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 T 441-2016 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pdf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60916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0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3 T 441-2016 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DB43 T 441-2016 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DB43 T 441-2016 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DB43 T 441-2016 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DB43 T 441-2016 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300/500 V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ICS 31.220L 91DB43/T 4412016 2017-02-28实施2016-12-29 发布Plastic insulated screened control cable for computer代替DB43/T 441-2009DB43/T 4412016 I 目 次 前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定义 24 额定电压及导体长期允许工作温度 25 电缆型号、名称、使

2、用范围、规格和表示方法 26 导体 37 绝缘 48 绞对 49 线组屏蔽 510 成缆 611 总屏蔽 612 内衬层 713 金属铠装 714 外护套 715 标志 816 检验和试验 817 成品电缆1218 试验和验收1219 包装1220 电缆敷设13附录A(规范性附录) 确定护层尺寸的假定计算方法14DB43/T 441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的。 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主要应用于计算机和电子监控系统,及仪表仪器控制用。 本标准代替DB43/T 4412009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对绞式聚乙烯

3、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 本标准与DB43/T 44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电压等级由450/750V改为300/500V(本版第4章); 增加电缆导体长期使用温度90的产品(本版第4章); 修改了电缆命名和代号,增加了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种类,删除了钢丝铠装结构,增加了阻燃、无卤低烟类电缆(本版5.1条);删除了表1(2009版第5.2条); 删除了表3(2009版第6章); 增加了三组线和四线组的成缆元件(本版第8.1条); 增加了绝缘材料机械物理性能要求(本版表11); 增加了护套材料机械物理性能要求(本版表12); 增加了不同绝缘材料的工作电容要求(本版表13); 增加了产品的

4、燃烧特性要求(本版第16.9条); 本标准由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金龙电缆有限公司、湖南湘江电缆有限公司、湖南湘鹤集团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西湖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湖南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玲、陈向华、肖正威、阳文峰、唐建业、王晓荣、匡松文、罗进、郭金儒、侯少斌、汪振武、侯少锋、柳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43/T 4412009。 DB43/T

5、4412016 1 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的型号、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包装及敷设。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或直流电压800V及以下计算机和电子监控系统,及仪表仪器控制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900 电工名词术语 GB/T 2951.11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试验方法

6、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 2951.12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试验方法 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2951.13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试验方法 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 GB/T 2951.14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试验方法 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 GB/T 2951.31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试验方法 第 31 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 GB/T 2951.32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试验方法 第 32 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

7、法 失重试验热稳定性试验 GB/T 2951.41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试验方法 第4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空气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熔体指数测量方法聚乙烯中碳黑和/或矿物质填料含量的测量方法 GB/T 2952.32008 电缆外护套 第3部分 非金属层电缆通用外护套 GB/T 3048.4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 3048.5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 GB/T 3048.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GB/T 3048.9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

8、验方法 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GB/T 39532009 电工圆铜线 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 GB/T 49102009 镀锡圆铜线 GB/T 5441.22008 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第2部分:工作电容试验 电桥法 GB/T 6995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 11327.11999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 第1部分:一般试验和测量方法 GB/T18380.12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DB43/T 4412016 2直蔓延试验 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GB/T 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

9、电缆通则 YB/T 0242008 铠装电缆用钢带 3 定义 本标准的术语采用GB2900的定义。 4 额定电压及导体长期允许工作温度 4.1 额定电压U0/U为300/500V。 4.2 电缆导体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按照表2。 5 电缆型号、名称、使用范围、规格和表示方法 5.1 电缆命名和代号 5.1.1 系列代号 DJ 5.1.2 导体特征代号 铜导体 省略 5.1.3 绝缘特征代号 聚乙烯绝缘 Y 聚氯乙烯绝缘 V 交联聚乙烯绝缘 YJ 5.1.4 护套特征代号 聚乙烯或聚烯烃护套 Y 聚氯乙烯护套 V 5.1.5 屏蔽特征代号 铜丝或镀锡铜丝编织屏蔽 P 铜带屏蔽(铜塑复合带屏蔽) P

