实验的目的不是证明 DNA酶能够分解 DNA。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推断能力,属于基础题。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酶是基因转录的重要产物 B酶和基因都是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图中含有三种 RNA D只要含有某种酶的基因,细胞中就含有相应的酶 答案: C 试题分析: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4、RNA,所以少数酶是基因转录的产物,故 A错;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主要是 DNA和蛋白质,且此处的蛋白质是结构蛋白,酶不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故 B 错;图中含有三种 mRNA、tRNA和 rRNA,故 C正确;基因表达具有选择性,有某种基因不一定能形成相应的蛋白质,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与酶的关系。 点评:本题结合翻译过程图,考查基因与酶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用基因型为 AaBb的植物个体的花粉离体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成为二倍体。幼苗成熟后让其自交,则自交后代中 A 1/4为纯合体 B全部为纯合体 C 1/16为纯合体 D

5、3/4为纯合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因型为 AaBb 的植物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即 AB、 Ab、 aB、ab,花粉离体培养后得到单倍体植株,基因型为 AB、 Ab、 aB、 ab,再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得到纯合的二倍体植株,基因型为 AABB、 AAbb、aaBB、 aabb,纯合体能稳定遗传,所以这些二倍体幼苗成熟后自交后代全部为纯合体。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过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表兄妹婚配,生了一个既有白化病 (基因 a)又有色盲 (基因 b)的小孩。这位表兄的基因型、已生小孩的性别和再生一个小孩

6、患两种病的概率依次是 A AaXBY、男孩、 l/16 B AaXBY、男孩、 1/4 C AAXBY、女孩、 l/16 D AaXbY、男孩、 1/16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已生的患两种病的小孩可推知:这对表兄妹都带有白化病基因,基因型都为 Aa,表兄妹同时携带色盲基因,推出表兄妹基因型为 AaXBY、AaXBXb。色盲基因由母亲传给儿子,所生患病小孩为男孩,再生一个小孩患白化病几率 为 1/4,患色盲几率为 1/4,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为 1/41/4=1/16。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推断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已知某物种的一

7、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 A、 B、 C、 D、 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 A、 B、 C、 D、 E 五个基因。A选项缺少 D、 E两个基因; B选项多了 F基因; C选项缺少 D基因,多了 F基因; A、 B、 C 选项都是染色体变异; D 选项的 b、 c、 d、 e 基因是 B、 C、 D、E基因的等位基因,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8、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 D由六倍体普通小麦花药离体培育出来的个体就是三倍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所以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但是单倍体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如六倍体个体形成的单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六倍体普通小麦花药离体培育出来的个体是单倍体。故选 D 考

9、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概念。 点评:判断一个个体是单倍体还是几倍体的关键是看该个体是由什么发育来的。若该个体 是由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来的,则为单倍体;若该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下图甲是真核生物细胞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 是 RNA聚合酶 B乙图中共有 8种核苷酸组成 C图中所示过程发生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D 中含有的密码子共有 61种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图表示以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的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图中 是 mRNA,其上控制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

10、码子,共有 64 种; 是 RNA 聚合酶;乙图上面的一条链是 DNA 模板链,由 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下面的一条链是转录合成的 RNA链,由 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所以乙图中共有 8种核苷酸组成。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转录过程和密码子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转录过程示意图,考查转录过程和密码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下图为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图解,图中 、 、 分别表示的过程是 A复制、转录、翻译 B转录、复制、翻译 C转录、翻译、复制 D翻译、复制、转录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 以 DNA为模板合成 DNA,表示 DNA的自我复制过程;

11、以 DNA为模板合成 RNA,表示转录过程; 以 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表示翻译过程。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内容。 点评:中心法则的内容: 下列关于基因、性状、环境三者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B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表现一定相同 D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受环境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性状表现相同,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 AA和 Aa;基因与性状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有些性状受多对基因控制;基因组成相同,但性状表现不一定相同,因为性状表现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受环境影响。故选 D 考点:本题

