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886-2007 森林害鼠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65445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84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 T 886-2007 森林害鼠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DB13 T 886-2007 森林害鼠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DB13 T 886-2007 森林害鼠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DB13 T 886-2007 森林害鼠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DB13 T 886-2007 森林害鼠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B 16DB13河 北 省 地 方 标准DB13/T 886-2007森林害鼠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规程2007-11-28发布2007-12-13实施河AL省质量技术监督Mi发布DB 1 3/T 886-2007OIJ青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规范性附录,附录N、附录0、附录P、附录Q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建华、赵恒刚、毕华明、崔建州、国志峰、任卫红、高立杰、李双安。D

2、B 1 3/T 886-2007森林害鼠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森林害鼠密度调查、种类调查、繁殖特征调查、年龄结构调查、林木受害情况调查、发生程度调查、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不同类型森林害鼠发生区。2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森林害鼠指栖息于森林环境,并对林木生长构成危害的鼠类,分为地下鼠和地上鼠。地下鼠指主要危害林木根系的鼠类,有中华殿鼠(Myospalax fontanieri)、东北酚鼠(M.psilurus )、草原殷鼠(M.aspalax)等;地上鼠指主要危害林木枝干的鼠类,主要有棕背郎( Clethrionomys rufocanu

3、s )、棕色田鼠( Microtus mandarinus)、布氏田鼠( M. brandti)、子午沙鼠(Merious meridianus)、长爪沙鼠(M.unguiculatus)、达乌耳鼠兔(Ochotona daurica)等。各鼠种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见资料性附录No2.2月同体重去掉全部内脏后的鼠体重。2.3体长自吻端至肛门的直线距离。2.4尾长自肛门至尾端的直线距离(尾端毛不计在内)。2.5耳长自耳孔下缘(如耳壳呈管状则自耳壳基部量起)至耳顶端(不连毛)的直线距离。2.6后足长自足跟至最长脚趾末端(不连爪)的直线距离。2.7一般鼠情调查指为掌握害鼠越冬前、后的种群特征,而分别

4、在每年春季和秋季进行的害鼠种群特征调查。2.8系统鼠情调查指为系统掌握害鼠种群特征动态,而分别在每月连续进行的害鼠种群特征调查。2.9抗凝血杀鼠剂DB13/T 886-2007指一大类慢性或多剂量杀鼠剂,它通过破坏血液的凝固机制,并损害毛细血管管壁,增加毛细血管渗透性,使中毒动物死于内出血。2.10林木保护剂指对鼠类有驱避作用、不伤害天敌、对生态环境安全的鼠类驱避药剂。2.11抗生育药荆指能够引起动物两性或一性终生或暂时绝育,或是能够通过其他生理机制减少后代数量或改变后代生殖能力的化合物。2.12复防指在同一片林地上防治后进行的再一次防治。3森林害鼠调查3.1标准地的设立在观测区内,设立面积为

5、1 hm,的标准地30块。将标准地内林木组成、受害树种、树龄平均树高、坡向、立地类型、海拔等因子填人表A.103.2调查时间根据害鼠的生态习性,一般鼠情调查在每年春季(4-5月份)和秋季(9.10月份)各调查I次;系统鼠情调查每月调查1次。3.3调查方法3.3.1地下鼠采取土丘系数法和切洞堵洞法。3.3.1.1土丘系数法每种立地类型选择3-5块面积lh耐的辅助标准地,统计各标准地内的新土丘数。根据土丘挖开洞道,间隔2昼夜进行检查,凡封洞者即为有效洞。在有效洞布箭,弓箭(地箭)与洞口的距离为切开的洞口直径的2倍。一昼夜检查1次,及时重设弓箭(地箭),连续捕杀2昼夜。然后统计捕获的尉鼠种类和数量,

6、计算出土丘系数和捕获率。土丘系数二艺(辅助标准地内的实捕尉鼠数/辅助标准地内的土丘数)/辅助标准地数。标准地内黔鼠数量二土丘数X土丘系数黔鼠密度(只/hm2)=标准地内黔鼠数/标准地面积捕获率(P):p= n/(N X H) X 100%(1)式中:P-捕获率;n-捕获的粉鼠数;N一设置弓箭数;H一捕鼠昼夜数。捕获率可作为助鼠密度的相对指标。3.3.1.2切洞堵洞法在土丘不明显的情况下进行。即:每种立地类型选择3-5块面积为1 hm2的辅助标准地,在每块辅助标准地内,对怀疑有励鼠活动的洞道开切洞口100个(或每亩切开6-7个洞口,不包括废弃洞,不足100个者按实际切洞数计算),在切洞一昼夜后调

