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396 11-1999 旱地秸杆覆盖与秸杆还田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64905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3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 T 396 11-1999 旱地秸杆覆盖与秸杆还田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13 T 396 11-1999 旱地秸杆覆盖与秸杆还田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13 T 396 11-1999 旱地秸杆覆盖与秸杆还田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13 T 396 11-1999 旱地秸杆覆盖与秸杆还田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13 T 396 11-1999 旱地秸杆覆盖与秸杆还田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BD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396.11一1999旱地秸秆覆盖与秸秆还田技术规程1999-01-20发1999-02-01实施河北省标准计量局发布DB13/T 396. 11一1999目U舌本标准系列共四项,第一项旱作农业工程建设总则,第二项旱作农业区划与主导技术模式,第三项十大旱作农业技术 配套技术规程,第四项旱作农业工程建设的管理。本标准是上述系列标准中的第三项。本配套技术规程包括13个标准:DB13/T 396.1-1999坡改梯田与综合治理技术规范DB13/T 396.2-1999旱作农区集雨水窖技术规范DB13/T 396.3-1999早地丰产沟、丰产坑耕作技术规程DB13/T

2、396.4-1999旱地培肥改土技术规程DB13/T 369.5-1999抗早耐旱作物、品种筛选与利用DB13/T 396.6-1999抗旱耐早作物与品种的鉴定DB13/T 396.7-1999旱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DB13/T 396. 8-1999早地花生(5000kg/hm2)覆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13/T 396.9-1999旱地小麦机械沟播栽培技术规程DB13/T 396.10-1999旱地地膜小麦机械穴播栽培技术规程DB13/T 396.11-1999旱地秸秆覆盖与秸秆还田技术规程DB13/T 396.12-1999旱地作物错季适应栽培技术要求DB13/T 396.13-199

3、9抗旱、保水化学制剂应用技术规程本标准是DB13/T 396.11一1999。本标准由河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农业厅农业处。参加起草单位:农业厅农业处、科技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朋、秦新敏、王英君、魏瑞敏。河北省地方标准旱地秸秆覆盖与秸秆还田技术规程DB13/T 396. 11一199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早地小麦、玉米秸秆还田的方式、时间、粉碎程度、翻压深度、土壤水分、还田数量等。本标准适用于不同早作农业类型区可秸秆还田作业的早作基本农田。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秸秆还田把农作物秸秆通过翻压和覆盖等形式归还农田,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产量的方法。2.2分类

4、按还田方式分为直接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按还田作物分为小麦秸秆还田、玉米秸秆还田和其它作物秸秆还田。3基础条件年降水量不低于350mm,且雨季集中在6, 7, 8三个月。适宜土壤类型:除沙地可高留茬还田外的各种土壤类型4旱地小麦秸秆还田包括覆盖还田和高留茬还田。4.1小麦秸秆覆盖还田4.1.1还田时间玉米田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玉米进入拔节生长期;棉田在6月中旬;小麦田在冬前。4.1.2作业方式人工覆盖玉米行间,以不压苗为度。4.1.3粉碎程度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5cm o河北省标准计量局1999-01-20批准1999-02-01实施DB13/T 396. 11一19994.1.4还田数量每亩还

5、田秸秆数量300 kg -400kga4.2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4.2.1作业方式收割机调至预留茬高度。一般留茬20cm-40cm。实行机械贴茬播种玉米的留茬高度-25cmo4.2.2还田数量留茬数量。4.2.3施用肥料及其他中南部小麦收割后铁茬播种玉米,播后出苗前喷施除草剂每公顷用50%乙草胺乳油0.9L加40%阿特拉津3.5L喷雾。玉米6叶一7叶时,每亩串施10-15kg纯N,及时定苗灭茬。5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包括粉碎直接还田、整株直接还田、粉碎覆盖还田。5.1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5.1.1还田时间9月下旬一10月上旬有适宜土壤含水量时作业。5.1.2土壤含水量Ocm-20cm耕层土壤含水量达

6、到70%以上。5.1.3选用机具与作业方式在一年一作地区,采用重型或轻型拖拉机牵引粉碎抛撒机进行粉碎抛撒;在一年二作地区采用还田机粉碎秸秆。然后用旋耕机或灭茬机二次碎茬。5.1.4粉碎程度秸秆粉碎长度I Omm-15mmo5.1.5还田数量每亩还田秸秆数量的一半。5.1.6施用肥料第一年每亩增施纯氮3kg-4kg,调节碳氮比例。5.1.7还田后机械作业随后采用重型拖拉机深翻20cm,地表不露秸秆,再用重耙耙耪。5.2玉米秸秆整株翻压还田5.2.1秸秆还田前准备在一年一作地区,首先选择好还田地块,然后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玉米穗。DB13/T 396. 11一19995.2.2还田时间9月下旬一10