12、考查基因、性状、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点评:基因与性状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基因型 +外界环境 =表现型。 下图的四个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答案: A 试题分析: A细胞含有 1个染色体组; B细胞含有 3个染色体组; C细胞含有 3个染色体组; D细胞含有 2个染色体组。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 点评:染色 体组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 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 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

13、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 “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 (3)根据细胞内形态不同的染色体的条数判定一个染色体组含几条染色体,然后判定染色体组数 如图为一色盲家系谱图,若其中 1号与 2号个体婚配,则后代患病概率是 A 1/2 B 1/4 C 1/3 D 1/8 答案: B 试题分析:色盲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 1号的父母可推知 1号的基因型为 XBXb,由 2 号的父母可推知 2 号的基因型为 XBY, XBYXBXbX BXB、 XBXb、XBY、 XbY,所以后代患病概率是 1/4。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14、和应用能力,属于基础题。 如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 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据图分析,表示有丝分裂中 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含量变化特点: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 4N),平时不变( 2N),即 图 ;( 2) DNA变化:间期加倍( 2N4N ),末期还原( 2N),即图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含量变化:( 1)染色体: 2NN2NN ,即图 ;( 2) DNA变化:2N4N2NN ,即图 。故选 B

15、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含量变化规律。 点评:本 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图是某高等动物体内四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B如果处于这四种分裂期的细胞在同一器官中出现,则该器官应是卵巢,乙图表示的细胞名称是极体 C若该动物的基因型是 AaBb,在甲图中如果 1号染色体上有 A基因, 2号染色体上有 B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含 a基因的染色体是 4和 8 D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甲、乙、丙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丙细胞的不均等分裂方式可推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16、,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称为(第一)极体;丙细胞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称为初级卵母细胞;丁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如果处于这四种分裂期的细胞在同一器官中出现,则该器官应是卵巢。 A和 a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等位基因,图中 1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是 4号和 8号,所以含 a基因的染色体是 4号和 8号。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甲、丙。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

17、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高频考点。 有甲、乙、丙、丁、戊 5 只猫。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猫,丁和戊是长毛猫,甲乙为雌猫,其余是雄猫。甲和戊的后代全是短毛猫,乙和丁的后代,长毛和短毛小猫均有,欲测定丙猫的基因型,最好选择( ) A甲猫 B乙猫 C丁猫 D戊猫 答案: B 试题分析:首先丙是雄猫,甲乙为雌猫,所以只能在甲,乙雌猫中选择。甲是短毛猫,戊是长毛猫,甲和戊的后代全是短毛猫,说明短毛相对于长毛是显性性状,并且甲最可能是纯合子;乙和丁后代短毛长毛均有,说明乙为杂合子;欲测定丙猫的基因型,根据测交的原理,应该选择杂合子的乙来检验丙的基因型。故选 B 考点

18、:本题考查基因分离规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推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 H5N1型禽流感病毒侵染家禽的过程,设计实验如右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 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放射性及 S、 P元素,下表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 32S 全部 31P B 全部有 全部 35S 多数 32P、少数 31P C 少数有 全部 32S 少数 32P、多数 31P D 全部有 全部 35S 少数 32P、多数 31P 答案: D 试题分析: H5N1型禽流感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时,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19、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合成子代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所以全部的 S 都为 35S;原先流感病毒的 P 为 32P,而复制时的原料为 31P,根据 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子代流感病毒只有少数含有 32P,多数为 31P。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病毒侵染细胞的实验和 DNA半保留复制特点。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审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 用 32P标记果蝇一个精原细胞(含 8条染色体)的双链 DNA分子,再将该细胞转入不含 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后期,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和被 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中期 4和

20、4、后期 8和 8 B中期 8和 8、后期 8和 8 C中期 8和 4、后期 8和 4 D中期 4和 4、后期 8和 4 答案: A 试题分析:已知精原细胞含有 8条染色体,即 8个 DNA分子,且这 8个 DNA分子的双链均被 32P标记。在细胞分裂间期, DNA在不含 32P的培养基中进行半保留复制,复制得到的 16个 DNA分子都是一半含 32P,一半含 31P。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时,每一个子细胞含有 4条染色体,且均被 32P标记;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每个细胞中含有

