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pdf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81850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高 频电路 期 末课程 设 计 课程名称: 高 频小 信 号 调 谐 放 大器 设 计 学 院: 专 业: 姓 名:SpadesQ 学 号: 任课教师: 2016 年 6 月 12 日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摘 要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是 一种 中心频率在几百 KHZ 到几百 MHZ,频 谱宽度在几 KHZ 到几十 MHZ 的范围内的放大器 。 按照所用器件可分为晶体管,场效应管和集成电路放大器; 按照 通过频谱的宽窄可分为窄带和宽带放大器; 按照电路形式可分为单级和级联放大器; 按照 所用负载性质可分为谐振放大器和非谐振放大器。 调谐 放大器采用谐振回路

2、作负载 , 根据谐振回路的特性, 谐振放大器对于靠近谐振频率的 信号, 有较大的增益;对于远离谐振频率的信号, 增益迅速下降。 所 以 谐振放大器不仅有 放大作用,而且也起着滤波或选频的作用。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是 构成 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主要电路 , 其作用是对信道 中的微弱高频小信 号 进行不失真的放大 。 在无线电接收机中主要 用做高频和中频选频放大 , 高频调谐放大器 的集电极负载 为可变频率 调谐。 对小信号调谐 放大器的主要 要求有: 有足够高的增益 、 满足选择性和 通频带要求、 稳定性 与噪声系数要好、 动态 范围要宽。 本文以理论分析为依据, 得到 10.7Mhz 中心频率,带宽

3、 3Mhz 的 高频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并 用multisim 仿真进行调试, 实际制作来验证 理论分析。 关 键字 :三极管;LC 谐振回路;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1 目录 摘 要 II 1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原理分析 . 2 1.1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主要特点 . 2 1.2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主要 指标 . 2 1.2.1 谐振频率 . 2 1.2.2 谐振增益(Av ) . 2 1.2.3 通频带 . 3 1.2.4 增益带宽积 . 4 1.2.5 选择性 . 4 1.2.6 噪声系数 . 5 1.3 晶体管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 . 5 1.3.1 单级

4、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 6 1.3.2 多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 7 1.4 自激原理 及消除方法 . 8 2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 10 2.1 技术要求 10 2.2 晶体管 MMBT2222A . 10 2.3 设计过程 10 2.3.1 选定电路形式 . 10 2.3.2 设置静态工作点 . 11 2.3.3 谐振回路参数计算 . 12 2.3.4 确定电感 电容 . 12 3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电路仿真实验 . 13 3.1 仿真电路图 . 13 3.2 测量并调整放大器的 静态工作点 . 13 3.3 谐振频率 与技术指标 的测量 . 14 4 高频小信号调

5、谐放大器的电路板制作 . 15 4.1 原理图转换为 PCB. 15 4.2 实物图 16 4.3 示波器测量 16 4.4 误差分析 17 4 总结与心得体会 . 18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2 高频小信 号谐振放 大器设计 1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原理分析 1.1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的主要特点 晶体管集电极负载通常是一个由 LC 组成的并 联谐振电路。由于 LC 并联谐振回路的 阻抗是随着频率变 化而变化, 理论上可以分析, 并联谐振在谐振频率处呈现纯阻, 并达到 最大值。 即放大器在回路谐振频率上将具有最大的电压增益。 若偏离谐振频率, 输出增益 减小。 总之, 调谐放大器不仅

6、具有对特定频率信号的放大作用, 同时也起着滤波和选频的 作用。 1.2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主要质量指标 衡量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主要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谐振频率 放大器调谐回路谐振时所对应的频率称为放大器的谐振频率,理论上,对于 LC 组成 的并联谐振电路,谐振频率 的表达式为: 式中,L 为调谐回路电感线圈的电感量;C 为调谐回路的总电容 。 谐振频率的测试方法:放大器的调谐回路谐振时所对应的频率 称为放大器的谐振频 率, 可以用扫频仪测出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另外, 也可以通过点频法改变输入信号频率, 得到输出增益随频率变化的幅频特性曲线,电压谐振曲线的峰值即对应谐振频率

