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87522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文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儿童文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儿童文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儿童文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儿童文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儿童文学的本质及特征 本质 审美是儿童文学的本质。儿童文学也是儿童文学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适应儿童的艺术手段而创作的,以反映儿童生存于其中的现实生活的美丑属性,表现儿童文学作家对现实生活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情感、趣味、观点、理想),呈现为儿童乐于接受的、有优美形式的艺术形象体系,以激起儿童读者的美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小读者多样的审美要求,引导小读者提高审美的能力、趣味和情操。一句话,儿童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供儿童审美的文学”(刘绪源语)。 儿童文学的 特征 儿童文学的特征包括儿童文学的年龄特征、民族特征和艺 术特征。 (一)儿童文学的年龄特征 儿童文学的年龄特征,是指作为儿童文学创作的反映对象

2、和接受对象的儿童心理特征。 1.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特征 心理学上把人在 3 岁至 15 岁这一阶段划为儿童期。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进行思维的生理结构和反应机能正处在不断发展和趋向健全的变化过程中,使儿童心理出现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趋向,并具有了不同年龄阶段各自明显的特征。一般把儿童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 3 岁到 6 岁的学龄前期,也称幼儿期; 7 岁到 11岁的学龄初期,也称童年期; 12 岁到 15 岁的学龄中期,也称少年期。 在幼儿期,儿童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持久;有意想象开始发展,但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以及同一些概括性的道德标准相联系的道德感;语言和理解力正处于发展阶段。 童年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提高;抽象思维与各种心理过程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在发展;个性倾向、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在增长,自觉运用道德意识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逻辑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但集体意识有待发展,而且对是 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常常从表面现象出发,对客观事物愿意表态;求知欲在增强,甚至“醉心于那种对他们距离很远的东西”。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书面语言、电子传媒介入的结果。 少年期是儿童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处在“最动荡、最易变化、最不稳定的一个时期”(克鲁

4、普斯卡娅语)。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抽象思维和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独立性、自觉性、义务感、纪律性等个性品质在形成;生活经验、文化知识日益增多;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具有了初步的“世界观的萌芽”。心理品质向成年期过渡。 (二)儿童文学的民族特征 任何一个拥有自 己文学的民族,其文学作品中必然都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气息,表现出强烈而独特的民族色彩,拥有着相对稳定的民族特征。儿童文学也是这样。 (三)儿童文学的艺术特征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其艺术特征具体表现为:新颖多样而有明显倾向性的题材范围;培育引导儿童健康成长的明确而有意义的主题思想;符合儿童审美需求、鲜明而突出的人物形象;活泼而富有童趣的情节描写;层次清晰、

5、完整而且引人入胜的篇章结构;简洁优美、规范生动的文学语言;丰富而奇妙的幻想色彩;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1.题材与主题 ( 1)儿童文学题材是儿童文学 家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出来、经过提炼加工而成为塑造儿童文学形象、表现儿童文学主题的一定生活材料。它是作品所描绘的具体事物。 2.情节与结构 ( 1)儿童文学情节是指儿童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它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组成。 ( 2)儿童文学结构是指儿童文学作家根据为儿童创作的需要,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定的题材,在酝酿作品主题的同时,组织人物与其环境的关系,安排情节的次序。 3.儿童文学形象 (

6、1)儿童文学形象是儿童文学作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对现实生活作艺术 的提炼和加工而创造出来的,以生动活泼、具体可感的形式再现于作品中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图景,包括人物、景物、场面、环境及作品中一切有形的物体,还包括抒情性作品中的意境和神话、童话等作品中的幻想境界。 4.儿童文学的情趣 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各种文体的普遍要求。儿童文学的情趣,也称儿童文学趣味性。它是儿童文学作品在形象地反映生活、体现儿童独有的某种特点时,从儿童的审美需要出发,通过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 5.儿童文学语言 ( 1)儿童文学也是语言的艺术,儿童文学作家同样借助语言这个媒 介来表情达意。高尔基认为:“

7、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6.儿童文学的幻想 所谓幻想是指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就其本质而言,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 儿歌、儿童诗的异同 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与儿歌同属于儿童诗歌类,它们虽然都具有诗歌的共性特征,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二)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儿童诗的主题思想 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如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与儿歌洗手都是以要讲究卫

