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全国I卷作文分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84069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全国I卷作文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高考全国I卷作文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高考全国I卷作文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高考全国I卷作文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高考全国I卷作文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 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分析 2018 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 9 道,其中 3 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 6 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2018 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 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 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 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 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投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 ; “ 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 年 网民规模达 7.72

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 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 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圈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 2035 年开启,给那时 18 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条作,不得抄表,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不少于 800 字。 全国卷 I 作文“我和 2035 有个约定”则被网友认为“过于政治性”,看到江苏卷作文“解读语言传递”的网友

3、的看法是,“看不懂”、“让人摸不到头脑”。 一、此作文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贴时代:在试题中暗含热点时事。 试题材料“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 7 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不断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更充分认识个人成长 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更切实感受“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2.紧贴高考根本任务。 教育和高考的根本任务都是立德树人,都要引

4、导高中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关注时代发展,关注国家命运的人,做一个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用全面、发展、历史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人,做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的幸福的人! 从 2016 年的奖惩观、2017 年的中国观、到今年的“未来观”,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全国卷一的命题始终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这一哲学思想渗透于 题目之中,我想这也是一个“大国意识”的体现: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更自信;只有关注个体成长,国家才能更有力量;只有个体与时代融为一体,我们才有基础憧憬未来。 3.紧贴 00 后时代特征。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不仅关注时代,而且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将时代和自己联系起来。

5、可以说,和去年的作文题相比,这是一种突破。尤其 00 后的高中生自我意识更强,更善于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写出的作文才具有个性,从而丰富多彩。正因为这一点,要为今年的这道作文题格外点赞! 二、 此作文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创新: 今年的 全国卷作文仍然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但是又有所创新: 1.在材料之后要求之前加入了“引导语”,这可以更好地帮助并引导考生在“引导语”范围内作文,有效避免了考生在审题环节的天马行空。 2.装进“时光瓶”的设定很新颖,但其实和去年全国 I 卷的作文要求“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相似,都是创设一个情境或者交谈倾诉的对象,让学生的写作目的更具体更有真实感

6、。 3.今年全国卷作文的一大亮点是对“想象”能力的考查,材料中允许考生进行想象,导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任务指令的对象也是虚拟的,同样需要考生的想象能力。这种命题 思路,在某种程度上,与北京卷不谋而合。这就启发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不仅仅关注全国卷本身,也应关注其他省市试卷,并在备考中进一步加强练习。 三、此作文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难度: 1.想象易偏离,想象应把握“给那时 18 岁的一代人的阅读”这一作文指令,要有思想高度和精神境界,体现主人翁的担当精神,如果想像天马行空,畅想未来随意而为,可能会偏离作文中心。 2.行文易空泛,文章既要高扬主旋律,又要避免“口号式”的空洞语言,没有饱含真情实感的干瘪

7、文字,将会流于泛泛而谈。与前几年高考作文“就事论事”的形式不同,今年的高考作 文还有个隐性要求,它是从 2000 年叙述到 2035 年,这意味着我们国家每年都有新变化,而且在越变越好,要体现出“中国梦”的内容,穿越时空的同龄人对话,要对他们有点期盼,所以要求作文有梯度、有层次,需要考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 四、此作文题怎么写?写什么? 1.抓住时间节点很重要! 在审题环节需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要写出“个体与国家、与时代”之间的关系,不能单一角度冒进;二是要注意题目中的明确指令任务“留待 2035 年给那时 18 岁的年青人阅读”,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要有良好的“读者意识”。当然,

8、这两点 对于今年的考生而言,应该都不是大问题,过去一年的备考,老师们一定进行了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2.“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这一哲学思想渗透于 写作 之中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个人梦和中国梦也是紧密相联的。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 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 3.思路 畅想未来要合理 这道作文题目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有效限制”的同时,又给予了考生更大的思考和写作空间,比如,我们可以给 2035 年的自己、 2035 年的国家、 2035 年的时代等写一封信,只要能体现出“个体与国家、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就能准确完成写作任务。我们可以写在未来的 17 年怎样大展才华、怎样实现人生梦想,可以写我们怎样实现自我价值,可以写我们如何报效祖国,可以写 36 岁的那一年,自己是怎样的梦圆、国家的辉煌,可以从中国梦的追梦、圆梦进行立意等等。 总之,可写的东西特 别多。在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切口要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写具体、写生动,做到言之有物、内容充实。至于其他的,从自身优势出发,各显其能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