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级会计考试大纲.pdf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72640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PDF 页数:154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初级会计考试大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2018初级会计考试大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2018初级会计考试大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2018初级会计考试大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2018初级会计考试大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亲,该文档总共1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书书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目 录第一章 总论()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一节 法律基础()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

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三节 法律责任()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二章 会计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概述()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

3、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二节 会计核算与监督()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三节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4、G21 G21 G21 G21 G21第五节 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三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一节 支付结算概述()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二节

5、 银行结算账户()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三节 票据()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四节 银行卡()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6、G21 G21 G21 G21第五节 网上支付()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六节 结算方式和其他支付工具()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七节 结算纪律与法律责任()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四章 增值

7、税、消费税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一节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二节 增值税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三节 消费税法律制度()G21 G21 G21

8、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五章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9、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六章 其他税收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一节 房产税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二节 契税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10、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三节 土地增值税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四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五节 车船税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六节

11、 印花税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七节 资源税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八节 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七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G21 G21

12、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一节 税务管理()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二节 税款征收与税务检查()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三节 税务行政复议()G21 G21 G21 G21 G21 G2

13、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四节 税收法律责任()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八章 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14、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一章 总 论基本要求(一)掌握法和法律、法律关系、法律事实、法的形式和分类(二)掌握仲裁、民事诉讼(三)掌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四)熟悉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五)熟悉法律责任(六)了解经济纠纷的概念与解决途径考试内容第一节 法律基础一、法和法律(一)法和法律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5、的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广义的法律则指法的整体,即“法”。(二)法的本质与特征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法的特征。()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国家强制性。()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二、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的。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

16、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公民)、组织(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国家。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包括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两个方面。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人身人格、非物质财富和行为四大类。三、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划分为两大类: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事件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某些社会现

17、象。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行为做不同的分类。四、法的形式和分类(一)法的形式法的形式,即法学上所称的法的形式渊源,是指法的具体的表现形态,即法是由何种国家机关,依照什么方式或程序创制出来的,并表现为何种形式、具有何种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我国法的主要形式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规章;国际条约等。不同形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是有效力等级和位阶划分的,在适用时有不同的效力。(二)法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做不同的分类。五、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法律部门

18、划分的标准首先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其次是法律调整的方法。一个国家现行的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若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大体可以划分为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主要法律部门。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一、经济纠纷的概念与解决途径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包括平等主体之间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管理所发生的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仲裁、

19、民事诉讼、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二、仲裁(一)仲裁的概念和特征仲裁是指由经济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对纠纷依法定程序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活动。仲裁具有三个要素或者特征:()仲裁以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为基础;()仲裁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中立第三者(仲裁机构)进行裁判;()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二)仲裁的适用范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下列纠纷不能提请仲裁:()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下列仲裁不适用仲裁法,不属于仲裁法所规定的仲裁范围,而由别的法律予以调整:()劳动争议的仲

20、裁;()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三)仲裁的基本原则自愿原则。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独立仲裁原则。一裁终局原则。(四)仲裁机构仲裁委员会是有权对当事人提交的经济纠纷进行审理和裁决的机构。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五)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他们之间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经济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裁决的书面约定。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

21、定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六)仲裁裁决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庭可以由名仲裁员或者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员有规定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

22、力。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三、民事诉讼(一)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二)审判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三)诉讼管辖级别管辖。级别管辖是根据案件性质、案情繁简、影响范围,来确定上、下级法院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大多数民事案件均归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地域管辖。地域管辖是按照地域标准,也即按照人民法院的辖区和民事案件的隶属关系,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地域管辖又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专属管辖等。管辖的特殊情况:协议管辖、共同管辖和

23、选择管辖。(四)诉讼时效诉讼时效的概念。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而失去诉讼保护的制度。诉讼时效期间是指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诉讼时效期间的具体规定。()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最长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致使权利人不

24、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诉讼时效的中断。出现法律规定的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五)判决和执行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的案件,婚姻等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根据案件性质不能调解的案件,不得调解。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一审判决,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

25、决。第二审法院的判决是终审的判决,也就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四、行政复议(一)行政复议范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范围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二)行政复议申请和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日的除外。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

2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三)行政复议参加人和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行政机关是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称为行政复议机构。(四)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方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行政复议的举证责任,由被申请人承

27、担。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日的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延长期限最多不得超过日。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五、行政诉讼(一)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二)诉讼管辖级别管辖。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中

28、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地域管辖。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三)起诉和受理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

29、民法院提起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四)审理和判决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上述人员回避。上述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

30、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第三节 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法定的义务而应承受的不利的法律后果。二、法律责任的种类(一)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由于民事违法、违约行为或根据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不利民事法律后果。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二)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

31、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所应承受的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家授权单位对其依行政程序所给予的制裁。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的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三)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所应承受的由国家审判机关(法院)依照刑事法律给予的制裁后果。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第二章 会计法律制度基本要求(一)掌握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管