7、查堵洞数,凡堵洞者即为有效洞口。然后采取弓箭(地箭)射杀和挖捕相结合的方法,将其e鼠全面捕尽。计算出相关系数和固定标准地内鼠口密度。DB13/T 886-2007相关系数二【E(辅助标准地内的实捕尉鼠数/辅助标准地内的有效洞口数)/辅助标准地数;黔鼠密度二固定标准地内的有效洞口数X相关系数。3.3.2地上鼠采取夹日法。鼠铁:棕背郭、田鼠采用中号板铁(12 cmX6.5 cm),鼠兔采用中号或大号板铁(15 cmX8 cm),沙鼠采用大号板钦。食饵:棕背w用炒熟的白瓜子或油炸花生米;田鼠、沙鼠用新鲜的胡罗卜鼠兔用黄豆。布夹方式:在标准地内,将100个鼠铁按铁距 5m、行距20 m的平行线或按z字

8、形、棋盘式等形式布放。检查统计:间隔24小时检查,用空铁将已捕获鼠的鼠铁替换,48小时或72小时后将捕鼠铁全部收回。逐日统计捕获数量并分雌雄记载,计算捕获率。捕获率=捕获鼠数/(鼠铁数X2) X100%或捕获率=【捕获鼠数/(鼠铁数X3) X100%其中鼠铁数为实际收回的鼠钦数量。采用夹日法调查时,要求鼠铁、食饵和布夹方式历次一致。3.4害鼠种类调查对各标准地捕获的鼠类标本分别进行编号、鉴定鼠种及性别、测量体尺,结果填入表B.103.5害鼠密度调查3.5.1地下鼠采用土丘系数法捕鼠,统计捕获的尉鼠种类和数量,计算出土丘系数和捕获率,填写表C.1和表D.1;采用切洞堵洞法捕鼠,计算出相关系数和固

9、定标准地内鼠口密度,填写表E. 1和表F.103.5.2地上鼠采取夹日法捕鼠,逐日统计捕获数量并分雌雄记载,计算捕获率,将结果填人表G.103.6繁殖特征调查雌鼠:逐月解剖雌鼠,观察子宫是否充血肥大,胎仔数和子宫斑数,度量胎仔发育的长度、重量。雄鼠:根据肇丸下降长度及重量来确定。结果填入表H.103.7年龄结构调查每月定期采集30只以上的标本,以体长、月同体重或体重为基本指标,参照臼齿磨损度、头骨干重、头骨量度、颖骨骨缝的愈合程度、阴茎骨等,确定鼠类的年龄结构,结果填人表I.10几种害鼠年龄结构划分的参考指标见资料性附录003.8林木受害情况调查3.8.1按受害面积计算对林地进行全面调查,统计

10、发生鼠害的面积,计算出受害面积百分率,填写表J.10受害率(%)=(受害面积/总面积)X 100%3.8.2按受害株数计算结合春季鼠口密度调查进行。采取样株调查法,即:将标准地划分为10-巧块样方,从中随机确定3块,要求样方内林木株数不少于100株。然后,在样方内逐株调查。填写表K. I。计算出受害株率和死亡株率。受害株率二(受害株数/调查株数)X 100%(注:受害株数包括死亡株数)死亡株率二(死亡株数/调查株数)X 100%3.8.2.1地下鼠危害以树下有鼠洞,且树叶发灰、发黄色,顶芽生长缓慢判定为受害。3.8.2.2地上鼠危害以树干四周皮部1/4以上被啃食、侧枝被啃断1-3枝或侧根际被挖

11、啃1/4为林木受害的统计起点。DB13/T 886-20073.93.93.9发生程度.1统计起点以受害株率3%或捕获率1%为统计起点。.2以林木受害情况划分发生程度见表20表1林木害鼠发生程度划分I类型轻中重受害株率%3-1011-2021死亡株率%1-34.10113.9.3以捕获率划分发生程度见表30表2林木害鼠发生程度划分nw鼠鼠兔棕背郎田鼠轻中重轻中重轻中重轻!、1重1-56-15169-2425-4950春5秋1-45-14151-45- -14一153.10调查情况汇总森林害鼠调查结束后,根据害鼠捕获率和林木受害情况统计害鼠发生程度,当两种统计方法的结果交叉时,按“就高不就低”原

12、则处理。将害鼠密度及林木受害情况汇总,填写森林害鼠危害情况汇总表L.104预测预报4.1发生量预测根据多年积累资料,建立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4.1.1种群密度预测法4.1.1.1通过春季种群密度预测当年秋季种群密度Y,二a+b Xt式中:x-春季种群密度;Y一秋季种群密度;t一年份。4.1.1.2通过秋季种群密度预测翌年春季种群密度X,=c+d Y,_,式中:X-春季种群密度;Y一秋季种群密度;t一年份。4.1.2捕获率预测法(2)(3)DB13/T 886-20074.1.2.,通过春季捕获率预测当年秋季捕获率Y“二e+f x,(4)式中:Y一春季捕获率;e一秋季种群密度;t-年份。4.1

