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789-2011 儿童引导式教育康复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364239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6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 T 789-2011 儿童引导式教育康复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DB11 T 789-2011 儿童引导式教育康复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DB11 T 789-2011 儿童引导式教育康复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DB11 T 789-2011 儿童引导式教育康复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DB11 T 789-2011 儿童引导式教育康复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03.080.30 A 12 备案号:30565-2011 DB11 北京市地方 标准 DB11/T 789 2011 儿童引导式教育康复技术规范 Childrens conductive education specification 2011 - 04 - 28发布 2011 - 08 - 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1/T 789201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术语及定义 . 1 2.1 引导式教育 . 1 2.2 引导员 . 1 3 基本要求 . 1 3.1 人员要求 . 1 3.2 设备要求 . 2 3.3 环境要求 . 2 3.4

2、安全要求 . 2 3.5 记录要求 . 2 4 技术要求 . 3 4.1 引导式教育流程 . 3 4.2 评估 . 3 4.3 分组 . 3 4.4 确定训练目标 . 3 4.5 设计课程 . 3 4.6 每日常规 . 5 4.7 布置学习环境 . 6 4.8 反复习作练习 . 6 4.9 引导式教育特殊要素 .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引导式教育长期目标计划表 9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引导式教育短期目标计划表 . 10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引导式教育主题教学设计表 . 11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主题教学课堂程序设计表 . 12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引导式教育训练阶段小结表

3、 . 13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引导式教育习作程序设计表 . 14 附录 G(资料性附录) 引导式教育每日训练记录表 . 15 附录 H(资料性附录) 引导式教育小组课程表 . 16 DB11/T 789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民政局提出并归 口 。 本标准由北京市民政局组织实施 。 本标准起草 单位:北京市儿童福利院、 北京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贠根华、杨会英、王雪琪、彭嘉琳、巩桂双、杜海燕、顾力宏、赵勤 DB11/T 7892011 1 儿童引导式教育康复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儿童福利机

4、构内儿童引导式教育康 复的技术内容、 要求及管理 。 本标准适用于机构内在运动、 言语 、智能、社交、情感等方面受限而产生功能性障碍 的 儿童 的引导 式教育康复。 2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 定义适用于 本 文件 。 2.1 引导式教育 Conductive education 一种康复治疗与教育 相结合的 体系 。 通过一系列精心策 划的活动,使功能障碍的 儿童得到包括运动、 言语、智能、社交、情感及个 性等各方面 的 发展 ,来克服身体的 运动障碍 及由此而 引发的其他问题。 2.2 引导员 Conductor 从事引导式教育康复 服务的专 业人员。 2.2.1 第一引导员 The fi

5、rst conductor 在 引导式习作程序中 起主导作 用的引导员。 2.2.2 第二引导员 The second conductor 辅助第一引导员完成 习作程序的引导员。 3 基本要求 3.1 人员要求 3.1.1 引导员 3.1.1.1 完成引导式教育初级 理论学习 ,经培训 合格上岗 。 3.1.1.2 有一定的医 学知识、 教学知识 、音乐常 识。 3.1.1.3 按参训儿童 的能力制 定每周、 短期及长期目标; 了解整个小组每 个参训儿童 的基本 情况;了 解整个小组的 生活节奏 。 3.1.1.4 掌握不同的 诱发技巧 (环境、 习作程序 、节律性 意向 )并加以发挥 。 3

6、.1.2 医护人员、孤残儿童护理员 经过引导式教育相关培 训 , 掌握 基 础 理论 。 DB11/T 7892011 2 3.2 设备要求 3.2.1 引导式教育 康复训练的特殊家具 包括木条床、梯背架 、方凳等。 3.2.1.1 木条床应用于 卧 位 习作程序,使 参 训儿童 学习手部的 抓握,身 体姿势的 转换。 3.2.1.2 梯背架应用于 参 训 儿童 的 行 走、 站立 及入厕 训练。 3.2.1.3 方 凳应用于 坐位习作练习,让参 训 儿童 学习 坐 位下的 身体平衡 。 3.2.1.4 引导式教育 家具的特 点是鼓励抓握, 让参 训儿童成为 学习的主导 , 增加参 训 儿童

