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846-2011 茶菊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364472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 T 846-2011 茶菊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11 T 846-2011 茶菊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11 T 846-2011 茶菊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11 T 846-2011 茶菊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11 T 846-2011 茶菊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B 35 备案号:32958-2012 DB11 北京市地方 标准 DB11/T 846 2011 茶菊生产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tea chrysanthemum cultivation 2011 - 12 - 23发布 2012 - 04 - 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1/T 846201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母株养护 . 1 5 扦插育苗 . 2 6 栽植 . 2 7 田间管理 . 3 8 病虫害防治 . 3 9 采收 . 3 附录

2、 A(资料性附录) 土壤和育苗基质及器具消毒方法 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茶菊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6 DB11/T 846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负责 起草,美尔特达 (北京)生物工程 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 四 海种植专业 合作社、 北京市 延庆县 农业技术 推广站、 北京花卉协会、 北京市园林绿化国际合作项目 管理 办公室、北京 格 物 乾元种植园 、顺义区 园林绿化局 等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丛林、罗昌、张秀海、吴

3、忠 义、程曦、梁宏霞、张志栋、王小平、赵五一、 李春华、陈峻崎、任志怀、时祥云、徐杰、杜静 。 DB11/T 8462011 1 茶菊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茶菊的母株养护 、扦插育苗、 栽植 、田间管理 、 病虫害防治 、采收 等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 于北京地区 茶菊的生 产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 本文件的 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 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 有 的 修改单 ) 适 用于 本文件。 NY 5120 无公害食品 饮 用菊 花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

4、定义适用 于本文件。 茶菊 tea chrysanthemum 用 于 茶 饮 的菊 花 。 4 母株养护 4.1 母株的选择 选用适合北京 地区栽 培的品种, 在盛花 期选择生 长势强 、 植株健壮 、 分枝力强、 无 病虫害、花 朵繁 密、花色纯正 、 重瓣 性强、花 瓣厚的植株 作 为 母株并 做好标记。 4.2 母株数量的确定 按母株与种 苗为 1:30的比例确 定母株数量 。 4.3 母株栽培温室的准备 4.3.1 选用日光温 室进行母株栽培。 整地前进行温室及土壤的消毒,消毒方法详见 附录 A。 4.3.2 每公顷施有 机肥 45 m 3 75 m 3 , 将 有 机肥均匀撒在地

5、中并进行洇 地和土壤 深翻,深度 25 cm 30 cm, 使 有 机肥与土壤充分混 合 均匀 。 4.3.3 沿温室长度 方向作低床 , 床宽 100 cm 120 cm, 长度视温室长度而 定 , 当温 室 长度长 于 60 m 时可分为两段 。 床与床之间留操 作 通道 。用耙子将 种植 床 土壤耙 平、耙细 待用。 4.4 母株的栽植 土壤上冻前 , 将选好 母株的地 上部分齐 地面割除 , 挖 出母株, 去除部分老根 , 栽植 在准备好 的日光DB11/T 8462011 2 温室种植床 上,株行 距 25 cm 25 cm, 栽 后 及 时 浇透水 。 4.5 母株的养护管理 夜间

6、最低温度 不 得 低于 0 C。 保留萌发健壮 的 23 个脚芽用做 辅养枝, 同时 持续去除 其余脚芽至 来年 1月底 。 当辅 养枝长 到 50 cm以上时要及时进行摘 心和抹除腋芽。 保留来年 1月底以后萌发 的脚芽 用于繁殖种 苗。母株养护期间要 适 当 控水 , 以嫩叶 不发 生 萎蔫为 宜。 在每 次采穗后立即施一 次肥, 促 新 梢快速旺盛 生长。 在母株养护 过程中要 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具体防治方法 见 8.2和 8.3。 5 扦插育苗 5.1 扦插苗床的准备 沿温室或塑 料大棚长度 方 向做 育苗床。 床宽一般 为 100 cm 120 cm, 床 下 铺 一 层透气透水 性