7、点 。 1.2.2 谐振增益(Av ) 放大器的谐振电压增益放大倍数指: 放大器处在在谐振频率 f0 下,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 压之比。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3 Av 的测量方法:当谐振回路处于谐振状态时,用高频毫伏表测量输入信号 Vi 和输出 信号Vo 大小,利用下式 计算: 另外,也可以利用功率增益系数进行估算: 1.2.3 通频带 由于谐振回路的选频作用, 当工作频率偏离谐振频率时, 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下降, 习惯上称电压放大倍数Av=Vo/Vi 下降到谐 振电压 放大倍数Avo 的 0.707 倍时所对应的频 率偏移称为放大器的通频带带宽 BW, 通常用 2f0.1 表示,

8、有时也称 2f0.1 为 3dB 带 宽。 通频带带宽: 式中,Q 为谐振回路的有载品质因数。 当晶体管选定后, 回路总电容为定值时, 谐振电压放大倍数 fo 与通频带BW 的乘积为 一常数。 频带BW 的测量方法:根据概念,可以通过测量放大器的谐振曲线来求通频 带。测 量方法主要采用扫频法,也可以是逐点法。 扫频法: 即用扫频仪直接测试。 测试时, 扫频 仪的输出接放大器的输入, 放大器的输 出接扫频仪检波头的输入, 检波头的输出接扫频仪的输入。 在扫频仪上观察并记录放大器 的频率特性曲线,从曲线上读取并记录放大器的通频带。 逐点法: 又叫逐点测量法, 就是测试电路在不同频率点下对应的信号大

9、小, 利用得到 的 数 据 , 做 出 信 号 大 小 随 频 率 变 化 的 曲 线 , 根 据 绘 出 的 谐 振 曲 线 , 利 用 定 义 得 到 通 频 带。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a、用外置专用信号源做扫频源,正弦输入信号的幅度选择适当的大小,并保持不变;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4 b、示波器同时监测输入、输出波形,确保电路工作正常(电路无干扰、无自激、输出 波形无失真) ; c、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使用毫伏表测量不同频率时输出电压的有效值; d、描绘出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曲线,在频率特性曲线上读取并记录放大器的通频带。测 试时,可以先调谐放大器的谐振回路使其谐振,记下此时的谐振

10、频率 fo 及电压放大倍数 Avo, 然后改变高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 (保持其输出电压不变) , 并测出对应的电压放大倍 数。由于回路失谐后电压放大倍数下降,所以放大器的谐振曲线如图 1-1 所示。 图1-1 放大器的通频带和谐振曲线 1.2.4 增益带宽积 增益带宽积 BWG 也是通信电子电路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 增益带宽积可以认为是一 个常数。 放大器的总通频带宽度随着放大级数的增加而变窄,BW 越大, 增益越小。 二者是 一对矛盾。 不同电路中, 放大器的通频带差异可能比较大。 如: 在设计电视机和收音机的中频放 大器时, 对带宽的考虑是不同的, 普通的调幅无线电广播所占带宽是 9kH

11、z, 而电视信号的 带宽需要6.5MHz,显然,要获得同样的增益,中频放大器的带宽设计是完全不同的。 1.2.5 选择性 放大器从含有各种不同频率的 信号总和中选出有用信号, 排除干扰信号的能力, 称为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5 放大器的选择性。 选择性的基本指标是矩形系数。 其中, 定义矩形系数 kv 1 . 0 是电压放大倍 数下降到谐振时放大倍数 Av0 的 10所对应的频率偏移和电压放大倍数下降为 0.707 Av0 时所对应的频率偏移 2f0.1 之比,即: 同样还可以定义矩形系数 kr 01 . 0 ,即: 显然,矩形系数越接近 1,曲线就越接近矩形,滤除邻近波道干扰信号的能