13、.2.2通过秋季捕获率预测翌年春季捕获率x,=g+h Y.-I(5)式中:x一春季捕获率;y一秋季种群密度;t一年份。4.1.3通过春季鼠情预测当年发生量F=pXaXbXcX (1-d),(6)式中:F一当年仔鼠发生量(只/ h m ;P一春季鼠口密度;a一雌雄鼠率雌/(雌十雄);b一平均胎仔数;c一年繁殖胎数;d一各种因素所致死亡率之和。4.2防治适期预测根据发生量预测结果以及早春害鼠繁殖的早晚、种群年龄结构和组成、结合气候条件、食物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害鼠数量高峰期出现的时期,确定防治适期。种群发生动态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如下:种群发生基数:春季种群基数大,种群数量增长快。种群繁殖状况:种

14、群繁殖提早,参与繁殖的个体增多,种群中雌性比例大时,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种群年龄结构:种群成亚比80%以上,3个月后种群数量则高,种群成亚比40%以下,3个月后种群数量则低。环境因子:寒流、暴雨、食源缺乏和天敌对害鼠发生不利。4.3鼠情报告4.3.1绘制鼠情分布图以行政区划图为底图绘制。用不同的符号表示鼠种(如ZB一棕背黔;QTS一其它鼠种),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发生级别的发生面积(红色一重;黄色一中;蓝色一轻)。4.3.2鼠情分析报告包括本地区林分基本情况、存在的害鼠种类和针对鼠害发生情况预测的结果等内容。在调查结束后5日内将鼠情分析报告和附录L害鼠发生情况汇总表一并上报。5综合治理5.1综

15、合治理原则集中连片,重点防治;灭效与环保并重,讲求持续控制;统筹规划,联防联治,统防统治。5.2综合治理的目标DB 1 3/T 886-20075.2.,降低鼠密度把鼠密度降低到1%(捕获率)以下。5.2.2控制损失率将林木受害株率控制在3%以下。5.3防治时间鼠害防治在春(4-5月份)、秋(9-10月份,坝上地区可选择在8-9月份)两季进行。造林地在造林前的7-10天进行。实施防治时以林场(乡、镇)为单位。5.4防治策略5.4.1轻度发生区以预防工作为主,利用天敌控制。5.4.2中度发生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加大生物防治比例,通过各种生物、物理、生态防治措施对害鼠进行控制。采用苗木深坑深栽、

16、用拒避剂和多效抗旱驱鼠剂等浸蘸苗木根茎或拌种、挖掘防鼠阻隔沟、物理器械捕打、使用鼠用植物不育剂,并辅之以封育、营造混交林等营林措施破坏害鼠生境。5.4.3重度发生区以压低鼠口密度为主,采用化学、生物、生态等技术措施,进行全面防治。可以使用C一肉毒素、嗅敌隆等生物毒素杀鼠剂和化学杀鼠剂、多效抗旱驱鼠剂等进行防治。5.5综合治理措施5.5.,生态控制5.5.1.1造林设计营造针阔混交林和速生丰产林,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合理密植,促进林分提早郁闭。5.5.1.2抚育将造林地内的枝枉、梢头、倒木等清理干净;及时清除林内灌木,搞好林内环境卫生;控制抚育采伐及修枝的强度;定点堆积采伐剩余物;在害鼠数量高峰

17、年,提供代替性食物。5.5.2物理防治结合鱼鳞坑整地进行深翻,并挖掘防鼠阻隔沟50 cm深的垂直水平沟;对于害鼠种群密度较低、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灭鼠的林地,可以采用物理器械灭鼠(如鼠铁、地箭等)或在树干基部捆扎塑料、金属等措施。5.5.3化学灭鼠化学杀鼠剂要求高效、低毒、安全无公害。应以使用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为主。为保证灭鼠效果,可以把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与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轮换交替使用,常用杀鼠剂的使用见资料性附录P.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二次中毒和污染环境的杀鼠剂,禁止使用的杀鼠剂见资料性附录Q。化学灭鼠时,应根据鼠类分布情况,划定施药区,重点施药。对洞口明显的鼠类,可按洞口投饵;对洞口不

18、明显的鼠类,可采用条状投饵,即每隔一定距离并呈直线状投饵,田鼠条间距为20 m,沙鼠条间距为30 m,黄鼠条间距为50 ma5.5.4生物毒素灭鼠采用C一肉毒素,配制成毒饵使用(见资料性附录C)05.5.5保护利用天敌保护和招引鹰类、鸽类、A类、狐狸、蛇类等鼠类天敌,利用天敌的捕食作用控制鼠害。在人工林内,堆积石头堆或枝柴、草堆,为害鼠天敌的栖息和繁衍创造条件;保留高大的阔叶树、悬挂招引杆或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段,可以招引0类、猛禽等天敌动物。5.5.6林木保护剂防治P-1拒避剂:采用5.5倍水溶液,涂(浸)抹苗木茎(基)干。DB13/T 886-2007多效抗旱驱鼠剂(RPA):采用150倍