7、月上旬,达到适宜土壤含水量时作业。5.2.3土壤含水量Ocm-20cm耕层土壤含水量达到70%以上。5.2.4选用机具与作业方式采用重型拖拉机直接深翻,或人工掩埋、机械翻压。5.2.5粉碎程度整株直接还田。5.2.6还田数量同5.1.5。5.2.7施用肥料施用化肥:第一年每亩增施纯氮3kg-4kg,调节碳氮比例。5.2.8机械翻压作业程度地表不露秸秆,随后再用重耙耙耪。5.3玉米秸秆覆盖还田5.3.1还田时间根据需要,小麦在冬前,棉花在6月中旬,玉米在6叶一7叶期。5.3.2选用机具与作业方式机械或人工切碎。5.3.3粉碎程度秸秆粉碎长度10mm-15mm o5.3.4还田数量每亩还田秸秆数量

8、300kg-400kg5.3.5作业方式覆盖地表或行间。旱地秸秆还田技术规程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完成单位及主要工作过程农作物秸秆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资源,秸秆还田是当前增加有机肥料投入,旱地培肥改土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我省每年产玉米和小麦秸秆约4000多万吨。如果将其全部还田,相当于向土壤补充氮肥21万吨,磷肥4.9万吨,钾肥49万吨和大量的有机质。由于旱区土壤基础肥力不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养分结构不平衡,保水保肥能力差,肥水利用率低。因此,加快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步伐,对实现旱地农作物的稳产、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旱地秸秆还田技术是河北省不同类型区旱地农业综合配套

9、技术项目中推广的十项主要技术之一。本项目自1991年开始示范推广,1996年立项以来,累计完成秸秆还田面积772万亩,其中%年247万亩,97.98年525万亩。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操作随意性大,技术规范性差等问题,为了更好的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急需制定标准加以规范。为完成此项工作,在河北省农业厅农业处立项,我们成立了项目规程编制小组,经过多方论证,及大量的试验,参考了有关技术文献,形成了规程送审稿。二、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依据及说明参考大田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有关技术指标,根据旱地的特点,我们认为旱地作物的秸秆还田主要受还田的方式、时间、粉碎程度、翻压深度、还田数量等限制,为使规程内容更科学、合理,

10、增强可操作性,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以下工作:1、科学分析旱地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机理。一是农作物秸秆还田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使微生物数量猛增,在早地上明显增加2倍。由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土壤的呼吸强度也明显增加,旱地土壤上增加81.5-117.8%,同时也提高了土壤中多种酶的活性,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脉酶、过氧化氢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二是农作物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一方面,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据有关资料显示,经两年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提高0.1-0.27个百分点,容重下降0.032-0.062g/cm3

11、,土壤总孔隙度增加1.25-2.04%。全氮、速效磷分别提高0.002-0.009%和0.4-5.3mg/kg,速效钾增加8.3-105.1 mg/kg,平均比不还田处理提高38.3mg/kg,相当于一亩地多施5.8kg钾肥。秸秆钾很容易分解释放并被作物吸收利用,所以秸秆还田对改良土壤、平衡养分,特别对土壤钾素的补充有重要意义。三是农作物秸秆还田有优化农田生态环境的效果,其中以覆盖还田效果最为显著。一方面,有利于截留雨水,减少径流,蓄水保墒,减少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另一方面,有利于调节地温,达到冬季提温,夏季降温,促进作物生长的目的。试验表明,覆盖秸秆后,冬天5cm地温提高0.5-0.20C

12、,夏天高温季节降低2.5-3.50C,土壤水分提高3.2-4.5%,杂草减少40.6-46.9%0四是施用适量氮肥(约10-15%),调节秸秆转化的碳氮比,既可加快秸秆腐解,促进秸秆养分释放,又可防止与青苗争水、争肥的矛盾。2、还田方式、数量的确定:(1)麦秸覆盖还田量每亩200-300公斤为宜。夏玉米6-7叶期,棉花现蕾期,每亩追施5公斤纯N,然后在玉米或棉花行间覆盖麦秸200-300kg/亩,撒施均匀,不压苗。黄弊市试验结果表明,连续三年进行麦秸覆盖的地块,0-40cm土壤容重降低0.08g/cm,土壤含盐量由0.13%降低到0.069%。分别增产11一17%a大城、阜城试验,小麦越冬前每

13、亩行间覆盖200-300公斤秸秆(碎麦秸或玉米秸),可有效抑制土壤蒸发,调节麦田生物环境及水分状态,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产效果显著。大城对比试验如表10表I冬小麦秸秆覆盖与对照效果比较处理蒸发(TM)亩穗数(万个)穗粒数(个)千粒重(g)亩产(kg)增产(%)秸秆覆盖116.336.727.544.9362.523.3对照134.434.023.146.8294.10相差18.12.84.4一1.968.423.3(2)J、麦秸秆留茬高度20-40cm,相当还田量150-300公斤/亩。采用机械收割小麦,留高茬20-40厘米。收割后铁茬播种玉米,播后出苗前喷施除草剂阿特拉津或乙草胺一次。玉米5