21、8条染色体,且均被 32P标记。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 DNA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可以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B家系丙不可能表示色盲遗传 C家系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家系甲可能表示色盲遗传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图中父母均正常,但女儿患病,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图中父母均正常,但儿子患病,只能推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丙图中女患者的儿子正常,可知此病不可能为伴 X隐性遗传病 ,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 X显性

22、遗传病;丁图中父母均患病,但有一个女儿正常,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 X隐性遗传病,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都可以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家系丙和家系甲不可能表示色盲遗传。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定。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考生要熟练掌握和应用遗传方式的判断口诀。口诀为:“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 细胞中 DNA转录形成 mRNA,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存在 T-A的碱基配对方式 B两条链同时作模板进行转录 C形成的 mRNA分子中 A的数量总是等于

23、 U的数量 D一个 DNA分子可以转录出多种 mRNA分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为: AU 、 CG 、 GC 、 T-A,故 A错;转录是以 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 RNA的过程,故 B错;形成的 mRNA分子为单链,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 mRNA分子中 A的数量不一定等于 U的数量,故 C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个 DNA分子可以转录出多种 mRNA分子,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转录的相关内容。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基础题。 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利用豌豆做材料,总结出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定

24、律 B沃森和克里克运用了物理模型的方法,总结出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 C达尔文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D摩尔根和他的助手用果蝇做材料发现了伴性遗传的规律 答案: D 试题分析:孟德尔利用豌豆做材料,总结出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定律是摩尔根和他的助手用果蝇做材料总结形成的;沃森和克里克运用了物理模型的方法,总结出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科学实验及方法、结论。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基础题。 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利用 AAbb和 aaBB作亲本进行杂

25、交, F1自交得 F2, 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各是( ) A 1/4和 6/16 B 9/16和 2/16 C 1/8和 3/8 D 1/4和 10/16 答案: D 试题分析: AAbbaaBBF 1: AaBb, F1自交 F 2: A_B_: A_bb: aaB_:aabb=9:3:3:1。利用乘法法则,可以计算出 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1/21/2=1/4; F2代中 A_B_和 aabb属于重组类型,所占比例为10/16。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完成下列

26、各项任务,依次采用的最合适的方法是: 检验杂种一代的基因型 提高作物抗病品种的纯度(抗病是显性性状,不抗病是隐性性状) 区别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或隐性 A杂交、自交、测交 B测交、自交、杂交 C测交、测交、杂交 D测交、杂交、杂交 答案: B 试题分析:检验杂种一代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提高显性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区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考生需掌握相应的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 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自交法

27、只能用于植物); (3) 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4)检验杂种 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5)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获得 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 ,再自交获得 F2。从理论上计算 ,F2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占总数的 A 1/4 B 1/6 C 1/8 D 1/16 答案: B 试题分析:抗锈病和不抗锈病分别用 A和 a表示。杂合子( Aa)自交 F 1: AA:Aa: aa=1:2: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 aa),剩余植株中 AA占 1/3, Aa占 2/3。 1/3

28、AA自交后代均为 AA, 2/3Aa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1/4AA、1/2Aa、 1/4aa,所以 F2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占总数的 1/42/3=1/6。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 A染色体是由基因组成的 B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有多个基因 答案: C 试题分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和蛋白质,基因是 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等位 基因 是位于同源 染色体的同一位置 的 基因 ,不是位于

29、一条染色体上。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 不属于纯合子的特点的是 A只产生一种基因组成的配子 B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 C表现为隐性性状 D测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 答案: C 试题分析:纯合体是指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基因组成的配子;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纯合子分为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其中显性纯合子表现显性性状,隐性纯合子表现隐性性状;纯合子测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纯合子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

30、力,属于基础题。 对人体性染色体的存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存在于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 B只存在于精子中 C只存在于卵细胞中 D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体所有细胞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所以性染色体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性染色体的分布。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遗传物质主要存在部位依次是 A.DNA、细胞核、细胞质 B.核酸、染色体、细胞核 C.DNA、染色体、细胞质 D.DNA、染色体、细胞核 答案: D 试题分析: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 R

