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1664-2012 矿用隔爆型高压软起动控制器.pdf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366726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6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 T 1664-2012 矿用隔爆型高压软起动控制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13 T 1664-2012 矿用隔爆型高压软起动控制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13 T 1664-2012 矿用隔爆型高压软起动控制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13 T 1664-2012 矿用隔爆型高压软起动控制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13 T 1664-2012 矿用隔爆型高压软起动控制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73.100 D 98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16642012 矿用隔爆型高压软起动控制器 2012 - 12 - 19发布 2013 - 01 - 15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13/T 1664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开诚航征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曹妃甸新区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文涛、杨春明、谭淑萍、范民顺、高海东。 DB13/T 16642012 1 矿用隔爆型高压软起动控制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用

2、隔爆型高压软起动控制器的防爆型式、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与高压真空起动器配合使用的矿用隔爆型高压软起动控制器(以下简称软起动控制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 3836.1-2010 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 GB 3836.2-2010 爆炸性环境 第

3、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 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 11022-2011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 14808-2001 交流高压接触器和基于接触器的电动机起动器 AQ 1043-2007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MT 175-1988 矿用隔爆型电磁起动器用电子保护器 MT/T 943-2005 矿用低压交流软起动器 3 防爆型式 软起动控制器为矿用隔爆型,防爆标志为ExdI。 4 产品分类 按额定电压分为AC10KV和AC6KV。 5 技术要求 5.1 环境条件 软起动控制器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a) 周围环境

4、温度-5+40; b) 周围环境相对湿度95%(+25); c) 在有甲烷、煤尘爆炸性气体的煤矿井下中工作; d) 在无破坏金属和绝缘材料的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DB13/T 16642012 2 6.3 e) 环境污染等级为3级; f) 大气压力80kPa106kPa; g) 安装类别为类; h) 输入电压波形应为正弦波; i) 输入电压幅值波动不超过额定值的-25%+10%; j) 频率波动不超过额定值的2%。 各相电压应对称,电网的负相序分量或零序分量不超过正相序分量的5%。 5.2 一般要求 5.2.1 软起动控制器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应取得防爆

5、合格证和安全标志准用证。 5.2.2 软起动控制器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5.3 外观与结构 5.3.1 软起动控制器外壳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纹和变形,表面涂层不应有气泡、龟裂和脱落。 5.3.2 软起动控制器外壳材质应符合GB 3836.2的要求,外壳上应有铭牌、MA安全标志、防爆标志牌和“严禁带电开盖”字样的警告牌。 5.3.3 软起动控制器的壳体外表面喷涂磁漆,内表面涂1321耐弧漆,隔爆面应进行磷化处理。 5.3.4 软起动控制器的外壳应设置内外接地螺栓,两隔爆接线腔和主腔内部应设内接地螺栓,应进行镀锌处理并标有接地符号。 5.3.5 软起动控制器

6、的紧固件应有防止自动松脱的措施,金属件应进行镀锌处理。 5.3.6 软起动控制器的隔爆接合面的粗糙度不大于 。 5.3.7 软起动控制器用于起动、停止等按钮,均应为隔爆型结构。 5.4 电气安全 5.4.1 软起动控制器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产品元器件和外壳的最高表面温度不应超过150。 5.4.2 软起动控制器的绝缘电阻、工频耐压及雷电冲击试验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中工频耐压试验历时1min,不得出现击穿与闪络现象。表1 电压等级(V) 测量部位 绝缘电阻(M) 工频耐压 (V) 雷电冲击 (kV) 常态 湿热试验后 10000 三相主回路输入、输出端子对地 - - 30000 75 主回路

7、三相输入端子之间 主回路三相输出端子之间 真空接触器的断口之间 6000 三相主回路输入、输出端子对地 - - 23000 60 DB13/T 16642012 3 表1 (续) 电压等级(V) 测量部位 绝缘电阻(M) 工频耐压 (V) 雷电冲击 (kV) 常态 常态 主回路三相输入端子之间 主回路三相输出端子之间 真空接触器的断口之间 220 控制器电源端子之间 20 1.5 2000 - 控制器电源端子对地 5.4.3 软起动控制器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测量部位 电气间隙(mm) 爬电距离(mm) 10000V电压等级导电件之间 100 140 6000V电压等级导