10、2 铝塑复合带屏蔽 P3 5.1.6 外护层代号 外护层代号按照GB/T 29522008规定。 5.1.7 结构特征代号 软结构 R 5.1.8 燃烧特征代号 DB43/T 4412016 3 电缆燃烧特征代号和表示方法按照GB/T 196662005的规定。 5.2 产品用型号、规格及本标准编号表示 - 300/500V 标准编号 规格(组数每组根数导体标称截面) 铠装结构代号 总屏蔽 护套代号 分屏蔽代号 绝缘代号 系列代号 阻燃特性代号 5.3 电缆表示方法 5.3.1 电缆用型号、规格表示。电缆规格见表1。 表1 电缆规格 成缆元件结构 导体标称截面 mm2 对线组 三线组 四线组

11、0.5 0.75 1.0 1.5 2.5 137 124 114 5.3.2 示例 a) 铜芯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控制用屏蔽软电缆,移动敷设用,额定电压300/500V,10组,对线组,导体标称截面1.5mm2。表示为: DJYPVR 300/500V 1021.5 DB43/T 4412016 b)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铜带屏蔽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固定敷设,额定电压300/500V,19组,三线组,导体标称截面为1.5mm2。表示为: DJVP2V22 300/500V 1931.5 DB43/T 4412016 c)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屏蔽聚氯乙烯

12、护套铜带总屏蔽无卤低烟阻燃A类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固定敷设,额定电压300/500V,7组,四线组,导体标称截面为1.0mm2。表示为: WDZA-DJYJP2YP2 300/500V 741 DB43/T 4412016 6 导体 6.1 导体应符合GB/T 39562008的第1类、第2类、第5类导体规定。 DB43/T 4412016 46.2 软结构电缆的导体应按照GB/T 39562008第5类导体的规定;铜丝编织屏蔽非软结构电缆的导体应按照GB/T 39562008第2类导体的规定。 7 绝缘 7.1 绝缘材料应为表2所列的绝缘混合料中的一种。绝缘的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11的要求

13、。 表2 绝缘混合料 绝缘混合料 代号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 聚乙烯 聚氯乙烯 交联聚乙烯 PE PVC/A XLPE 70 70 90 7.2 绝缘应紧密地挤包在导体上,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体、导体或镀层。绝缘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 7.3 绝缘厚度的标称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 7.4 绝缘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其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mm。 7.5 绝缘线芯应能经受GB/T 3048.92007规定的火花试验作为中间检查,试验电压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3 绝缘厚度标称值 绝缘厚度标称值 mm 标称截面 mm2 PVC/A PE XLPE 0.5 0.75 1.0

14、 1.5 2.5 0.6 0.6 0.6 0.7 0.7 0.5 0.6 0.6 0.6 0.7 0.4 0.5 0.5 0.6 0.6 表4 绝缘火花试验电压 绝缘标称厚度 mm 0.5 0.51.0 火花试验电压 kV 4 6 8 绞对 8.1 成缆元件的结构 对线组:两根绝缘线芯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A线、B线; 三线组:三根绝缘线芯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A线、B线、C线; 四线组:四根绝缘线芯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A线、B线、C线、D线; 8.2 对线组 8.2.1 每一对绝缘线芯应由两根不同颜色绝缘线芯绞合成对。 DB43/T 4412016 5 8.2.2 线对的区分可采用以

15、下方式: 通过绝缘颜色识别,色谱按表5; 通过双色聚酯薄膜识别,双色聚酯薄膜应与线对一同绕包。此情况下,电缆中每个线对应由一根黑色和一根蓝色线芯组成。 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8.3 三线组和四线组色谱及成缆元件之间的区分方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8.4 线组的绞合方向为左向。采用第1类、第2类导体结构的绝缘线芯其绞合节距应不超过线组直径的20倍,采用第5类导体结构的绝缘线芯其绞合节距应不超过线组直径的16倍。 8.5 线组可采用合适的带子绕包。绕包方向为右向。 9 线组屏蔽 9.1 线组屏蔽的电缆可在线组外采用绕包铜带、铝塑复合带或铜丝编织构成屏蔽层。屏蔽材料和屏蔽组合方式,由供需双方约定

