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1174-2010 松线小卷蛾、落叶松线小卷蛾防治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66398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4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 T 1174-2010 松线小卷蛾、落叶松线小卷蛾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13 T 1174-2010 松线小卷蛾、落叶松线小卷蛾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13 T 1174-2010 松线小卷蛾、落叶松线小卷蛾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13 T 1174-2010 松线小卷蛾、落叶松线小卷蛾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13 T 1174-2010 松线小卷蛾、落叶松线小卷蛾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 020B 65 D B 1 3卜J丬、竺T冫pi省地方标准DB 13/T 117今一2010松线小卷蛾、落叶松线小卷蛾防治技术规程2010-01-14发布2010-01-29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 13厅117今一2010月q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局提出。本标准土要起草单位: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毕华明、刘春延、屈金亮、房汉文、安长明、朱晓青、国志锋、王春风、刘J“智、朱凤恩。DB13/T 117今一2010松线小卷蛾、落叶松线小卷蛾防治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松线小卷蛾(Zeiraphera gr

2、isecana)和落叶松线小卷蛾(Zeiraphera lariciana)的防治技术规程。本标准适于河北省内松线小卷蛾、落叶松线小卷蛾的防治。2术语和定义卜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两种线小卷蛾松线小卷蛾(Zeiraphera grisecana)和落叶松线小卷蛾(Zeiraphera lariciana)2. 2防治指标为了控制两种线小卷蛾种群数量达到树木受害允许水平而需要采取防治措施时的虫口密度。2. 3逆温效应当高空温度高于地面温度时,使地面空气不能上升,形成逆温层。3控制原则和防治指标3. 1控制原则以营林技术为基础,通过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管理,改善松林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天敌的自身

3、调控作用,增强落叶松林对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综合采用营林、物理、生物、化学的方法进行防治。3. 2两种线小卷蛾的防治指标两种线小卷蛾虫口密度达到中度危害程度的最低虫口密度时进行防治。危害程度划分标准附录Co3. 3虫口密度调查见松线小卷蛾、落叶松线小卷蛾预测预报技术规程。4防治措施4. 1营林技术措施在发生区的宜林荒山,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混交林;对发生区的疏残林,保护利用原有地被物,补植阔叶树种。可选用山杨、白桦、硕桦、山榆、槭树等与落叶松混交。混交方式采用株间、带状、块DB13/T 117今一2010状均可。增植蜜源植物山刺玫、六道木、忍冬、锦带花、毛棒、绣线菊等。对郁闭度较大的松林,加

4、强松林抚育管理,适时抚育间伐,使林分通风透光。4.2生物防治措施保护两种线小卷蛾的寄生性天敌姬蜂Ichneumon sp.、蜘蛛等:招引灰喜鹊、大山雀、杜鹃等。4.3人工物理防治4.3. 1人工防治蛹期掀起地面枯枝落叶层破坏化蛹场所,冬季刮除或摘除带虫卵的树皮和球果。4.3.2物理防治两种线小卷蛾成虫羽化始盛前,设置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诱杀成虫,开灯期一个月,至成虫羽化期结束。4.4化学防治措施4.4. 1喷烟防治使用烟雾机施放烟雾剂对两种线小卷蛾进行喷烟防治。4.4.1.1适宜喷烟的条件两种线小卷蛾数量达到防治指标,虫灾面积较大,受害林木集中成片,郁闭度0. 5以上的高大林木;林内风速在1.

5、5 m/s以内(风速1. 0 m/s最佳)。4.4.1.2防治时期与作业时间在两种线小卷蛾2-3龄幼虫群集危害时是防治关键期;作业时间选择在大气呈逆温效应明显时进4.4.1.3药剂使用药剂种类及标准按按附录D执行。4.4.1.4药剂配制a)一台机次所用药量步行速度(m/s )x喷一台次所用时间X喷幅(m)x单位面积用药u(ml/ha) ob)将燃烧剂加入油箱,将药剂加入药箱,然后加入发烟剂,如药剂与发烟剂不棍溶,可用助燃剂与药剂1:1混溶后再加发烟剂,燃烧剂用90汽油,发烟剂用0柴油,助燃剂常用二氯乙烷、四氯化碳。4.4.1.5作业a)两机间距一般8 m-10 m,可根据当时虫情和风速、林龄及

6、郁闭度掌握。DB 13厅117车一2010b)平地或坡度小于30。的山地缓坡,步行速度为0. 8 m/s-1. 0 m/s;坡度人于30“的山地,步行速度1. 0 m/s-1. 2 m/s,应保持匀速。c)在平地,与风向垂直方向行走或逆风行走;在山地,沿等高线与风向垂直方向或逆风行走。4.4.2飞机喷雾防治4.4.2. 1飞机防治的条件当两种线小卷蛾发生中度以上的灾害面积超过人工防治能力时(约10 000 hm2以上),同时发生虫灾林分的地形处于平坦适于飞机防治作业条件时,即需要选择快速、高效的航空防治及时控制虫灾。4.4.2.2机型选择可选用直升机(如R44等)、固定翼妞机(如运五等)、轻型

