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1114-2014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363241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 T 1114-2014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11 T 1114-2014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11 T 1114-2014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11 T 1114-2014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11 T 1114-2014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13.020.40 Z 51 备案号: 43224-2014 DB11 北京市地方 标准 DB11/T 1114 2014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监测与 评价技术规范 The pollution-fre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lant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2014 - 08 - 13发布 2014 - 12 - 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1/T 1114 2014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

2、性引用文件 . 1 3 现状调查 . 1 4 布点与采样 . 2 5 质量要求 . 3 6 检测方法 . 4 7 环境评价 . 5 DB11/T 1114 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农业环境监测站、北京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事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江、温雅君、高景红、彭华、张国光、习佳林、高利文。 DB11/T 1114 2014 1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 定了无公害 农产品 种植 业产 地环境

3、的现状调查、布点与采样、质量要求、检测方法、环境 评价等内容 。 本标准 适用 于无公害 农产品 种植 业产 地(含设 施) 环境认定过程 的环境监测与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对于 本文件的 应用 是必不可少 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 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的 修改 单)适 用于 本文件。 GB/T 6920 水 质 pH 值的测 定 玻璃电极 法 GB/T 7467 水 质 六价 铬 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 光光 度 法 GB/T 7475 水 质 铜、 锌 、铅、 镉的测 定 原子吸收分 光光 度法 GB/

4、T 8538 饮 用天然矿泉水检 验方法 GB 11896 水质 氯化物 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 法 GB 11914 水质 化学需氧 量的测 定 重铬酸盐 法 GB/T 14550 土壤 中六六六和滴滴涕 测定 的气相色谱 法 GB/T 15432 环境 空气 总悬浮颗粒 物的测 定 重量法 GB/T 17138 土壤 质量 铜、锌 的测 定 火焰 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法 GB/T 17141 土壤 质量 铅、镉 的测 定 石墨炉 原子吸收分 光光 度法 GB/T 22105.1 土壤 质量 总 汞、 总砷 、总铅 的测 定 原子 荧光法 第1 部分 :土壤 中 总汞 的测 定 GB/T 2210

5、5.2 土壤 质量 总 汞、 总砷 、总铅 的测 定 原子 荧光法 第2 部分 :土壤 中 总砷 的测 定 HJ 479 环境 空气 氮氧化物( 一氧化 氮和二氧化 氮)的测 定 盐酸 萘乙 二胺分 光光 度法 HJ 480 环境 空气 氟化物 的测 定 滤膜 采样 氟离 子 选择电极 法 HJ 482 环境 空气 二氧化 硫 的测 定 甲醛 吸收 -副玫瑰苯 胺分 光光 度法 HJ 484 水质 氰化物 的测 定 容 量法 和分 光光 度法 HJ 491 土壤 总铬 的测 定 火焰 原子吸收分 光光 度 法 HJ 637 水质 石油类 和动 植物 油类 的测 定 红外 分 光光度 法 NY/

6、T 395 农田 土壤 环境质量监测 技术 规范 NY/T 396 农用 水源 环境质量监测 技术 规范 NY/T 397 农区 环境 空气质量监测 技术 规范 NY/T 1377 土壤 pH的测 定 3 现状调查 3.1 调查原则 DB11/T 1114 2014 2 调查产 地环境质量现状、 生产与 种植 情况 、区域污染源分 布及污染控制措 施, 兼顾 产地 自然 环境、 社会经济 、工 农业 生产 及生活等对 产地 环境质量 造成影响 的因素 。 3.2 调查方法 采用收 集资料 和现 场调查 相结合 的方法 进行 调查。 3.3 调查内容 3.3.1 产地概况 包括产 地规 模、 地

7、理位 置 、 地 形 地貌 、 土壤 状况、 种植 制度、农业 区划 布局与 周围农业 资源 等 情况。 3.3.2 产地环境状况 包括产 地自 然环境 情况, 工 业、农业 及生活污染 对 产地环境的 影响因素 , 产 地周围 及水 源上游或 产 地上风 方向一 定范围 内可 能存在 的污染风险因素 等。 4 布点与采样 4.1 农用水源 4.1.1 布点数量 结合产 地环境 面积 、 水系分 布、 地 域特 点进行 布点 ,水 质 相对 稳定 的同一 水源 (系),样点布 设 1 2个, 若不 同水 源( 系) 则分别 布点 ,以 天然 降雨为灌溉 水的 地区 ,可 以不 采灌溉 水样。