19、水溶液和成泥浆蘸根;400800倍水溶液,在容器苗出圃前进行浇灌。5.6安全措施在鼠害防治投药前,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标语牌等多种形式,做到家喻户晓,详细说明鼠害防治的时间、地点,严防群众到施药林地放牧。在施药区要设置严禁放牧的警示牌,以免人畜中毒事件发生。杀鼠剂和毒饵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准擅自启动;搬运、分装、配制和投放毒饵时,操作人员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配制、包装、投撒毒饵的容器和工具要专用,严禁人畜混用;中毒者要及时抢救。5.7防治效果调查对同一个类型的生态林分,以害鼠平均捕获率与最高捕获率之间的中间值做为一个基点鼠密度,把捕获率与基点鼠密度最相近的地块作为防治

20、效果鼠密度调查的标准地。标准地要设置均匀,有代表性。在每处防治面积100 hm2以下的地块,选1个标准地,共选3处;在每处防治面积100 hm2-500 hm2之间的地块,选2个标准地,共选6处;在每处防治面积500 hm2以上的地块,选3个标准地,共选9处。防治前、后鼠密度调查标准地必须是同一块地。填写防治效果调查表M.10防治效果=(防治前鼠密度一防治后鼠密度)/防治前鼠密度考核标准:防治效果达90%以上的为防治合格。达不到合格标准,要进行复防。6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的技术档案管理预测预报档案:预测预报单位要严格按照省统一制发的预测预报表格内容认真记录,不得随意修改;各有关资料,如原始记录、

21、照片、录像、文字、数据等及时整理;建立专业技术档案;各类测报资料最少一式两份,一份本单位长期存档,另一份上报主管单位。综合治理档案:应包括的有关文件、录像、照片等资料、防治方案设计、本区内森林鼠害(分鼠种)分布及防治图、各种统计表格以及做好各种害鼠标本等。DB13/T 886-2007附录A(规范性附录)害鼠标准地概况记录表地点描述林木组成受害树种树龄/a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冠幅/m坡向(阴、阳)坡度(0900)发生类型(偶发、常发)主测害鼠其它害鼠立地类型该立地类型林地面积/h耐土壤质地土壤厚度/cm植被种类海拔/m调查人:调查时间:年 月日附 录日(规范性附录)鼠种调查登记表单位名称

22、:发生类型(偶发、常发):立地类型:编号鼠种名称性别尾长m们n后足长rnrn调查人调查日期:年 月日附录C(规范性附录)0鼠土丘系数调查表单位名称:立地类型:发生类型(偶发、常发林地面积(hm2) :实捕辅助标准地号土丘数个有效洞口个设置弓箭个调查人:附录D【规范性附录)盼鼠密度调查表标准地号土丘数个捕获率%鼠密度只/hm2备注调查人:附录E(规范性附录)v鼠相关系数调查表单位名称:发生类型(偶发、常发):辅助标准地号切洞数个堵洞数个有效洞数个/h耐调查人DB13/T 886-2007附录F(规范性附录)e鼠有效洞口调查表单位名称:立地类型:发生类型(偶发、常发):林地面积(hm2):标准地号

23、有效洞口数个/hm2相对黔鼠数只备注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附录G(规范性附录)害鼠密度调查表单位名称:标准地号代表面积雌I雄收回鼠钦数个I捕获率%置夹时间各注捕获种类捕获数只调查人:调查时间:年 月日附录H(规范性附录)鼠类繁殖特征调查表单位名称:标准地号鼠种名称性别雌鼠雄鼠子宫胚胎翠丸充血肥大只数只长度mm宽度mm重量g下降长度mm重量g调查人:调查时间:年 月日10DB 13/T 886-2007附录!(规范性附录)鼠类年龄结构调查表单位名称:标准地号鼠种名称性体长别I mm体重R体重年龄结构IImNV调查人调查时间:年 月日附录J(规范性附录)林木受害面积调查记录表单位名称调查面积hm

24、2受害面积hm2受害率%调查人调查时间:年 月日附录K(规范性附录)林木受害情况调查记录表单位名称标准地号调查株数株受害株数株死亡株数株受害株率%死亡株率%代表面积hm2调查人调查时间:年 月日DB13/T 886-2007附录L(规范性附录)害鼠发生情况汇总表年份:测报单位名称:主测鼠种:单位林分面积hm2标准地数块发 生 面积hm2备注计轻中重合计汇总人:汇总时间:年 月日附录M(规范性附录)防治效果调查表标准地号灭鼠率,%考核结果单位名称调查人:调查时间:年 月日12DB13/T 886-2007附录N(资料性附录)害鼠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N.1导言本附录分别给出了中华kt鼠、东北0鼠、草

25、原黔鼠、棕背鼠平、棕色田鼠、布氏田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达乌耳鼠兔8种鼠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描述。N.2东北w鼠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N.2.1形态特征体形粗短肥胖,近中型,体长为(186.67士1.9) mm,体重为(282.3118.22) g。吻钝圆、污白色,头大而偏,耳壳不发达,隐于毛下。眼极小。体毛细软而有光泽。成体毛色棕黄,背毛为灰棕色,毛干浅灰。毛端棕色,吻四周白色或黄白色。额顶有一块明显的白色斑点,其大小变化很大,在个别鼠体上可能完全消失。体侧及前后肢的外侧毛色与背毛相似,腹毛灰色,稍显浅褐色,与体侧无明显界限,尾和后足均为白色。头骨短,颅全长(44.06土0.25) mmN.