12、力愈强。 1.2.6 噪声系数 NF 越接近 1 越好。 1.3 晶体 管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与分析方法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由于输入信号幅值小, 可以认为晶体管工作在线性区, 经常采用有 源线性四端网络进行分析。如图 1-2,1-3 所示,Y 参数等效电路和混合等效电路是描 述晶体管高频小信号下工作状况的重要模型。 图1-2 混合等效电路图 图 1-3 y 参数等效电路 Y 参数等效电路 与混合等效电路参数的转换,用混合参数表示的 Y 参数: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6 其中 。 1.3.1 单 级 单 调 谐 回 路 谐 振 放 大 器电 路 原 理 图 1-4 单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13、图 1-4 是一个单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原理图,理论上分析,谐振时电压增益: 放大器的增益可用带宽表示为: 其中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7 单调谐放大器的选择性用矩形系数来表示为: 所以单调谐放大器的矩形系数比 1 大得多,选择性比较差 。 为了 简化电路板制作 ,本设计是单级单调谐 回路谐振放大器。 1.3.2 多 级 单 调 谐 回 路 谐 振 放 大 器 实际的实验和应用中, 需要把微弱的信号进行多级放大, 这要求电路有较大增益, 因 此, 高频放大器大多是 多级级联 而成, 多级放 大器的电压增益指当放大器有 m 级时, 各 级 的电压增益分别为Av1 、Av2 Avm,则总

14、增益 Av 是各级增益的乘积,即 如果多级放大器是由完全相同的单级放大器组成, 则 对 m 级放大器而言,通频带为: 式中,2 f 7 . 0 为单级放大器的通频带, 称为带宽缩减因子,其物理意义是: 随着级数增加,总通频带变窄。 m 级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矩形系数为: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8 1.4 自激 在做高频实验时, 经常在测试电路中会出现自激的现象, 特别是在多级放大的情况中。 我们将这种没有外部输入信号, 由于电路内部 正反馈作用而自动维持输出交流信号的现象 称为自激。 它经常和进行高频电路设计相违背, 我们把这种具有自激现象的放大器称为自 激振荡器,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有足够

15、反馈量的正反馈放大器。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和振荡电路的原理一致。即满足: (1)相 位平衡条件 放大器的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必须同相位,即相位差是 180( 或)的偶数倍。 (2)振幅平衡条件 指放大器的反馈信号必须有一定的幅度。 在振荡建立的初期, 必须使反馈信号大于原 输入端的信号。 交 流 负 反 馈 能 够 改 善 放 大 电 路 的 许 多 性 能 , 改 善 的 程 度 由 负 反 馈 的 深 度 决 定 。 但 是 , 如果电路组成不合理, 反馈过深, 且电路附加相移(高频区或低频区)改变了反馈信号的极 性时, 电路中的负反馈就会变成正反馈。 反而会使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 这种自

16、激振荡 是一定要消除的。克服自激的方法在这里介绍以下几种: (1)中和法 : 在晶体管的输出和输入端之间插入一个外加的反馈电路, 使它的作用 恰好和晶体管的内反 馈互相抵消。 具体线路如图 1-5, CN 为外接电容,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9 图 1-5 外加的反馈电路克服自激 (2) 失配法: 失 配 法 一 般 采 用 共 发 一 共 基 级 联 放 大 器 实 现 , 失 配 法 是 用 牺 牲 增 益 换 来 提 高 放 大器 的稳定性。如图 1-6 所示。 图1-6 共发共基级联放大器电路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10 2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2.1 技

17、术要求 使用MMBT2222A 设计一个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技术指标如下: 谐振频率: o f 10.7MHz 谐振电压放大倍数: 10 2.2 晶体管 MMBT2222A 集电极的电流是 mA I CQ 5 . 1 ,此时的放大倍数 大概是 50 到 70 之间,此处的估 计值 设为60 进行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实际情况在仿真和实际调试的时候进行微调即可; 基极和 射极的导通电压大概是 0.7V 左右, 经过查找资料, 集射极电压在放大工作的状态的时候, 大概是4.0v 左右是可以满足条件的 , 电源供电 V V cc 12 。 2.3 设计过程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一般用于放大微弱的高频信号

18、,此类放大器应具备如下基本特性: 只允许所需的信号通过, 即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放大器的增益要足够大。 放大器工作状态 应稳定且产生的噪声要小。放大器应具有一定的通频带宽度。 2.3.1 选 定 电 路 形 式 依 设 计 技 术 指 标 要 求 , 考 虑 高 频 放 大 器 应 具 有 的 基 本 特 性, 可 采 用 共 射 晶 体 管 单 调 谐 回路谐振放大器,设计参考电路见图 2-1 所示。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11 图2-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原理图 图中放大管选用 mmbt2222a, 该电路 静态工作点 Q 主要由 1 b R 和 1 w R 、 2 b R

