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7.120.30 B 51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18462013 刺参人工保苗技术规范 2013 - 12 - 24 发布 2014 - 01 - 15 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13/T 1846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向新、苏文清、马国臣、张洁、赵丽瑾、刘建朝、王湛、刘志强、吴文红、白美萍。 DB13/T 18462013 1 刺参人工保苗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刺参(Apostich
2、opus japonicus Selneka)人工保苗的环境条件、主要设施、秋苗培育、春苗培育和病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刺参苗种的工厂化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801.2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规定 GB/T 22919.7 刺参配合饲料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
3、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秋苗 经度夏当年秋季出池的刺参苗种。 3.2 春苗 经越冬翌年春季出池的刺参苗种。 4 环境条件 4.1 产地环境 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4.2 培育用水 应符合NY 5052的规定。盐度2332,pH值7.88.6,溶解氧5 mg/L以上。经沉淀、砂滤,再经双层300目(孔径0.02 mm)筛绢网袋或棉袋过滤后使用。 DB13/T 18462013 2 5 主要设施 5.1 培育室 砖混结构,水泥瓦或玻璃钢波形瓦覆顶,瓦下安装厚10 cm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保温;室内设遮光帘,光线柔和、均匀,光照强度500 lx。聚苯乙烯泡沫板应符合GB/T 1080
4、1.2的规定。 5.2 培育池 砖混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或长方形,池深1.1 m1.5 m,单池容积20 m350 m3,池内四角应为弧形,池底中央或池边设排水孔,池底向排水孔以2 %3 %的坡度倾斜,排水管直径110 mm。 5.3 附着基 5.3.1 材料 30目(孔径0.516 mm)60目(孔径0.258 mm)尼龙筛绢网片、聚乙烯穿绳、浮子、沉子等。 5.3.2 附着基的制作 采用吊挂式。用穿绳将规格40 cm40 cm或50 cm50 cm的尼龙筛绢网片,以8cm12 cm的间距从中间穿过、固定、吊挂成串,穿绳上端距第1片筛绢网片8 cm10 cm处系有浮漂,穿绳下端系有沉子,一
5、般每串8片12片。附着基的高度视培育池水深调整,最下端的筛绢网片距池底20 cm为宜。 5.3.3 附着基的处理及投放 新附着基投放前用500 mg/L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 d2 d,旧附着基用20 mg/L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 h2 h,然后用洁净海水反复冲洗干净。附着基按4 串/m2均匀投放。 5.4 集苗袋 由20目(孔径0.93 mm)、40目(孔径0.6 mm)尼龙筛绢网缝制而成的长方形网袋。 5.5 参苗筛 由6目、4目、2目、1.5目、1目(孔径3.35mm、4.75mm、8mmm、10mm、15mm)聚乙烯网及框架制成的圆形网筛。 5.6 供水设施 包括泵房、蓄水池、沉淀池、砂
6、滤池(罐)、水泵及进排水管道、阀门等。 5.7 充气设施 包括鼓风机、充气管道、充气支管、散气石等。罗茨鼓风机应2台以上,交替使用;按池底每3 m25 m2安装60目(孔径0.258 mm)散气石1个,散气石的型号应保持一致。 5.8 控温设施 主要包括低温井(水温1417)、地热井(水温5565)或锅炉、热交换器、控温管道。培育池内的管道应密缠聚乙烯薄膜,控温能力应满足生产的需求。 5.9 供电设施 DB13/T 18462013 3 除正常的电力设施外,应配备满足生产用电量的发电机组。 5.10 水质分析及生物检测设备 具备显微镜、温度计、比重计、pH比色计、溶氧仪等必需的分析检测设备。
7、6 秋苗培育 6.1 稚参选择 选择体表干净、无损伤、无病、活力强,规格整齐、10 万头/kg20 万头/kg的当年人工繁育的健康稚参。 6.2 稚参运输 采用塑料袋充氧法。在塑料袋中注入1/31/2的新鲜海水,放入稚参苗种200 g500 g,充氧、扎紧后放入泡沫箱中,箱内放适量的冰袋。运输温度控制在18 20 ,与培育池水温差2 、盐度差2;每袋放苗量视运输时间的长短调整。运输用水应符合NY 5052的规定。 6.3 苗种投放 6.3.1 投放时间 6月下旬至7月上旬。 6.3.2 投放密度 0.5 万头/m31 万头/m3(30 g/m350 g/m3)。 6.3.3 投放方法 将运回的
