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709-2005 草地蝗虫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65248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3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 T 709-2005 草地蝗虫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B13 T 709-2005 草地蝗虫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B13 T 709-2005 草地蝗虫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B13 T 709-2005 草地蝗虫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B13 T 709-2005 草地蝗虫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709-2005草地蝗虫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技术规程2005-09-20发布2005-09-20实施河d匕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 13!T 709-2005前 .占. F刁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局提出附录C、附录D均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草原监理监测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占福、张焕强、王跃富、侯建华、孙凤武、冯进华、王达明。DB13/T 709-2005草地蝗虫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草地蝗虫数据调查、虫情预测预报、治理及效果检查。本标准适用于不同类型草地蝗虫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

2、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T 15803东亚飞蝗测报调查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蝗区环境条件基本一致,可以见到蝗虫并能完成发育及留下有生命后代的区域。存留t治理结束后的残蝗数。月.23333蝗幼从蝗卵孵化出土始期至羽化到成虫这一阶段的虫态统称为蝗蛹。3. 4起点盆度蝗卵或蝗蜻生长发育

3、过程中所要求的最低温度。3. 5有效温度蝗卵或蝗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要求的温度。3. 6有效温差有效温度与起点温度之差。3. 7有效积温蝗虫完成某发育阶段所经历的天数与这些天内平均有效温差的乘积。3. 8DB 13/T 709 2005方框取样法利用方框取样器统计蝗虫数据的方法:方框取样器用木条钉成(或用粗铁丝做成)长、宽各lm,高0.3 m-0.5 m的框架,四周及上方覆以纱布或塑料窗纱。用方框取样器迅速罩下,对框内蝗虫进行计数统计,即1 m2数据.3. 9生物方法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代谢产物合成物来治理蝗虫的方法。3. 10生态治理改善草地生态环境,使之不利于蝗虫生存繁殖,从而达到控制

4、蝗虫目的的方法。3. 11综合治理综合合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的方法,把蝗虫种群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4蝗虫致据调查4. 1卵期调查4.1.1调查时间与方法春季从耕层土壤解冻时开始在蝗区内调查蝗卵,具体时间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掌握,坝上地区从4月初开始。选择不同环境有代表性的蝗区3个。每个蝗区每10 d挖I次卵,每次在蝗虫易产卵地段随机选取样方10个,每个样方1扩,每次至少挖卵块5个,达不到数量要增加样方数,共查3次。将每次挖的卵块按蝗区分别进行检查,检查时需将卵块破成卵粒。4.1.2调查内容4.1.2.1越冬蝗卯死亡率将卵块进行逐粒观察,结果记入表to蝗卵死亡率按照(1)式进行计

5、算:ITS=c X100cl-I-c+c3式中:M-一一蝗卵死亡率(96);c死亡卵粒数;c一新鲜卵粒数;C3一一已孵化卵粒数。(1)调查单位:表1越冬蝗即死亡率调查表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环境卵块数总卵粒数新鲜卵粒数已孵化卵粒数卵粒死亡数其中卵粒死亡率干瘪腐烂寄生虫咬其它粒数比例粒数比例粒数比例粒数比例粒数比例合计或平均4. 1.2. 2蝗卯发育进度DB 13厅709-2005在检查蝗卵越冬死亡率的同时,分别按蝗区取活卵粒5Q粒,用10%的漂白粉液浸泡2h-3h,待卵壳溶薄后取出,用清水冲洗,置手电筒光下透视检查卵的胚胎发育进度,按照附录A分出各卵粒发育期,并按表2做好记录。裹2缝卯

6、胚胎发育进度调查表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环境被检活卵数胚胎发育期备注总数原头期胚转期显节期胚熟期粒数比例粒数比例粒数比例粒数比例合计或平均4. 2幼期调查4. 2. 1出土期调查根据出土期预测(5. 1. 1),提前1 d-2 d到蝗虫集中产卵区,每天调查1次,查到第一头蝗蜻出土为止,这天定为蝗虫出土始期。4. 2. 2龄期调查4. 2. 2. 1调查时间选择不同环境下有代表性的蝗区3个,自出土始期5d后开始定点调查,每5d调查一次,至羽化盛期。4. 2. 2. 2调查方法及内容每个蝗区随机取10个样方,每个样方10扩,采用方框取样法调查,每个蝗区总样方的蝗虫不少于100头,

