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81779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48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XXXXXX 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 项目概要 1 1.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 1.1.2 项目建设内容 1 1.1.3 项目建设方案 1 1.1.4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1 1.1.4.1 投资概算 1 1.1.4.2 资金来源 1 1.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1.1.5.1 主要技术指标 2 1.1.5.2 主要经济指标 2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 1.3 综合评价 2 1.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1.3.2 可行性 3 1.3.3 风险评估 3 1.4 结论与建议 3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5 2.1 项目建设

2、背景 5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2.2.1 是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6 2.2.2 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7 2.2.3 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培植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7 2.2.4 是满足市场日益增长和实现企业服务社会能力的需要 8 第三章 建设条件 9 3.1 项目区概况 9 3.1.1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9 3.1.2 自然资源状况 9 3.1.3 社会经济状况 10 3.1.4 项目关联产业的发展状况 10 3.1.5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11 3.2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11 3.2.1 政策环境 11 3.2.2 资源优势

3、 11 3.2.3 科技开发能力 12 3.2.4 基础设施条件 12 3.3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13 3.3.1 主要障碍因素 13 3.3.2 主要障碍因素的解决方案 13 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5 4.1 建设单位概况 15 4.2 研发能力 15 4.3 企业财务状况 16 4.4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16 第五 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7 5.1 市场分析 17 5.1.1 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17 5.1.2 市场前景分析 18 5.1.3 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18 5.2 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 19 5.2.1 销售策略 19 5.2.1.1 品牌策略

4、19 5.2.1.2 宣传策略 19 5.2.1.3 定价策略 19 5.2.1.4 公关策略 19 5.2.2 销售方案 20 5.2.3 营销模式 20 5.3 市场风险分析 20 5.3.1 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20 5.3.2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20 第六章 建设方案 23 6.1 建设任务和规模 23 6.2 建设规划和布局 23 6.3 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23 6.3.1 工艺流程 23 6.3.2 加工技术要点 6 6.3.3 原料要求 6 6.3.4 产品外观与质量要求 6 6.4 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 25 6.4.1 建设标准 25 6.4.2 具体建设

5、内容 26 6.4.2.1 土建 26 6.4.2.2 设备 26 6.4.2.3 科技措施 27 6.4.2.4 其它 27 6.5 实施进度安排 28 第七章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29 7.1 投资概算依据 29 7.1.1 概算依据 29 7.1.2 项目概算计划 29 7.2 投资概算 29 7.2.1 固定资产投资概算 29 7.2.1.1 土建工程投资 29 7.2.1.2 设备投资 30 7.2.1.3 其它投资 30 7.2.1.4 建设期利息 30 7.2.2 流动资金概算 30 7.3 资金来源 30 7.3.1 申请农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经费 30 7.3.2 公司自筹资金

6、30 7.3.3 银行贷款资金 30 7.4 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31 7.4.1 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 31 7.4.1.1 财政有偿资金使用和管理 31 7.4.1.2 财政无偿资金使用和管理 31 7.4.2 银行贷款的使用管理及还款计划 31 7.4.3 自筹资金使用管理 31 第八章 财务评价 33 8.1 财务评价依据 33 8.1.1 基础数据 33 8.1.2 财务评价 范围 33 8.2 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33 8.2.1 各种产品的单位产量及价格、销售收入估算 33 8.2.2 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34 8.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 34 8.3.1 单位产品生产成

7、本估算 34 8.3.2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 34 8.3.3 固定资产折旧及摊销估算 34 8.3.4 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 35 8.4 财务效益分析 35 8.4.1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35 8.4.2 偿还能力分析 36 8.5 不确定性分析 36 8.5.1 盈亏平衡分析 36 8.5.2 敏感性分析 36 8.6 财务评价结论 37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39 9.1 环境影响 39 9.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39 9.2.1 污水处理 39 9.2.2 废渣治理 39 9.2.3 噪声治理 39 9.2.4 植树种草,降低粉尘和噪音污染 40 9.3 评价与审批 40 第十章