8、参苗倒入塑料大盆内至1/4以下,加入洁净海水至1/2处和0.3 mg/L0.5 mg/L的应激灵,10 min后再加满洁净海水和200 mg/L400 mg/L青霉素钠,药浴10 min后将参苗均匀撒入培育池内的附着基上。 6.4 培育管理 6.4.1 培育条件 水温20 24 ;光照强度500 lx;持续微量充气,使水面呈微波状。 6.4.2 饵料投喂 前期(2 万头/kg以上)按干海泥30 %、配合饲料60 %、大叶藻粉10 %的比例,中后期(2 万头/kg以下)按干海泥65 %、配合饲料20 %、大叶藻粉15 %的比例,混匀后加水浸泡8 h12 h,经磨料机研磨后投喂。日投喂12次,前期
9、日投喂体重的8 %10 %、后期日投喂体重的5 %8 %,并视幼参的摄食情况和附着基上的残饵情况及时调整。配合饲料应符合GB/T 22919.7的规定。 6.4.3 换水 日换水1次、换水量1/41/2,水温差0.5 ,在饵料投喂前2 h4 h采用流水的方式进行。 6.4.4 倒池与附着基的更换 DB13/T 18462013 4 间隔7 d10 d倒池并更换附着基1次。新池用200 mg/L高锰酸钾消毒并冲洗干净后,放苗前1 d注入洁净的海水并放入经处理的附着基。倒池时,首先将原附着基上的参苗轻轻抖入原池水中,并将池壁上的参苗用水小心地冲下来,然后由排水口将参苗收集在集苗袋内。参苗经200
10、mg/L400 mg/L青霉素钠药浴10 min后均匀地投放到新池内的附着基上。 6.4.5 参苗筛分 间隔28 d30 d筛分1次,应结合倒池与更换附着基进行。参苗收集同6.4.4,然后分别用6目、4目、2目、1.5目参苗筛进行筛选,经200 mg/L400 mg/L青霉素钠药浴10 min后,按不同规格分池培育,参苗筛分及培育密度见表1。 表1 参苗筛分及培育密度 参苗筛规格 参苗规格(头/kg) 培育密度 按数量(头/m3) 按重量(g/m3) 6目筛下 3000040000 40005000 100125 6目筛上 2000026000 30004000 125150 4目筛下、6目筛
11、上 800012000 20003000 150250 2目筛下、4目筛上 20004000 10002000 250500 1.5目筛下、2目筛上 6001200 6001000 500800 1目筛下、1.5目筛上 200400 300400 7501000 1目筛上 100200 200300 10001500 4060 100120 15002000 6.5 秋苗出池 9月下旬10月下旬、自然海水温度14 20 ,即可出池进行成参养殖或春苗培育。 7 春苗培育 7.1 幼参选择 选择体表干净、无损伤、无病、活力强,参体自然伸展,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规格2000 头/kg4000 头/k
12、g的健康幼参。 7.2 幼参运输 采用塑料袋干运法。将沥干水的参苗放入塑料袋内,参苗厚度10 cm,挤出袋内的空气、扎紧后放入泡沫箱中,箱内放适量的冰袋。运输温度控制在12 15 ,与培育池水温差2 、盐度差2。塑料袋干运法适宜12 h以内的运输。 7.3 苗种投放及密度 7.3.1 投放时间 9月下旬10月下旬。 7.3.2 投放密度 DB13/T 18462013 5 1000 头/m32000 头/m3(250 g/m3500 g/m3)。 7.3.3 投放方法 同6.3.3。 7.4 培育管理 7.4.1 培育条件 水温13 22 ;光照强度500 lx;持续微量充气,使水面呈微波状。
13、 7.4.2 饵料投喂 按干海泥70 %、配合饲料15 %、大叶藻粉15 %的比例混匀后加水浸泡8 h12 h,经磨料机研磨后投喂。日投喂1次,前期(2000 头/kg以上)日投喂体重的4 %6 %、后期(2000 头/kg以下)日投喂体重的2 %4 %,并视幼参的摄食情况和附着基上的残饵情况及时调整。配合饲料应符合GB/T 22919.7的规定。 7.4.3 换水 同6.4.3。 7.4.4 倒池与附着基的更换 10 d15 d倒池并更换附着基1次。方法同6.4.4。 7.4.5 参苗筛分 筛分间隔、参苗收集同6.4.5,然后分别用4目、2目、1.5目、1目参苗筛进行筛选,经200 mg/L
14、400 mg/L青霉素钠药浴10 min后,按不同规格分池培育,参苗筛分及培育密度见表1。 7.5 春苗出池 一般在4月中旬5月中旬、自然海水温度达10 以上,即可出池进行成参养殖。 8 病害防治 8.1 常规预防 常规预防应做到以下几点: a) 及时筛分、保持适宜的培育密度; b) 及时倒池、清除残饵及污物; c) 对培育池、附着基及工具严格消毒; d) 定期清洗砂滤池(罐)。 8.2 药物防治 常见病害防治方法见表2。药物的使用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 DB13/T 18462013 6 表2 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常见病害 药物名称 药物用量 (mg/L) 药物用法 重金属离子中毒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25 换水后施用,保持药物浓度 细菌性疾病 喹诺酮类 25 换水后施用,全池泼洒,连用3 d5 d。 土霉素 25 恩诺沙星 23 氟苯尼考 25 聚维酮碘(有效碘1.0%) 0.20.5 桡足类 晶体敌百虫(含量90%) 12 全池泼洒,3 h5 h后大换水。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