7、少于100头的增加样方数。按照附录C分出各龄期,结果记入表3.表3蝗蜻龄期调查表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环境代别出土始期总头月日,峭的成虫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头数比例头数比例头数比例头数比例头数比例头数比例合计或平均4.2.3发生面积及密度调查4. 2. 3. 1调查时间在蝗蜻进入出土盛期(50%出土)后,对各类蝗区进行全面调查。4. 2. 3. 2调查方法及内容蝗区面积大于667 hm2,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每10 hm2取1个样方;蝗区面积小于667 hmZ大于333 hm,环境条件复杂的每5 hm2取1个样方;特殊环境(独立分散蝗区)每1 hm2取1个样方.每个样方10扩,

8、采用方框取样法取样,结果记入表4eDB 13!T 709-2005调查单位:表4蝗蜻发生面积及密度调查表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面积(hmZ)样方总数有蝗虫样方数蝗虫样方所占比例(%)有蝗虫样方面积(mz)蝗虫总头数平均密度(头/m2)发生面积hmZ)合计或平均4. 3成虫期(残蝗)调查成虫期调查在蝗蛹治理(6. 3)之后进行,故又称残蝗调查。4. 3. 1成虫雌虫比及雌虫产卵率调查在查蝗蜻的蝗区,自蝗嫡羽化盛期10 d后开始,每5d调查一次,每个蝗区随机选取样方10个,每个样方1 mZ,用方框取样法扑捉10。头蝗虫,少于100头要增设样方数,结果记入表So表5成虫雌虫比及雌虫产卵率调查

9、表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蝗虫种类数量(头)比例(%)雌虫数(头)雌虫率(%)产卵雌虫数(头)雌虫产卵率(%)产卵量(个)单头雌虫产卵数(个)合计或平均4. 3. 2残蝗面积及密度调查结合成虫产卵期预测(5. 1. 4),在产卵初期和盛期(50%产卵)各调查一次。调查取样方法按照蝗蛹面积密度调查(4. 2. 2)进行,结果记入表60调查单位:表6残蝗面积及密度调查表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面积(hm平)样方总数有蝗虫样方数蝗虫样方所占比例(%)有蝗虫样方面积(mZ)蝗虫总头数平均密度(头/m2)发生面积(hmZ)合计或平均14. 4蝗虫天敌调查4. 4. 1调查方法及时间每

10、个蝗区随机选5个样方,查蜘蛛、蚂蚁、步甲,每个样方1扩;蛙类每个样方10衬:鸟类每个样方660m2,目测计数。除卵寄生天敌,结合查卵进行外,其他天敌均结合查蜻、查成虫进行。4. 4. 2调查内容DB13/T 709-2005调查样方内天敌的种类、数量、蝗虫密度,结果计入表70表7蝗虫天敌调查表调查地点调查面积(htn2)捕食性天敌(头/m2)寄生性天敌蝗虫密度头/m蜘蛛步甲蚂蚁娃类鸟类寄生菌类(%)寄生蝇(%)卵寄生蜂(%)卵寄生蛇(%)雏蜂蛇幼虫(头加2)1*。平一!一5虫情预洲预报5.1预测5. 1, 1出土期预洲与卵期调查(4. 1)同时进行。5.1.1.1到卯孵化出土所需夭救预测到卵孵

11、化出土所需天数采取有效积温法预测,按(2)式计算:d二2I0-(30-15) x d,.-二,.(2)t1-1 S屯式d一一到卵孵化出土所需天数:dt= -30恒温下已完成发育的天数,参照附录B得出;30蝗卵已完成发育期间的假定恒温;210卵期总有效积温数;15蝗卵发育起点温度:tt查卵期未来10 d内5 cm深平均地温。查卵期未来10 d内5 cm深平均地温按(3)式计算:t=t-1.4.(3)式中:ti查卵期未来lOd内5 cm深平均地温;卜一一查卵期未来lOd内平均气温。5.1.1.2出土期预洲出土期预测,按(4)式计算:9=q-1-d.,.(4)式中:9出土期;片查卵期:廿一一到卵孵化