7、良好 的纸等隔离 物。 选用蛭石 : 砂 土或蛭石: 草 炭土( 1:1) 作 为 扦插基质 , 厚度 12 cm。 床 上也可放置穴盘 育苗。 扦插前做好 插床、穴盘 、 扦插基质的消毒 , 消毒方法具 体 见 附录 A。 5.2 插穗的准备 母株采穗一 般不超过 4次, 以选 用前 2次 采摘的插 穗 为最佳。采 穗 前 5 d7 d 喷洒一次杀菌剂,时 间 选在晴天 的傍晚进行 。采 穗 时 间 选择晴天 下 午 进行。 当 母株的脚芽 长 至 10 cm 12 cm高 时, 选择生 长健壮、 无病虫害 、 粗 细 和节 间 均匀 的脚芽做 插穗, 去除插穗基 部叶片仅 保留上部 2片展

8、开 叶的一半 和 顶梢, 高度 6 cm 8 cm。 如果插穗不能及时扦插, 将插 穗放入具有 透气孔的 塑料袋置 于纸箱中 于 2 C 3 C低温下保存。 5.3 插穗的生根处理 冷藏超过 48 h 的插穗 需要在清 水中吸水 1h。 将插穗基 部剪口蘸上 生根粉或 0.1% 0.2 %吲哚丁酸 (IBA)溶液进行 生 根 处理。 5.4 扦插 将处理好的插 穗 及 时扦插到浇透水的插 床或穴盘 中。株 距 为 3 cm, 行 距 为 4 cm 5 cm, 深度 2 cm 3 cm。扦插时间为 3月下旬 5 月初, 比种苗田间定植时 间至少早 35 d45 d 。 5.5 扦插后管理 扦插后

9、及时 进行喷雾 保湿。白 天温度不 高于 30 C,夜间不低于 15 C。扦插后前 3天 每天喷 23 遍水; 以后 则 视 天气 情况减 少喷水次 数, 每 天 12 次 , 以保持 插穗叶片 不萎蔫为 准。扦插 后 10 d内保 持遮荫 60% 70%。扦插 15 d20 d 后应加强通风 、 降温炼苗。 5.6 种苗出圃 健壮无病虫 ,茎粗 0.4 cm以上,高度 15 cm 20 cm。 6 栽植 DB11/T 8462011 3 6.1 栽植地点的选择 选择地势高不积水,土壤 通 气透水,稍 有遮荫但不过 荫之处,地力宜中不宜过 肥 。 产地环境条 件 符 合 NY 5120的要求

10、。 6.2 栽植地的准备 头 年 冬 天 土地 上冻前 深翻土地 25 cm 30 cm。 春 季 土壤解冻后 (4 月上 中 旬 ) 进行整地, 每 公顷施 有机肥 75 m 3 120 m 3 , 均匀撒在地中,旋耕一 遍, 深度 15 cm 20 cm。 6.3 移栽定植 在 5月中旬 至 6月上 旬移栽到大 田。移 栽前 1天 将苗 床浇透水, 带土移栽。栽种时 行距采用 大小 垄方式, 大垄 行距 70 cm,小 垄 行 距 30 cm。 5月底以前定植, 株距 50 cm; 5月底以后定植, 株 距 40 cm。 栽植深度应 稍深于原 来入土处 ,将基部 l2 个叶节 埋入 土中为

11、宜 。定植后 压实,立即浇透水 。不 能及时定植的 种 苗 可假 植 在 塑料 大棚内 ,保持一 定土壤 湿 度 和 通风 , 并 尽快 定植。 7 田间管理 7.1 土壤管理 7.1.1 提倡轮作, 连作地种 植前土壤要消毒, 具体消毒方法 见附录 A。 7.1.2 定期监测土壤 肥力水 平,一般 要求每两 年检测一 次。 根据检测结果 ,有针 对性地采 取土壤改 良 措施。 7.2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 2 3次。 第 1次在定植 后 10 d;第 2次在 7月下旬;第 3次 在 8月 下 旬。 每 次大 雨后及 时中耕。 7.3 水分管理 栽后浇一次透水,仅在 干旱时 浇水12 次,每次大

