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81778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1 -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 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 ( 主要是糖类 ) ,并且释放出氧,同 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

2、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 1) 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 2) 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 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 3) 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 4) 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

3、、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 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 co2) 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 一的演化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 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破坏森林与植

4、树种草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 2、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空间尺度划分: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 区 域性的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二、自然带 1概念: 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 10之间) 热带草原带(

5、萨瓦纳带)(南北纬 10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 南北纬 30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季雨林 带(北纬 10 2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 25 35 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 30 40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5 50之间的大陆东部和 40 60之间的大陆西部) 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 50 70之间)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苔原带、冰原带 三、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热量 为基础的。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包括低纬和高纬 地区横穿整个

6、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水分 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由于受海洋水汽的影响,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 - 2 -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随着海拔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 谱相似。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

7、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本章重难点 1、如何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 1) 所谓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有两种表现: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 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 2) 所谓地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由于环境要素不同,分化成不同的地域单位。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均匀,形成与纬线大体平行的热量带。受大气环流和行星风系、海陆分布、地面起伏等因素影响,不同的地域单位分别有一定的热量

8、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在地球表面形成有一定宽度的、呈条带状分布的自然带,显示出地理环境的地域特征。各地的地理环境有相似的,而绝没有相同的。 2、如何认识自然带分布的规律 ( 1) 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 低纬地区 :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过渡 高纬地区:自然带由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过渡 ( 2) 由沿海向内陆的干湿度地带性在大陆中纬度表现明显 大陆西岸 大陆内部 大陆东部 受西风控制 深居内陆,离海较远 受季风影响 降水量较多 水分趋于减少 降水较多 森林 草原 荒漠 草原 森林 ( 3) 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

9、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 中低纬度高海拔山脉表现最明显 分布规律 概念及特点 成因 主要分布地区 举例 水平地带性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与纬线大体平行伸展呈条带状 纬度高低引起的热量差异,水分亦有影响 低纬和北半球的高纬地区 非洲沿东经 200从赤道自南向北的自然带的变 化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各自然带沿着从滨海向内陆方向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 呈条带状 距海远近引起的水分差异,也受一定的温度影响 中纬度地区 北美大陆部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方向自然带的更替 垂直地带性 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布 海拔高度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垂直差异 海拔较高的山地 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