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49151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0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高一 12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天体系统属于同一层次的是( ) A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B地月系和银河系 C总星系和河外星系 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天体系统是一种运动系统,其形成条件是相邻天体因相互吸引导致相互绕转形成的运动系统。我们目前认识的宇宙的范围为总星系。如下图所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属于同一层次。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含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天体系统的层次性,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地球等天体所在的天体系统的级别。 图为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 ) A

2、北半球寒带 B北半球温带 C南半球寒带 D南半球温带 【小题 2】该山地的雪线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登山破坏 B高山草甸扩张 C全球气候变化 D山地不断隆起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北半球温带。因为南坡条件好,同一自然带在南坡位置高。又因为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该山体位于北半球温带。 【小题 2】该山地的雪线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化有关。气温越高,雪线越高。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看到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就题思考三个问题: 该山地分布在哪半球?(

3、北半球) 根据什么判断的?热量条件的好坏 哪坡热量条件好,为什么?南坡,因为同一自然带在南坡位置高。 该山地处在哪一热量带?温带 根据什么判断的?山麓基带为落叶阔叶林 带,故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这道题目难度不大,其思维过程体现了因果联系,并验证了答案:。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正确解读信息。 “答案:就在题目中 ”。 图是 l3 世纪和现代亚热带北界分布示意图,从中可推测( ) A l3 世纪比现代暖 B l3 世纪比现代冷 C l3 世纪的南京位于温带地区 D 13世纪的郑州位于亚热带地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 l3 世纪和现代亚热带北界分布示意图可知: l3 世纪亚热带北界比现代亚热带北

4、界分布的纬度位置更高,故由此说明 l3 世纪比现代暖。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的规律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全球气候变化呈现规律变化,表现为冷暖交替,当时气候比现代温暖。另外由此图也可推知 13世纪冬小麦种植北界比现代靠北,因为当时气候比现代温暖,水稻可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泛。 下表是世界上某地的气候要素统计表。读表,完成题。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气温( ) 3.9 5.5 7.3 15.1 17.1 22.9 25.7 22.6 19.6 14.8 9.6 4.9 降水量( ) 184 117 116 87

5、 79 34 25 68 94 132 177 203 【小题 1】关于该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终年温和湿润 B夏季炎热少雨 C冬季严寒多雨 D无明显干湿季变化 【小题 2】影响该地气候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 C地形的起伏变化 D人类对下垫面的改造 【小题 3】该地属于( ) A温带海洋系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据表中数值分析,该地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多雨,故关于该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B。 【小题 2】

6、影响该地气候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小题 3】根据气候特征判断: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表格中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来判断气候类型。与 “冬雨型 ”对应的气候类型只有地中海气候。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与其他气候类型的区别等知识点。 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昼夜状况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题。 【小题 1】 A点的地方时是( ) A 15点 B 21点 C 3点 D 9点 【小题 2】该日的日期最接近( ) A 3月 21日 B

7、 6月 22日 C 9月 23日 D 12月 22日 【小题 3】 B点的昼长时间是( ) A 12小时 B 18小时 C 10小时 D 16小时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图示为北半球俯视图,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 12: 00,如下图所示。 A点所在经线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经度差为 45度,时间差为 3小时,根据 “东加西减 ”的原则,判断 A点地方时为 15:00。 【小题 2】图示为北半球俯视图,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故该日的日期最接近 6月 22日。 【小题 3】 B点 3: 00日出, 21: 00

8、日落,故 B点的昼长时间是( 21-3) =18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南北半球。( 2)确定地方时。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 6: 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 18:00,与晨线(昏线)和赤 道交点相差 90的经线,在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是 12:00,在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是 0: 00。( 3)根据现象确定日期。 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时:可判定这一天为 3月 21日或 9月 23日,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 6月

9、 22日前后,北半球节气是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 22日前后,北半球节气是冬至。 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的原因是( ) A植被稀少,无水分蒸腾 B距海遥远 ,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C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 D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地下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又有高山阻隔水汽进入。我国西北内陆这一地理区域范围的整体性特征表现为气候干旱, A项、 C 项和 D项是 B项的结果,不是原因,故本小题答案:为 B项。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还需明确地理环境整体