12、出土所需天数。5. 1.2蝗幼麟期预浏5. 1. 2. 1到达各龄期所需夭数预洲采取有效积温法预测蝗蜻到达各龄期所需天数,按(5)式计算:d夕t2-18.(5)电式5DB 13/T 709-2005d到达各龄期所需天数;b到达各龄期所需有效积温数,按照附录D得出:18-一蝗蜻发育起点温度。tZ一一一出土期未来10 d内地面上30 cm处平均草丛温度。出土期未来10 d内地面上30 cm处平均草丛温度按(6)式计算:tZ = t - 1.6.(6)式中:t2出土期未来10 d内地面上30 cm处平均草丛温度:t出土期未来10 d内平均气温。5. 1. 2. 2蝗蜻龄期预测蝗蛹龄期预测,按(7)式

13、计算:9 =Qi+d(7)式中:9 实际出土期,根据出土期调查(4. 2. 1)确定;在出土期前预测,使用出土期预测值4:9 到达各龄时期。5. 1. 3蝗蜻当年发生基致预测根据卵期调查(4. 1)及残蝗调查(4. 2)结果,利用有效基数预测法预测蝗蛹当年发生基数,按(8)式计算:P二PoXeXmXr(1-M)m+f (8)式中:P-繁殖数,即当年发生基数预测值;Po上年秋季调查的存留量;一每头雌虫产卵数:m雌虫数量;卜一一雄虫数量:一雌虫产卵率;u死亡率。Po. e. m. f. r由4. 3得出,lug由4. 1. 2. 1得出。5.1.4成虫产卯期预测结合成虫雌虫比及雌虫产卵率调查,在成

14、虫交尾初期和盛期分别捕捉雌性成虫50头,拉开腹部检查体内蝗卵发育程度,算出卵块发育初期、中期、后期各占百分比,并参照表8即可预测出达到产卵期所需天数。表8东亚飞蝗成虫腹内卯块发育特征及达到产卯所需天数表卵发育期初期中期后期形态特征卵块细长,呈白色,卵粒长 度不超过0. 2 cm卵块略粗,呈淡黄色,卵粒长度在0. 3cm-0. 4 cm之间卵块粗大,呈鲜黄色,卵粒 长度已达0. 5 cm28 C -32下产卵所需天数7 d-10 d4 d-6 d1 d-2 d5. 2预报5. 2. 1预报时期及内容DB13/T 709-2005当年卵期调查结束后做出蝗卵出土期预报:出土期调查结束后做出2, 3龄

15、蝗蜻暴发盛期、发生密度、发生面积等内容的预报;当年残蝗调查结束后做出残蝗密度、面积、雌虫比、雌虫产卵率等内容的预报。5. 2. 2预报程序虫情及测报结果逐级上报上一级草原业务主管部门;并报告本级政府,根据需要在当地政府授权下向当地群众通报;预测出重、特大虫情直接向省直至国家草原业务主管部门报告。6治理6. 1治理原则集中连片,重点治理;治效与环保并重,讲求持续治理;统筹规划,联防联治。6. 2治理标准蚁蝗等小型蝗虫平均25头/衬以上;毛足棒角蝗等中型蝗虫平均15头/扩以上;亚洲小车蝗等大型蝗虫平均5头/m2以上.6.3治理时间各地、各类草地蝗虫均在2-3龄前进行治理。6. 4治理区城凡有蝗虫样

16、方分布比较均匀,平均蝗虫密度在治理标准以上的调查区均可列为治理区域。在只有小范围之内的平均蝗虫密度在治理标准以上时,可将有虫样方比较集中的调查区列为治理区域。6.5治理方法6. 5. 1物理方法利用人工扑打、机械治蝗机、吸蝗机等方式治蝗。6. 5. 2化学方法治理草地蝗虫使用的农药应符合GB 4285和GB 8321的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包括甲拌磷、治螟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内吸磷、杀螟威、久效磷、磷胺、甲胺磷、异丙磷、三硫磷、氧化乐果、氰化物、吠喃丹、滴滴涕、氯丹等。可采用地面机械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以及飞机超低容量喷雾等。6. 5. 3生物方法6. 5. 3, 1牧鸡、牧鸭治蝗春季批量孵

17、化的雏鸡,饲养体重至200 g-300 g,经过信号驯养,运到发生蝗虫的草地上去采食蝗虫。放养初期鸡群每天只给少量饲料粮和充足饮水,均以捕食蝗虫为主。一般每群以400500只为宜。雏鸭在春季孵化出壳后,经过人工驯养,使牧鸭逐渐适应草地环境,当牧鸭达到巧日龄后,进入草地进行治蝗。同时每天给牧鸭补饲和供水。6. 5. 3. 2天敌控制利用各种鸟类和青蛙等蝗虫的天敌捕食蝗虫。6. 5. 3. 3其它生物方法包括微抱子虫治蝗、绿僵菌治蝗等。6.5.4生态治理对退化草地实施改良,加强草地管理是蝗虫生态治理的重要内容,如采取轮封轮牧、混播、定期轮作倒茬、翻耕改土、合理施肥、灌溉及选择豆科等蝗虫不喜食的牧草

