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2448-2017 绿色生姜种植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72859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6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 T 2448-2017 绿色生姜种植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13 T 2448-2017 绿色生姜种植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13 T 2448-2017 绿色生姜种植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13 T 2448-2017 绿色生姜种植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13 T 2448-2017 绿色生姜种植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B 31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13/T 2448 2017 绿色生姜种植技术规程 2017 - 03 - 29 发布 2017 - 06 - 01 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2448 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秦皇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庆锋、杜迎辉、肖艳、王树桐、郑春寒、季玥秀。 DB13/T 2448 2017 1 绿色生姜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生姜的产地 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

2、收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生姜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55 农业用聚乙烯吹塑棚膜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 884 生物有机肥 3 产地环境 生产环境应符合 NY/T 391规定。姜田应选择地势高 、

3、 排水良好 、 土层深厚 、 有机质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的肥沃壤土 ,大于 15有效积温 1215,有中等光照条件, 且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 , 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 , 避开污染源。 4 生产技术 4.1 选种与处理 4.1.1 选种 在播种前 30天( 一般在 2月下旬) 进行选种处理 。 根据栽培目的和市场要求选择优质、丰产、抗逆性强、耐贮存的优良品种。选肥大饱满、皮色光亮、不干裂、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姜块 做 种。 4.1.2 浸种 使用 对植物 病原菌具有广谱拮抗性的荧光假单胞菌剂 200倍液 和海藻有机水溶肥 500倍 1000倍液浸种 5分钟,符合 GB 20287。 4.

4、1.3 晒姜 浸种后的姜种,放平摊在向阳的平地上晾晒 1天 2天 。傍晚收进室内或进行遮盖,以防夜间受冻。中午若日光强烈,应适当遮阴防暴晒。 DB13/T 2448 2017 2 4.1.4 催芽 在相对湿度 80 % 85 % 、温度 18 28 条件下变温催芽。即前期 25 28 ,中期 22 24 ,后期 18 22 。幼芽长度达 1.0 cm 1.5 cm,姜种芽基部饱满肥大,无白根长出最佳。 4.1.5 掰姜种 将姜 种 掰成 100 g左 右的姜块为宜,每块姜种上保留 1个壮芽(少数姜块也可保留 2个壮芽),其余幼芽全部掰除。 4.2 姜田整理 4.2.1 整地 生姜田年前需整地,

5、冬耕深翻,深度 40 cm 以上。疏松土壤,要求土壤细碎,地面平整。 4.2.2 基肥 每亩施 农家 肥 4 m3 5 m3,含有对姜瘟病、姜茎基腐病等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 100 kg 150 kg ,氮肥( N) 4 kg 6 kg, 磷肥( P2O5) 2 kg 3 kg, 钾肥( K2O) 5 kg 7 kg。施肥应符合 NY/T 496规定,生物有机肥应符合 NY 884规定。 4.3 定植 4.3.1 播种期 在 5 cm地温稳定在 16 以上时开始播种,播种时间在清明节 前后 。 4.3.2 播种密度 生姜品种不同,种植密度有所不同。以 缅 姜为例,一般行

6、距 70 cm 75 cm,株距 25 cm 30 cm,密度 4000株 /亩 左右, 亩用 姜种量 400 kg 500 kg。 4.3.3 开沟 利用开沟机按行距进行开沟,深度 25 cm左右、宽度 20 cm左右。 4.3.4 种 肥 每 亩 施氮肥( N) 2 kg 3 kg、磷肥( P2O5) 1 kg 1.5 kg、钾肥( K2O) 2.5 kg 3.5 kg,配合 其它 中 微量元素做种肥 。 开沟以 后,每 亩 底施生物有机肥 60kg、 复合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含有对姜瘟病、姜茎基腐病等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胶质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符合 GB 20287)10

7、 kg、复合肥 10 kg 20 kg。撒施肥料后覆土再定植 种 姜。 4.3.5 播种 施种肥以后,肥土混匀耧平。将姜种排放在沟内,姜芽 朝向一致 。 4.3.6 喷药 播种 后覆土前 使用喷雾 器 朝姜种喷施 荧光假单胞菌剂 200倍液,将姜种喷湿为宜。 4.3.7 覆土 DB13/T 2448 2017 3 覆土 4 cm 5 cm厚 。 4.3.8 灌水 对播种完成后的姜地 浇水, 每 亩随水冲施 荧光假单胞菌剂 5 L。 4.3.9 覆膜 用 2米 竹片支成拱形覆膜, 膜的质量应符合 GB 4455规定。 4.4 田间管理 4.4.1 幼苗期 在姜苗开始出土时浇第一水, 10天 15