26、2.2生活习性东北黔鼠栖息于草原、农田、山地丘陵、灌丛、森林等处。不冬眠,昼夜活动,多在清晨及黄昏活动,活动因季节不同而有改变,春季与秋收以后,以11-13时活动较多,夏季全天活动。有见风堵洞习性,性情孤癖,除繁殖季节外均为独居。洞穴比较杂复,一般可分为洞道、厕所、窝巢及仓库。洞道全长50 m-70 m,离地面深20 cm-50 cm,洞道两侧的面布有许多土丘,有的在洞道的上方。雄鼠洞系地面土丘呈一条直线排列,雌鼠洞系地面土丘成片分布,杂乱无章。洞道直径为8 cm-10 cm,窝巢与仓库距地面1 m以上,北方寒冷地区的越冬窝巢深达2m以上。巢室较大,长50 cm,宽20 cm,高15 cm,食

27、性杂,主要采食植物的根系,也啃食茎、叶和花。喜食植物的块根、块茎及鳞茎。对苦英莱、牡篙等植物较喜食。贮藏的食物包括茅草、苔草、甘薯、马铃薯、胡罗卜、豆类及花生等,在越冬仓库发现贮有樟子松根。繁殖主要在4-6月间,1年繁殖1次,每次产2-4仔,据解剖调查最多可怀8仔。N.3草原e鼠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N.3.1形态特征外形如东北尉鼠,但额顶无白斑,短粗有力,前足具镰刀状粗爪。耳小隐于毛下。尾上衫短毛。体背毛色较淡,一般为银灰色而略带淡49色,无明显的锈红色。头顶、背部与体侧的毛色相似。头骨粗短,具明显的棱角。头骨在人字峪处成截切面。鼻骨宽平,后部较窄,短于前领骨鼻突。人字峪相当粗大,眶前孔略成三角

28、形。听泡扁平。上领三个臼齿的结构基本相同,每齿的内侧都有一陷角,外侧有两个内陷角。下领第一臼齿内侧有三个内陷角,其咀嚼面的最前一叶近似圆形。第二下臼齿内侧各有两个内陷角,其咀嚼面的最前一叶近乎横列。第三下臼齿外有两个极不明显的内陷角。N.3.2生活习性DB13/T 886-2007草原0鼠喜栖居于土质较为松软的草原,在半荒漠地区的稀疏草地上亦有。在挖掘洞道时,拱土造丘。土丘多分布于洞道的两侧,少数在洞道的上方。土丘直径一般为50 cm 70 cm。土丘间距I m-3 m。洞道相当长,夏季洞道距地面较浅,约在30 cm-50 cm,冬季洞道距地面深达2m左右,位于冻土以下。该鼠常年地下生活,偶尔

29、到地面活动,但十分罕见。它以挖掘洞道的方式,在地下觅食植物的根部。一年四季均有挖洞活动,春、夏、秋三季活动较多,尤其以春末夏初活动最频繁。雨后及清晨傍晚最为活跃。该鼠5月份开始繁殖,每年产仔2胎,每胎3-4只仔。N.4中华0鼠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N.4.1形态特征体型肥胖,四肢短小。吻钝圆,耳壳极度退化,隐于毛下,眼小,尾短,几乎裸露。前足的爪强壮有力,第2, 3趾爪长几乎相等。体背毛色一般银灰色,并带有明显的锈红色,腹毛灰黑,毛尖略带有锈红色,唇上方和两眼之间有一较小的浅色区,额部中央一般有一块小的白斑点。足背与尾毛稀疏,为白色。头骨粗大,老体有发达的眶上峪、u峪和人字峪。两颖峰之间形成凹陷,

30、人字峭后面的头骨部分向后倾斜,呈一个斜面转向下方。眶前孔倒三角形。听泡小而低平。上门齿较强大,第1上臼齿较大,其侧有2个内陷角,与外侧的两个内陷角交错排列,将咀嚼面分割成前后交错排列的三角形与一个略向前伸的后叶。第2, 3上臼齿较小,结构基本相同,唯第3上臼齿后端多数有向后外方斜伸的小突起。N.4.2生活习性广泛栖息在农田、草原、河谷、山地及丘陵地带的林区,属严格的地下生活类型。洞道结构复杂,地表面上常有不规则散布的小土丘。洞道有经常来去的水平通道,直径稍粗,洞壁比较光滑,距地表约20-30 cm。在水平洞道中还有1-2条垂直向下的垂直洞道(朝天洞),长度达1 m左右,该洞为避敌或通向巢室(老