7、飞机(如蜜蜂型等)。4.4.2.3药剂选择常用药剂见附录D表D. 104.4.2.4药液的配制妞机防治一般使用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每公顷施药液量4 500 ml-6 000 ml,药剂种类其用量见附录D表D. 1,药剂兑水为1:20倍液,同时为提高防治效果可增加润湿剂(尿素)巧0克公顷,沉降剂(食盐)150克公顷。4.4. 3地面喷雾防治4.4.3.1药剂种类及使用浓度药剂种类及使用浓度见附录D表D. 2.4.4.4药效调查a)在防治区内于防治前后分别按对角线抽样法抽取30株标准株,每株按上、中、卜3个层次及东、南、西、北4个方向共抽取12个标准枝,统计树冠两种线小卷蛾的数量。b)防治前

8、和防治后72 h调查虫口密度,结果分别计入附录C. 1和附录C. 2。计算虫口减退率记入附录C. 30c)减退率()二(防治前虫口密度一防治后虫口密度)防治前虫口密度X100%oDB13/T 117今一2010附录A资料性附录)松线小卷蛾与落叶松线小卷蛾形态特征、区别及生物学落叶松线小卷蛾、松线小卷蛾两虫由于习性相近,常混杂发生,故简称两种线小卷蛾。两种线小卷蛾主要虫态的形态区别见表A.1。两种线小卷蛾不同海拔的生活习性见表A.2,两虫主要生活史见表A. 3.表A. 1两种线小卷蛾主要虫态区别虫名落叶松线小卷蛾松线小卷蛾学名Zeimph era lariciana Zeiraphera gri

9、secana成虫展翅9 mm- 1 5 mm 14 mm -20 mm前翅深灰褐色深灰白色占外生殖器抱器瓣略宽,特别是在端部抱器瓣略窄,端部稍尖早外生殖器交配空外围几丁质板呈三角形几丁质板呈梯形utJ扁平,椭圆形,长0.5-0.7 mm,宽0. 4 -0. 5 mm,淡黄色。幼虫2龄体灰白色,肛上板前缘暗灰,其余部分色淡体黄白色,肛上板全部淡褐色3龄体灰白色,毛片淡褐,肛上板只前缘淡褐色,其余部分色浅体黄色,毛片和肛L板全部棕黑色4龄体灰白至黄白色,毛片淡褐,肛h板只前缘淡褐,其余部分色浅。体灰色,略带绿色,毛片和肛上板全部棕黑色5龄灰白至黄白色,头、胸足深褐色前胸背板、毛片淡褐色,肛上板前缘

10、淡褐色,其余部分色浅灰褐色,略带绿色,头、前胸被板、胸 足、毛片和肛上板棕黑色。蛹长4 . 3 mm- 7 . 4 mm 7. 0 mm-11. 0 mm蛹色淡褐黄色,光泽强。深褐色,光泽暗DB 13汀117车一2010表A. 2两种线小卷蛾不同海拔生活习性参考表虫态项目、虫名落叶松线小卷蛾松线小卷蛾主要危害区海拔(米)1 70 0- 1 90 0 1 600- 1 700Ohl孵化期与华北落叶松破苞发芽一致同等环境下晚5 d-7 d幼虫取食5龄时嗑齐巢端叶,主要在巢内取食。大部分4龄就将巢端叶磕齐,5龄时部分在枝叶间做巢或自由取食。下树盛期6月中旬同等环境下晚6d-8d前蛹期多在6d-10

11、d多为2d- 4d蛹化蛹盛期6月下旬同等环境下晚3 d-5 d蛹历期平均26 d平均21 d成虫羽化至交尾雌蛾3d,雄蛾4 d-5 d雌蛾4d,雄蛾5d交尾次数1-2次,平均I次1-5次,平均2次每次较为历时3 h 7. 5 h第一次交尾至产卵平均2. 7 d平均2. 2 d产卵盛期第一次交尾后第3-13 d第一次交尾后第4一巧d补营养后每雌产卵平均41粒,最多63粒平均171粒,最多292粒寿命雌雄9d-21 d,平均16 d 14 d-34 d,平均27 d5d-24 d,平均15 d 8 d-31 d,平均23 d表A. 3两种线小卷蛾生活史图虫态、月份9 - 3 4 5 6 8梦卩幼虫

12、蛹成虫卵注:幼虫一一一蛹成虫DB13/ T 1174- - 2010附录B(资料性附录)两线小卷蛾生活习性及危害特征落叶松线小卷蛾、松线小卷蛾两虫由于习性相近,常混杂发生,故简称两种线小卷蛾。在我省张家口及承德坝上林区,两种线小卷蛾1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树皮下或老球果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孵化,幼虫期42 d-46 do 6月上、中旬老熟幼虫下树,在枯枝落叶层内结茧化蛹。7月中、下旬成虫羽化。8月上、中旬产卵,以卵越冬。落叶松线小卷蛾成虫羽化盛期在7月14日至26日。羽化时刻4时至19时,高峰在5-7时。性比早:占=1:0.6-1. 3。羽化率23.9至89.8%,雄蛾羽化早于雌蛾1