7、的安全感 及 自主意识,在使用时鼓励参训 儿童的独立 精 神 并配 合主题教学的 开展。 3.2.2 引导式教育康 复训练教 具及辅助 用具, 应符 合主题教学要求。 3.3 环境要求 3.3.1 空间安排: 安排适当 的距离给 参训儿童 创造步行机会, 促进参训 儿童学习 步行的动机 。 3.3.2 时间安排: 足够的常规 时 间促进 参 训 儿童在进食 、如 厕、位置转 移、步行等 几 个 方面 的练习 机 会与动机;不同能力 的组别有不同的节奏 和 不同 的学习目标。 3.4 安全要求 3.4.1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 将参训儿童 控 制 在引导员视线之 内,脑瘫儿童行走时 注意防止摔伤及

8、其他 意 外 事 故 的发 生 。 3.4.2 引导式教育的 家具应 无锐角并 摆放合理, 防止参 训儿童 发 生 碰伤 。 3.4.3 合理使用辅助 用 具 ,加 强对参 训儿童的 保护。 3.4.4 引导员在进 行牵伸训练 等 手 法治疗时, 应注意手 法和力 度 , 防止 参训儿童 关节和韧带 的 拉伤 ; 在移动参训 儿童时防止摔伤、 扭伤。 3.4.5 参训儿童在院内或外 出活动时 ,要加强 组织,随 时清 点人数。 3.4.6 引导员在从事 训练工 作过程中 ,应注意自 我保护 ,防止腰部及关节 韧带的 损伤。 3.4.7 制定安全预案 。 3.5 记录要求 3.5.1 引导式教育

9、长期目标计划表参 见附录 A 3.5.2 引导式教育短期目标计划表参 见附录 B 3.5.3 引导式教育主题教学设计表参 见附录 C 3.5.4 主题教学课堂程序设计表参见 附录 D 3.5.5 引导式教育习作程序设计表参 见附录 E 3.5.6 引导式教育训练阶段小结表参 见附录 F 3.5.7 引导式教育每日训练记录表参 见附录 G DB11/T 7892011 3 3.5.8 引导式教育小组课程表 参 见 附录 H 3.5.9 不良事件记录 参 见 附录 E“ 引导式教育训练阶段小结表 ” 4 技术要求 4.1 引导式教育流程 评估分组 确定训练目标 设计课程 每日常规 布置学习环境 反

10、复习作练习 4.2 评估 4.2.1 初评 4.2.1.1 内容:生长 发育情况 ,残疾类型 , 日常 生活自理情 况,能否听懂 语言指令 ,肢体功能情况, 社会交往能力 。 4.2.1.2 由医师在 24小时内完成 , 提出 入组申请 。 4.2.2 细评 4.2.2.1 内容:粗大 运动、精 细运动、 手部活动、 言语能力、 认知能力。 4.2.2.2 由引导员、 医生在儿童 入 组 一周 内 完成 。 4.2.3 再评估 课程学习完成 后 , 对 参训 儿童进 行再评估, 对未完成 的项目进行 分析, 改进 学习目标。 填写“ 引导 式教育阶段小结表” (参见附录 F)。 4.2.4 推

11、荐使用脑瘫 儿童粗大 运动功能 测试量 表(GMFM )、 脑瘫儿童精 细运动功能 测试量 表(FMFM) 、 GESELL量表 或 0-6岁 儿童神经 心理发育 量表对参 训儿童 进 行 评估。评估程序 、 工 具 及设备参 照所用评估 量 表要求。 4.2.5 评估要求 4.2.5.1 应充分观察 、了解参 训儿童基本 情 况 ,在 参 训 儿童 身体、精神状态 良 好 时进 行 。 4.2.5.2 评估人员的语 气 应平 和,使参 训儿童听清 楚 引导员 发出的指令, 以使其配 合评估。 4.2.5.3 评估应客观 ,随时做好 记录,根 据 评估结 果 及 时提出评估报告。 4.2.5.

