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北京市清华附中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49406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北京市清华附中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届北京市清华附中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届北京市清华附中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届北京市清华附中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届北京市清华附中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届北京市清华附中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1958年美国人斯图尔特将胡萝卜细胞培养成一株新的植株,从而证实了植物细胞全能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形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全套基因 B细胞全能性体现过程中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C已分化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不能逆转 D理论上植物体中每个活细胞都具有细胞全能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胡萝卜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该细胞发育成了完整植株,说明已经根据的细胞仍具有形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全套基因,故 A正确。细胞全能性实现过程中要受到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故 B正确。证明了已分化的细胞在体外适宜条件下

2、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可以逆转,故 C错误。理论上植物体中每个活细胞都是由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得来的,含有全套的遗传物质应具有细胞全能性,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下图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数字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进行 过程的原料不包括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B一种 D可与 B上多种氨基酸的 密码子互补配对 C上的一种氨基酸可对应上不同的密码子 D A上的遗传信息经 过程转变为 E的氨基酸序列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A是 DNA, B是 mRNA, C是核糖体, D是氨

3、基酸, E是多肽链,过程 是转录, 是翻译,转录是形成 mRNA的过程,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故 A正确。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来编码,故一种 D可与 B上的一种氨基酸对应,故 B错误, C正确。 DNA上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变为多肽链中氨基酸排列顺序,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甲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化过程,乙图表示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质 X和 Y的合成场所分别在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图甲中 四个

4、过程不能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 C图乙表明,光合作用的最适 CO2浓度的为 0.10% D图乙中光照强度为 A时,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物种 X是二氧化碳与 C5形成的 C3化合 物是在叶绿体直接中进行,而 Y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的丙酮酸,故 A错误。图甲中的四个过程可以在叶肉细胞中同时进行,故 B错误。图乙中只给了 2个二氧化碳浓度,不能说明光合作用的最适二氧化碳浓度,故 C错误。图乙中 A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横坐标光照强度,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药物 X能够诱

5、导肿瘤细胞凋亡,右图为用不同浓度的药物 X体外处理人肝癌细胞的作用结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需设置不加药物 X的对照组 B药物 X可能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C药物 X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均影响肝癌细胞存活 D 1.0g/L为临床治疗肝癌的最适药物 X浓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实验中应设置一组不加药物 X的对照组,故 A正确。由图可知药物 X浓度越高抑制率越高,可能是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让不死的癌细胞死亡,故 B正确。由图可知横坐标是时间同时还有药物 X的浓度也是变量,故 C 正确。因为该实验中浓度只设置到 1.0g/L,有可能最适浓度会高于该浓度,故 D错误。 考点:本题

6、考查细胞癌变和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与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中利用目的基因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 B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对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可用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实验中,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因工程中的筛选是利用标记基因来筛选的,故 A错误。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都需要严格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否则 会因为污染而失败,故 B正确。对细菌的分离可以用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而计数只能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故

7、C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需要保证有溶解氧,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技术实践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综合题 在植物籽粒中磷酸的存在形式是植酸磷,但因某些动物缺乏分解植酸的酶,饲料中的磷源得不到利用,需向饲料中添加无机磷。植酸酶专门水解饲料中的植酸,释放出可利用的磷,提高了饲料中磷的利用率。下面是培育植酸酶高活性黑曲霉突变菌株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用酶处理黑曲霉菌液,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由于原生质体没有_,对于物理、化学因子比较敏感, _往往高于未处理的细胞,因而是选育突变体的理想材料。 ( 2)将用酶处理的黑曲霉菌

8、液稀释后用紫外灯照射, 5min后 _于平板培养基,标记为 A,对照组接种 _,标记为 B。将 A、 B两组平板置于 28 培养,一段时间后将 A、 B平板上菌落挑出,每个菌落接种于两个培养瓶(分别标记为 A1、 A2、 B1、 B2)中培养 108h,离心去菌体后留下发酵液,测定发酵液中 _。实验中得到了如下两个平板。 分析这两个平板的实验数据,说明 _。实验中将平板上的菌落分别接种于两个 培养瓶以及进行两次测量的目的是 _。 答案: (1)细胞壁 基因突变频率 ( 2)涂布(接种) 等量未经紫外线照射的用酶处理的黑曲霉菌液 植酸酶的活性 经紫外线处理的黑曲霉产生了植酸酶高活性突变 避免偶然