8、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 41 10.1 农业产业化经营 41 10.1.1 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分析 41 10.1.2 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等 41 10.1.3 辐射带动能力分析 42 10.1.3.1 项目 单位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42 10.1.3.2 辐射带动基地 42 10.1.3.3 辐射带动农户 42 10.2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42 10.2.1 农民增收 42 10.2.2 农业增效 43 10.2.3 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比较分析 43 10.3 其它影响评价 43 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管理 45 11.1 项目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4

9、5 11.1.1 项目建设阶段机构设置与职能 45 11.1.2 常设组织机构设置与职能 45 11.1.3 劳动定员 46 11.2 经营管理模式 46 11.3 经营管理措施 46 11.4 技术培训 47 11.5 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 47 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49 12.1 可行性研究结论 49 12.1.1 本项目建设符合产业发展政策 49 12.1.2 项目建设具有强有力的技术依托 49 12.1.3 本项目经济效益良好,社 会效益显著 49 12.1.4 项目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9 12.2 建议 50 12.2.1 加强对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 50 12.2.2

10、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 50 12.2.3 加强产品市场开拓与成本控制 50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 概要 1.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单位名称:贵州 XXX 茶业有限公司 所有制形式:有限责任 财务状况:注册资金 300 万元人民币,单位总资产 96 万元人民币 1.1.2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 XXX 县 XXX 茶叶加工厂 建设 建设地点: XXX 县 洋溪 镇 建设规模:年产优质 XXX 绿茶 茶、 XXX 绿茶 毛尖茶、精品 XXX 绿茶 茶共 200 吨。 建设内容:完成生产车间、成品库及检测室等约 4600 平方米的土建工程及有关附属设施的建设,完成加工设备

11、的安装,使项目能正常投产。 1.1.3 项目建设方案 该产品生产工艺独特,产 品曾获得国际名茶评审委员会等单位的金奖。项目批准立项后, 6 个月完成整个项目建设,并正式投产。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其中精品 XXX 绿茶 茶主要面向国外市场。项目的管理方案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采用公司 +农户 +基地的模式运行。 1.1.4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1.1.4.1 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 300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2000 万元,流动资金 800 万元,建设期资金占用费 3 万元。 1.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5.1 主要技术指标 XXX 绿茶 茶符合 Q/Ly01 2005; XX

12、X 绿茶 毛尖茶符合 Q/Ly05 2005;精品 XXX 绿茶 茶符合 Q/Ly06 2005(详见附件,企业标准) 1.1.5.2 主要经济指标: 年产精品茶 200 吨;年销售收入 3900 万元;年总成本 3219万元;年利润总额(平均) 402 万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279 万元;年缴纳所得税 133 万元;投资利润率 49.5;投资回收期 2年;贷款偿还期 3.5 年;财务内部收益率 27.4;财务净现值 1058万元。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省农发办关于编制 2007 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黔农综 200664 号文); 2、国务院办

13、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3、 XXX 省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4、 XXX 省茶叶产业化经营规划; 5、 XXX 省茶叶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1.3 综合评价 1.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为进一步促进 XXX 县 茶叶产业的发展,使项目区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同时为茶农建立一个稳定收入的平台,增强茶叶产业对当地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有着极大作用。另一方面,对大力推进 XXX 优势特色经济作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生产各 个环节的分步增值,培植壮大龙头企业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1.3.2 可行性 生产技术成熟、可靠:产品经

14、 XXX 县 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的企业生产技术标准执行。 经营效益显著:项目实施企业每年平均获 402 万元利润,每年上缴销售税金及附加 279 万元,交纳所得税 133 万元。 保护环境、绿化荒山:茶叶精深加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可进一步带动茶叶基地发展,绿化荒山,减少水土流失。 市场前景广阔: XXX 特殊的地理气候资源,为高品质茶叶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茶叶具有多种保健及药理功能,随着人类健康意识与日俱增,茶将成为 本世纪最具有市场前景的健康饮料。 1.3.3 风险评估 项目总投资 3000 万元,年销售收入 3900 万元,年均利润 402万元,经财务分析,该项目盈亏平衡点为