14、-6叶时,每亩一次追施10-15公斤N素,及时定苗灭茬。试验地点:阜城。农业部农业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确定的还田指标见表20表2麦秸还田主要技术指标项目覆盖玉米免耕小麦高留茬玉米中耕覆盖小麦覆盖麦秸数量(kg(亩)高肥力中低肥力200-300200-300200-300150-200土壤水分(%)18-2218-22翻压深度(cm)粉碎程度(cm)覆盖玉米行间15覆盖玉米行间20一0氮肥用量(kg/亩)底肥追肥5-88-10灭茬后一次追10-15磷(P205)肥用量(底肥)(kg/亩)8-105-85-8翻压、覆盖时间拔节期冬前小麦收获期农机配置碾压或切碎收割机或人工防除杂草播后苗前用

15、除草剂喷一次适应性小麦、玉米产区还田周期每年至少将麦秸或玉米秸任选一季还田(3)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数量、方式根据试验结果,参照表3制定。在一年一作地区,首先选择好还田地块,然后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玉米穗,接着采用重型或轻型拖拉机牵引粉碎抛撒机进行粉碎抛撒,其粉碎程度约10-15mm。最佳时间是在玉米成熟后,秸秆呈绿色,含水量在30%以上,此时秸秆本身含糖分、水分较大,易碎,有利于加快腐解和增加土壤养分。粉碎抛撒后,采用旋耕机旋耕,达到灭茬和切断未粉碎的秸秆的目的,最后采用重型拖拉机深翻20厘米以上,再用重耙耙磨。秸秆粉碎后,撒施农家肥和化肥再耕翻,翌年春天播种前采取顶凌耙地,播前镇压等措施进行

16、保墒。在一年二作区,在玉米收获前,依据天时适墒时依次采用以下工艺:还田机粉碎秸秆分旋耕机或灭茬机碎茬峥施底肥峥重型拖拉机深翻20厘米以上峥耙耪整地峥机播下种。宣化、黄弊试验,旱地连续用切碎玉米秸直接还田三年后,0-20cm土壤有机质提高0.11个百分点,碱解氮增加7-9m叭g,速效磷增加1.5-1.9m叭g;土壤容重降低0.065g/cm3,含盐量下降0.52个千分点(黄弊),0-40Cm土壤含水量提高2.8个百分点。(4)玉米秸秆整株翻压还田,参照表3农业部有关技术指标制定。(5)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数量、方式根据试验结果,参照表3制定。玉米成熟后立即人工收获玉米穗,然后用机械或人工切碎成10-

17、15mm长的秸秆存放。根据作物需要分别在小麦冬前,棉花在6月中旬,及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前进行抛撒覆盖,均匀覆盖于地表或作物行间。井隆县试验,夏玉米拔节期每亩覆盖300-400公斤碎麦秸,相当于亩施粗肥2-3方,在培肥地力的同时,还可提高雨水纳蓄能力,减少雨季径流和蒸发,调节地面温度,抑制田间杂草。对比试验,7-9月份0-20Cm耕层土壤含水量提高1.8-3.1个百分点,当季夏玉米亩增产38-43.7公斤,下季小麦亩增产13一17公斤。表3玉米秸秆还田主要技术指标项目翻压覆盖粉碎整株还田数量(kg/亩)300-400300-400300-400还田时间9月下旬一10月上旬粉碎程度(mm)10-1

18、5整株10-15翻压深度(cm)15-2020-25地表或行间土壤水分(%)17-2017-20基础C/N比25: 125: 1不要求氮用量底肥(kg/亩)追肥(kg/亩)6-83.5-5.56-83.5-5.5磷用量(k1/亩)6-7.56-7.5机械化轻型、重型防治病虫生物、化学措施防治杂草除草剂适应性玉米产区玉米产区农业部农业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制定三、预期经济、社会效益我省每年产玉米和小麦秸秆约4000多万吨,如果能将70%的秸秆进行还田,可消化秸秆2800万吨,减轻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向土壤补充氮肥14万吨,磷肥3万多吨,钾肥34万吨和大量的有机质,可有效提高早区土壤

19、肥力,增强保水保肥能力。因此,加速早区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四、本标准与已有标准比较与本标准有关的早作农业技术规程在河北省尚未发布过,本规程是第一个。它适于河北省不同早地秸秆还田技术操作,规程中制定的技术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简单实用,易于掌握。五、实施本标准的建议建议各地根据实际参照本规程认真组织好培训工作,使本规程更好地落实执行。六、参考资料1、农业部农业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2、河北省科委、河北省科技情报所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3, GB/T 16453.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风沙治理技术。4, NY/T309-1996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5. NY/T310-1996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6,早地农业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07,中国设施农业论新世纪出版社1992.8,农业实用技术农业出版社199209,高寒半干早区农牧增产技术地震出版社1998.10、农业厅、财政厅、省计委有关旱作农业工程建设的文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