12、4 评估工作应 在 2周内 完成。 4.2.5.5 评估用品专 用,分类保 管,设 专人管理、 维 护 、更新 。 4.3 分组 根据初评结 果和参训 儿童情况 ,可按智 龄和运动障碍 程度分组, 每个小组 不少于3人。 4.4 确定训练目标 确定长期、短期目标和小组学习重点。填写“引导式教育长期目标计划表”(参见附录A),“引 导式教育短期目标计划表”( 参见附录B )。 DB11/T 7892011 4 4.5 设计课程 按照体能课 和认知课 两大类, 分别设计课程活动 。 4.5.1 设计习作程序 、 编选 节律性意向 。 4.5.2 习作分析 4.5.2.1 分解习作中 每个动作 ,基

13、础是 基本动作 模式。 4.5.2.2 按照正常动 作模式分 解,对参 训儿童的 动作进行 分拆 和设计。 4.5.2.3 按照参训儿童体能的 实际情况 对其活动 进行分析 。 4.5.3 习作程序 4.5.3.1 按参训儿童 的智能及 体能,把正 常 儿童 自然学得 的大 小肌能活动, 分 拆 成细 小 步 骤, 并 串连 起来, 成为有目标 、与 日常 活动有关 的 连贯 动作, 结 合引导式教育 其他诱发 元 素, 成为一 个流畅的训练 流程。 4.5.3.2 设计包括目的( 功能 目标、 肌能目标 、 教学目的) 、 教具/家具 、 环境安 排、活动 名称、活动 建议、活动 目的、对

14、参训儿童 的不同要求。 4.5.3.3 设计要求 4.5.3.3.1 动作可多可少 , 顺 序可变化多样 ,在不同 体位下 反复练习。 4.5.3.3.2 从最初的课堂练习, 逐步过渡至 生活常规 中 练习。 4.5.3.3.3 习作程序设计 应 满 足适 当 环境 、节律性 意向和引导员的技巧。 4.5.3.3.4 以参训儿童 的能力为 基础,经 过努力或 少量帮助 即可 完成。 4.5.3.3.5 每个参训儿童 应有足够 的 时 间完成。 4.5.3.3.6 填写“引导式教育习作程序设计表”( 参见附录 E)。 4.5.3.4 实施要求 4.5.3.4.1 习作程序进 行前引导员要了解整个

15、小组的特质, 清楚 每一个环节 的活动内容、活动 要求、 活动目的, 并熟记于心 。 4.5.3.4.2 习作程序进 行前按照要求摆放 好家具,合理安排 参训 儿童坐位, 准备辅助 用具及教 具,方 便教学使用 。 4.5.3.4.3 习作程序进 行中, 引导员要 情绪饱满 , 发出的 指令清 晰、 准确 , 积极调 动 参 训儿童的情 绪。 4.5.3.4.4 引导员带领 参训儿童 逐一完成 习作程序 涉及的所 有活动,并注意 两个活动 之间的衔接 ,使 整个习作程序 完成得 连贯、流 畅。 4.5.3.4.5 引导员为参 训儿童做示 范 时 ,要 边说节律 性 意向 边准确 做 出 示 范

16、动 作。 4.5.3.4.6 引导员要及 时给予参 训儿童积极 的 鼓励 和表扬, 增加参 训 儿童的 兴趣。 DB11/T 7892011 5 4.5.3.4.7 引导员要充 分利用引导式教育的特殊家具 、 教 具吸 引参 训 儿童的 注意力,使 参 训 儿童 最 大 限 度 地集中 注意力参 与。 4.5.3.4.8 引导员要适 时运用诱发 技 巧 ,诱 导 参 训儿童做出 正确的 动 作 模 式, 以 使 参训 儿童达 到主动 牵伸的目的。 4.5.3.4.9 第一引导员要 掌握课堂的节奏 ,把握习作程序的 整体 脉络;第二 引导员协 助第一引导员进 行习作活动, 并 关 注参 训 儿童