10、性的定义与表现。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铸成的有机整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每一要素都作 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还会对其他地区物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连日来,一股强冷空气横扫我国北方多个省区,给当地交通、通信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从 11月 2日开始,华北北部地区开始出现大范围雨雪与寒潮天气,气温持续大幅下降,北京大部、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北部地区出现强降雪。新疆吐鲁番地区遭遇特大暴风和沙尘天气,多个区域瞬间最大风力超过12级。根据

11、资料,回答题。 【小题 1】造成这次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 系统的图示是( ) A B C D 【小题 2】下列四图中,能正确反映此次强降温天气中气压变化的是(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一股强冷空气给华北北部地区开始出现大范围雨雪与寒潮天气,气温持续大幅下降,北京大部、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北部地区出现强降雪。新疆吐鲁番地区遭遇特大暴风和沙尘天气,由此推断造成这次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为冷锋,冷空气来自西北地区,根据锋面符号和冷锋移动方向来判断为图中选项 A。 【小题 2】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气压上升,与选项 A对应。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 点评

12、: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根据天气变化推断天气系统,另外解答本题还需学生明确主要天气系统过境对应的天气现象,气温气压的变化。 内燃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能源进入( ) A木柴时代 B煤炭时代 C石油时代 D核能时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内燃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常识的考查。内燃机(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是将液体或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直接输入汽缸内部的

13、高压燃烧室燃烧爆发产生动力。这也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热机。内燃机具有体积小、质量小、便于移动、热效率高、起动性能好的特点。但是内燃机一般使用石油燃料,同时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害气体的成分较高。 当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 ) A南极考察队最佳时机 B海南省正值雨季 C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D地中海沿岸正值旱季 答案: A 试题分析: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即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此时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故 C错;地中海地区也是冬季,而地中海气候是冬雨型的,故 D错;海南省也为冬季,降水少,正值旱季,故 B错;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故为南极考察队最佳时机, A对

14、。 考点:本题借助北印度洋季风环流方向来考查地理现象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北印度洋是季风洋流成因。冬季的时候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影响到洋流,所以会形成逆时针方向的洋流。 【知识拓展】北印度洋季风环流 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从成因上看属 于风海流。在印度洋北部,由于海域狭窄,位于北半球低纬度的东北信风不十分活跃,致使热带季风占了优势地位。 在北半球冬季(从 10月至来年的 3月或 4月),亚洲大陆被强大的高压所笼罩,在北印度洋海面,盛行东北季风,孟加拉湾的海水流向西南,绕过斯里兰卡岛后,与阿拉伯海流向西南的海水一道,形成了东北季风洋流。随后,它沿索马里半岛沿岸向南流去,

15、形成索马里暖流。索马里暖流越过赤道,往东南与南赤道暖流部分海水相遇,在南纬 5 6之间形成自西向东流的赤道逆流。这股赤道逆流流至苏门答腊岛西岸,部分海水北流,补偿了孟加拉湾向西流 的海水。于是,在北印度洋海区,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进而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 在北半球夏季( 5月 9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海区在西南季风影响下,海水运动的趋势大致与冬季相反。南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在季风作用下越过赤道,进入北印度洋,沿索马里海岸向东北流动,形成索马里寒流。尔后,海水从阿拉伯海向东绕过斯里兰卡岛西海岸南下,与南赤道暖流汇合,使其得到

16、加强,而赤道逆流消失。于是,在北印度洋海区,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进而形成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下面为全新世(开始于 11.5万年前)以来福建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A逐步变暖 B先冷后暖 C逐步变冷 D先暖后冷 【小题 2】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 B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 C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 D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可看出,现代海岸线较中全新世古海岸线向海洋方

17、向延伸,这说明自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先暖后冷。 【小题 2】气候变暖,海水热膨胀及极地冰川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冷,海平面将会下降。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误区警示】全球气候变化内涵的理解 1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一提到全球气候变化,很多同学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全球气候变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在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时一定要考虑到时间尺度,这 就是在地球发展的地质时期、人类历史时期和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是不同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一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