8、生为主题的作品,但表现方式却明显不同。 从语言表现形式上看,儿童诗与儿歌的语言均要求凝练、简洁、有概括性。由于表现深度的不同,儿童诗的语言比儿歌的语言更纯粹、更集中,更富有想象的张力。在韵律方面,儿童诗不像儿歌那样讲究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整齐。 从篇幅长短看,诗有长有短,不受限制,其中叙事诗、童话诗的篇幅都比较长;而儿歌因为有口头创作、供幼儿吟唱的特征,一般都较为短小 。 童话的发展与艺术特征 童话由神话和传说演变而来,经历了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两个发展阶段,安徒生的童话标志着文学童话的诞生。中国的文学童话始于五四,第一部文学童话集是叶圣陶的稻草人,改革开放后,出现了“热闹派”和“抒情派”童话。

9、民间童话是指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口头上流传的童话。民间童话在各地区、各民族之中世代相传,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发展,人们依据自己的理想和需要不断加以补充和改造。后来某些人为着某种目的对民间童话进行搜集、整理或加工,又经过不断的发展,一些作家掌握了童话的创作规律,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出发 进行构思创作,童话便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学体裁。 古印度的五卷书、阿拉伯民族的天方夜谭中,都收入了经过搜集整理的民间童话。 大量地搜集整理民间童话的是 19 世纪德国的格林兄弟。他们以儿童和家庭故事集为名发表的二百多篇童话,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第一部巨型民间童话集。 文学童话 19 世纪丹麦的安徒生第一个把作家个性化的诗的

10、创作带进了童话,他善于用饱蘸作家感情 的笔触描写童话环境和童话人物。文学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安徒生这里走向成熟。 安徒生是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作家,是第一个对于童心世界进行 深入探索的作家。儿童那充满生命、充满幻想、充满神秘的美妙的内心世界,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得到了最集中最精确的表现。他使童话的幻想带上了儿童幻想的特点,他用孩子自己的方式表现孩子们的生活,他的语言具有浓厚的儿童特色。这一切标志着真正属于儿童的童话的诞生。 安徒生第一次勇敢地把现实生活引进了童话创作,他运用作家的理性思考,从现实出发处理民间童话素材,使之翻出新意,同时还创作了一批完全取材于当时社会现实的作品,将普通人平凡的

11、日常生活引进童话。 安徒生是以往童话所创造的幻想意境与幻想手法的集大成者,同时又创造了新的幻想手法,创造了许多新的幻想意境、新的幻想形象。在体裁上安徒生创造了抒情童话、诗体童话、长篇童话和系列童话,扩大了童话的表现领域和表现形式。 安徒生之后,人们差不多都是按照他开辟的童话道路继续前进。 童话的艺术特征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安徒生曾把自己的童话作品解释为 “ 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 ” 童话就是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依照 “ 幻想逻辑 ” 写成的故事。从古至今,童话都是借助幻想,把许许多多平凡的事物编织成一幅幅异乎寻常的图景,在读者面前展开一个奇妙的超乎现实之上的世界。 任何一

12、 种文学样式都存在想象、甚至幻想的成分,然而,在童话之中,幻想是主体,是核心,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一)童话的幻想植根于现实 (二)幻想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三)童话幻想与现实结合的方式。幻想的水平决定了童话的水平,而幻想的水平又主要为幻想与现实结合的巧妙程度所决定。幻想与现实的结合方式可以归纳为三种 : 一是幻想与现实的寻常结合, 二是幻想与现实的异常结合, 三是幻想与现实的反常结合,(四)童话的幻想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寓言 的发展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 含义的简短故事。它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某种教训,所以带有明显的劝喻或讽刺意义。 寓言起源于民间,

13、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它是从神话传说和动物故事演化而来的一种文体。 神话传说是它的摇篮。动物故事是它的源泉。 1、 外国寓言的发展 伊索寓言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石。两千多年来,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一再成为后世寓言创作的蓝本。如拉封丹的龟兔赛跑、 克雷洛夫的狐狸和葡萄等都直接采用伊索寓言中的题材,经过艺术加工而成。莱辛要求寓言要“准确而简练”,他理想中的楷模就是伊索寓言。 2、 我国寓言的发展 我国寓言的历史更为悠久,初具雏形的时期,是在三千多年前,比伊索寓言产生的时代早五