19、 、Re 与 Vcc 确 定。 利用 1 b R 和 1 w R 、 2 b R 的分压固定基极偏置电位 BQ V , 如满足条件 BQ I I 1 : 当温度变化 CQ I BQ V BE V BQ I CQ I ,抑制了 CQ I 变化,从而获得稳定的工作点。 由此可知, 只有当 BQ I I 1 时, 才能获得 BQ V 恒定, 一般取, BQ I I ) 10 5 ( 1 。 只有当负反 馈越强时,电路稳定性越好,故要求 BE BQ V V ,一般取: BE BQ V V ) 5 3 ( 。 2.3.2 设 置 静 态 工 作 点 由于放大器是工作在小信号放大状态, 放大器工作电流 C

20、Q I 一般在 0.82mA 之间选取 为宜,设计电路中取 mA I c 5 . 1 ,设 K R e 1 。 因为: EQ EQ e V I R 而 EQ CQ I I 所以: 1.5 1 1.5 EQ V mA K V 因为: BQ EQ BEQ V V V (发射结电压 BEQ V 为0.7V) 所以: 1.5 0.7 2.2 BQ V V V V 因为: EQ CC CEQ V V V 所以: V V V V CEQ 8 . 9 2 . 2 12 因为: BQ BQ b I V R ) 10 5 /( 2 而 mA mA I I CQ BQ 025 . 0 60 / 5 . 1 / 高

21、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12 则: 2.2V/ 0.25 10K 因为: 2 1 / ) ( b BQ BQ CC b R V V V R 则: 10K 45K 考 虑 调 整 静 态 电 流 CQ I 的 方 便 , 1 b R 用 50K 电位器与5K 电 阻串联。 2.3.3 谐 振 回 路 参 数 计 算 1 )回路电感L 取定电感值为 4uH。 2 )回路中的总电容 C 因为: 1 2 o f LC 则: pf L f C o 3 . 55 ) 2 ( 1 2 3 )回路电容C 因有 2 1 () oe C C p C ( 为三极管输出电容 ,估计值 7pF) 所以 2 55.3

22、 (1 7 ) 48.3 C pF pF pF 取标称值 33pf 的固定电容为与 30Pf 可调电容并联。 2.3.4 确 定 耦 合 电 容 与 高 频 滤 波 电容 耦合电容C1、C6 的值, 可在 1000 pf0.01uf 之间选择。 旁路电容 C2 、C3、C7 的取 值一般为0.01-1F,滤波电感的取值一般为 220-470uH。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13 3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电路仿真实验 3.1 仿真电路图 用Multisim 仿真软件构建 如图2-1 所示设计实验电路 ,如下所示: 图 3-1 仿真电路总图 3.2 测量并调整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仿真条件: 晶

23、体管用库中的 理想 器件。 电感线圈用固定电感 L1=2.8uH 、L2=1.2uH,中 间抽头。 其余元件参数参见图 2-1。 调整静态工作点的方法是: 不加输入信号, 将 C1 的左 端接地, 将谐振 回路的 电容 C5 开路, 记下此 时电路的 静态工 作点 BQ V , CEQ V , EQ V 及 EQ I 。仿真结果表3-1: 表 3-1 静态工作点数据测量 Vc (V ) Vb (V ) Ve (V ) Vce (V ) 12.00 3.45 2.70 9.70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14 3.3 谐振频率的调测与 技术指标的测量 仿真条件:输入高频信号频率 fo=10.