18、。 2气候变化不等于气温变化。如一提起近现代气候变化,很多同学都认为是气候变暖。其实,这只是气候变化的一个方面。研究表明,地质、历史时期,除了冷暖变化外,还有干湿交替的特点。近现代时期,全球陆地降水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3全球变暖不等于全球各地都变暖。全球变暖是一种整体的大趋势,并不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或是任何一段时间温度都在上升 (即有的地方上升,有的地方变化不大,有的地方甚至下降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异常事件多发,近几年出现的冷冬天气其实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 阅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图,分析回答。( 8分) ( 1)图中 ABCD四地风向正确的是 。 ( 2)从气流运

19、动状况看,甲天气系统的名称为 。 ( 3)图中 两地可能出现锋面的是 ( 或 ),该锋面属于 (冷或暖)锋。 ( 4)图中甲和乙比较,中心呈上升气流的是 ,气温日较差较高的是 。 ( 5)若甲为亚欧大陆,乙为太平洋,则此时东亚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北印度洋的大洋 环流呈 时针方向。 答案: ( 1) D ( 2)反气旋 ( 3) 暖 ( 4)乙 甲 ( 5)西北 逆 试题分析: 第( 1)题,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方法。先判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北半球风向右偏的原则来判风向,由此判断图中 ABCD四地风向正确的是D。 第( 2)题,甲为高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甲天气系统的名称为反气旋

20、。 第( 3)题,图中 两地可能出现锋面的是 , 地处于低压槽线上,而 地位于高压脊线上,高压脊气流辐散,不可能形成锋面。又由于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较 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根据 “东暖西冷 ”原则判断,该锋面属于暖锋。 第( 4)题,图中甲和乙比较,中心呈上升气流的是乙,因为乙地为低压中心;气温日较差较高的是甲,因为甲地为高压中心,为晴朗天气。 第( 5)题,若甲为亚欧大陆,乙为太平洋,则此时北半球为冬季,东亚地区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受南亚东北季风的影响,北印度洋

21、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甲乙两地气 压中心的判断。本题的一个难点是 地出现锋面的类型的判断,涉及锋面气旋对应的知识点。现将锋面气旋的对应知识总结如下: 【规律方法】锋面气旋与天气 ( 1)天气 北半球的锋面气旋水平气流是一个呈逆时针辐合旋转的旋涡,中心气压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条暖锋,向后方伸展一条冷锋(气旋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呈顺时针辐合旋转。锋面气旋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是造成暴雨、雷雨、大风天气。这是因为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再加上锋面上更为强烈的上升气流,水汽急剧冷却凝结,形成强

22、烈天气变化。 ( 2)判读 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 “东暖西冷 ”,南北半球都一样。 判断雨区位置:雨区总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23、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第二大水土流失区。下图方框中 、 、 、 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 耕地紧张 乱砍滥伐 植被破坏 地形起伏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地水土流失的最重要原因是人口密度大,耕地不足 ,能源缺乏 ,这样就会使人们一方面毁林开荒,盲目的扩大耕地面积,另一方面会使人们乱砍滥伐,获取燃料,这两者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外,进而诱发了水土流失。另外,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这里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多河流发育;地貌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侵蚀,岩石裸露,难以恢复。即降水变率大、地形起伏大也是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考点:本题考

24、查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南方低山丘陵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与不足之处。如南方低山丘 陵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热量、降水充足不足之处是洪涝、干旱、台风等气象灾害较多;物种丰富,但开发利用较粗放;土地类型多样,红壤分布面积大;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 红海将会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位于(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C板块的消亡边界 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红海将会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考点:本题考查红

25、海扩张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红海面积扩大的原因 。另外本题还可以考查红海所处的边界类型。 浙东四明山是革命老区,位于浙江嵊州市境内。有第二庐山之称,林深茂密,青山碧水,各种鸟兽出没其间,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被誉为天然 “氧吧 ”。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四明山区的主要自然植被属于(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小题 2】四明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是( ) A红壤 B水稻土 C黑土 D紫色土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四明山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主要自然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26、小题 2】四明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是红壤,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带、土壤类型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气候类型、自然带、土壤类型的一一对应关系即可作答。 下列太阳外部圈层与其活动的组合错误的是( ) A日冕层 耀斑 B光球层 黑子 C色球层 日珥 D日冕层 太阳风 答案: A 试题分析: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我们所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光球层。太阳大气层三层的特点是:由里到外,温度、厚度越来越大,亮度、密度越来越小。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最主要的有: 光球层:黑子(标志,变化周期 11 年); 色球层: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 日