15、75,即项目只要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 75,即可实现保本,因此项目风险小。 带动作用:可带动 1600 户农户茶园的种植,同时加工厂可提供 160 人的就业机会。 问题及解决方案:资金投入和市场销售是本项目的主要问题,主要解决方案是:健全茶业运行机制,多方增加投入,理顺管理体制,增强龙头企业实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树立品牌,进一步开拓市场。 1.4 结论 与建议 本项目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立项原则及我省产业发展政策,能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项目建设具有强有力的技术依托单位,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可提高项目区的农业综合发展能力,增加农户收入。建议有关部门给予支持,使项目尽早组织实施。 第

16、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茶业为我国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农产品。 21世纪以来,我国茶叶生产得到重视,各地都把茶叶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加以发展,其中名优绿茶和乌龙茶发展较快。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我国茶叶生产的重心逐步由东部向 西部转移,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 XXX 茶农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近几年, XXX 的茶园栽培面积成两位数增长,平均增幅为 14左右,茶叶生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多近年来,科学技术的提升,使人们对茶与健康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料的优点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重视,人均消费量不断增加。 XXX 是绿茶生产大省,绿茶年产量

17、占茶叶生产量的85%以上,茶叶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将给我省茶叶种植和加工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加快我省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提升茶叶品质和茶叶效益, XX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先后颁布了关于促 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XXX 省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 XXX 省茶叶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全省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来指导茶叶加工项目实施。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是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XXX 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东北部、铜仁市西部,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大斜坡地带。县人民政府驻峨岭镇。 “八山一水一分田”,

18、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位于县境东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梵净山,是世界人与生物圈网成员,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 一,是唯一的弥勒佛道场,是地球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全县总人口 42 万,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土家族自称“毕滋卡”,有“土家赶年”、“六月六”、“土家女儿会”等民族节庆,有土家摆手舞、土家金钱竿、土家红棺葬等独特的民俗活动。 2.2.2 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06 年“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方的提高,“三农”问题已经被摆到

19、各项工作的层面上,“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千百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快特色地方产业的发展步伐,通过实施本项目,切实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经营结构,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增产不增收的被动局面,使项目区茶叶种植和加工收入的增长由过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引导茶业生产向专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之一。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 项目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XXX 县属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 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的黔东低山丘陵区和黔东北中山峡谷之间,武陵山脉

20、主峰梵净山位于其东部,形成东高西低,东南向北西倾斜地形地貌。 境内最高峰为梵净山的耸凸点,海拔 2493.8m,西部与思南、德江交界处的龙门口为最低点,海拔 377.7m,相对高 XXX 县全景 差 2116.1m,高低点直距 46.12km。境内地形可分为中高山及中山、中低山、低山地形,地貌类型有溶蚀、侵蚀和河谷冲刷堆积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我县主要的地貌,分布范围广,除东南部的梵净山外,其余地区的大部分属于此类型。东部梵净山地区,平均海拔大 于 1600m,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大、坡度较陡,为中高山地形,以锓蚀地貌为主;中东部梵净山前缘地带海拔 1000-1600m,坡度陡缓不等

21、,为低中山地形,以岩溶地貌、河流冲刷堆积地貌和侵蚀地貌为主;中部、西南部、南部地带海拔 800-1000m 为中低山地形,以岩溶地貌、侵蚀地貌和河流冲刷地貌为主;境内海拔在 700-800m 一带,相对高差 200-300m,坡度较小,为低山地形。在山地地形的河谷地带,经河水的常年冲刷,形成了一些相对较平的河谷冲刷堆积地貌,但面积不大。 水文 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河流 有 XXX 河、车家河、乐茂江河、洋溪河、江源沟河等,地表河网较密。多数河流上游陡,中游平缓,下游较陡,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分别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由南东向北西流入乌江。 3.1.2 自然资源状况 XXX 县 地处