18、品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收获期及收获方法等生产技术措施,有目的地改变某些生态环境来避免或减少蝗虫的发生。草地改良参照草地改良技术规程执行。6.5.5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地对蝗害草地综合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生态方法,在使蝗虫密度达到防治标准以下的同时,促使蝗害草地植被得到恢复与重建,最终达到持续控制蝗害的目的。7效果检查7DB 13汀709-20057. 1样方设盆每66.7 hmz调查区域随机设置5个样方,每个样方1 mZ,7. 2效果计算在不同类型治理区,采取方框取样法在治理前及喷药后24 h, 48 h和?2 h分别检查虫口密度,按(9)式计算治理效果:D=L,一玩X100%.(9)式中:D治

19、理效果;L,一治理前活虫数;玩一治理后活虫数。7. 3效果评定治理效果平坦地区要求达到90%以上,山地丘陵地区要求达到85%以上。DB13厅709-2005附录A(规范性附录)东亚飞蝗蝗那胚胎发育各期形态特征A.1蝗卵发育进度分四个时期,东亚飞蝗蝗卵胚胎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见表A. l o表A.1东亚飞蝗蝗卯胚胎发育各期形态特征表胚胎发育期原头期胚转期显节期胚熟期形态特征胚胎尚未发育,破壳后,用肉眼不易在胚浆中找到胚胎胚胎开始发育,破壳后,用肉眼可以看到有一芝麻粒大小的白色胚胎胚胎已形成,个体较大,几乎充满整个卵壳,眼点、腹部及足很明显,后两者已分节胚胎发育完成,体呈红褐色至褐色,待孵化DB 1

20、3/T 709-2005附录B(规范性附录)东亚飞蝗蝗即在30C植沮下每天发育特征B. 1东亚飞蝗蝗卵在30恒温下每天发育特征见表B. 1 a表B. 1东亚飞蝗蝗卯在30C植温下每天发育特征表发育天数胚胎外形特征胚胎初形成可见到原头、原体两部分脚部分节,腹部未分节胚胎脚部细长,腹部分节明显脚部附肢生出,腹部附肢始见,胸、腹部加宽胚胎开始旋转,触角与胸部附肢分节清楚,腹部附肢明显胚胎已旋转,体宽扁,复眼色素明显胚胎长为卵的一半,脚、腹部附肢分节清楚胚胎几乎达到卵的前端,卵黄大部分被包入胚胎占全部卵长,卵黄全部被全部被包入,胸部后肢长达第三腹节胚胎仍为白色,脚部后肢伸达第六腹节胚胎体表出现色素,胸

21、部后肢伸达第八腹节孵化10-1112-13DB 13/T 709-2005附录C(规范性附录)宽须娘绝蝗幼各价期主要特征C. 1宽须蚁蝗蝗蜻各龄期主要特征见表C. 10表C. 1宽须蚁蝗续幼各龄期主要特征衰龄期1龄2龄3龄4龄5龄主要特征体较短粗,头而圆,触角端部略粗,前背板侧隆线后方明显向外扩大,后缘中央凹入,翅芽不明显前脚背板中央徽凹,略见翅芽,中脚和后脚背板两侧略向下方突出翅芽向背部靠拢,翅芽尖开始指向后方,翅芽长约为前脚背板长度的1/2翅芽长度与前胸背板相等,其尖端指向后下方。翅芽与前胸背板等长,前胸背板后缘向中央延伸形成钝角。DB 13/T 709-2005附录D(规范性附录)东亚飞蝗各赞所招有效积温D.1东亚飞蝗各龄所需有效积温见表D. 10表D. 1东亚飞蝗各龄所摇有效积盆表单位:日度1 -2龄2-3龄3-4龄4-5龄5龄成虫成虫产卵总计30下所需有效积温68.761.556.980.5137.5262.7665.835下所需有效积温58.674.570.188.9117.0201.9621.0一般变温(2510 -35)所需有效积温63.668.063.584.7127.7232.3643.4的00闪!00卜贬门一闰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