17、 的情绪, 确保参训 儿童 的安全。 4.5.3.4.10 习作程序结 束前, 引导员要对 参训儿童 的表现做简 单讲 评 , 增加参 训 儿童 训练的信 心, 之 后结束习作程序。 4.5.3.4.11 习作程序结 束后,将 专用设备及教具放 回原处, 摆放 整齐。 4.5.4 节律性意向 4.5.4.1 利用语言的 内容和节律 性 ,协 助参训儿童 计划、 发动 及协调动作 ,以实践 参训儿童 头脑中的 意向,最后 达到以内在 化 的语言 去 自 觉主导生活 中各 种活动的目的。 4.5.4.2 制定要求 4.5.4.2.1 用节律性意向制定参 训儿童需 要学习的 身体概念 、活动 概念,

18、视 参训儿童 个体特点有不同 的着重点。 4.5.4.2.2 制定与活动适合的节律 性 意向 ,太抽象 和细微的 步骤 不宜使用。 4.5.4.3 使用要求 由第一引导员 说 出 节律 性 意向 , 第二引导员和参 训儿童 重 复 说 出节律性意向 的 同时 根据节奏 做出动 作。 4.5.4.4 适用要求 4.5.4.4.1 两岁以下: 没有思考 及理解, 是对音调 有反应,适用于 参 训 儿童 身体及周 围物体有关 的 简 单 词 语及有 趣的声音 。 4.5.4.4.2 三岁:能跟 从指令, 但语言与动 作 不 协调 , 需 要成 人的 指 示 及 帮助 , 可 用简 单 的 句子 及

19、儿 歌 。 4.5.4.4.3 四岁:动作语言能协 调,能使用 自 己 的语言,会 初步 运用数字、方 向 等 抽象概念。 4.5.4.4.4 五岁:能用内在化的语言调节 运动。 4.6 每日常规 4.6.1 按照参训儿童 的 能力, 制 定每日 24小时 生活、 学习规则。 4.6.2 制定要求 4.6.2.1 将参训儿童 的学习目标 贯 穿 于参 训 儿童 日常生活 的每 项活动之中 。 4.6.2.2 设计应符合 参训儿童 的训练和生活需要 ,通过训练 使参 训 儿童掌握 基本的 生活技能 。 DB11/T 7892011 6 4.6.2.3 合理分配日常 生活和 学习时间 ,日常生活

20、作 为各 项技 能学习的练习。具体 安排根据 参训儿童 的能力水平 分别制定。 4.6.2.4 引导员和护 理人员对 参训儿童 的要求一 致。 4.6.3 实施要求 4.6.3.1 按照引导式教育理论 的要求,实行 24小 时每日常规。 4.6.3.2 常规应涵盖 参训儿童 24小时全 部训练内容 。按照 各小组特点进 行时间和内容的调 整。 4.6.3.3 引导员、医 护人员、 孤残儿童 护理员、 教师、家 长等 应协调一致 ,白班、 夜班人员 应沟通, 确保训练的 整体性,使 参 训 儿童在 每日常规 中 适 应环境 ,体 现 、巩 固 康 复 成 果 ,改 善 参 训 儿童运动功能。 4

21、.6.3.4 每日训练结 束,引导员 应 填写“ 引导式教育每日训练记录表”( 参见附录 G)。 4.6.3.5 参训儿童逐 一建立训练 档 案 ,归 入 儿童 成长档案“ 康复记录”。 4.7 布置学习环境 按照主题活动 要求布置教学环境 , 制 作教学 用 具 。 填写“ 引导式教育主题教学设计表” ( 参见附录 C) , “ 主题教学课堂程序设计表 ” ( 参见 附录D )。 4.8 反复习作练习 在 规定时间 内反复进 行习作程序的学习 和每日常规的练习。 4.9 引导式教育 特殊要素 4.9.1 引导员注意 事项 4.9.1.1 制定的康复目标应融 入到参训 儿童的日常 生活中 ,负