8、电件之间 60 90 220V电压等级导电件之间 5 6.3 5.4.4 软起动控制器应按照GB/T 2423.4-2008试验方法进行21d(+40)的湿热试验。试验后,进行工频耐压试验和绝缘电阻的测量应符合本标准表1的规定。隔爆面不应有锈蚀。 5.5 防爆性能 5.5.1 软起动控制器的隔爆外壳应能承受1MPa,加压时间应为10+20S静压试验。试验后,外壳应无结构损坏或可能影响隔爆性能的永久变形。隔爆面不应有锈蚀。 5.5.2 软起动控制器外壳的引入装置应能通过冲击试验、夹紧试验、密封试验及机械强度试验。 5.5.3 软起动控制器外壳的连接件应能承受GB 3836.1-2010中第26.

9、6条规定的扭转试验。M12连接件的试验力矩为25N.m;M10连接件的试验力矩为16N.m。 5.5.4 软起动控制器外壳引入装置密封胶圈全部采用IRHD硬度4555度的阻燃橡胶制造并能通过橡胶耐寒耐热试验。试验结束后按照标准规定硬度IRHD变化量不超过20%。 5.5.5 软起动控制器外壳应通过耐压和内部点燃不传爆试验。 5.5.6 软起动控制器外壳的结合面配合间隙、长度、粗糙度等应符合GB 3836.2-2010的规定。 5.5.7 软起动控制器的观察窗透明件应通过GB 3836.1-2010中第26.4.2条的冲击试验GB 3836.1-2010中第26.5.2条热剧变的要求。 5.6

10、电气性能 5.6.1 软起动控制器中真空接触器的技术性能 5.6.1.1 真空接触器的机械特性应符合表3的规定。 DB13/T 16642012 4 表3 机械特性 单位 参数 开距 mm 5.50.5 超程 mm 1.00.5 合闸时间 ms 200 分闸时间 ms 160(电保持) 三相不同期 ms 3 合闸弹跳 ms 5 机械寿命 万次 不小于10 5.6.1.2 真空接触器的电寿命不小于10万次。 5.6.1.3 真空接触器主回路电阻500。 5.6.1.4 真空接触器动作性能: 在(85%110%)额定电压之间热态范围内真空接触器应能可靠闭合,在(10%75%)额定电压之间真空接触器

11、应能释放。 5.6.1.5 真空接触器额定关合和开断能力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使用类别 关合(100次) 开断(25次) Im/Ie COS 最小额定开断电流 最大额定开断电流 Ic/Ie COS Ic/Ie COS AC-3 8 0.35 0.2 0.15 8 0.35 AC-4 10 0.35 0.2 0.15 8 0.35 注:Ie额定工作电流;Im关合电流;Ic开断电流; COS的允许偏差:0.05。 5.6.1.6 真空接触器承受过载电流的能力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试验电流 试验持续时间/s 15x Ie 1 6x Ie 30 注:Ie额定工作电流。 5.6.1.7 真空接触

12、器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为4kA,额定峰值耐受电流为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的2.5倍,额定短路持续时间为2s。 5.6.1.8 真空接触器短路电流关合和开断能力应符合表6的规定。 DB13/T 16642012 5 表6 试验电流 试验COS 次数 10 Ie 0.15 3 注:Ie额定工作电流。 5.6.2 温升试验 软起动控制器在正常环境下,在产品允许的最长起动时间内,其起动元件、真空接触器及各导电部件的温升应满足表7的规定。软起动控制器外壳内腔温度不大于85。 表7 检测部位 接触面性质 最高允许温升度 真空接触器触头 镀银或镀镍 105 用螺栓与外部导体联接端子 黄铜 90 控制线圈 E级绝缘(材

13、料等级) 80K 5.6.3 软起动控制器的起动特性 5.6.3.1 空载起动性能 当电机空载时,软起动控制器控制电压的幅值在(85%110%)额定电压范围内,软起动控制器应能平稳起动电机,当电机转速达到或超过额定转速90%时,能可靠脱离软起动状态,接触器合闸将电源全压直接送往负载电机。软起动控制器起动时间在30s之内可调。 电机加速时间不得小于6s。 5.6.3.2 负载起动性能 当电机额定负载时,软起动控制器控制电压为额定电压时,软起动控制器应能平稳起动电机,当电机转速达到或超过额定转速90%时,能可靠脱离软起动状态,接触器合闸将电源全压直接送往负载电机。软起动控制器起动时间在30s之内可