16、。 9.2 铜丝编织线组屏蔽 铜丝编织屏蔽可采用软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编织屏蔽用铜线的直径标称值按照表6的规定。 编织层不可整体接续,露出的铜线头应修齐。 表5 电缆线对的识别色谱 线对 编号 A线 B线 线对 编号 A线 B线 线对 编号 A线 B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黑 黑 蓝 黑 蓝 绿 黑 蓝 绿 棕 黑 蓝 绿 蓝 绿 绿 棕 棕 棕 白 白 白 白 红 红 红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棕 白 黑 蓝 绿 棕 白 红 黑 蓝 绿 棕 白 红 红 桔 桔 桔 桔 桔

17、桔 黄 黄 黄 黄 黄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红 桔 黑 蓝 绿 棕 白 红 桔 黄 黑 黄 黄 灰 灰 灰 灰 灰 灰 灰 灰 紫 表6 编织屏蔽单线标称直径 mm 编织屏蔽前假定直径Dl 屏蔽单线标称直径 Dl10 10Dl20 20Dl30 30Dl 0.15 0.20 0.25 0.30 编织密度(K)用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确定: K=(2Kf-Kf2)100% 式中 Kf=mnd/2D 1+(D/L)21/2 DB43/T 4412016 6Kf:单向覆盖系数; L:编织节距,单位为毫米(mm); d:圆铜线直径单位为毫米(mm); D:

18、编织层平均直径,单位为毫米(mm); m:锭子总数; n:每锭根数。 9.3 铜带绕包屏蔽 铜带屏蔽可采用铜带或铜塑复合带。 铜带的厚度应不小于0.05mm。若采用铜塑复合带,铜塑复合带应为铜-聚酯粘接复合带,带中铜厚度应不小于0.05mm,聚酯层厚度不小于0.01mm。 应采用屏蔽带绕包每个线组。绕包方向为左向。屏蔽带的金属面应与一根或数根镀锡铜线或不镀锡铜线组成的引流线接触。引流线总截面不小于0.5mm2,屏蔽带搭接宽度不小于为屏蔽带宽度的15%。 9.4 铝塑复合带绕包屏蔽 铝塑复合带应为铝-聚酯粘接复合带,带中铝厚度应不小于0.08mm,聚酯层厚度不小于0.01mm。 应采用屏蔽带绕包

19、每个线组。绕包方向为左向。屏蔽带的金属面应朝下,并与一根或数根镀锡铜线或不镀锡铜线组成的引流线接触。引流线总截面不小于0.5mm2,屏蔽带搭接宽度应不小于为屏蔽带宽度的15%。 10 成缆 10.1 绝缘线组在成缆时,最外层的绞合方向为右向,相邻层绞合方向应相反。 10.2 线组成缆时,应按照线组颜色所对应的线组编号从1号开始,按顺序顺时针方向排列。 10.3 成缆线组间的间隙可采用非吸湿性材料填充。 10.4 成缆缆芯外允许绕包塑料袋或其他非吸湿性带。 11 总屏蔽 11.1 对于要求总屏蔽的电缆,应在成缆后的缆芯外绕包铜带、铝塑复合带或铜丝编织构成总屏蔽层。 11.2 铜丝编织总屏蔽 铜丝

20、编织总屏蔽可采用软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编织屏蔽用铜线的直径标称值按照表6的规定。 编织层不允许整体接续,露出的铜线头应修齐。 编织密度采用9.1中屏蔽编织密度计算公式。 11.3 铜带绕包总屏蔽 铜带屏蔽可采用铜带或铜塑复合带。 铜带的厚度应不小于0.05mm。若采用铜塑复合带,铜塑复合带应为铜-聚酯粘接复合带,带中铜厚度应不小于0.05mm,聚酯层厚度不少于0.01mm。 铜带绕包方向为左向。屏蔽带的金属面应与一根或数根镀锡铜线或不镀锡铜线组成的引流线接触,DB43/T 4412016 7 引流线总截面不小于0.5mm2,屏蔽带搭接宽度不小于为屏蔽带宽度的15%。 1