22、责 建 立 一 个积极的、 支持性的环境。 4.9.1.2 帮助参训儿童 保 持 所学 新 技 能和 原 有 技能使用间 的平衡 。 4.9.1.3 带组技巧 4.9.1.3.1 坚持学习目标及活动, 不 随 意更 改 ; 教学 形 式 多样 ,活 泼 , 避免 机械重复 ;按小组 实际情 况安排课程 内容,填写“引导式教育小组课程表 ”( 参见附录 H)。 4.9.1.3.2 用简单、清 晰、生动、 形象的语言告诉 参训儿童 学习 内容,刺激 参训儿童 的学习动机 。 4.9.1.3.3 参训儿童学习 动 作 之前 , 引导员要先示 范;节律 性意向 清 晰 , 语速 适 中 ,并 随 参

23、训儿童重 复;随时发 现参训儿童 的 进步 ,及时给 予鼓励。 4.9.1.3.4 与第二引导员 或 其他 工作人员 默契配合, 给 参 训儿童 充分的时间 和机会学习。 4.9.1.4 第一引导员 与第二引导员的分 工与配合 4.9.1.4.1 第一、第二 引导员都 要深入理 解习作程序 和 课堂教学目的,第一 引导员负责 对 参 与引导式 教育课程的 非专业引导员进行 培训。 4.9.1.4.2 第一引导员要 清 楚 知道 个 别 参训 儿童的 个别要求 ;第 二引导员要 清楚知道 自己负责 的个别 或几个参训 儿童的个 别要求。 DB11/T 7892011 7 4.9.1.4.3 第一

24、引导员要 有 清 楚的 示 范 ,第 二 引导员要协助参 训儿童注意第 一引导员的 示 范。 4.9.1.4.4 第一引导员要 配 合 主题设计有 趣的活动, 激 发参 训儿童 的 参 与 意识;第二 引导员要 与参训 儿童一起投 入到活动 中去,与 第一引导员 呼 应 ,增 强学习气氛。 4.9.1.4.5 第一引导员要 通过小组 使 参 训儿童之间 建立起互 动的 关系,彼此 激励;第 二引导员要 鼓励 参训儿童注视 其他参 训儿童的表 现 , 给予 鼓励及 认可 。 4.9.1.4.6 第一引导员要 生动地 运用节律 性意向;第 二 引导员要 鼓励参训儿童 或 与 参训 儿童一 起说出

25、节律性意向 ,并辅以 适合的触 体提示。 4.9.1.4.7 第一引导员要给予参 训儿童足够 的 时 间完成活动 ;第 二引导员要 容许个别 参训儿童 做活动 时有不同的 速度,在 旁边给予 鼓励。 4.9.1.4.8 第一引导员要 适 当 地增 减 诱发; 直 接地 赞赏主动 参与活动的参训 儿童;间 接地提示 第二引 导员及个别 参训儿童 需要继续 努力 ;第 二 引导员要注 意参训儿童 的表现及 留意第一 引导员的提 示, 予 以 配 合 。 4.9.1.4.9 第一引导员要 运用适 当的眼神 、表情及 身体语言 鼓励参 训 儿童参 与;第二 引导员要 与第一 引导员配合,适当地 转移自

26、己 的位置来 提高参训 儿童 的学习兴趣 及主动性。 4.9.2 诱发技巧 4.9.2.1 引导员应清 楚、有节奏 地说话 ,与参训 儿童进行 正面 的沟通,对 教导参训 儿童的标准语言有 所认识并有 一点音乐 和歌唱技 巧。 4.9.2.2 引导员与参 训儿童进 行视觉接 触,并鼓励其与他 的同 伴的视觉接 触,透过精心策划的 活动和 运用引导员本 身 对 其产生有趣 的视觉刺激 ,使 其有选 择性地参与 ; 留 意参训儿童 注 意 力的分散和适 当 地 掌握时间, 吸引其注 意力。 4.9.2.3 引导员应根 据主题教学的需要 制作和准备教学用 具, 对参训儿童 进行诱发 。 4.9.2.