31、窝)的通道。老窝附近雌性有产仔洞、粮仓、厕所等洞。老窝距地表较深,深度1-3 m不等。食性很广,各种作物、林木、根茎、种子、蔬菜杂草等几乎无所不食,但特别喜食大葱,首蓓、马铃薯、红薯、豆类和玉米。该鼠昼夜活动,但以夜间、晨昏活动为主。全年活动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在春季繁殖交配期,一是在越冬前贮粮阶段。盛夏期活动性减低,从11月至翌年2月底,主要在老巢中生活。4月开始繁植,8月结束,胎仔数一般为1-4只,偶有5只者,以2-3只为多。N.5棕背w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N.5.1形态特征体型粗胖,体长80 mm-130 mm。尾短而纤细,约为体长的1/3,四肢短小,足掌上部生毛,背侧毛长至趾端,足垫6枚。

32、耳较大,但大部藏于毛中。背部由额至背均为红棕色,眼前到吻端为灰褐色。背毛基部灰黑色。尖端红棕色。体侧黄灰色,基部亦是灰黑色,毛梢色较淡,背及体侧均杂有黑毛。腹面污白色,腹中央微发黄,四肢腹面亦较灰。尾上面与背色相同,下面与腹色相同。头骨较粗短,颅全长一般超过25 mm,鼻骨短,后端很窄。眶间部分中央有下凹的纵沟。眶后突明显,微伸向两侧。颧骨中部部分很宽大。第一、第二上臼齿各有5个封闭的三角形,第三上臼齿有4个,上领第三臼齿内侧有3个突角。DB13/T 886-2007N.5.2生活习性为典型的森林鼠类,栖息于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杨桦林、栋林及沼泽地等各类生境。最适生境是平缓坡采伐迹地,在混交

33、林中数量亦较多。所以当森林采伐后可以引起种群数量的增加;其数量分布与生境中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有很大关系。坡度较小的林地和郁闭度小的人工林中数量较多。洞穴多在枯枝落叶层下、树根下或倒木旁,有时利用腐朽树根的空洞作洞。冬季在雪层下活动,雪面有洞口,雪下有纵横的洞道。昼夜均有活动,夜间活动频繁。食性有季节性差异。夏季喜食植物的绿色部分。冬季及早春食源贫乏时,以种子及植物茎的韧皮部为食。采食时常攀登在小枝上,啃咬树皮和植物韧皮部。遇数量大发生年,冬季能将林中幼树和灌木的树皮全部剥光。一般在4月份开始繁殖,每窝平均仔数5-7只。8月份基本停止繁殖:9月份仅见个别孕鼠,春季出生的幼鼠很快达到性成熟并参与繁殖

34、。因此数量增加很快,有明显的季节波动。数量高峰一般在7-9月间。数量有年间波动,数量高峰有3年一次或4年一次的不规则波动。气候条件是影响棕背鼠平数量变动的原因之一。11月中、下旬的降雪量大,雪被形成早,来年春季的数量就增高;反之,则不然。N.6棕色田鼠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N.6.1形态特征成鼠体长88 mm-112 mm,尾长17 mm-26 mm,后足长14 mm-17 mm。耳小而圆,耳廓不超过毛外,几乎被毛掩盖。尾短小。身体呈圆筒形,静止时,缩成短粗状。幼体毛色为浅褐色,成体毛色较深,背方从吻端至尾基部均为有光泽的棕灰或棕褐色,并杂有黑色毛,毛基呈深灰色,体侧毛较背部浅,为浅棕黄色,腹部及

35、四肢内侧略呈乳白色,毛基灰色。足背毛稀疏呈污白色。尾毛二色,上面黑褐,毛尖端发白,下面灰白色。N.6.2生活习性棕色田鼠大多喜欢栖居于靠水而潮湿的地方,尤其在土质松软、草被茂密的洼地、水渠两旁及稻田埂等处。在地表裸露、草被稀疏的平坦耕地和自然形成的坡楞地则分布较少。该鼠洞穴构造复杂,洞系大体由地面土丘、取食道、干道,仓库及窝巢等部分构成。一个洞系内有鼠和仓库数目不等,平均一个洞系内有仓库5个,有鼠5-7只。每个仓库中贮存食物2斤多,有杂草,芭英菜根、白草根、蒲公英根,沙篙根以及甘薯、菠菜,韭菜大麦穗等。有顺序地存人库中,备越冬食用。营地下洞道生活。有推土封洞的习性,在风和日丽的天气,挖开洞历时

36、7 min 15 min即推土封洞;有风天气,一般在3 min就封洞。封洞时先窥探洞外动静,然后迅速转身,用四肢急速扒土,并用臀部向外推土;动作十分敏捷。挖掘洞道时,将土推出地面,故在地面形成数量不等的小土堆。土堆直径一般在14 cm-20 cm,土堆下部即是洞口。在一个完整的洞系范围内,土堆可达25-28个,偶尔有多达50个以上的。多以植物的地下茎及绿色部分为食,尤其嗜食多汁的植物根部。该鼠为家族或群居性种类,一个洞穴内有4-6只,多达16只,其生殖力不太强。每胎2-5只,以4只居多,一年可生育多次。N.7布氏田鼠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N.7.1形态特征DB13/T 886-2007体长90 m