27、冕层: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结构、太阳活动等相关知识。 点评:此题不难。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我们所看到的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就是光球层。太阳大气由里向外,三层温度、厚度越来越大,亮度、密度 越来越小。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频繁时,太阳风的强度和速度都变大。 【知识拓展】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 80-500千米高度)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

28、产生 “磁暴 ”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 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 A劳动节 B儿童 节 C建党节 D重阳节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在远日点, 7月初,建党节离 7月初最近,公转速度最慢。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速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在 1月初(近日点),最慢在 7月初(远日点)。 历史上 “蜀遭难,难于上青天 ”,如今 “蜀道不再难 ”得益于( ) A环境变迁 B人口增多 C科技进步 D民族团结 答案: C 试题分析:历史上 “蜀遭难,难于上青天 ”,是说交通不便,如今

29、“蜀道不再难 ”得益于技术条件进步对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考点:本题考查科技对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 点评:本题较易,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交通运输线的影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小结】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因素: 自然因素:基础性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技术因素:保证性因素 “一场春雨一场暖 ”描述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一场春雨一场暖 ”,此天气系统过后,气温回升,天气转晴,为暖锋。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锋面过境前后气温的变化判断为暖锋。 塑造宁绍平原的

30、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答案: D 试题分析:宁绍平原,又叫绍甬平原,是中国浙江东北部一片东西向的狭窄海岸平原。绍甬平原由钱塘江、浦阳江、曹娥江及甬江等河冲积而成,在地理形式上自成格局。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形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宁绍的位置与成因。宁绍平原,平原北起钱塘江南岸,南接四明和会稽山地,西起萧山,东至东中国海海滨,其中段向北突出于杭州湾中,总面积 4824平方公里,因东为宁波,西为绍兴市而得名。 菲律宾官方 12月 8日晚间宣布, 4日在菲南部登陆的台风 “宝霞 ”造成菲南部地区死亡和失踪人数已高达 1166

31、人。菲气象部门称,台风 “宝霞 ”受高压区阻挡正掉头扑向菲北部地区,预计当地时间 9 日上午 6 点会在菲北部地区( 16N,121E)再度登陆。据材料回答题。 【小题 1】下列四幅天气系统示意图中,与台 风 “宝霞 ”对应正确的是( ) A B C D 【小题 2】从自然灾害的分类上看,台风属于( )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海洋灾害 D天文灾害 【小题 3】当 “宝霞 ”再次登录菲北部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 151W B 149W C 31E D 149E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台风 “宝霞 ”为北半球的气旋,与之

32、对应正确的是 A。 【小题 2】从自然灾害的分类上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图解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小题 3】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问题。当 “宝霞 ”于当地时间 9日上午 6点会在菲北部地区( 16N, 121E)再度登陆时,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 12时,对应经度是 149W。 考点:本题考查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和时间计算问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台风灾害的类型、成因和时间计算问题。正确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关键点: 台风是发源于洋面上的热带气旋。 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地方时的计算要找参考时间和参考经线。 【学法指导】 (1)台风、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

33、近最大风力在 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 风,印度洋、大西洋及太平洋东岸的称为飓风。 (2)自然灾害并非百害而无一利,注意其 “功效 ”。洪水泛滥能带来肥沃的土壤,台风能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地壳活跃的地方多地热和温泉;火山灰富含矿物质,能形成肥沃的土壤等。 9月 23日至次年 3月 21日,能形成物影、且正午影子始终朝北的是( ) A赤道以南地区 B赤道以北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赤道及北极圈之间地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 9月 23日至次年 3月 21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由于 12月22日,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极圈内无影子,故能形成物影、且正午影子始终朝北的是赤道及北极圈之间地

34、区。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物体影子朝向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易误选 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关键词,如 “正午影子始终朝北 ”中的 “始终 ”二字。 小王在诸暨五泄风景区附近的岩层中找到了一块 “鱼化石 ”,说明这一岩层一定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大理岩 D变质岩 答案: B 试题分析:只有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考点:本题考查三大类岩石的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沉积岩的特征,具有层理结构,含有化石。 下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气候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答案: C 试题分析:就自然资源的属性而言,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考点:

35、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另外本题还可考查自然资源的利用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斑点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下列四幅图中正确的图示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南半球河流北岸受侵蚀,南岸沉积,北半球河流北岸沉积,南岸侵蚀。 考点: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需明确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河流左岸受侵蚀,右岸沉积,北半

36、球河流左岸沉积,右岸侵蚀。 填空题 读亚洲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 1) A地自然带为 _ _; F地自然带为 _ _,引起 A、 F两地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 ( 2)北京时间 2012年 12月 7日,地处 板块与 板块消亡边界的 B地附近海域发生了里氏 7.3级地震。按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地震属于 灾害,海底地震会引发 等次生灾害,使得灾情加重。 ( 3) C地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原因是 _ 。 ( 4)当 D 地风向如图中所示时,浙江省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_;D风形成的原因是 _ 。 ( 5) E处洋流按性质分属于 ,对沿岸气候有 _的作用。 答案: ( 1)亚热带常

37、绿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 带 热量 ( 2)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 地质 海啸 ( 3)寒暖流交汇 ( 4)昼长夜短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 ( 5)暖流 增温增湿 试题分析: 第( 1)题,由图可知, A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F地纬度较高,气候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引起 A、 F两地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由于纬度不同导致的热量条件。 第( 2)题,由图可知, B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按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地震属于地质灾害,海底地震会引发海啸等次生灾害, 使得灾情加重。 第( 3)题, C地是

38、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道渔场,其形成原因是地处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 第( 4)题,当 D 地南亚实行西南风时,北半球为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浙江省昼长夜短。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的。 第( 5)题, E处洋流位于中低纬度海域大洋西岸,按性质分属于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考点:本题借助区域轮廓图考查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涉及的具体考点有气候 类型与自然带的一一对应关系、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渔场的成因、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其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等知识点,本题

39、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公约第 18次缔约大会于北京时间 2012年 11月 26日至 12月 9日在西亚国家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 材料二:整个 20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0.8摄氏度。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图 2) ( 1)联合国气候公约第 18次缔约大会召开期间,多哈的日落时刻逐日 (提早或延迟),其正午日影朝 ,影子逐日变 。 ( 2)读图 1,与 2006年相比, 2007年阿拉斯加州该小镇沿岸的海冰融化量急剧 ( 变大或变小)。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

40、射的反射 (增多或减少),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气温 。 ( 3)按 A预案,全球自 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 10年将升高约 ,并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答案: ( 1)提早 北 长 ( 2)变大 减少 升高 ( 3) 0.3左右 试题分析: 第( 1)题,联合国气候公约第 18次缔约大会召开期间为 2012年 11月 26日至12 月 9 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且昼短夜长,因此多哈的日落时刻逐日提早,其正午日影朝北,影子逐日变长。 第( 2)题,由图 1可知,与 2006年相比, 2007年阿拉斯加州该小镇沿岸的海冰融化量急剧变大。这种变化

41、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少,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气温升高。 第( 3)题,本小题是计算题,解题的基础是认真读取图中的数据,然后计算每种预案从 2000年到 2100年期间上升的度数,由此算出每 10年上升的度数,便可做出正确答案:。然后在计算、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推知每一种预案相应的能源消费 状况,如果以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则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少;如果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则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而用天然气广泛取代煤,排放的温室气体居两者之间。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应知识点。 点评:本题以全球热点问题为背景,主要考查热点问题的成因、影响、解决措施的理解程度,以及读图分析能

42、力。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几点:( 1)只要读出2000 年全球气温大约在 1.1 左右, 2100 年, A 预案约地 4.2 左右 ,B预案 2.8左右, C预案 2.3 左右。( 2) 2100年 A预案平均气温最高,应是维持大量消耗 矿物能源的原状; B和 C预案的平均气温上升幅度缓慢,特别是 C预案上升更慢,应该分别对应天然气的广泛取代煤和可再生能源取代矿物能源。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缓解措施等知识点。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同时全球部分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要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首先必须控制 CO2 的排放量,提高植被覆盖率,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