21、1.4 铝塑复合带绕包总屏蔽 铝塑复合带应为铝-聚酯粘接复合带,带中铝厚度应不小于0.08mm,聚酯层厚度至少0.01mm。 铝塑复合带绕包方向为左向。屏蔽带的金属面应朝下,并与一根或数根镀锡铜线或不镀锡铜线组成的泄流线接触,引流线总截面不小于0.5mm2,屏蔽带搭接宽度不小于为屏蔽带宽度的15%。 11.5 屏蔽之间的隔离带 当总屏蔽材料与分屏蔽材料不一致时,应在总屏蔽与缆芯之间挤包一层隔离套进行隔离,隔离套标称厚度1.2mm。 12 内衬层 12.1 电缆分屏蔽和总屏蔽材料不同时应采用内衬层。 12.2 铠装电缆在铠装之前应有挤包内衬层。 12.3 用于内衬层的材料应适合电缆的运行温度。

22、12.4 挤包内衬层的标称厚度为1.2mm,其最薄点厚度不应小于0.92mm。 13 金属铠装 13.1 金属铠装类型为双钢带铠装。铠装钢带应符合YB/T 0242008要求。 13.2 双钢带铠装 钢带标称厚度应按照表7的规定,钢带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90%。 表7 铠装钢带标称厚度 mm 铠装前假定直径Dkq 铠装钢带标称厚度l Dkq30 30Dkq 0.2 0.3 钢带绕包方向为左向。 钢带铠装带应间隙绕包两层,外层钢带的中间大致在内层钢带间隙上方,钢带间隙应不大于钢带宽度的50%。 14 外护套 14.1 外护套材料应为表8所列的护套混合料中的一种,其工作温度应与绝缘材料的工作温度一致

23、。 14.2 外护套厚度标称值按照表9要求,其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5%-0.1mm。 14.3 护套混合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第16章的要求。 表8 护套混合料 护套混合料 代号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 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 聚乙烯 无卤低烟聚烯烃 ST1 ST2 ST7 SHF2 70 90 90 90 DB43/T 4412016 8表9 外护层厚度标称值 mm 外护层前假定直径Dz 外护层标称厚度 Dz10 10Dz16 16Dz25 25Dz30 30Dz40 40Dz 1.2 1.5 1.7 2.0 2.2 2.5 15 标志 15.1 成品电缆应有制造厂名、型号、规格、长度标

24、志的连续标志。规格包括额定电压、组数、芯数和导体标称截面。 15.2 上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完整标志的首端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550mm。 15.3 标志应耐擦,应满足GB/T 69952008的规定。 16 检验和试验 电缆应按表10进行试验。 表10 电缆的检验和试验 序号 项目名称 性能要求条文号 试验 类型 试 验 方 法 1 1.1 1.2 1.3 1.4 1.5 1.6 1.7 2 3 4 4.1 4.2 4.2.1 4.2.2 4.3 4.4 4.5 4.6 5 6 结构 导体结构 绝缘厚度 线组结构 屏蔽 成缆 铠装 护套厚度 绝缘物理机械性能 护层物理机械性能 电性能 导

25、体电阻 电压试验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成品电缆电压试验 绝缘线芯绝缘电阻 工作电容 电容不平衡 导通试验 燃烧试验 标志 本标准第6章 本标准第7.2条和第7.3条 本标准第8条 本标准第9条和第11条 本标准第10条 本标准第13条 本标准第14.2和14.3 本标准第16.2条 本标准第16.3 本标准第6.4条和16.4条 本标准第16.5.1条 本标准第16.5.2条 本标准第16.6.1条 本标准第16.7条 本标准第16.8条 本标准第16.9条 本标准第16.10条 本标准第15章 T、S T、S T、S T、S T、S T、S T、S T T T、S T R T T T R T

26、T、S 目力、千分尺检查 GB/T 2951.112008中第8.1条和本标准第15.1条 目力、千分尺和游标卡尺检查 目力、千分尺和游标卡尺检查 目力、千分尺和游标卡尺检查 目力、千分尺和游标卡尺检查 GB/T 2951.1中第8.2条 GB/T 29512008 GB/T 29512008 GB/T 3048.42007 GB/T 3048.82007 GB/T 3048.82007 GB/T 3048.52007 GB 5441.22008 GB 5441.22008和 GB/T 11327.11999 本标准第16.9条 GB/T 196662005和 GB/T 18308.12200