31、NA,所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DNA;遗传物质( DNA)主要存在与细胞核中, 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 DN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在右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 “”中所对应的部分含义相同 A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 是 ATP分子,其中 “O”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 “O”表示腺嘌呤; 表示 DNA的片段,其中 “O”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表示 tRNA,其中 “O”表示腺嘌呤。故选 B 考点:本题 考

32、查 AT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分子结构。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需掌握 AT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联。 现用纯种黄颖燕麦与纯种黑颖燕麦杂交, F1 全为黑颖, F1 自交产生的 F2 中,黑颖:黄颖:白颖 =12: 3: 1。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控制颖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F2中黄颖自交后代杂合子占 1/2 C F2中非黑颖有六种基因型,纯合子占 1/6 D F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为 2: 1: 1 答案: D 试题分析: 12: 3: 1是 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颖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遵循基因的

33、自由组合定律,故 A错。设控制颖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为 A、 a和 B、 b,则亲本的 F1基因型为 AaBb, F 1自交产生 F2: A_B_:A_bb: aaB_: aabb=9:3:3:1,而 F2中黑颖:黄颖:白颖 =12: 3: 1,说明 A和 B同时存在或只有 A存在时表现为黑颖,只有 B存在时表现为黄颖, A和 B都不存在时表现为白颖。 F2中黄颖( 1/3aaBB、 2/3aaBb)自交后代杂合子占2/31/2=1/6,故 B错。 F2中非黑颖有 3种基因型( aaBB、 aaBb、 aabb),纯合子占 1/2,故 C错。 F1测交,即 AaBbaabbAaBb (黑颖): A

34、abb(黑颖):aaBb(黄颖): aabb(白颖) =1:1:1:1,后代表现型比为黑颖:黄颖:白颖 =2:1: 1,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 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如下: (1)12 3 1即 (9A_B_+3A_bb) 3aaB_ 1aabb或(9A_B_+3aaB_) 3A_bb 1aabb (2)9 6 1即 9A_B_ (3A_bb+3aaB_) 1aabb (3)9 3 4即 9A_B_ 3A_bb (3aaB_+1aabb)或 9A_B_ 3aaB_ (3A_bb+1aabb) (4)13 3即 (9A

35、_B_+3A_bb+1aabb) 3aaB_或 (9A_B_+3aaB_+1aabb) 3A_bb (5)15 1即 (9A_B_+3A_bb+3aaB_) 1aabb (6)9 7即 9A_B_ (3A_bb+3aaB_+1aab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的原因是 A实验中噬菌体的 DNA进入细菌,蛋白质留在外面 B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性 同位素标记技术 C实验中得到了大量的形态和结构相同的噬菌体 D实验中噬菌体利用了细菌的物质和结构 答案: A 试题分析: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样可以将 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单独观察 DNA

36、的作用,所以该实验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一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是 DNA或 RNA B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 RNA 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D除部分病毒外,其它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答案: B 试题分析: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 RNA。由此可见,某一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是 DNA或 RNA;细胞核中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

37、物质是 DNA;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 DNA。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 点评:对于试题,考生要学会总结规律:细胞类生物同时含有 DNA和 RNA,其遗传物质都是 DNA,病毒只含一种 核酸( DNA或 RNA),其遗传物质是DNA或 RNA。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 F1)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 A显性性状 B隐性性状 C相对性状 D性状分离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 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子一代( F1)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显性性状的概念。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

38、力,属于容易题。 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措施,错误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 B广泛开展遗传咨询 C进行产前 (临床 )诊断 D测定并公布婚配双方的 DNA序列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措施:( 1)禁止近亲结婚,可以有效的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2)进行遗传咨询,这是预防遗传病的有效手段;( 3)进行产前 (临床 )诊断。测定并公布婚配双方的 DNA序列,会侵犯个人隐私权。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措施。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B一个染色体组