37、m 135 mm。尾和四肢较短,尾长18 mm-28 mm。后足长17 mni 20 mm,约相当于其尾长的2/3。掌和趾下部裸露。耳较小,约为10 mm-13 mm。夏毛体背沙黄色,毛基呈黑灰而毛尖为沙黄色,杂以少量黑毛。体侧较浅而与背部的界限不清。腹部呈乳灰而略带黄色,毛基灰色,毛端乳白色。足部和尾部都为浅黄色。头骨较宽大。颧宽一般可相当其颅长的3/5。成鼠的眶间宽超过3 mm。眶间峪在眼间的中央仅能相遇,不形成纵棱。愕骨后缘中央有下伸的小骨与翼状骨相连,在两侧形成翼窝。前领骨的后缘与鼻骨后缘齐平。第一上臼齿的内外侧各有2个关闭的三角形。第二上臼齿外侧2个、内侧1个。第三上臼齿内侧有3个突

38、出角。第一下臼齿后端横齿叶之前有5个关闭的三角形,内侧3个,外侧2个。前端还有1个不规则的齿叶。第二下臼齿的横齿叶前有4个三角形,内外各2个。第三下臼齿由3块向内倾斜的齿叶组成。N.7.2生活习性群居性鼠类。洞系大体上可区分为三种类型:即越冬洞、夏季洞及临时洞。临时洞仅1-2个有洞道相连的洞口,作避难之用。越冬洞最复杂,由夏季洞进一步加工扩展而来,每一洞系通常有8-16个洞口,洞口之间有跑道相连,跑道可以通到周围采食基地;越冬洞系的地下部分有仓库、巢室和厕所等部,各部之间贯通有纵横交错的地下洞道,大部分洞道都分布在离地面大约12 cm-22 cm的深度。田鼠建修洞穴,将地下的土壤翻到地面,形成

39、土丘,土丘高度约4 cm-8 cm,占地约4时-6讨。布氏田鼠行“家族”生活方式,即同一洞群内有由少数成体和一定数量的幼体或亚成体组成的家族。有贮粮习性。繁殖力很强,每胎产仔5-10只。有迁移习性,迁移距离可达4 km 10 km,N.8子午沙鼠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N.8.1形态特征体型较小,鼠成体小于155 mm。尾短于或稍长于体长。背毛呈浅沙黄色或沙褐色,毛基灰色。腹毛从毛的基部到末端均为洁白色,没有杂毛,这是与长爪沙鼠的明显区别。尾毛一色,为锈黄色。尾末端具黑色或浅棕黄色长毛,在尾稍略呈毛束状。爪尖白色,基部浅的褐色。听泡特别大。上门齿前面有一条稍偏外缘的纵沟。N.8.2生活习性栖居于荒漠

40、、荒漠草原及平原丘陵环境中,尤其喜居沙质松土地带的沙篙、锦鸡JL丛下。在农田、果园、住宅区也有栖息。子午沙鼠的洞穴有临时洞、夏季洞和冬季洞之分,洞道结构比较简单、多数为单口洞,有时有两个出口,洞口直径3 cm-6 cm,洞口多开在灌丛、草根下。洞内有分支,一些分支末端紧靠地面,形成盲洞,便于遇敌时破土逃走。洞道长2-4 mo巢常位于距地表面1 m左右的深处,冬季较深,可达2 in以下。不冬眠,主要是夜间活动,春季由于取食及挖掘洞道,活动较频繁。以食植物种子为主,也食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农田啃食作物幼苗、盗食精粮。秋季贮粮越冬。一年繁殖3胎,每胎平均6仔。N.9长爪沙鼠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N.9.1

41、形态特征体型较小,成体体长100 mm-150 mm。尾长约为体长的3/4。头尖、尾端毛长,形成笔状“毛束”。趾端有黑褐色,强爪,呈弯锥形,十分锐利,眼大、耳明显。尾被密毛适于掘洞。后肢肢部及掌DB13/T 886-2007部全被有细毛。体毛背部呈棕黄色,头和背中部毛有光泽,靠近尾端毛色微红,毛稍为黑色,毛基呈青灰色,中段为沙黄色,其中杂有黑褐色毛,体侧和颊部的毛色较背部暗淡。腹毛灰白色。尾毛背面为黑褐色,腹面为棕黄色,尾端毛束为黑色。颅骨较宽阔,大于颅长的一半;鼻骨窄长。额骨较低平,顶骨宽大,背面隆起。顶间骨一般近乎卵圆形,后缘向后突出,前缘稍向前突,并和顶骨后缘相接触。上领门齿前面有一稍偏

42、外侧的纵沟。上臼齿的咀嚼面较平坦。N.9.2生活习性喜栖居于沙质撂荒地、固定沙丘、锦鸡儿丛、田边、地埂、道路两旁等植被稀疏、植株低矮的地区。秋季贮粮,在农田附近,一个洞仓内可贮存粮食15 kg 30 kgo洞穴构造十分复杂,可分为越冬洞,夏季洞和临时洞。越冬洞复杂,有粮仓、窝巢等。夏季洞仅有窝巢。临时洞只作临时休息或避难用,洞道短而浅。洞口的大小与土质有关,土质疏松则洞口大些,反之较小。一般洞口径约为3.5 cm-8 cm。每一洞群由洞口4-巧个,洞道总长可达10 mo长爪沙鼠破坏固沙植被,啃食固沙植物,盗食固沙植物种子,危害固沙造林。吃植物性食物,在春、夏季吃草的幼芽、根须及茎、叶。人秋后,