27、8 GB/T 69952008 注:代号“T”为型式试验;代号“S”为抽样试验;代号“R”为例行试验。 16.1 绝缘厚度 绝缘厚度的测量应按照GB/T 2951.112008第8.1条规定测量,应在至少相隔1m的3处各取1DB43/T 4412016 9 段电缆试样。 若电缆线组个数为1组时,应检查全部的线芯;若电缆线组个数在2组以上时,应从不同线组中抽取3根不同的线芯进行检查。 16.2 绝缘机械物理性能 绝缘机械物理性能按表11的规定。 若线芯根数小于3根则检查全部线芯;若线芯根数大于3根,则应从不同线组中抽取3根不同的线芯进行检查。 表11 绝缘物理机械性能 绝缘材料型号 序号 试验项

28、目 单位 PVC/A PE XLPE 1 1.1 1.1.1 1.1.2 1.2 1.2.1 1.2.2 1.2.3 2 3 4 5 6 6.1 6.3 7 7.1 7.2 机械性能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GB/T 2951.112008中9.1) 抗张强度: 最小中间值 断裂伸长率 最小中间值 空气烘箱老化试验(GB/T 2951.122008中8.1) 老化条件: 温度 时间 抗张强度 最小中间值 最大变化率 断裂伸长率 最小中间值 最大变化率 热延伸试验(GB/T 2951.212008中第9章) 试验条件: 温度 负荷时间 机械应力 载荷下最大伸长率 冷却后最大永久伸长率 抗开裂试验(GB

29、/T 2951.312008中第9章) 试验条件 温度 时间 高温压力试验(GB/T 2951.312008中第8章) 试验条件 温度 收缩试验(GB/T 2951.312008中第10章) 标志间长度 L 试验条件 温度 时间 最大允许收缩 低温性能试验(GB/T2951.142008中第8章) 未经老化前进行试验 直径12.5mm的低温卷绕试验 温度 低温冲击试验 温度 吸水试验 电气法(GB/T 2951.132008中9.1) 试验条件 温度 持续时间 重量分析法(GB/T 2951.132008中9.2) 试验条件 温度 持续时间 重量最大增量 N/mm2 % h N/mm2 % %

30、 % min N/mm2 % % h mm h % h h mg/cm2 12.5 150 1002 168 12.5 25 150 25 1503 1 802 -152 -152 702 240 12.5 150 1002 168 25 25 12.5 200 1352 168 25 25 2003 15 0.2 175 15 200 1303 1 4 852 336 1.0 DB43/T 4412016 10 16.3 护套机械物理性能 护套机械物理性能按表12的规定。 表12 护套物理机械性能 护套材料型号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ST1 ST2 ST7 SHF2 1 1.1 1.1.1

31、1.1.2 1.2 1.2.1 1.2.2 1.2.3 2 3 4 5 6 6.1 6.2 6.3 7 机械性能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GB/T 2951.112008中9.2) 抗张强度: 最小中间值 断裂伸长率 最小中间值 空气烘箱老化试验(GB/T 2951.122008中8.1) 老化条件: 温度 时间 抗张强度 最小中间值 最大变化率 断裂伸长率 最小中间值 最大变化率 抗开裂试验(GB/T 2951.312008中第9章) 试验条件 温度 时间 高温压力试验(GB/T 2951.312008中第8章) 试验条件 温度 热失重试验(GB/T 2951.322008中第8.2) 处理条件:

32、 温度 持续时间 最大允许失重量 收缩试验(GB/T 2951.312008中第10章) 标志间长度 L 试验条件 温度 时间 加热周期 最大允许收缩 低温性能试验(GB/T 2951.142008中第8章) 未经老化前进行试验 直径不大于12.5mm的低温卷绕试验 温度 哑铃片的低温拉伸试验 直径大于12.5mm的低温卷绕试验 温度 低温冲击试验 温度 碳黑含量(GB/T 2951.412008中第11章) 标称值 偏差 N/mm2 % h N/mm2 % % % h h mg/mm2 mm h % % % 12.5 150 1002 168 12.5 25 150 25 1503 1 80