14、调,电机加速时间不得小于6s,电机堵转时间不得大于2s。 5.6.4 软起动控制器保护特性 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见表8。 表8 名称 项号 过电流 / 整定电流 动作时间 / 起动状态 过载保护 1 1.05 Ie 2h不动作 2 1.2 Ie 8s 短路保护 5 (810) Ie (200400)ms 注:Ie额定工作电流。 5.6.5 显示功能 软起动控制器应具有观察窗,具备参数显示设置,故障提示功能等。 DB13/T 16642012 5 6 试验方法 6.1 外观及结构 6.1.1 采用目测方法进行外观检查。 6.1.2 外壳隔爆接合面的结构参数、表面粗糙度用游标卡尺、千分尺、塞尺、表面

15、粗糙度比较样块逐项检查。 6.1.3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用钢板尺、卡钳等检查。 6.2 电气安全性能试验 6.2.1 软起动控制器的绝缘电阻及工频耐压试验按GB/T 14808-2001中第6.2条的规定进行。 6.2.2 雷电冲击试验按GB/T 11022-2011中6.2.6.2条的规定进行。 6.2.3 软起动控制器的湿热试验按GB/T 2423.4-2008的规定进行。 6.3 防爆性能试验 6.3.1 外壳引入装置冲击、夹紧、密封、机械试验分别按GB 3836.1-2010中第26.4.2条及附录A中A3.1和GB 3836.2-2010附录C中C3.1规定的方法进行。 6.3.2

16、外壳橡胶密封件的耐寒耐热试验按GB 3836.1-2010中第26.8、26.9条的规定进行 6.3.3 外壳连接件的扭转试验按GB 3836.1-2010中第26.6条的规定进行。 6.3.4 外壳耐压和内部点燃不传爆试验按GB 3836.2-2010中第15.1条、第15.2条的规定进行。 6.3.5 外壳观察窗透明件冲击和热剧变试验分别按GB 3836.1-2010中第26.4.2条、第26.5.2条的规定进行。 6.3.6 外壳静压试验按GB 3836.2-2010中第15.1.2.1条的规定进行。 6.4 电气性能试验 6.4.1 真空接触器试验 6.4.1.1 真空接触器的动作性能

17、试验按GB/T 14808-2001中第6.101.1条的规定进行。 6.4.1.2 真空接触器的机械特性试验按GB/T 14808-2001中第6.101.2条的规定进行。 6.4.1.3 真空接触器电寿命按GB/T 14808-2001中第6.107条的规定进行。 6.4.1.4 真空接触器额定关合能力和额定开断能力试验按GB/T 14808-2001中第6.102条的规定进行。 6.4.1.5 真空接触器承受过载电流的能力试验按GB/T 14808-2001中第6.103条的规定进行。 6.4.1.6 真空接触器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和额定峰值耐受电流试验按GB/T 14808-2001中第6

18、.6条和GB/T 11022-2011中第6.6条的规定进行。 DB13/T 16642012 2 6.4.1.7 真空接触器短路电流关合能力和开断能力试验按GB/T 14808-2001中第6.104条的规定进行。 6.4.2 软起动控制器温升试验按GB/T 14808-2001中第6.5条的规定进行。 6.4.3 软起动控制器的起动特性试验按MT/T 943-2005的规定进行。 6.4.3.1 空载性能试验 当电机空载时,由软起动器给电机供电: a) 软起动控制器控制电压为额定电压,检测软起动器的起动时间范围在30s内可调。试验至少取6s,15s,30s三点; b) 软起动控制器控制电压