22、XXX 高原东南部苗岭山脉 梵净山 区,县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平均在 1000 1800 米,海拔最高峰为 梵净山 主峰2178.8 米,与县内最低海拔 484 米相对高差 1694.8 米。土壤可分为红黄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和紫色土 5 个类型,土壤偏酸性。全县土地面积 1218.5 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97.9,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全县境内气候垂直差异十分明显,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年均气温在 15.4左右,极端最高气温达 35.6,最低气温为 -8.9 ,年总积温在 5100 5475

23、之间,无霜期 60 260 天,年平均降雨量 1250 1500 毫米,一般集中在夏季。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有大小河流 216 条,流域面积 1218 平方公里,水力理论蕴藏量为 6.8 万瓦,现仅开发 6.9。 项目实施地 洋溪 镇年平均气温 15.4,海拔 837 米。耕 地13581 亩,其中田 11022 亩,旱地 3559 亩,人均耕地 0.57 亩;有林面积 34770 亩,森林覆盖率为 47.9。 按照项目设计, XXX县 XXX茶叶加工厂 基地建设选址在 XXX县 洋溪 镇路口,该地点交通条件便利,周围有三股山泉水,终年不断,经检测,水质好,既可饮用,又能确保生产用水,供水供电

24、都有保证,且周边无人居住,无任何污染,已经环保部门认可,完全符合环保要求,是建立有机茶叶加工厂的理想场所。 3.2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3.2.1 政策环境 3.2.2 资源优势 3.2.3 科技开发能力 3.2.4 基础设施条件 3.3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3.3.1 主要障碍因素 1、品牌杂乱, XXX 绿茶 茶品牌没有发挥品牌效应。 2、龙头企业尚未形成,茶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3、茶业产业体制建设不完善,营销体系滞后。 3.3.2 主要障碍因素的解决方案 1、树立品牌。通过实施本项目,制定 XXX 绿茶 茶地方标志,并报省质监局审定并颁布实施,同时做好“ XXX 绿茶 茶”品牌商标原

25、产地域保护申报工作,争取完成扩大无公害茶叶产地认证和企业的 QS 认证工作。进一步提升 XXX 县 “ XXX 绿茶 茶”品牌的含金量和知名度 。 2、强龙头。通过实施本项目,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使之形成“企业 +基地 +农户”的产业模式。帮助重点茶叶乡镇成立茶叶协会,按照茶叶产业化要求和市场准入标准,协助制定茶园管理、茶青收购、茶叶加工销售等制度,切实提高科技含量,为 XXX 县 茶产业走向市场,走出国门创造条件。 3、健全茶业运行机制,增加投入,推进科技创新。建立统一的茶叶管理机构,协调原料与加工、加工与销售的关系,促进茶叶加工业的产业化进程。提高茶叶加工业组织化程度,形成行业自律机制

26、和竞争力。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支持茶叶加工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企业研究 、开发、引进一批茶叶加工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全面提升茶叶加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4.1 建设单位概况 4.2 研发能力 4.3 企业财务状况 4.4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5.1 市场分析 5.1.1 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绿茶是我国出口茶叶的绝对优势品种,占 70%左右,在国际市场具有稳固的优势地位。上世纪,印度等国曾努力试制过绿茶,但终因品质等原因,未被国际市场认可。近年来,全球的绿茶消费增长明显。 1995 年,我国出口绿茶 6.6 万吨, 2005 年达 1

27、9.17万吨,同比增长 6.1%; 2005 年,我国生产绿茶 63 万吨,红茶等仅有 33 万余吨的产量。因此, FAO 认为,中国出口茶中的绿茶将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中国是世界绿茶的主要产区,茶叶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地环境污染严重,加之出口茶叶的质量要求逐步提高。近年来,国内的茶叶种植与加工呈现出由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态势, XXX茶青成为东部地区茶叶加工企业抢购的原料。 XXX是我国的绿茶主要产区之一,茶叶栽培面积 89.58万亩,2004 年绿毛 茶 1.1 万余吨,占总产量 57%。然而, XXX 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仅