33、2 -152 -152 -152 12.5 150 1002 168 12.5 25 150 25 1503 1 802 1002 168 1.5 -152 -152 -152 12.5 300 1102 240 300 1102 200 802 5 5 3 2.5 0.5 9.0 125 1002 168 7.0 30 110 30 1503 1 802 -152 -152 -152 16.4 导体电阻 导体电阻试验应按GB/T 3048.42007进行。 DB43/T 4412016 11 若线芯根数小于3根则检查全部线芯;若线芯根数大于3根,则应从不同线组中抽取3根不同的线芯进行试验。

34、16.5 电压试验 16.5.1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 绝缘线芯电压试验应按GB/T 3048.82007进行。试验长度应不小10m,水温为205,浸水时间不小于1小时。 若线芯根数小于3根则对全部线芯进行试验;若线芯根数大于3根,则应从不同线组中抽取3根不同的线芯进行试验。 试验电压:绝缘标称厚度小于0.6mm的电缆,绝缘线芯试验电压为1500V;绝缘标称厚度大于等于0.6mm的电缆,绝缘线芯试验电压为2000V。试验时间为5分钟。 16.5.2 成品电缆电压试验 成品电压试验应按GB/T 3048.82007进行。试验长度应不小10m,试验环境温度为205。 电压应施加在每一线对的不同线芯之间

35、,以及所有线芯与所有屏蔽之间。 试验电压为2000V,试验时间为5分钟。 16.6 绝缘电阻试验 16.6.1 绝缘线芯的绝缘电阻 试验在绝缘线芯上进行。试验长度应不小10m,环境温度为202。 若线芯根数小于3根则对全部线芯进行试验;若线芯根数大于3根,则应从不同线组中抽取3根不同的线芯进行试验。 施加稳定的500V直流电压1分钟时,每根导体与其余所有导体、屏蔽、铠装组合之间的绝缘电阻,聚乙烯绝缘和交联聚乙烯绝缘不得小于5000M.km,聚氯乙烯绝缘不得小于25M.km。 16.6.2 屏蔽之间的绝缘电阻 当对分屏蔽之间的绝缘电阻有要求时,进行此项试验。 分屏蔽之间的绝缘电阻,施加稳定的50

36、0V直流电压1分钟时,测得的202时应不小于1M.km。 16.7 工作电容 在1kHz条件下,成缆元件的工作电容和电感电阻比L/R应不超过表13的规定。 16.8 电容不平衡 屏蔽电缆线对对地的最大电容不平衡值,250m长度,频率1kHz时,应不超过500PF。 注:对于250m以外的长度(不足100m应看作100m),应将测量值乘以250/L,式中L为被试电缆的长度(m)。 DB43/T 4412016 12 表13 工作电容和电感电阻比 绝缘材料 PE、XLPE PVC/A 序号 项目 单位 0.5mm2 0.75mm2 1.0mm2 1.5mm2 2.5mm2 0.5mm2 0.75m

37、m2 1.0mm2 1.5mm2 2.5mm2 1 1.1 1.2 1.3 2 最大工作电容 无屏蔽电缆 有总屏蔽无分屏蔽电缆 有总屏蔽有分屏蔽电缆 最大L/R pF/m H/ 75 75 115 25 85 85 125 40 90 90 130 65 250 250 140 65 250 250 280 40 250 250 280 65 16.9 导通试验 导体、屏蔽层均应进行导通试验。应采用不超过36V的声光指示装置或其他适用的仪表进行检查,所有导体和屏蔽层均应导通。 16.10 燃烧性能 如产品型号上有燃烧特性代号,其性能要求应符合GB/T 196662005。 如产品型号上无燃烧特

38、性代号,应按照GB/T 18380.122008进行燃烧试验。 17 成品电缆 17.1 电缆交货计量误差应不大于0.5%。可根据双方协议长度交货。 17.2 电缆两端头应用电缆封帽密封好。 18 试验和验收 18.1 产品性能应符合表10规定。 18.2 产品应由制造厂的质量检查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出厂产品应附有质量检验合格证。 18.3 每批抽样数量由双方协议规定。如用户不提出要求时,则按交货批量(盘)的 10%抽样,但最小为1盘。抽样项目的试验结果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如果对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试验,仍不合格时,应100%进行检验。 19 包装 成圈或成盘的电缆应卷绕整齐。对于成盘电