9、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少误差 试题分析:( 1)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故对于物理、化学因子比较敏感,基因突变频率往往高于未处理的细胞,因而是选育突变体的理想材料。 ( 2)菌液稀释后涂布于平板上,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对照组应接种等量的未经紫外线照射的用酶处理的黑曲霉菌液,因变量是测定植酸 酶活性,平板中的数据说明 A实验组中的酶活性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即经紫外线处理的黑曲霉产生了植酸酶高活性突变,每个实验中涂布 2个平板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少误差,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技术和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南区

10、建有一个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展示了较新的生态污水(常富含 N、 P)处理技术。下图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示水流方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人工湿地的上行池和下行池中均栽有芦苇、香蒲、菖蒲、 美人蕉等具有一定 _能力的湿地植物,这些人工湿地植物一般宜选用本地物种,避免_,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 ( 2)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常形成一个网络样结构,网络中的根系不仅能直接吸附和吸收污水中的 _等营养物质,而且还为 _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使它们能够通过分解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湿地基质常使用碎石等多种材质,碎石间留有一些空隙有利于促进根部的_。 ( 3)污水脱

11、氮过程离不开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据此分析,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分别生活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_池和 _池。流入湿地的污水在 “先下后上 ”的过程中,与_充分接触,得到了明显净化。 ( 4)若研究该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能力,应对 _水质进行监测,通过比较 _含量的差值,来分析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经人工湿地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作为非饮用水用于 很多生产过程,不仅减少了污染还 _。 答案:( 1)净化污水 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生存造成威胁) ( 2) N、 P 微生物(分解者) (有氧)呼吸作用 ( 3)下行 上行 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分解者) ( 4)进水口和出水

12、口(缺一不可) 进水和出水 N、 P 节约了水资源 试题分析:( 1)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能吸收 N、 P等矿质元素具有净化污水能力,一般选用本地物种是为了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 2)网络中的根系不仅能直接吸附和吸收污水中的 N和 P等营养物质,而且还为水中的分解者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使它们能够通过分解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碎石间留有一些空隙有利于促进根部的有氧呼吸。 ( 3)由题意可知下行池应是无机氮,上行池是有机氮,硝化细菌利用的是无机氮应在下行池,反硝化细菌利用的是有机氮应生活在上行池,污水先下后上过程中是为了让污水和植

13、物根系和微生物充分接触,净化效果更好。 ( 4)要判断给生态系统的污水净化能力应对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进行检测,根据比较进水和出水 N、 P含量的差值,来分析净 化能力,经人工湿地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作为非饮用水用于很多生产过程,不仅减少了污染还节约了水资源。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研制了不同类型的病毒疫苗,其中第二、三代病毒疫苗都基于 DNA重组技术而建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第二代疫苗是以编码病毒抗原蛋白的 RNA为模板,经 _酶的作用获得目的基因。形成的重组质粒与经过 _处理的大肠杆菌细胞混合转化大肠

14、杆菌,扩增大肠杆菌获得大量的抗原 蛋白。将抗原蛋白注射入人体后,可引起机体产生 _。 ( 2)第三代疫苗即 “DNA疫苗 ”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 DNA注射到动物体内,该 DNA可在人体内 _相应的蛋白。相对于第三代疫苗,第二代疫苗运输和保存的难度更大,其原因是蛋白质_。 ( 3) DNA疫苗研制的动物试验:将若干只 _的小鼠随机等分为 A、 B两组, A组小鼠注射 _, B组注射 等量生理盐水。在多次间隔免疫后进行 _的测定,并计算每组的 _,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结果表明 _。 答案:( 1)逆转录 钙离子( CaCl2) (体液)免疫应答 ( 2)表达(转录和翻译) 更容易发生结构改变(

15、变性)而失去功能 ( 3)生理条件(体重、年龄等)相似 适量含 DNA疫苗的生理盐水 抗体含量 平均值 DNA疫苗能引起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试题分析:( 1)以 RNA为模板获得 DNA必须经过逆转录,重组质粒导入到微生物细胞 时用钙离子处理形成感受态细胞,易于吸收外源 DNA,抗原注入机体内会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 ( 2)因为密码子的通用性,该基因在动物体内能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蛋白质容易发生变性而失去功能。 ( 3)动物实验应选择生理条件(体重、年龄等)相似的小鼠,随机分组, B组注射的是生理盐水,是对照组,实验组应是注射适量含 DNA 疫苗的生理盐水。因变量是对抗体含量进行检测,为了减小误差应取平均值,图中实验结果说明了实验组 A抗体含量高,表明 DNA疫苗能引起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 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