43、食成熟的种子。冬季以存粮为食。白天活动,行动敏捷灵活。群居、不冬眠。严冬及酷夏活动较少,春、秋季各有一个活动高峰。风对活动影响很大,4级以上的大风很少活动。活动范围200 m-400 m,可达1000 m o4,-7月份是繁殖的盛期,雌鼠妊娠率可达4050%,1年产2-5胎,每胎产仔2.11只,平均6-8只。春季出生的幼鼠,当年即可参与繁殖。N.10达乌耳鼠兔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N.10.1形态特征体长125 mm-185 mm。后肢略长于前肢。无尾。耳大,椭圆形,有明显的白边。背方从吻端至尾基都是沙黄褐色,吻侧有黑色或沙黄色的长须,眼周有极窄的黑色边缘。耳壳具白色短毛形成的边缘。耳的后上方有一

44、明显的淡色小区。腹毛基部灰色,尖端污白色。四肢外侧的毛色与背面相同,内侧较淡。冬毛较长,沙黄色,杂以黑褐色的细纹。头骨中等大小,全长一般不超过45 mm。鼻骨狭长,前端稍微膨大,向后逐渐变窄。额骨隆起,因而头骨上方轮廓的弧度较大。有人字峪与矢状峭o颧弓粗壮,其后端延伸成一稍尖的长突起。门齿孔与9-孔合而为一,上门齿两对,前对大而弯曲,唇面有纵沟;后对较小,呈棒状。N.10.2生活习性一般栖息于沙质或半沙质的丘陵、山坡草地,平原草场及灌木丛等处。栖息地区一般植物较矮,有少量的小灌木丛。营群栖穴居生活,洞群多挖在草丛下。洞穴分为夏季洞和冬季洞。夏季洞结构简单,多数只有一个洞口。冬季洞构造复杂,有3

45、-6个洞口,直径约5 cm 9 cm。各洞口间有许多交织成网伏的跑道,洞道弯曲多枝,总长约3 m-10 m,在洞道中部育1-2个巢室,其中有用碎草建成的窝,在距洞口不远处有1-3个仓库。主要吃植物的绿色部分,亦吃植物的茎与根。常吃的植物有冷篙、锦鸡儿,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某些种类。亦吃固沙植物和幼树苗,不冬眠,秋季贮备食物。以白天活动为主,夏季中午天热时活动较少。冬季大雪之后,还可以在雪下作洞穿行。一年繁殖2胎,怀孕期1820天。每胎产仔5-6只,多至8只,幼鼠7天后长毛,睁眼后到洞外活动。DB13/T 886-2007附录0(资料性附录)几种害鼠年龄结构划分的参考指标0.1导言本附录给出了几种害

46、鼠年龄结构划分的参考指标。0.2殿鼠的月同体重?:97土8.019 g为幼体;219.8土4.392 g为成体I;263.1土2.356 g为成体II;309.6土3.228为老体。己:85.6士5.31 g为幼体;236士8.348 g为成体I;349.6土6.1479为成体II;405士11.780为老体。0.3棕背鼠平的桐体重?:21.1 g为成体II。16.0-24.0 g为成体I;24.1 g为成体II。棕色田鼠的桐体重30.6为老布氏田鼠的体长4 05d体d120 mm为成体II。0.6长爪沙鼠的体长感90 mm为幼体;91 mm- 110 mm为亚成体;110 mm为成体。常用杀

47、鼠剂的使用药物名称使用方法毒饵浓度(%)投饵量投饵方式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0. 005黄鼠15-20 g/洞、沙鼠2 g/洞0.010.02即鼠log/洞大隆0. 001-0.0051 000 g/hm“或5-10 g/洞一次投药或一周投1次第一代抗凝血杀鼠齐U敌鼠钠盐0.05-0. 11 000-2 250 g/h耐饱和式投药氯敌鼠0.05-0. 13 000 g/hmz一次投药杀鼠迷0. 075500-1 000 g/hm2一次投药杀鼠灵0. 025500-1 000 g/hm2投药间隔小于48小时生物毒素杀鼠剂C型肉毒素一次投药DB13/T 886-2007附录Q(资料性附录)国家禁止使用的杀鼠剂Q.,导言本附录给出了国家禁止使用的二次中毒和污染环境的杀鼠剂。Q.2国家禁止使用的杀鼠剂国家禁止使用的杀鼠剂包括氟乙酸纳(1080),氟乙酞胺(敌蚜胺、1081)、毒鼠强(鼠没命、四二四)、毒鼠硅(绿硅宁、RS-150)、甘氟;毒鼠碱、鼠立死、硫酸铭、安妥、亚砷酸(砒霜、白砒)、灭鼠优等。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