13、d-2d,羽化后1. 5-16天有交配能力,但多在2.55天内交尾。雌蛾羽化当天至第8天均可交尾,多在羽化后3d开始交尾;一生交尾1-2次,每次历时1-6小时,平均3h;交尾一般在一F午3时以后开始。交尾后当天便可产卵,产卵历时最长18 d,产卵盛期在交尾后3-13天。成虫有吸食蜜露补充营养习性,且对产卵量有较大影响。经室内补给白糖水后,平均每雌产卵41粒,最多63粒。成虫产卵在枝、干裂皮下和老球果内,片状,一般每片20粒以下。树冠层干、枝上产卵较多,近地面干部和无裂皮的树冠顶部较少。成虫寿命:雌蛾9d-21d,平均16 d;雄蛾5d-24 d,平均15 d。第二年4月底至5月上旬为幼虫孵化盛

14、期。全天均可孵化。即将孵化的卵呈灰白色,外部可见到褐色虫灾时,1d-4d后便可孵化。孵化率多发生年代影响,发生前期90左右,后期在57-70之间。幼虫共5龄,全天均可取食。1-2龄幼虫在落叶松芽内头朝下蛀食心叶基部,一般每芽一头幼虫;3龄开始在芽心缀叶做巢,取食巢壁叶肉;4龄进入暴食期,嗑食壁巢、巢旁叶片;5龄时将巢口全部或半圆嗑齐,从附近嗑断叶片拖至巢内取食。6月中旬为幼虫老熟下树盛期,钻入枯枝落叶层2-5厘米处结茧化蛹,前蛹期3-16d,化蛹盛期在6月卜旬。化蛹率在55-90%,主要受发生年代和降水影响,蛹历期1937 d,平均26 d,发育至蛹历期的一半时,复眼变为黑色,继而触角变为褐黑

15、色,外部可见翅丫花纹时约过3天便可羽化。DB 13汀117车一2010附录C(规范性附录)调查记录表C. 1松线小卷蛾、落叶松线小卷蛾防治前虫口密度调查记录表(单位:头株)调查地点:海拔:坡度坡向:样地位置:林缘林内路旁林分类型:面积:郁闭度:平均数高:风向风速:虫龄虫态:调查时间:调查人:株号调查部位合计平均树冠卜部树冠中部树冠下部N s T E N S T E N S T E1230合计平均标准差DB13/T 1174一2010C. 2松线小卷蛾、落叶松线小卷蛾防治72h后虫口密度调查记录表(单位:头株)调查地点:海拔:坡度坡向:样地位置:林缘林内路旁林分面积及类型:林龄:郁闭度:防治药剂

16、:用药量:风向风速:防治时间:调查时间:调查人:株号调查部位合计平均树冠七部树冠中部树冠下部N S T E N S T E N S T E1234530合计平均标准差DB13汀117今一2010C. 3松线小卷蛾、落叶松线小卷蛾防治效果调查表虫种:单位统计调查人:统计时间:地点林分类型面积(ha)防治时间防治药剂用药量(ml/ha )防前虫日密度(头株)防治后72h虫口密度(头株)虫日减退率()C. 4松线小卷蛾、落叶松线小卷蛾危害程度划分标准虫种林龄(年)落叶松树冠针叶从数量范围(万从)平均丛数(万从)轻度“十”树冠针叶1/3被害一龄幼虫虫口密度(头株)中度“”树冠针叶1/3 2/3被害一龄

17、幼虫虫凵密度(头株)重度“十十”树冠针叶2/3以上被害一龄幼虫虫凵密度(头株)落叶松线小卷蛾16-23 2. 5-7. 0 4. 75 600-950 9 5 1 - 2 5 0 0 2 501以卜24- - 28 4 . 0 - 8 . 0 6 1 000- 2 000 2 001-3 500 3 501以上松线小卷蛾1 6 - 2 3 2 . 5 - 7 . 0 4. 75 450-750 751-2 000 2 000以上2 4 - 2 8 4 . 0 - 8 . 0 6 8 0 0 - 1 5 0 0 1 501-2 500 2 501以上DB13/T 117牛一2010附录0(规范性

18、附录)药物及使用方法D. 1防治松线小卷蛾、落叶松线小卷蛾的药剂及常用量药剂种类3%高渗苯氧威乳 油1.8阿维菌素乳 油1. 2苦参碱乳油25灭幼脲 III号单位:ml/ha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人工喷烟防治用6 7 5 - 7 5 0 3 7 5 - 4 5 0 4 5 0 - 6 0 0 4 5 0 - 6 0 0航空防治用量3 0 0 - 4 5 0 3 0 0 . 4 5 0 3 0 0 - 4 5 0 1 4 5 0 - 6 0 0D. 2地面喷雾常用药剂及使用浓度一森摆1.2苦参碱乳油3%高渗苯氧威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酷800-1 200倍液2 500-3 000倍液4 000-5 000倍液倍液0-0闪寸卜一一1的一田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