39、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C一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D体细胞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般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体细胞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减数分裂时,联会发生紊乱,一般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不一定是二倍体,若该生物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则属于单倍体;若 该生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二倍体。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

40、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 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 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 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C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 A与 T是通过肽键连接起来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答案: C 试题分析: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 点:( 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双螺旋结构;( 2)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在双链DNA分子中

41、, A T, G C。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 A与 T是通过 “脱氧核糖 磷酸 脱氧核糖 ”连接起来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 DNA分子结构和 DNA的特性。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综合题 下面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 1) A、 B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分别是 。 ( 2)图中 C细胞的名称为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 ( 3)将上图中 B、 C、 D、 E、 F、 G细胞按分裂顺序连接起来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 4)图 F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和 DNA分子数之比为 。 ( 5)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 DNA 含量变化的

42、曲线图。请参照此图,在右下图中绘制此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答案:( 1)有丝分裂后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2)次级精母细胞; AEFG ( 3) EGFCBD ( 4) 1: 2 ( 5)如图 试题分析: A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 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D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且无染色单体,为精细胞; E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F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 2个 DNA分子,所以染色体数和 DNA分子数之比

43、为 1: 2; G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所以图中 B、 C、 D、 E、 F、 G细胞的分裂顺序为: EGFCBD 。曲线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 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其中 ac段为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量变化规律为:后期加倍( 4N),平时不变( 2N), ce 段为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数量变化规律为:2NN2NN 。所以此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如下图: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关键是要能准确判断细胞分裂图所处分裂时期,掌握分裂过程中

44、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规律,属于中等难度题。 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 F1全为粳稻。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请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来验证 基因的分离规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基因用 M和 m表示)。 实验原理:采用测交法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根据测交后代出现的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反映出 F1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实验步骤:( 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 F1杂合粳稻。 ( 2) _。 实验预期现象: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不同表现类型且比例为 1: 1。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 实验结论: 。 (3)写出另一种验证基因的分离规

45、律的实验方法: 。 答案:实验步骤:( 2)让 F1杂合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测交后代性状分离现象 解释:依据测交使用的糯稻为纯合体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的配子,后代既然出现两种表现型、粳稻(含 M)和糯稻(含 m,且为 mm纯合),则 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配子,即 M和 m 结论: F1中必然含有 M和 m基因,且 M和 m这对等位基因在 F1产生配子的过程必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2分) ( 3)运用 F1花粉鉴定法。 (或 F1自交法 ) 试题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要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实验方法是测交法,根据测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反

46、映出 F1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从而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实验步骤为:( 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 F1杂合粳稻。( 2)让 F1杂合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测交后代性状分离现象。依据测交使用的糯稻为纯合体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的配子,后代既然出现两种表现型、粳稻(含 M)和糯稻(含 m,且为 mm纯合),则 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配子,即 M和 m,所以实验预期现象: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不同表现类型且比例为 1: 1。 实验结论: F1中必然含有 M和 m基因,且 M和 m这对等位基因在 F1产生配子的过程必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

47、的分离定律。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验方法还有 F1自交法或 F1花粉鉴定法。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实验。 点评:此类试题,需要考生理解实验原理,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最终得出结论。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遗传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 分步骤,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若图中 C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 _(填“32P”或 “35S”)标记的 _。 (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 0,其原因是 _没有进入到大肠杆菌内部。 ( 3)噬菌体

48、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_。 ( 4)在氮源为 14N 和 15N 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 DNA分子分别为14NDNA (相对分子质量为 a)和 15NDNA (相对分子质量为 b)。将只含15NDNA 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 14N 的培养基上 ,连续繁殖两代( I 和 II),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预计第 III代细菌 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_。 答案:( 1) 32P DNA ( 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3) DNA是遗传物质 ( 4)( 7a+b) 8 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的是 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离心后,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蛋白质外壳较轻,分布在上清液中,大肠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若测到沉淀物中含有放射性,说明 32P标记的 DNA进入大肠杆菌。因为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面,所以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 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将 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这样可以单独观察 DNA的作用,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将只含 15NDNA 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 14N 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 I和 II),以 1个 DNA分子为例,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