8、天后浇第二水。 当生姜出苗率达 50 % 时,及时进行姜田遮阴。可通过搭建拱棚架,扣上遮光率为 30 % 的遮阳网 ,或通过立式网障遮阴(将幅宽 60 cm 65 cm、遮光率为 40%的遮阳网立式设置成网障固定于竹、木桩上);或涂白薄膜顶部遮阴。 当出苗率达到 80 % 以后,根据姜地干湿程度,及时浇水 。每 亩随水冲施 大量元素 水溶肥 2.5 kg;苗齐后, 每 亩再随水冲施 荧光假单胞菌剂 5L和海藻生根液 2L。 在 幼苗顶 棚膜 时,根据姜地干湿程度, 每 亩再随水冲施 一次荧光假单胞菌剂和海藻冲施肥各 5 L。 4.4.2 三杈期 6月下旬撤膜 ,进入三杈期(有 1对侧芽长出),

9、 每 4天 5天浇一次水并每 亩随水冲施 大量元素水溶肥 3 kg和荧光假单胞菌剂 5 L。 4.4.3 一 次小培土期 6月下旬 第一次小培土时,随沟 每 亩撒施 生物有机肥 60 kg和复合微生物菌剂 10 kg;小培土以后,每 亩冲施 大量元素 水溶肥 3 kg、荧光假单胞菌剂 5 L和 液硅 1 L。 4.4.4 二次小培土期 7月上旬 第二次小培土时, 每 亩随沟撒施 复合微生物菌剂 10 kg;小培土以后, 每 亩冲施 大量元素水溶肥 3kg和荧光假单胞菌剂 5L。 4.4.5 大培土期 7月底到 8月初 大培土时, 每 亩随沟撒施 生物有机肥 60 kg;大培土以后, 每 亩冲施

10、 二次 高钾水溶肥10 L和 海藻 生根液 1L,时间间隔 10天 15天 。 4.4.6 姜块膨大 中 后期 9月初到 10月下旬 姜块膨大中后期,根据姜地干湿程度每 7天 10天 浇一次水,每次浇水前 每 亩 冲施 高钾水溶 肥 15 L,使用 2次 3次。 4.4.7 中耕、除草 在生姜整个生育期,结合浇水, 进行 中耕、除草 , 一般中耕 2次。 5 病虫害防治 DB13/T 2448 2017 4 5.1 农业防治 实施 2年以上轮作;避免连作或前茬为茄科作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壤质土;选无病害姜种; 平衡施肥;采收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并集中销毁,保证田间清洁 ; 增加土壤有机

11、质含量 , 提高生姜自身的抗病性。 5.2 物理防治 每 1.5公顷姜地放置一盏杀虫灯,距植株顶部 50 cm;用 糖 、 醋 、 水 、 高效氯氰菊酯 按 1:1:3:0.1的比例混合,将配好的诱杀剂放置容器内(瓶和盆),以占容器体积 1/2为宜,每 1公顷放 2盆 3盆,盆要高出生姜植株顶部 30 cm 40 cm,诱杀剂保持 3 cm 4 cm深,定时清除诱集的害虫,每 5天 7天天换诱剂一次。 5.3 生物防治 5.3.1 保护自然天敌 应用化学防治时,尽量使用对害虫选择性强的药剂,避 免或减轻对天敌的杀伤作用。 5.3.2 选用生物源制剂 在防治姜瘟病和茎基腐病时,可选用 荧光假单胞

12、菌剂 浸种、冲施、 复合微生物菌剂 撒施等综合生物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在防治姜螟时,可选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进行防治, 用 100亿活芽孢 /g可 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 。 5.4 化学防治 5.4.1 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 使用农药时,应执行 GB 4285、 GB/T 8321和 NY/T 393。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 国家明令禁止使用 的农药。 5.4.2 姜瘟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治 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在病株周围用 57.6 % 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400倍 600倍液,或 5 % 漂白粉3000倍 4000倍液等进行灌根,每 穴灌 0.5 L 1 L。发病初期,叶面喷施 77%硫酸

13、铜钙可湿性粉剂 600倍 800倍或喷施“ 波尔多液 ” 。 5.4.3 姜螟和小地老虎的防治 在姜螟或小地老虎卵、幼龄期,喷施 4.5 % 高效氯氰菊酯 乳油 1500倍 2000倍液或 20 %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5000倍液 。 6 采收 6.1 采收时间 一般在霜降前进行采收,用于加工嫩姜可在旺盛生长期收获。 6.2 采收方法 DB13/T 2448 2017 5 收获前,先浇小水使土壤充分湿润,将姜株拔出或刨出,轻抖泥土,然后从地上茎基部以上 2 cm处削去茎秆,摘除根须后,即可入 窖 或 出售。 7 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技术档案,并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相关内 容 。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