12、 雨后 及 时 清沟排 水 。 8 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 茶菊现蕾 后停止使 用一切农 药。 8.2 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是 锈病。防治方法见 附录 B。杀菌剂不应 选择 晴天中午高 温 时 段喷 施。 8.3 主要虫害 主要虫害是 蚜虫。防治方法见 附录 B。 杀虫剂宜 选择 早晨或傍晚喷 施。 9 采收 DB11/T 8462011 4 9.1 采收时期 8月底10 月中旬。 应选择晴天 露 水 干后 采收 ,不 采 露 水 花 和 雨 水 花 ;采 摘 时 间 应 在每天上午 9:00 之后。 9.2 采收标准 米菊和胎菊的采摘标准 以 花 蕾刚刚露色,不 展开为 准。

13、 普 通 茶菊的采 摘 标准 以菊花头 状花序的中心 小花 60%70% 散开时, 开始采收 花 朵 。 9.3 采收方法 优先采摘米 菊和胎菊。采花时 注意保持 花形完整 ,花 梗长度小于 0.5cm, 剔 除 泥 花、虫花、 病 花, 不 夹 带 杂 物。采用 清洁、 通风良 好的竹编 、 筐篓 等容 器, 保持 环境清洁 , 防止 菊花变 质和混入 有毒、有 害物质。采收 后 及 时运抵加工 场所加工 。 DB11/T 8462011 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土壤和育苗 基质及器具消毒方 法 附录A给出了 土壤和育苗基质及器具的消毒方法。 表 A.1 土壤和育苗 基质及器具消毒方

14、 法 名称 具体 方法 穴盘 消毒 0.1%高锰 酸钾 溶液处 理 20 min。 基质消毒 每立 方米 基质施用 福美 双或 百菌 清可 湿性 粉剂 200 g拌 匀 。 土壤消毒 种苗定植 21d前每 公顷 地撒施 75 kg90 kg 菌虫 净或 棉隆 ,结 合旋耕 将药 剂与 土壤 拌匀 , 旋耕 深度 15 cm 20 cm。 DB11/T 8462011 6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茶菊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附录B给出了 茶菊主要病虫害及 其防治方法。 表 B.1 茶菊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 名称 主要 症状 防治方法 锈病 冬春 温室 母株 易发 生;7 月 8 月份

15、雨季 大 田植株 易发 病。茶菊 上可 发生 以下 三种 锈病 : 黑 色锈 病 : 多 在叶 背形成褐 色疱状突 起( 夏孢 子 堆) , 破裂 后散 出黄 褐色 夏孢 子, 后期 生黑 褐 色 冬孢 子 堆;白 色锈 病:在 叶背 产生灰 白 色至淡褐 色 疱斑 ,重 病植株整 个叶 片布满 锈 斑,导致 叶 片早 枯; 褐色 锈 病: 夏孢 子 堆多 生 于 叶正 面 ,橙 黄色 ,长期留 于表皮 下, 以 后开 裂散 出褐 色夏孢 子。 冬 春 温 室 注 意 通 风降湿;植株栽植密度适当使通风良 好 ; 不 过 量 施 氮 肥 ; 发 现 病 叶 , 立即摘除 烧毁 , 开花 结 束后 ,清 除病株。 发病 后, 连续喷洒 34 次 世 高或 氰 菌唑 1500倍2000 倍 液,应在 叶背 面喷洒杀菌剂 , 每 7d10d 喷 1次。 蚜虫 从苗期 到花期均 有发 生, 尤 其是 冬春 温 室母 株 易 发生。多危 害幼 嫩茎 叶 ,分 泌黏 液 ,将 茎 叶粘 连, 使茎 梢卷曲 ,叶 片卷缩 。 使 用蚜 虫诱扑板扑 杀; 利用 天敌七星瓢 虫、 食蚜虻 等消 灭 蚜虫。 发病 后 , 喷洒 10%吡虫 啉可 湿性 粉剂 1500倍 2000倍 液,隔 7d10d 喷 1次, 共喷 2次 3 次 。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