28、6 个,存在着茶叶加工规模小、知名品牌缺乏的严重问题。 5.1.2 市场前景分析 世界茶叶生产、出口量的增长中,中国领先。 1995 年至 2004年,世界茶叶总产量增长了 27.5%,其中 50%以上来自中国;世界茶叶产量年均增长 2.75%,中国年均增长 8.2%。近十几年中,世界茶叶出口年增长率 3.34%,中国年增长率 6.92%。近年来,世界茶叶市场需求有加大的趋势。 FAO 预计, 2010 年前,我国茶叶出口将在保持在 5% 7%的年均增长率。 近 10 余年来,绿茶成为我国茶叶出口的龙头品种,在国际市场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且消费增长特别明显。一些生活水平较高、保健意识较强的国家

29、,如美国、德国、日本等,绿茶进口增加较快。 1996 2004 年,美国的绿茶进口增加了 103.5%。 XXX 绿茶 茶是 XXX 县 民间传统茶叶加工工艺的结晶,曾被外交部定为出口礼品茶,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绿茶品种。目前,有关 XXX 绿茶 茶的报道极少,加工企业也不多见。因此,项目建设以 XXX 绿茶 茶为龙头产品,充分利用 梵净山 无公害原料茶生产基地,运用现代加工工艺,对 XXX 绿茶 茶进行规模开发,在弥 补国内外市场空白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拉动绿茶消费需求。 5.1.3 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XXX 绿茶 茶加工所需的原料来自于我省著名的 梵净山 自然保护区内的 XXX 县

30、 ,林、草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地势高差1694 米,跨越温暖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三个气候带;茶园土壤包括黄红壤、黄棕壤等,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肉质肥厚鲜嫩的茶叶原料,富含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素。 XXX 县 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工业欠发达,土壤、水质、大气受污染程度低。 XXX 绿茶 茶是 XXX 县 民间茶叶加工工艺的结晶,当地 1.8 万余亩茶园和充 足、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为项目产品加工成本的降低奠定了基础。此外,按照有机、绿色茶叶生产标准,组织原料;在加工机械和工艺流程等方面,按照清洁化生产要求,完全可以确保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2 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 5.

31、2.1 销售策略 5.2.1.1 品牌策略 充分利用 梵净山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 XXX 少数民族特色,在产品的包装上对产品概念、功能内涵加以科学设计,拓展 XXX 绿茶 茶的文化附加值、情感附加值等人性化、人文化的涵义,突出XXX 绿茶 茶产品特点、功能及企业形象。 5.2.1.2 宣传策略 瞄准国际、 国内两个市场,深度挖掘 梵净山 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有计划地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多层次、多渠道、选择性地投放广告,力争以最小投入产生最佳的效果。 5.2.1.3 定价策略 根据市场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市场竞争等综合指数,以市场渗透为目标,快速收回投资为根本,依据需求导向、成本导向和竞争

32、导向原则,进行理解价值定价和产品组合定价。 5.2.1.4 公关策略 在企业内部,建立奖励促销机制;在营销网络方面,采取助销、促销策略,组织经销商评级活动,或奖励促销的厂商联谊会,充分发挥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在产品宣传、 销售中的作用。 5.2.2 销售方案 设立 5 10 人规模的包括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分部在内的市场部,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产品阶段和年度销售计划,明确职责。项目建成后第一年生产、销售 14 万公斤,其中向国际市场试销 2 3 万公斤;第二年生产、销售 20 万公斤,其中 5 10 万公斤出口。 5.2.3 营销模式 根据现代商品流通特点,兼顾茶叶产品的特殊性,以连锁超市、批发

33、商、特许经销商、零售商等间接营销模式,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采取委托经销的方式,通过省内或国内具有茶叶出口许可证的经销商,积极拓展 XXX 绿茶 茶的国际市场,减少 中间流通环节,降低营销成本。 5.3 市场风险分析 5.3.1 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项目产品的加工、销售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不同企业、不同产品间价格的恶性竞争,干扰项目产品的市场价格定位。在国际市场上,茶叶进口国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的限制将影响项目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份额。 5.3.2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 1)建立企业自主的原料茶生产基地,确保货源;实行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确保茶叶品质;科学管理,降低成本。 ( 2

