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1217-2010 强筋冬小麦调优栽培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66439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 T 1217-2010 强筋冬小麦调优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13 T 1217-2010 强筋冬小麦调优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13 T 1217-2010 强筋冬小麦调优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13 T 1217-2010 强筋冬小麦调优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13 T 1217-2010 强筋冬小麦调优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 020.01B 05卜J刁、竺,甲刊DB13省 地 方 标准DB 13/ T 1217-2010强筋冬小麦调优栽培技术规程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regulation of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forstrong gluten winter wheat2010-05-10发布2010-05-25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 13/T 1217-2010.JJ月-月IJ吕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菜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菜城市

2、农科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凤玲、蔡淑红、曹刚、王志辉、张胜爱、杨海川、何建兴、马吉利、蒋晓茹、成铁刚、高丽敏、李艳芬、郝秀钗、崔爱珍、张世辉、许宁。DB 13/T 1217-2010强筋冬小麦调优栽培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强筋冬小麦公顷产量6 750-8 250 kg(每亩450550 kg),品质指标达到蛋白质)14%,湿面筋)32%,稳定时间)7分钟的栽培基础条件和管理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冀中南冬麦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

3、 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 686硫酞脉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调优在品种、环境选择的基础上,通过栽培技术的调控,使强筋小麦品质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以上。4实现目标产量所具备的基础条件4. 1气象因素4.1.1温度()适宜在常年平均气温3130C,小麦生育期间(不包括冬季)0以上积温2000 2200 0C,冬小麦越冬期间负积温)-240 0C,极端最低温度)-15

4、0C o4. 1 .2日照(h)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2 300 he4. 1. 3降水(mm)年平均降水量琪700 mm o4.2土壤条件符合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地势平坦,有良好的耕作基础,壤土、中壤土或重壤土。耕作层含有机质)1.5%,全氮)0.08%,速效磷)18 mg/kg,速效钾)80 mg/kg.4. 3灌溉条件DB 13/T 1217-2010符合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全生育期排灌方便。冬前保证能浇1水,春季保证适时能浇2水至3水。5主要生育指标和生产目标5. 1冬前壮苗指标越冬期小麦主茎叶龄5-6片,单株茎数3-5个,单株次生根4-8条。冬前生长健壮。5

5、.2群体动态指标苗公顷数210. 330万(每亩14-22万),越冬期公顷茎数975. 1 200万(每亩65-80万),返青期公顷茎数1 200.1 350万(每亩80-90万),起身期公顷茎数1 350 1 650万(每亩90-110万),挑旗期公顷茎数705-825万(每亩4755万),成熟期公顷穗数675一 780万(每亩4552万)。5.3产量结构指标适宜产量结构指标:公顷穗数675-780万(每亩45-52万),穗粒数30-33粒,千粒重38.42 g,产量6 750-8 250公斤/公顷(450-550公斤/666.7 m2) a5.4品质指标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6播种6. 1

6、播前准备6. 1. 1品种选择符合GB 4404. 1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标准。需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6. 1.2种子处理符合GB/T 15671主要农作物包衣种子技术条件标准。因地制宜选用杀虫剂、杀菌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及土传、种传性病害等。6. 1 .3底墒底墒要足。播前泅地造墒,每公顷浇水达675 m,左右(播前有降雨30 mm以上时,可不浇),保证土壤相对持水量达75一80%。6.1.4底肥符合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纯氮105-120 kg/hm2 (7-8 kg/亩),五氧化二磷90-120kg/hm2(6-8 kg/亩),氧化钾60

7、-90 kg/hm2 (4-6 kg/亩),硫酸锌15-22. 5 kg/hm2(1一1. 5 kg/亩)。6. 1. 5整地上茬是玉米时收获后,秸秆还田。耕深耙透,畦面平整,无明暗坷垃,耙盖踏实,做到上虚下实。6.2播种阶段6.2. 1播期DB13/T 1217-2010播种适期为小麦冬前积温不低于4800C,不高于6500C,适宜播种期为10月5日至10月15日。6.2.2适宜播量10月5日至10日播种的,播种量为7- 11 kg/666.7 m2 o 10月10日以后播种的,每推迟1天增加播种量0.5吨/666.7 mZ。以播期调播量,适期早播低播量,适期晚播高播量;高肥力地低播量,中、