8、4.1.2 采样时间 在 农 作物 生长 过程 中主要用 水期 采样 1次。 4.1.3 采样方法 水 样 一般 采集 瞬时 样, 采集 水 样前 ,应 先用 水样 洗涤取样 瓶和 塞 子 2 3次;采 集 地下水水 样时 , 应 先开机放 水数 分钟 , 使 积留在 管道 中的 杂质 和陈旧 的 水排 出,然 后 采样 ; 采 集 灌渠 等地 表水时, 由中 心 向 边缘均匀 采集 。 4.1.4 其他要求 采样量、采样 容器 及样品的 保 存等 要求按 NY/T 396的规定 执行 。 4.2 农田土壤 4.2.1 布点数量 蔬菜产 地面积 每20hm 2 以 内 为一个 采样单 元, 布

9、设 3个采样点 ,每个 采样点采 集1个混合 样。 粮食及油料 产地 面积 每30hm 2 以 内为 一个 采样单 元, 布设3 个采样点 ,每个 采样点采集 1个混 合样。 果品产 地面积 每40hm 2 以 内 为一个 采样单 元, 布设 3个采样点 ,每个 采样点采 集1个混合 样。 食用菌每 种栽培基 质随机 采集3 个样品。 产地面积 超过 一个 采样单 元的、 区域特 点明显 的增 设采样单 元。 4.2.2 采样时间 DB11/T 1114 2014 3 农田土壤(含 栽培基 质) 样品在 播种 前采 集或 作物 生长期内 。 4.2.3 采样方法和采样量 混 合 样指 采样点

10、周围采集 5 15个分 点土壤 的均匀混 合 样品。组 成 混 合 样的 分 点数应 根据 采样 面积 、 地形条 件和土壤 差异 性确 定, 按照 梅花 点法、 对角线 法、 棋盘式 法、 蛇形 法等 方法采 集。 各分点混匀后 取 1kg,多余 部分 用四 分法 弃除 。 随机抽取 食用 菌栽培基 质作为基 质样品 ,每个 样品 重不小 于 1kg。 4.2.4 采样深度 种植蔬菜 、 粮 食及油料 作物 的 地块 , 采 集0cm 20cm耕作层 土壤 ; 种植 果品的 地块; 采集 0cm60cm 耕作层 土壤 。 4.2.5 其它要求 采样的 其它 要求按 NY/T 395有 关规

11、定执 行。 4.3 环境空气 产 地 周边 5km, 主导 风上风向 20km以内 没有 工矿 企 业污染源 的区域 可不 监测 空气。 保护 地栽培 方 式 的 不监测 空气 。 需要监测 区域 环境 空气 的, 按 NY/T 397有关 规定 执 行。 5 质量要求 5.1 农用水源质量要求 农用水 源质量要求 应符 合表 1。 表 1 农用水源质量要求 项 目 指 标 pH 5.5 8.5 总 汞 , mg/L 0.001 总 砷 , mg/L 0.05 总镉, mg/L 0.01 总铅, mg/L 0.1, 0.05 a铬 (六 价 ), mg/L 0.1 氯化物 , mg/L 250

12、 氰 化物 , mg/L 0.50 石油类, mg/L 1.0 化学需氧量,mg/L 150,60 ab注 1:氯化物、氰化物、石油类、化学需氧量项目适用于地表水。 a 食用菌 b 蔬菜 5.2 农田土壤质量要求 DB11/T 1114 2014 4 农田土壤 质量要求 应符 合表 2。 表 2 农田土壤质量要求 项 目 指 标 pH 7.5 总 汞 , mg/kg 0.30 0.50 1.0 总 砷 , mg/kg 40 30 25 总镉,mg/kg 0.30 0.30 0.60 总铅,mg/kg 100 150 150 总铬,mg/kg 150 200 250 总铜,mg/k 果 园 农

13、田 等 150 200 200 50 100 100 六六六,mg/kg 0.5 滴滴涕,mg/kg 0.5 5.3 栽培基质质量要求 栽培基 质质量要求 应符 合表 3。 表 3 栽培基质质量要求 项目 指标 总砷, mg/kg 25 总 汞 , mg/kg 0.35 总铅, mg/kg 50 总镉, mg/kg 0.40 5.4 环境空气质量要求 环境空气 质量要求 应符 合表 4。 表 4 环境空气质量要求 项 目 指 标 日 平 均 1小时平均 总悬浮颗粒物( 标准状态), mg/m 3 0.30 二氧化硫 (标准状态), mg/m 3 0.15 0.50 氮 氧化物( 标准状态),