34、)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以专卖店、加盟店等方式,构筑连锁经销网络,坚持科 学、诚实的营销理念,培育长期、稳定的消费群体,形成特色的经营模式,减轻市场冲击。 ( 3)系统地规划品牌竞争策略,通过简明、形象、实用的产品设计,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活动,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积极拓展国内、外茶叶市场,扩大销量。 ( 4)多渠道加大投入,购置先进的加工设备,配套企业质量自查体系建设。 ( 5)引进人才的同时,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联合,加快名优茶品研制创新进程,提升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 综上,绿茶占据国际、国内茶叶市场的主导地位,年均需求增长 5% 7%,市场空间大; XXX 县 优越的产地

35、环境为 具有地方特色绿茶品种 XXX 绿茶 茶奠定了良好的内在品质和市场竞争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和销售方案,完全可以实现项目产品的生产、销售目标。 第六章 建设方案 6.1 建设任务和规模 按照 XXX 县 乃至 XXX 州茶业的发展需求,结合项目建设单位的长期发展规划,本项目建设以新建 XXX 绿茶 茶为主的茶叶深加工生产线为主,配套实施土建、配套公用工程和产品质量自查体系等建设,实现年产 200 吨的 XXX 绿茶 茶为主的生产与销售目标。 6.2 建设规划和布局 ( 1)土建工程 征地 30 亩,完成 6500m2加工车 间、库房、办公楼、实验室等土建工程的建设(详见附图 2,

36、总平面布置图);配套实施 XXX绿茶 茶加工所需的水、电、路、绿化、信息网络、环保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5000 平方米的厂区绿化。 ( 2)生产设备 购置 29 台(套),完成 XXX 绿茶 茶加工的自动化生产线安装,实现年产 20 万公斤 XXX 绿茶 茶的建设目标。 ( 3)质量检测 建立茶叶加工原料、成品质量检测的实验室,构筑质量自测体系。 此外,在企业内部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制定质量管理制度与措施。 6.3 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6.3.1 工艺流程 XXX 绿茶 茶系 XXX 县 地方特色绿茶品种,按照附图 3 中的XXX 绿茶 茶加工工艺流程进行生产。 6.3.

37、2 加工技术要点 在 XXX 绿茶 茶的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掌握以下的技术要点: ( 1)烘炒温度 85 90,时间 10 15 分钟; ( 2)揉捻 10 分钟; ( 3)湿球重 4 克,干球重 2.5 克,直径 18 20 毫米; ( 4)烘烤温度 70 80,时间 5 6 小时; ( 5)挥锅温度 50 60,时间 15 20 分钟。 6.3.3 原料要求 ( 1) XXX 绿茶 毛尖茶 采收优质春茶独芽(含中叶包芽),芽质柔软细嫩显毫,宽长一致,芽长 1.5 2cm,不带夹蒂、碎片,无病斑,均匀,新鲜,净度好。 ( 2) XXX 绿茶 茶 一芽一叶初展优质茶青,叶质细嫩(精品 XXX 绿

38、茶 茶),或一芽二叶初展,少量幼嫩对夹叶( XXX 绿茶 茶),无紫叶,无病斑,均匀,新鲜,净度好。 6.3.4 产品外观与质量要求 ( 1)感观 XXX 绿茶 毛尖:条索关,紧结、曲卷、重实,绿润显毫,无夹杂物。 XXX 绿茶 茶:球状,紧圆均匀,光滑有亮,球体直径 1820mm,重量 2.5g 0.2g,其中精品 XXX 绿茶 茶色泽为银灰墨绿、露毫, XXX 绿茶 茶色泽为银灰墨绿。 ( 2)内质 XXX 绿茶 毛 尖:香气为栗清香,滋味鲜爽醇和,汤色绿黄明亮,叶底嫩匀鲜活。 XXX 绿茶 茶: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绿黄明亮,叶底黄绿匀整,其中精品 XXX 绿茶 茶的叶底还应鲜