39、缆外包沥青防潮纸或竹批,用扎带或铁丝扎紧。并应标识以下内容的。 a) 制造厂名称 b) 型号 c) 额定电压 V d) 长度 m e) 重量 kg DB43/T 4412016 13 f) 制造年月 g) 标准编号或认可标志 h) 电缆盘正确旋转方向 20 电缆敷设 20.1 敷设温度应不低于0。 20.2 电缆敷设时允许弯曲半径推荐为:无屏蔽层或铠装层的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6倍。有屏蔽层或铠装层的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2倍。 DB43/T 4412016 1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确定护层尺寸的假定计算方法 电缆护层,诸如护套和铠装,其厚度通常与电缆标称直径有一个”阶梯表”的关系

40、。 有时候会产生一些问题,计算出的标称直径不一定与生产出的电缆实际尺寸相同。在边缘情况下,如果计算直径稍有偏差,护层厚度与实际直径不相符,就会产生疑问。不同制造方的产品设计方法有所不同,计算方法不同会引起标称直径不同和由此导致使用在基本设计相同的电缆上的护层厚度不同。 为避免这些麻烦,而采取假设计算方法。 A1 概述 采用下述规定的电缆各种护层厚度的假设计算方法,是为了保证消除在单独计算中引起的任何差异。 所有厚度值和直径都应按数字修约规则修到一位小数。 A2 方法 A2.1 导体 每一标称截面导体的假设直径Dd由表A.1给出 表A.1 导体的假设直径 标称截面 mm2 导体种类 导体假定定直

41、径 mm 标称截面 mm2 导体种类 导体假定定直径 mm 0.5 0.5 0.5 0.75 0.75 0.75 1.0 1.0 1.0 1 2 5 1 2 5 1 2 5 0.8 0.9 0.9 1.0 1.1 1.2 1.1 1.3 1.5 1.5 1.5 1.5 2.5 2.5 2.5 1 2 5 1 2 5 1.4 1.6 1.8 1.8 2.0 2.2 A2.2 绝缘线芯 绝缘线芯的假设直径Dj如下式: Dj=Dd+2 式中:-绝缘标称厚度 A2.3 线组外径 线组的假设直径Dx如下式: 对线组:Dx =2Dj 三线组:Dx =2.16Dj DB43/T 4412016 15 四线组

42、:Dx =2.42Dj A2.4 线组分屏蔽外径 A2.4.1 采用铜丝编织屏蔽的线组分屏蔽假设直径Df如下式: Df= Dx+4d 式中:d线组分屏蔽铜丝单丝直径。 A2.4.2 铜带绕包屏蔽或铝-塑复合带绕包屏蔽假设直径Df如下式: Df= Dx+0.4 A2.5 电缆缆芯计算外径Dl: Dl=kDf 式中:k成缆系数在表A.2中给出 表A.2 成缆系数k 线组个数 成缆系数k 线组个数 成缆系数k 线组个数 成缆系数k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2.16 2.42 2.70 3.00 3.00 3.35 3.66 4.00 4.16 4.16 4.42

43、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4.42 4.70 4.70 5.00 5.00 5.00 5.33 5.33 5.67 5.67 6.00 6.00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6.00 6.16 6.42 6.42 6.42 6.70 6.70 6.70 7.00 7.00 7.00 7.00 A2.6 总屏蔽直径 总屏蔽材料与分屏蔽材料一致: 总屏蔽假设直径Dz如下式: Dz= Dl+0.4 总屏蔽材料与分屏蔽材料不一致 总屏蔽假设直径Dz如下式: Dz= Dl+0.4+2.4 A2.7 铠装前直径 铠装前假设直径Dkq如下式: Dkq= Dz +2.4 A2.8 铠装后直径Dkh: A2.8.1 采用钢带铠装的铠装后假设直径Dkh如下式: Dkh= Dkq+41 式中: 1铠装钢带标称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