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特征.ppt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85462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资源特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旅游资源特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旅游资源特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旅游资源特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旅游资源特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旅游资源,本章重点 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特征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原则旅游资源的保护本章难点 旅游资源的特征旅游资源的评价,第四章 旅游资源,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类型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二、旅游资源的特征,(一)可观赏性:观赏价值是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 (二)区域性:是造成人们到异地旅游的根本原因 (三)自在性:旅游资源先于旅游而客观存在 (四)潜在性:相对于旅游产品而言是潜在的 (五)不可转移性:地理位置及所有权都不发生转移,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一)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

2、游资源是指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天然形成的旅游资源,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 (二)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悦人事物。,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 长城 (北京市,1987,世界文化遗产) 2. 故宫 (北京市,1987,世界文化遗产) 3.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北京市,1987,世界文化遗产) 4. 敦煌莫高窟 (甘肃省,1987,世界文化遗产) 5. 秦始皇陵与秦兵马俑 (陕西省,1987,世界文化遗产) 6. 泰山 (山东省,1987,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7. 黄山 (安徽省,1990

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8. 九寨沟 (四川省,1992,世界自然遗产) 9. 黄龙寺风景区 (四川省,1992,世界自然遗产) 10. 武陵源风景区 (湖南省,1992,世界自然遗产),11. 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 (河北省,1994,世界文化遗产) 12. 布达拉宫 (西藏自治区,1994,世界文化遗产) 13.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山东省,1994,世界文化遗产) 14. 武当山古建筑群 (湖北省,1994,世界文化遗产) 15. 庐山 (江西省,1996,世界文化遗产) 16. 峨眉山与乐山大佛 (四川省,1996,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17. 平遥古城 (山西省,1997,世界文

4、化遗产) 18. 苏州古典园林 (江苏省,1997,世界文化遗产) 19. 丽江古城 (云南省,1997,世界文化遗产) 20. 颐和园 (北京市,1998,世界文化遗产),21. 天坛 (北京市,1998,世界文化遗产) 22. 武夷山 (福建省,1999,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23. 大足石刻 (重庆市,1999,世界文化遗产) 24. 明清皇家陵寝 (湖北省、河北省,2000,世界文化遗产) 25. 龙门石窟 (河南省,2000,世界文化遗产) 26. 青城山与都江堰 (四川省,2000,世界文化遗产) 27.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安徽省,2000,世界文化遗产) 28. 云冈石窟

5、(山西省,2001,世界文化遗产) 29. 云南三江并流(云南省, 2003,世界自然遗产) 30.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吉林省,2004,世界文化遗产),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一、旅游资源评价标准1.从资源本身看,是否具有美、特、奇、古、名几个基本特征 (1)美 (2)特 (3)奇 (4)古 (5)名,2.从所处环境看其气候条件、可利用土地、污染状况、地区可进入性、社会经济条件等 (1)气候条件 (2)可利用土地 (3)污染状况 (4)地区可进入性 (5)社会经济条件,二、旅游资源评价内容,1.旅游价值评价 2.丰度和容量评价 3.区位和地域组合特点评价 4.开发的技术因素评价,三、旅游资源评价方法,1.指标集分析法 2.德尔菲法 3.模糊数学评价法,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义与原则 (一) 定义: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人类通过向旅游资源追加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而使之成为可以被旅游者所利用或享用的对象的技术经济过程。,(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1.保护性开发原则2.社会营销导向原则资源导向 市场导向 社会营销导向3.总体规划原则,二、旅游资源的保护,(一)保护的必要性 (二)资源受到破坏的原因1.自然性破坏2.人为性破坏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1.加强规划2.加强宣传教育3.加强法规建设4.重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