14、百多年。 根据寓言本身的发展情况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学背景分为五个阶段。 (一)先秦寓言。先秦是我国古代寓言产生和蓬勃发展的时期。其中战国时代是寓言创作的黄金时代。当时的寓言作品集中在诸子散文里,为阐述不同流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张服务,可称为“哲理寓言”。如“揠苗助 长”、“五十步笑百步”(孟子),“庖丁解牛”、“涸辙之鱼”(庄子),“滥竽充数”、“郑人买履”(韩非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列子),“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战国策)等等,内容生动,寓意深刻。 (二)两汉寓言。两汉寓言的题材和手法大多因袭先秦,其主旨是为空前统一的封建帝国汉王朝寻求长治久安之道,

15、即希望通过寓言来宣传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人们以劝戒,可称为“劝戒寓言”。如说苑、新序和淮南子)中的“螳螂捕蝉”、“叶公好龙 ”、“塞翁失马”等,还有“对牛弹琴”、“杯弓蛇影”都是脍炙人口之作。 (三)魏晋南北朝寓言。(四)唐宋寓言。 (五)元明清寓言。 寓言的艺术特征 寓言的艺术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寓言有其鲜明的艺术特征,即寓意明确突出,比喻形象生动,故事简洁短小。 (一)寓意明确、突出。寓言的作者讲述一个假托或虚构的故事,其目的就是要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让读者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或教育,所以寓言的寓意是明显的、突出的。有的寓言侧重深刻的哲理,具有教训性。如守株待兔

16、(韩非子)告诫人们决不能把偶然 出现的事情当成必然性的东西;南辕北辙(战国策)启示人们做事必须要有正确的方向;农夫和蛇(伊索寓言)告诫人们不能怜惜恶人等等。更多的寓言侧重暴露社会的缺陷,揭示生活中的丑恶,或嘲笑人们某些愚蠢行为和思想性格上的弱点,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如自相矛盾(韩非子)讽刺了任意夸大事实绝对化、缺少辩证法的人;画蛇添足(战国策)讽刺了自作聪明、弄巧成拙的人;杯弓蛇影(晋书)讽刺了疑神疑鬼、顾虑重重、在虚幻现象面前妄自惊慌的人;鸡生金蛋(拉封丹)讽刺了贪心人的愚蠢;鹅(克雷洛夫) 讽刺了自以为是、回避现实的人。也有一些寓言是颂扬性的,它们讴歌真、善、美,表彰美好的品质和精神,如纪昌

17、学箭(列子)在赞扬纪昌勤学苦练的同时,告诉人们要学好一样本领,必须循序渐进,从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做起的道理。 寓言的寓意是肯定的、明确的,寓言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寓言作者都是直言不讳地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和审美评价。寓言比其它任何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更明确地表现出作者的观点看法。寓意的表现可在文中直接写出,也可含而不露。 (二)比喻形象生动。寓言实际上是一种比喻的艺术,象征的艺术。黑格尔在美学 中把它归为“比喻的艺术形式 :自觉的象征。”因为寓言是借助设譬立喻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寓意的,是一种譬喻故事。 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异同 儿童故事是以叙述生动引人的事件为主的、适合儿童读和听的作品。它可以供儿童

18、阅读,但更主要是用来讲给儿童听的。它主题单纯,内容浅显,篇幅短小,人物集中,情节生动,故事性强,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口语化,是儿童文学中运用最普遍、流传最广泛、很受儿童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儿童故事取材范围很广,但主要的还是儿童生活或与儿童相关的生活。人物和事件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从生活 中提炼、概括、经过虚构的人物事件。不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必须适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既要是他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又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儿童故事的读者对象和儿童小说有所区别,主要是低幼儿童因此,儿童故事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特征。 儿童小说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严格意义上的儿童小说指

19、的是以塑造儿童形象为中心、以广大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散文体的叙事性儿童文学样式。因此,它要求有以儿童形象为中心的人物形象或以儿童视角所表现的成人形象、以儿童行为为中心而串连的故事情节、以儿童生活的背景和场所为主 的环境描写。但一般意义的儿童小说的概念比较宽泛,常指从儿童观点出发,充满儿童情趣,能充分满足儿童审美需求,符合儿童好奇、好动的心理行为特征,以社会生活为内容,幻想性、故事性很强的散行的叙事文学样式。 儿童科学文艺的发展 儿童科学文艺是 儿童文学 的一种形式,是为了帮助和教育儿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并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文艺创作的艺术手法去表达科学、反映科学,将科学知识溶 于