27、4 引导员通过 触摸、言语 、 表 情、 爱 心与 鼓励对参 训儿童情感诱发 ,应注意 表扬成功, 不 批 评 错误。 4.9.2.5 引导员应鼓励参训儿童 对 小组 、同伴进 行正面或 负面 的评价,得到 全组的 认同。 4.9.3 引导式教育 的转介 4.9.3.1 参训儿童在 进入或离开 小组时 ,引导员 对其基本 情况 、进入或离开 原 因 、建议进行适合训练 项目进行说 明。 4.9.3.2 参训儿童的 转入和转 出由康复 医师负责 。 4.9.3.3 转介应满足 的要求 4.9.3.3.1 参训儿童的 年龄超过机构提供 服务标准 年龄要求 转往 其他机构的。 4.9.3.3.2 参

28、训儿童发 生不适合 继续参加 引导式教育 康 复训练 疾病 的。 4.9.3.3.3 参训儿童更 适合参加其他康复训练项目的。 DB11/T 7892011 8 4.9.3.3.4 任何原因 不适宜继续 接 受 引导式教育 康复的参训儿童,经评估小组评定并完善档 案后, 进 行其他适宜 的安置。 4.9.3.3.5 参训儿童 的转出, 需经评估小组评定 达到 训练目标 后方能转 出。 4.9.3.4 参训儿童身 体状况要求 4.9.3.4.1 参训儿童在 转入前 应接受各 种防疫检查 ,检查合格 后才可参 训。 4.9.3.4.2 在接受引导式教育 康复训练期 间 ,如 参训 儿童突发 疾病,

29、需 在疾病治 愈后才能 继续接受 训 练。 4.9.3.5 引导式教育 康复训练的 最 短期 限为半年 。 DB11/T 7892011 9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 录) 引导式教育 长期目标计 划表 姓名 性 别 评定日期 诊断 目标制定日期 出 生 日期 评定人 项 目 长期目标 训练要求 进展 情况 大肌 能活动 精 细活动 自理活动 沟通能力 社交能力 认知 学习 DB11/T 7892011 10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 录) 引导式教育 短期目标计 划表 姓名 性 别 评定日期 诊断 目标制定日期 出 生 日期 评定人 项 目 短期目标 训练要求 进展 情况 大肌

30、能活动 精 细活动 自理活动 沟通能力 社交能力 认知 学习 DB11/T 7892011 11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 录) 引导式教育 主题教学 设计表 主题名称 运用时 间 组别 习作程序 名称 运用 主题教学要 点 概念 认知 语言 手工 卧位 课 从坐 到站 美劳 课 兴 趣 小 食 尝 试 玩耍 技巧 音乐 游戏 DB11/T 7892011 12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 录) 主题教学课 堂程序设计 表 课堂名称: 课堂时间/ 每 周次数: / 有 效 日期: 年 月 至 年 月 体能程度 : 幼 儿智力程度 : 儿童 人数: 人 员 工 人 数 : 人 课堂目的

31、 教具/ 家具 教室 安排 (图 示) 课堂程序 目 标 主题 运用 诱发 技巧 DB11/T 7892011 13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 录) 引导式教育习作程序设计表 组别: 课程名称 : 引导员 : 主题: 副主题: 使用 时间 : 月 日 至 月 日 课程时 间: 小组成员 儿童人 数: 目的 家具/ 教具 环境安 排 功 能 目 标肌 能 目 标教 学 目 的活动 名称 活动 建议 活动 目的 对儿童 的不同 要求 DB11/T 7892011 14 F F 附 录 F (资料性附 录) 引导式教育 阶段训练 小结表 儿童姓名 性 别 年 龄 组别 诊断 本 次小结时间 目前情况: 大肌能运动 精细运动 自理活动 沟通能力 社交能力 认知学习 不良事件记录: 下一阶段训练主要内容: 大肌能运动 精细运动 自理活动 沟通能力 社交能力 认知学习 训练所使用 的辅助用 具: 引导员签字 : DB11/T 7892011 15 G G 附 录 G (资料性附 录) 引导式教育每日训练记录表 姓名 性 别 年 龄 病历号 诊断 记录日期 记录人 DB11/T 7892011 16 H H 附 录 H (资料性附 录) 引导式教育 小组课程 表 时间 课程 星期 一 星期 二 星期 三 星期 四 星期 五 上 午 下 午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