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个人收入的分配》高三一轮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70137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个人收入的分配》高三一轮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8《个人收入的分配》高三一轮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8《个人收入的分配》高三一轮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8《个人收入的分配》高三一轮复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8《个人收入的分配》高三一轮复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收入与分配,宏观把握知识,(分配制度),(分配政策),(分配原则),1一条主线: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生产(创造财富)分配(财富的分配)个人如何参与分配(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与国家如何参与分配(财政与税收),第三单元的内容结构,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一、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分配,决 定,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关系),分配制度,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多层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决 定,决 定,决 定,决 定,(1)理论前提: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

2、2)根本原因: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3)直接原因: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4)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拓展思维】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点拨】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我国当前分配制度的根本决定因素,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我国当前分配制度的直接决定因素。,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注意点】,适用范围 分配尺度 分配对象 分配结果,公有制经济 劳动 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原因: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3、,(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不能实行按需分配,不能实行平均分配,3、意义(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4、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4、 原因: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站主体地位。,正确理解按劳分配 (1)这里所讲的分配是狭义的分配,其分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范围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不包括生产资料。 (2)按劳分配不是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注意: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是公有制经济并非都是按劳分配。,.在我国现阶段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5、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农民承包土地所得的收入 个体劳动所得 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和奖金、津贴 某外资企业员工的工资 A、 B、 C、 D、 .某位国有独资企业技术骨干的年收入,由工资、奖金、股票投资等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B.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C.工资属于按劳分配,奖金、股票投资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D.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股票投资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C,D,(2)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性收入,(1)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资本、技术、信息、土地、管理等要素,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

6、分配,(1)内容,(2)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生产要素)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个人)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易混易错提示】 1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分配。2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都是按劳分配3劳动收入并非按劳分配收入。私营和外资企业中的按劳动要素收入不是

7、按劳分配收入。,注意:国家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形式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技术方面的奖励,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还有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得收入,属按技术要素投入所得的收入。 (3)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其所得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国有经济和 集体经济中 劳动者的工资,私营经济和 外资经济中 劳动者的工资,、工资收入不都属于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动 要素分配,工

8、资性收入:受雇劳动获得的收入,打工挣的钱。 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这个简单说就是租房、租地等挣的钱。 经营性收入:是指家庭经营的相关收入,主要指农产品买卖收入。 转移性收入:主要指政府的各种财政补贴。,知识拓展:农民收入,正确区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见听课手册页,(2015江苏卷)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

9、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 B C D,解析 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符合题意;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来源广,体现了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符合题意;投资股票、基金等风险会增加,说法错误;材料内容不涉及再分配,说法不合题意。 答案 B,(2015广东卷)某农业园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合作社,整合散户,吸纳资金、土地、技术入股,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吸引5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解决了200多名贫困人口的就业问

10、题。这种模式( ) A完善了就业机制,扩大了就业规模 B用公司股份制替代了家庭土地承包制 C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标志 D整合了农业生产要素,降低了经营成本,解析 材料中的做法虽然有利于解决本地农民就业问题、扩大就业,但并没有完善就业机制,A不选;B说法错误,材料采用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仅仅是经营方式的改变,并没有用公司股份制替代家庭土地承包制;C说法错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标志是先进的农业科技;该农业园区的模式整合了土地、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经营,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收益,D符合要求。,(2015宁夏银川一中一模)2014年9月29日,

11、习近平同志讲话指出,要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归属,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下列农民收入方式与收入途径搭配正确的是( ) 农民经营性收入深入产权改革,土地出租获取资金 农民工资性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维护农民工权益 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产量增,价格好 农民转移性收入强农惠农政策加强,财政农业补贴 A B C D,解析 经营性收入主要是依靠劳动经营所得,不是依靠土地出租,搭配不合理;工资性收入对接农民工打工是正确的,应选;发展现代农业获取的收入属于经营所得,不属于财产性收入,不选;农民获得财政补贴属于转移性收入,搭配合适,正确。 答案 B,(1)公

12、平的含义:比较宽泛,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的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注意: 收入分配公平 平均主义收入差距 分配不公,考点四、收入分配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是什么?,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问题,主要表现: 全社会收入差距拉大,财富分配严重不均。 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 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

13、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思维拓展,2、收入分配为什么要公平?,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公平的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目标决定的 关注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有利于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国情决定:城乡收入差距、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现实意义: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

14、现全面小康目标。,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根本途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经济(城乡、区域相协调),把蛋糕做大,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2)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初次分配中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具体措施: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

15、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意义: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重公平。,国民收入 在物质生产部门的分配 (初次分配),劳动者的 报酬,企业 (集体),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拓展思维】:国家收入的分配,提高最低工资

16、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区、城乡、部门、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再分配,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社会福利,转移收支 如财政教育 支出、扶贫支出,转移支付,(1)含义:又称无偿支出 。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取得商品或劳务作补偿的支出,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形式。 (2)类型:政府的转移支付、企业的转移支付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 (3)政府的转移支付: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 ,属于财政支出,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

17、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 (4)性质:财政政策。,归纳: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2015广东卷25)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0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0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010-2014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481、0.477、0.474、0.473和0.469.对比下图,不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且高于图中发展中国家 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

18、果比英国更明显 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 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A. B. C. D.,B,考点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第二,两者又是一对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讲效率就要奖优罚

19、劣,导致收入差距,影响公平;重公平,则要求人们的收入尽量没有差距,这又会影响效率的提高)。,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立性:,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考点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共同目标 共同富裕,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 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 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 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 该图表明( ) 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 B C D,D,【解析】图示信息显示,在x1之前

20、,效率与收入差距成正比例方向变化,错误;但收入差距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收入差距继续拉大,效率反而会降低,符合;收入差距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激励作用,过大则不利于提高效率,错误,正确。,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是正相关关系。企业支付高工资会增加成本,但可以通过提高员工队伍质量、提高员工努力程度、降低离职率等得到更多的收益。效率工资理论说明了 A.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B.让劳动者分享发展成果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 C.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D.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解析】由效率工资理论可知,企业支付高工资,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1、,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益,这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B正确。ACD项与题意无关,效率工资理论没有涉及国家,A不选;与我国分配制度无关,C不选;强调效率,与公平无直接关系,D不选。,B,(2)怎么办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注意:,1、区分分配制度、分配

22、原则和分配政策,、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分配政策:,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倡导先富帮后富,同时政府要对收入分配加以调节,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2.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平均富裕”、“同等程度富裕”。想让所有的人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否则只能导致“共同贫穷”。 正确解决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