20、文学艺术形式之中。 儿童科学文艺的艺术特征 儿童科学文艺是一种体裁多样的文学门类,各种体裁都有自己的具体要求。但它们毕竟都是用文学的形式来表现科学内容、给小读者以启迪和教育的。因此,它们还是有共同特征的。 一、严格的科学性二、生动的文学性 儿童科学文艺既然进入文学之林,就要具有文学艺术的特征。三、鲜明的思想性 科学是人类意志和智慧的结晶,描写科学的现在和未来,必然表现出科学家的高贵品质、思想倾向和科学造福于人类的种种奇迹,从而赋于作品以深刻的思想意义。 儿童戏剧的特点 儿童戏剧是以少年儿 童为观众、适合于少年儿童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剧。 儿童戏剧文学 剧本,是儿童戏剧的文学因素,也是儿童文学

21、的一种重要体裁样式,它主要为舞台演出提供脚本,同时也供少年儿童阅读。 (一)主题积极明朗,题材选择、戏剧冲突、情境设置符合儿童接受能力 (二)塑造真实可信、个性鲜明的舞台形象 (三)结构单纯、紧凑,故事性强 (四)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创造浓郁儿童情趣 儿童影视 作为艺术形式,它们以直观的图像、丰富的色彩、动听的音乐、还原的声音,综合了文学、戏剧、摄影、表演、音乐等多种艺术门类的要素,在题材样式上表现出了 色彩纷呈的多样性,在内容上展示出了历史累积的丰厚和继续开发探索的无限可能性;作为一种传播现象,它们在整体与受众联结的共时过程中产生了作品与观众最为广泛的接触面,成为当代最独特而又完整,同时也最具

22、影响力的大众文化。 儿童影视作为整个影视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概括其基本特征有: (一)极大的综合性 (二)鲜明的直观性 (三)广泛的群众性 (四)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影视艺术的拍摄对象是运动着的人和物,摄影机(摄像机)的运动,也可以产生多变的景别和角度、多变的空间和层次。在儿童影视的制片过程中,就需要按照物理 时间把时空不同的各段画面连续成情节连贯的影视片,这便是技术性的蒙太奇组接。 儿童欣赏方式的特殊性 童的文学欣赏方式也有不少特殊性,概括起来大概有这样一些: 一是偏重直观感受。这是由儿童的思维方式尚保留着较多的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所决定的。他们注重文学作品中的形状、声音、色彩的描述,对

23、“新、奇、动 ”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特别敏感,特别有兴趣;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阐述往往产生反感和厌恶,乃至于不予理睬。 二是易于情感投入。儿童较之成人更容易情感投入,他们会把自己编织到作品的故事情节中去,与作品中的人物 同苦乐共悲喜。当他们被牵引进入文学作品的情境之后,往往要施展自己想象的才能,他们会按照自己的好恶情感,乃至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改造作品原来的故事情节,在想象中创编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新的故事来。 三是善于模糊解读。 “少年儿童的阅读特具一种跳过不懂之处的巧妙能力,生字、生词、生事、生义从来就难不倒他们作出大体的把握;反过来,大体的把握又帮助了他们对那些生疏的地方连猜带蒙地竟

24、有所提前领会掌握。 ”(班马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然而,这些作品中的形象、气氛、情感只是作为一个主观化程度很浓的 “幻象 ”保留 在记忆之中。 四是拙于鉴别批判。儿童一旦被作品的形象所牵引,全身心地沉浸于虚构的世界,任凭想象的奔驰,很难再脱身出来,冷静地对作品进行分析、判断。事实上,他们还不习惯也不善于理智地认识事物。他们对作品不能作出实质性的鉴别,缺乏理性的审美反应,作品内容上的真伪、艺术上的优劣,也就容易在儿童的审美感觉中混淆起来,分辨不清。 虽然儿童的欣赏水平还不高,他们独特的欣赏方式也还有不少缺陷,但文学欣赏对儿童来说还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因为文学欣赏毕竟是一种净化心灵的高雅的审

25、美活动,可以在整体上提高人的素质,而且儿 童要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欣赏质量,也只有不断地参加到欣赏活动中去,即在欣赏中学会欣赏。 儿童文学批评的性质、意义与标准 一、 儿童文学批评的性质 儿童文学批评是以儿童文学鉴赏为基础,在一定的儿童文学理论指导下,对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及有关文学现象进行判断(分析、评论)的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美学的批评,是一种独特的社会 历史批评,是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科学研究活动。 二、 儿童文学批评的作用 1、 对作家来说,儿童文学批评对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具 有指导作用。一方面,帮助作家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作品,总结创作经验,从而提高创作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又将社会的评价、小读者

