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 了解 辛弃疾 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 2、 以读 代 析,在朗读中体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的 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 和 悲凉 意境 。 3、 深刻体会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的 用典 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 2、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 “分析典故”这一 赏 析诗 词的基本方法 。 3、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 2、 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难点 1、 引导在了解词作内 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 2、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 教学方法 诵读法 、 讨论法 、 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 3 分钟)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 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 ) 。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二)、 诵读感
3、知,体味风格:( 6 分钟)(完成教学目标 1) 、学生齐声读一遍。 、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佛( b误读为 f) 狸祠下。 ()、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教师范读一遍。 、学生再读一遍,体味豪放风格并思考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典很多) (三)、找典故。( 8 分钟) 1、作者为什 么要用这么多的典故呢? 我们来看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才是题目,大家知道,词往往用它开头的第一句话作题目,单独命题的很少,2 如这一课中的声声慢扬州慢雨
4、霖铃等,而只要单独命题了,它的主旨就很明确了。看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在什么地点做些什么? 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怀古 ) 2、学生再默读一遍。结合课后注释,看作者都怀想了哪些古(典故)?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寻找典故,我并没有笼统地提问“词中引用了哪几个典故”,而是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小问题,由浅入 深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 、有几个典故? 2 、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 3 、它们分别与谁有关? 4 、请分别用一句 简练 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 3、老师再做总结。本词中共用了五个典故,它们分别是: 明确: 1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2 寄奴曾住(刘裕
5、)(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3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4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 5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四)分析典故作用,得出作者的观点立场及文章主旨。( 18 分钟) 在对辛弃疾这个人进行评价的时候,都说辛弃疾的作品典故用的特多,影响了我们的阅读与理解,其实啊,他把历史故事放在自己的作品中,是要借以表现自己的愿望或感情 的。 在这首词中 他用了这么多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与立场呢? 典故 一: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
6、句是怀念孙权的。 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 2、“舞榭歌台”指什么? 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种句式? 4、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 生:因为孙权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 (板书:赞叹惋惜。抗金,收复中原。) 典故 二: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的,这个典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与上一
7、个是否一样? 1、刘裕有何表现? 2、 试比较刘裕与南宋 皇上的不同表现! 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作为一个帝王, 刘裕 为了恢复中原, 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 (赞叹与惋惜。抗金北伐。) 典故三: 刘义隆 3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 2、北伐结果如何? 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 伐,赢得仓皇
8、北顾。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板书:批草率出兵 批评)。 典故四: 佛狸祠 下六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实际描写了两种场面,想一想这两种场面一样吗? 1、 “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 2、 “烽火扬州路 ”指什么? 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师:“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 是写现在沦陷区 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体现了他对国运的
9、担忧之情。 (板书: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担忧) 典故五: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廉颇的处境如何? 2、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 3、 “ 凭谁问, -? ” 的 “ 凭 ” 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4、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悲愤) 师:“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没有人来问。 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 自己 呢 ?朝廷旱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五)总结:( 3 分钟) 分析到这
10、里,就已经知道了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终不被重用理想无法实现的辛弃疾在词作中用了这么多的典故,是用来“伤今”的。 (板书:伤今) 同时,他也用古人形象声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至此,分析完了这首词,解决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即辛词是如何运用典故来表达他的理想愿望及主旨的。下面让学生齐背一遍,来再次感受一下作品中透出的那份豪迈,苍凉与悲壮! (六 )作业: 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 2 分钟) 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词派”。 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讨论后明确: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 +怀古”(赤壁 +怀古;京口北固亭 +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怀浇心中块垒,还自我之情愫。 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六、板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用典 怀古 - -伤 今 -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