14、mg/m 3 0.10 0.15 氟 化物, g/(dm 2 .d) 5.0 6 检测方法 6.1 农用水源检测方法 农用水 源检测方法按 表5 执 行。 DB11/T 1114 2014 5 表5 农用水源检测方法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pH GB/T 6920 总 汞 GB/T 8538 总镉 GB/T 7475 总铅 GB/T 7475 总 砷 GB/T 8538 铬(六价) GB/T 7467 氯化物 GB 11896 氰 化物 HJ 484 石油类 HJ 637 化学需氧量 GB 11914 注:地下水可不检测氯化物、氰化物、石油类、化学需氧量。 6.2 农田土壤检测方法 农 田 土壤

15、 检测方法按 表6 执 行。 表6 农田土壤检测方法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总铅 GB/T 17141 总镉 GB/T 17141 总 砷 GB/T 22105.2 总 汞 GB/T 22105.1 总铬 HJ 491 总铜 GB/T 17138 六六六 GB/T 14550 滴滴涕 GB/T 14550 pH NY/T 1377 注:栽培基质参照土壤检测方法。 6.3 环境空气检测方法 环境空气 检测方法按 表7 执 行。 表7 环境空气检测方法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总悬浮颗粒物 GB/T 15432 二氧化硫 HJ 482 氮 氧化物 HJ 479 氟 化物 HJ 480 7 环境评价 DB

16、11/T 1114 2014 6 7.1 评价原则 根据环境要素 中污染因子 的毒理 学特征 和生 物吸收 、富集能 力 ,将 产地 环境 条件标准中的 项目 分 为 严格控制 指标 和一 般控制 指标, 见表 8。 表8 严格控制指标和一般控制指标分 类表 评价类别 严格控制指标 一般控制指标 农田土壤(含栽培基质) 总砷、总汞、总铅、总铬、总镉 六六六、滴滴涕 总铜 农用水源 总铅、 总镉、 总汞、 总砷、 铬(六 价 ) 、 pH 氯化物、 氰化物、 石油类、 化学需氧量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氟化物 / 7.2 评价方法 7.2.1 单项污染 指数法 单项污染

17、指数 按式 (1)计算。 i i i S C P / = (1) 式 中: i P环境中 污染 物 i的单项 污染 指数; i C 环境中 污染 物 i的实测 值 ; i S污染 物 i的评价标准。 ( 见表 1 表 4) i P 1, 严格 控制 指标 有超 标, 判 定为 不合 格 ,不 再 进行一般 控制 指标评价 ; 一 般控制 指标 有超 标, 则需进行 综合污染 指数 法评价。 i P 1,严格 控制 指标 未超 标, 继续 进行一 般控制 指标评价。 一般 控制 指标 未超 标,判 定为 合格 , 不再进行 综合污染 指数 法评价。 7.2.2 综合污染 指数法 农田土壤 环境、

18、农用 水源 综合污染 指数 按式 ( 2) 计算 。环境 空气 综合污染 指数 , 按式 ( 3) 计算 2 ) ( ) ( 2 2 max ave i i i i S C S C P + = 综 (2) 式 中: 综 P 综 合污染 指数; max ) / ( i i S C 单 项污染 指数 的最 大值 ; min ) / ( i i S C 单 项污染 指数 的平 均值 。 P 综 1 ,判 定为 合格 ; DB11/T 1114 2014 7 P综 1, 判 定 为 不 合 格 。 = = k 1 i . K 1 ). . , (max( i i k k 2 2 1 1 S C S C

19、 S C S C I上 . (3) 式 中: 上 I 空气 综合污染 指数; i i S C / 环境 空气 中各 污染 物污染指数 。 I 上 1,判 定为 合格 ; I 上 1,判 定为 不合 格。 7.3 评价报告 7.3.1 一 般 控制 指标单 项污染 指数 i P1, 且综 合污染 指数 P综 1,出 具产 地环境监测评价 报告 ; i P 1 只出具 检验 报告 。 7.3.2 评价报告 应全 面、 概括地 反映环境质量监测评价的全 部工 作, 主要 包括 : 前言:评价 任务 来源 、 企 业基本 情况 、主要农产品的 名称 、 年 产量、 投入 品的 名称 、 来 源 、 使 用情况 等; 产 地 概况 :产 地规 模、产 地自然 环境与 周围 资源 概况 ; 工业、农业 污染 对产 地环境的影响等; 产 地 环境评价与 结论 :根据 检 验结 果及 环境调查 结果 进行 评价与 分析 ,做 出相应的评价 结 论 , 并针对 实际 情况 提出 相应对 策 和建议 。 7.3.3 产 地 环境监测评价 报告 应同 时 附采样布点 示意图 和检 验 报告 。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