32、理、会计监督(二)掌握会计机构、会计岗位的设置(三)熟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四)熟悉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五)了解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适用范围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六)了解代理记账考试内容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概述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二、会计法律制度的适用范围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统称单位)办理会计事务必须依照会计法办理。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并公布。三、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一)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

33、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二)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第二节 会计核算与监督一、会计核算(一)会计核算基本要求依法建账。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正确采用会计处理方法。正确使用会计记录文字。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二)会计核算的内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

34、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三)会计年度我国是以公历年度为会计年度,即以每年公历的月日起至月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四)记账本位币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五)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记账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会计账簿。()会计账簿的种类。()登记会计账簿的基本要求。(六)财务会计报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35、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按编制时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对外提供。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或者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向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公布财务会计报告。(七)账务核对及财产清查账务核对。财产清查。二、会计档案管理(一)会计档案的概念(二)会计档案的归档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下列会计资料应当进行归档:()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类,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

36、资产卡片及其他辅助性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类,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满足条件的,单位内部形成的属于归档范围的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档案。满足条件的,单位从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附有符合电子签名法规定的电子签名的,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档案。()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所属机构(统称单位会计管理机构)按照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负责定期将应当归档的会计资料

37、整理立卷,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由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一年,再移交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保管。因工作需要确需推迟移交的,应当经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同意。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会计档案最长不超过年。临时保管期间,会计档案的保管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且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三)会计档案的移交和利用会计档案的移交。单位会计管理机构在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并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移交手续。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接收电子会计档案时,应当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才能接收。会计档案的利

38、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利用会计档案,在进行会计档案查阅、复制、借出时履行登记手续,严禁篡改和损坏。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一般不得对外借出。确因工作需要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借出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四)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是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年和年。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五)会计档案的鉴定和销毁会计档案的鉴定。会计档案鉴定工作应当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单位会计、审计、纪检监察等机构或人员共同进行。会计档案的销毁。经鉴定可以销毁的会计档案,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

39、要求销毁。不得销毁的会计档案。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会计凭证不得销毁,纸质会计档案应当单独抽出立卷,电子会计档案单独转存,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六)特殊情况下的会计档案处置单位分立情况下的会计档案处置。单位合并情况下的会计档案处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会计档案的交接。单位之间交接会计档案的手续。三、会计监督(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概念。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内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要求。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原则。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

40、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小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风险导向原则;适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法。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二)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会计工作政府监督的概念。财政部门代表国家对各单位和单位中相关人员的会计行为实施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法会计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除财政部门外,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

41、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和权限,可以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财政部门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财政部门对各单位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专业能力、遵守职业道德等情况实施会计监督。(三)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概念。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接受委托,依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有权检举。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概念和

42、要素。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形成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的种类和审计意见的类型。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标准审计报告,是指不含有说明段、强调事项段、其他事项段或其他任何修饰性用语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含其他报告责任段,但不含有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也被视为标准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带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包括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第三节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一、会计机构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

43、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二、代理记账(一)代理记账机构的审批除会计师事务所以外的机构从事代理记账业务,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简称审批机关)批准,领取由财政部统一规定样式的代理记账许可证书。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分所可以依法从事代理记账业务。(二)代理记账的业务范围根据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包括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向税务机关提供税务资料。委托人委托的其他会计业务。(三)委托人、代理记

44、账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各自的义务委托人委托代理记账机构代理记账,应当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订立书面委托合同。委托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对本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填制或者取得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始凭证;()应当配备专人负责日常货币收支和保管;()及时向代理记账机构提供真实、完整的原始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对于代理记账机构退回的,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更正、补充的原始凭证,应当及时予以更正、补充。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委托合同办理代理记账业务;()对在执行业务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予以保密;()对委托人要

45、求其作出不当的会计处理,提供不实的会计资料,以及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行为的,予以拒绝;()对委托人提出的有关会计处理相关问题予以解释。三、会计岗位的设置(一)会计工作岗位设置要求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管理会计档案,不属于会计岗位。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年以上经历。(二)会计人员回避制度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

46、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需要回避的直系亲属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配偶亲关系。(三)会计工作交接会计人员调动工作、离职或者因病暂时不能工作,应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接替人员应当继续使用移交的会计账簿,不得自行另立新账,以保持会计记录的连续性。移交人员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四)会计

47、专业职务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会计专业职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为初级资格、中级资格和高级资格三个级别。(五)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内容包括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公需科目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普遍掌握的法律法规、理论政策、职业道德、技术信息等基本知识。专业科目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工作应当掌握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六)总会计师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

48、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在作用上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区别:性质不同;作用范围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实施保障机制不同;评价标准不同。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内容。第五节 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一、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行为的法律责任。二、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行为的法律责任。三、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行为的法律责任。四、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行为的法律责任。五、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法律责任。六、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职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第三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基本要求(一)掌握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二)掌握票据的概念与特征、票据权利与责任、票据行为、票据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