26、对作品的褒贬反馈给作家。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文学批评,能有助于作家发扬优点,克服不足,认清创作方向,提高创作水平。 2、 对读者来说,儿童文学批评有利于读者鉴赏水平的提高。 3、 有利于儿童文学理论的建设。 三、 儿童文学批评的标准 儿童文学品评的标准就是用以评价和衡量儿童文学作品的尺度。 1 看作品是否真实反映社会生活。 2、看作品是否有利于儿童美好道德情操的培养。 3、看作品是否具有儿童情趣。 4、看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否鲜明、生动。 5、看作品是否具有形式美。 6 看作品是否与读者的年龄阶段相吻合。 7、看作品是否有利于少年儿童知识面的拓展和求知欲的激发。 中外儿童文学的特点 长期以来 ,我国

27、儿童文学创作大多以知识性、教育性为主 ,忽视了儿童的纯真天性。这既和我们长期形成的教育体制有关 ,也暴露了我们的作者常常以成人的视角来观察儿童的内心世界 ,致使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缺失。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起码应具备三个元素 ,这就是:儿童本位的创作宗旨 ;题材的多元化和多元故事结构 ;符合儿童 价值取向的典型人物和群体肖像。 儿童文学最早出现在英国 ,在发展中渐渐形成了两大部类 ,“ 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 ” 和“ 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深入 ,更多的作家开始注意以儿童为本位的创作和研究。 19 世纪下半叶 ,英国儿童文学进入黄金时代 ,无

28、论从题材上还是从写作手法上 ,都有历史性突破。卡洛尔的艾丽丝漫游奇境、巴里的彼得 潘、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吉卜林的丛林故事和斯蒂文森的金银岛等 ,开拓了儿童文学崭新的天地。卡洛尔在谈及自己的创作思想时 ,表示作品 “ 不企图改造什么 ,它所有的只 是快乐 ”,“ 艾丽丝具有一种平等思想 她对上流社会和下流社会 ;伟人和普通人 ;一个国王和一只小鹅都以礼相待 ” 。卡洛尔在塑造艾丽丝这个人物形象时 ,表现了一个 7 岁孩子的全部特点 好奇心、逞能、炫耀自己、爱哭等 ,这些特点抓住了儿童心理特征 ,使作品鲜活耐看。 1946年 ,瑞典女作家林格伦创作了长袜子皮皮 ,再一次挑战传统教育理念。皮皮是一个

29、豪爽、仗义、力大无比而不受约束、来去自由的女孩 ,林格伦赋予通常被成人视为 “ 坏孩子 ” 的儿童全新的诠释 ,使千百万儿童从精神桎梏下解脱出来。作品对儿童天性中不可随意抑制的宝贵一面大加赞扬。 林格伦的回归摒弃了俯视儿童的角度和训诫他们的习惯 ,所以她的创作不存在把儿童成人化、复杂化的倾向。可以说 ,以儿童为本位 ,是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 儿童文学的初始阶段 ,还没有一支成熟的创作队伍 ,因此 ,民间传说、寓言和将成人文学中的片断改编为故事 ,便是儿童文学的早期形式。这些故事具有可读性强、情节套路化和易于流传等特点 ,常常成为儿童的启蒙读物。但由于这些故事并不是刻意写给儿童的 ,它们

30、在思想、艺术、审美等方面离儿童的需求还有较大的距离。这些作品 ,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及审美情趣等方面 ,都有非儿 童化的一面 ,在题材的表现形式上 ,也多有重复雷同。这些先天不足限制了儿童的阅读快感 ,因此 ,题材的多元化和创作手法的创新 ,便成为儿童读物更新换代的关键。 开幻想童话先河的作家是英国的金斯莱 ,1863 年 ,他出版了专为小儿子创作的童话水孩子 ,这部作品以亲切的口吻 ,讲述了扫烟囱的小汤姆的历险。故事虽然虚构了许多情节 ,人物原型却取材于现实生活 ,这种现实与幻想的结合创造出一种纯幻想童话的模式 ,使得儿童文学创作摆脱民间文学母体 ,开始向原创转型。而艾丽丝漫游奇境