39、活。 ( 3)理化指标 XXX 绿茶 茶,包括 XXX 绿茶 毛尖茶、精品 XXX 绿茶 茶须达到表 6 1 所列各项理化指标。 表 6 1 XXX绿茶 茶系列成品茶理化、卫生指标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指 标 1 水分 g 100g-1 7.0 2 砷( As) mg kg-1 0.5 3 铅( Pb) mg kg-1 2.0 4 铜( Cu) mg kg-1 60.0 5 六六六 mg kg-1 不得检出 6 DDT mg kg-1 不得检出 ( 4)取样、测定方法 取样:按 GB/T8302 的规定执行。 感观要求:按 GB/T1015 规定的方法进行品评。 水分:按 GB/T8304

40、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卫生指标:按 GB50009.57 中相应的方法进行检验。 6.4 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 6.4.1 建设标准 XXX 绿茶 茶所需的原料茶生产按照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8 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 境条件( NY/T 5020 2001)标准要求进行;加工车间和配套水、电、绿化、环保等硬件设施建设执行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加工车间的建设要求使用年限 50 年,满足国家有关建筑质量要求。 6.4.2 具体建设内容 6.4.2.1 土建 项目建设分别完成加工车间、库房、实验室和配套的道路、绿化、围墙等公用工程,其中: ( 1)

41、粗加工车间 1000m2,精加工车间 1000 m2,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 II 级,门式钢架结构; ( 2)摊青间 1200 m2,砖混结构; ( 3)成品库冷藏间 600m2,挂架结构; ( 4)茶叶检测评审用房 800 m2,砖混结构; ( 5)厂区绿化 5000 m2; ( 6)围墙(高 2 m) 1500 m; ( 7)厂区道路 900 m 硬化。 6.4.2.2 设备 根据茶叶加工需求,项目建设需购、安 34 台(套)设备,其中 29 台(套)为 XXX 绿茶 茶加工生产线设备, 4 台(套)为公用设备(表 6-2)。 表 6 2 项目建设设备购置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数

42、量(台 /件) 一 加工设备 1 80 型杀青机 4 台 2 110 型滚筒杀青机 4 台 3 热风炉烘干机 2 台 4 名茶微烘机 2 台 5 40 型揉捻机 4 台 6 30 型揉捻机 4 台 7 265 型揉捻机 4 台 8 抽排风系统 2 套 9 冷冻机组 1 套 10 包装机 1 套 11 检测设备 1 套 二 公用设备 1 供电设施(含变压器) 1 套 2 供水设施(含抽水及管道安装) 1 套 3 成品货柜运输车 1 台 4 面包车 1 台 6.4.2.3 科技措施 ( 1)原料生产无公害化措施 对原料茶生产和加工环境进行产地环境认证,提出产地环境保护方案与措施。 在项目建设单位自

43、有的原料茶基地上,采用堆沤腐熟的有机肥料、生物农药, 控制生物农药的施用量,全面实施有机茶生产技术标准;采取合同收购的方法,向当地茶场提出有机茶原料订单,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有机茶原料,加工高品质的精制 XXX 绿茶 茶,供应国际市场。 与各茶场签订定购合同,派遣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与技术培训,在原料茶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要求,进行茶叶生产管理,确保项目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达到国内市场要求。 ( 2)清洁化加工技术 在 XXX 绿茶 茶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清洁生产的技术要求,组织生产,避免对成品茶和环境造成污染。 6.4.2.4 其它 通过人 才引进、联合开发等方式,对 XXX 绿茶 茶加工工艺进一步总结、提炼,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 XXX 绿茶 茶加工工艺与技术标准,提高成品茶的外观品质与内在质量。同时,利用 梵净山特殊的地理标志,开展新茶品的创新研制。 6.5 实施进度安排 根据项目建设任务和质量要求,经详细计算,项目建设期时间为 6 个月,其阶段目标任务如表 6 3 所示。 第七章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7.1 投资概算依据 7.1.1 概算依据 XXXXXX 州 XXX 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拟建的 XXX 县 XXX茶叶加工厂 项目主要任务;一是完成茶叶精深加工车间及有关 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购置设备及安装完成生产线的建设,达到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