24、7MHz, 幅度(峰-峰值)15mV。 使用波特仪分析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谐振频率和通频带与矩形系数等 : 图 3-2 波特测试仪 测中心频率与增益 图 3-3 波特测试仪测通频带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15 图 3-4 波特测试仪测矩形系数 1) 电压增益 由图3-2 可知,放大倍数为 43dB,满足设计要求。 2) 中心频率 由图3-2 可知,中心频率为 10.743Mhz, 非常接近设计要求。 3) 通频带 测量的方法是: 根据通频带的定义, 只需要在谐振频率的放大倍数 43dB 的基础上减去 3dB ,读出相应的频率减去 fo 再 成 2 即 2f (通频带 Bw ) 。由图

25、3-3 可知 ,B w3Mhz 。 4) 矩形系数 测量的方法是: 根据矩形系数的定义, 只需要在谐振频率的放大倍数 43dB 的基础上减 去 20dB ,读出相应的 频率 减去 fo 再成 2 即 2f 0.1 , 最后除以 Bw (Bw 0.1 /Bw ) 。由图 计算 得,Kr 0.1 =5.6 矩形系数比较小是由于图 3-3 ,图 3-4 波特图 测量 有误差 。 4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板制作 4.1 原理图转换为 PCB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16 为了 简化制作,去掉了 开关和可变电阻,可变电容仍然保留,因为 中心 频率较为难调。 4.2 实物图 图中红色的为可变电

26、 容。 4.3 示波器测量 输入高频信号频率fo=10.7MHz, 幅度(峰-峰值)50mV 的正弦波。 图 4-1 示波器 测量中心 频率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17 图 4-2 示波器 测量通频 带 1 )电压增益 A v=1 .24 1V / 0.0 50 V = 24 .8 2 90 d B , 满足设计要求 2 ) 中心频率 由图 4-1 可知中心频率 为 10.75Mhz, 满足设计 要求。 3 )通频带 只需要在谐振频率 时的峰峰值 X0.707 ,读出相 应的频率减去 fo 再成 2 即 2f (通频带 Bw ) 。由图 4-2 可知,Bw 5Mhz。 4.4 误差分析

27、 分析设计总结导致误差的原因如下: 1 ) 实物的实际值与理论值有一定的差距。 如电阻电容电感的理论 值与标称值存在一些差异, 并且电阻电容电感的标称值也有一定的误差。 2 ) 晶体管数据为查数 据手册所得, 而由于分 布参数的影响, 晶体管 手册中给出的分布参 数 一般都是在测试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测得的。 且 分布参数还与静态工作电流及电流放大系数 有 关 。 放 大 器 的 各 项 技 术 指 标 满 足 设 计 要 求 后 的 元 器 件 参 数 值 与 设 计 计 算 值 有 一 定 的 偏 离。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18 放大倍数 差距比较大, 是由于 在实际电路板制作时 为

28、了得到较高的增益, 在不超过 Icm 的 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了静态工作点。 3)性能指标参数的测量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如在调谐过程中,我们通过直接观察波形 的输出值的大 小来确定电路是否调谐, 并没有使用波特仪 。这样调谐频率的测量值存在 误差的同时,放大倍数的测量值也会产生误差。 4)由于增加了 可变电容,所以很容易使得谐振频率 fo 在10.7Mhz, 没有很大误差。 5)实验仪器设备的老化等也会导致电路调试过程中出现一定的误差。 4 总 结(心 得体 会 ) 通过这一课程设计,我掌握了独立 查找资料、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 力。通过 对电路设计的 仿真和实际制作,对书 本的理论

29、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完成这一课设后,我对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也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广泛用于广播,电视,通信,测量仪器等设备中.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谐 振回路为负载的谐振放大器;另一类是以滤波器为负载的集中选频放大器.它们的主要功 能都是从接收的众多电信号中,选出有用信号并加以放大,同时对无用信号,干扰信号,噪 声信号进行抑制,以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和抗干扰能力. 电路板 实物制作的 过程中,从电路的布局 、元件的选择、电路板的制作到电路板的 调试我都尽心尽力。 尽管 电路简单,仍然遇到了 很多问题,比如第一次 制的板铜线很多 断开了 ,第二次制版有些 孔是焊完元件才打的 可能导致接触不良,所幸 调试一天后电路 仍能正常 工作。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19 参 考 文献 1于洪珍.通信电子电路 第2 版. 清华 大学出版社 2杨翠娥.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3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 高教出版社 4曾兴雯 陈健 刘乃安.高频电子线路辅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