8、低肥力地高播量。6.2. 3播种形式采用窄行等行距播种技术或三密一稀 13 cm: 13 cm: 19 cm播种技术,平均行距15 cm,播种要均匀,6.2.4播种质量播种机应预先调试,保证性能良好。播种深度3- 5 cm,播种间距、深度要均匀一致,播量准确,播后镇压。栽培技术7. 1冬前管理查苗、补苗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麦垄内10-15 cm无苗,及时浸种座水补种。7. 1 .2冬前虫草害防治冬前虫害防治小麦出苗后,每平方米有土蝗或蟋蟀5头以上时,用菊醋类农药喷雾或制成毒饵防治。每平方米有灰飞虱10头以上时,用具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喷雾防治。2.2冬前草害防治在冬小麦三叶一心时,按杂草的

9、种类选择适用除草剂防治:防治双子叶杂草用苯磺隆类除草剂喷雾防治:防治单子叶杂草用甲基二磺隆类除草剂防治。符合NY/T 686磺酞脉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7.1 .3冬前灌水一般情况下不灌冻水。特殊年份土壤缺墒或土壤过煊时,适量灌冻水,每666. 7 m,灌水量40 m3-50耐。2春季管理2. 1锄划小麦返青期前后,及时锄划,增温保墒。2. 2除治杂草小麦起身期用除草剂除治杂草,针对双子叶杂草方法同秋苗期防治,但不得使用含有2. 4-D成份的除草剂。符合NY/T 686磺酞脉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DB 13/T 1217-20107.2.3浇水施肥一般年份春季浇2次水。正常苗情,在小麦起身末一

10、拔节前浇春一水,施纯氮90-120 kg/hm2 (6-8kg/亩)。群体偏小、苗情偏弱、茎数不足的可适当提早管理,群体偏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中后期进行管理。小麦扬花期前后,浇第2水。结合浇水,一般补施纯氮30-45 kg/hm2 (2-3 kg/亩)。如果此时苗情偏旺(地力好),此肥可不施,或者结合治虫加1-2%的尿素喷施。特别干早年份春季应浇3水,丰水年份春季浇1水。禁止浇麦黄水。7.2.4防治病虫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7.2.4. 1纹枯病在小麦起身期喷施除草剂时加施杀菌剂和杀虫剂,防治纹枯病。7.2.4.2白粉病和条锈病田间病情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高效

11、低毒杀菌剂防治,如烯哇醇类或三哇酮类喷雾防治。7.2.4.3赤霉病小麦花期遇到阴雨天气,喷施保护性杀菌剂防治,如每666.7 m2用多菌灵可湿性粉或代森猛锌防7.2.4.4混合型叶枯病(叶斑病)在小麦生长中后期,以纹枯病为主的混合型叶枯病(叶斑病)用井岗霉素防治;以根腐病为主的混合型叶枯病(叶斑病)用烯哇醇防治。对混合型叶枯病(叶斑病)也可用多菌灵加三哩酮防治。7.2.4.5吸桨虫在小麦挑旗孕穗期每个土样平均有吸浆虫2头以上时,用杀虫剂拌细土,田间撒施防治。施药后立即浇水。在小麦抽穗扬花时,用内吸性杀虫剂喷雾防治吸浆虫成虫。7.2.4.6麦蚜对蚜株率达30%以上,百株蚜量800-1000头,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杀虫剂防治,如每666.7 m2用10%的毗虫琳25 g-30 g,兑水65 kg-70 kg喷施,也可用咤虫眯防治。7.3适时收获在腊熟末期适时收获,不宜过晚。收获前去杂去劣。收获时,做到单收、单贮,严防机械混杂和混收混放。收获后及时晾晒。0一0刊一卜一闪一1、门一山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