19、的幅值为85%额定电压时,检测电机输出转矩、转速与时间的特性曲线和电机加速时间; c) 软起动控制器控制电压的幅值为110%额定电压时,检测电机输出转矩、转速与时间的特性曲线和电机加速时间。 6.4.3.2 负载性能试验 软起动控制器给电机供电,电机输出轴带动恒转矩负载。当软起动控制器控制电压为额定电压,电机所带负载为额定负载(允许负载变化范围为85%100%的额定转矩)时,检测电机输出转矩、转速与时间的特性曲线和电机加速时间、电机堵转时间。 6.4.4 软起动控制器保护动作特性试验 过载、短路保护动作性能试验按MT175中第5.2.1和5.2.2条的规定进行。 6.4.5 采用目测方法进行软

20、起动控制器显示功能的检查。 7 检验规则 7.1 出厂检验 7.1.1 每台产品均应经生产厂质检部门按本标准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方可出厂。 7.1.2 出厂检验的项目如表9规定,有1项不合格则该产品不合格。 表9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型式试验 外观及结构 5.3 6.1 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5.4.3 6.1.3 绝缘电阻、工频耐压及雷电冲击试验 5.4.2 6.2.1 空载性能试验 5.6.3.1 6.4.3.1 负载性能试验 5.6.3.2 6.4.3.2 接触器动作性能试验 5.6.1.4 6.4.1.1 接触器机械特性试验 5.6.1.1 6.4.1.2

21、 接触器电寿命试验 5.6.1.2 6.4.1.3 保护性能试验 过载保护 5.6.4.1 6.4.3 短路保护 5.6.4.2 6.4.3 DB13/T 16642012 5 表9 (续) 温升试验 5.6.2 6.4.2 湿热试验 5.4.4 6.2.2 引入装置冲击、夹紧、密封及机械强度试验 5.5.2 6.3.1 观察窗透明件冲击和热剧变试验 5.5.7 6.3.5 橡胶密封件耐寒耐热试验 5.5.4 6.3.2 静压试验 5.5.1 6.3.6 扭转试验 5.5.3 6.3.3 外壳耐压和内部点燃不传爆试验 5.5.5 6.3.4 防爆接合面结构参数检查 5.5.6 6.1.2 额定

22、关合和开断能力试验 5.6.1.5 6.4.1.4 承受过载电流的能力试验 5.6.1.6 6.4.1.5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和额定峰值耐受电流试验 5.6.1.7 6.4.1.6 短路电流关合和开断能力试验 5.6.1.8 6.4.1.7 显示功能 5.6.5 6.5 注: “”为检验项目, “”为不检验项目,“”表示出厂只做常态状态下绝缘电阻和工频耐压试验。 7.2 型式试验 7.2.1 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试验: a) 设计开发的新产品; b) 产品的工艺、材料的改变足以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批量生产的产品每隔五年进行一次;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e) 国家质

23、量检验监督机构提出型式试验要求时。 7.2.2 型式试验项目应符合表9规定。 7.2.3 型式试验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1台,有一项不合格则型式试验不合格。 8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8.1 标志 8.1.1 软起动控制器的外壳明显处设置防爆标志牌ExdI和符合AQ1043-2007的安全标志牌MA。 8.1.2 在产品的正面明显处设置厚度不小于1mm的铜质铭牌,铭牌的内容包括: a) 产品型号和名称; b) 输出频率; c) 防爆标志ExdI; d) 电源电压; e) 额定电流; f) 防爆合格证号; g) 安全标志编号; DB13/T 16642012 4 h) 生产许可证

24、编号; i) 产品编号; j) 生产日期; k) 生产厂家; l) 检验单位标志。 8.2 包装 8.2.1 软起动控制器的包装,应能防止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遭受损坏和雨水的侵蚀,并适合运输及装载的要求。 8.2.2 包装箱外壁的文字及标志应包括: a) 收货单位和地址; b) 产品型号和名称; c) 制造厂名称和地址; d) 毛重(kg); e) 包装箱外形尺寸(mm):长宽高。 8.2.3 随同产品出厂的技术文件有: a) 装箱清单; b) 产品合格证; c) 防爆合格证复印件; d) 使用说明书(应符合GB/T 9969-2008的规定),使用说明书中应注明本产品执行标准编号。 8.3 运输 产品适合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不得倒置、斜放。 8.4 贮存 产品应存放在没有雨雪浸入、空气流通、环境温度不高于+40,不低于-20,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的仓库内,在贮存过程中,不得倒置、斜放,同时仓库内不应含有破坏金属和绝缘的腐蚀性气体。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