31、的出版则彻底突破儿童文学传统的说教模式 ,为作品插 上幻想的双翼。英国的斯蒂文森于 1883 年创作探险小说金银岛 ,开辟了探险小说题材 ;而美国的马克 吐温则为历险小说做出杰出贡献 ,他的哈克贝利 芬历险记被海明威称作美国文学的源头 ;英国的波特自编自绘 ,创造了兎子彼得的绘画本系列故事 ;而托尔金又以魔幻故事蜚声世界 异彩纷呈的题材和多元的故事结构 ,使得儿童读物焕然一新。它们以独特的构思、灵活的故事结构和巧妙的讲述方式愉悦小读者 ,用创新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小读者的视读热情。 在儿童的行为模仿中 ,一般对反面人物的模仿较正面人物更主动 ,这并不是一种趋恶的潜意识 ,而是一种对填鸭式正

32、面教育的逆反心理。对正面人物的过度拔高 ,容易使儿童们敬而远之 ,而对反面人物的描绘 ,通常使他们认为更加真实 ,因此 ,他们往往愿意模仿反面人物的语言、装束和行为。在儿童的价值取向中 ,对强势人物是崇拜的 ,对弱势人物是同情的 ,他们不可能分辨出更深层的善与恶、好与坏。无所不能、行侠仗义是强势人物的特征 ;而一无所有、一事无成是弱势人物的特点 ,儿童们的判断简单明了 ,倾向也十分明显 ,因此 ,在人物塑造上 ,是否了解儿童的价值取向 ,将很重要。毫无缺点的英雄和一无是处的坏蛋 ,过于绝对化 ,这样的价值取向 ,孩 子们是很难接受的。艾丽丝、长袜子皮皮、彼得 潘、皮诺曹、机器猫 都是神化了的儿

33、童 ,他们既具备强势人物呼风唤雨的特点 ,又有弱势人物幼稚可笑的特点 ,他们的无所不能常常遭遇他们的幼稚和率性 ,甚至是自以为是 ,这种放大了的冲突构成人物的性格特征 ,也制造出滑稽、夸张的故事效果 ,无疑使孩子们非常喜欢。因此 ,对儿童而言 ,典型人物必须是一个矛盾体 ,而不是完美无缺。他虽然有制胜法宝 ,却不能因此而获全胜 ,因为他是个充满孩子气的英雄 ,他既可爱 ,又可气 ,还十分可笑。以这个人物为中心构成的群体肖像 ,错落有致地衬托着这位人物 ,使得这一 典型人物的一切都发挥到极致 ,这样的人物由于有鲜活的性格和与孩子们相近的审美而被孩子们由衷喜爱。 儿童文学的作者 18 世纪中叶,儿

34、童文学有了进一步发展,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让 雅克 卢梭的儿童传记性小说 爱弥尔 。 19 世纪丹麦 安徒生 等童话问世,标志着世 界儿童文学进入第一个繁荣期。 20 世纪英、苏、美、法、意、瑞典等国家大量优秀作品的涌现,则标志着世界儿童文学进入第二个繁荣期。中国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儿童及儿童教育问题长期不受重视,故儿童文学出现较迟。有史可考的专为孩子们创作的儿童诗、儿童小说、儿童戏剧等直到晚清才开始陆续问世。儿童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则始于 20 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是 叶圣陶 创作 、发表于 20 年代初的童话 稻草人 和稍晚几年问世的 冰心 的书信体

35、儿童散文 寄小读者 。 30 年代儿童文学的代表作 家是 张天翼 ,他的长篇童话 大林和小林 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杰作。 40 年代创作成就突出的有陈伯吹、贺宜、严文井、金近等,他们的创作活动多始于 20、 30 年代 ,代表作分别为阿丽思小姐( 陈伯吹 )、野小鬼( 贺宜 )、四季的风( 严文井 )、红鬼脸壳( 金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儿童文学称中国当代儿童文学。 1949 1966 年为第一个黄金时代,新老作家佳作迭出,如张天翼的小说罗文应的故事和童话 宝葫芦的秘密 ,冰心的小说小橘灯,杲向真的小说 小胖和小 松 ,徐光耀的小说 小兵张嘎 ,严文井的童话唐小西在 “下次开船港 ” ,

36、贺宜的童话小公鸡历险记 ,陈伯吹的童话 一只想飞的猫 ,金近的童话 狐狸打猎人的故事 , 洪汛涛 的童话 神笔马良 , 孙幼军 的童话 小布头奇遇记 , 葛翠琳 的童话 野葡萄 , 阮章竞 的童话金色的海螺, 柯岩 的儿童诗小兵的故事等。文化大革命 10 年中,儿童文学园地备受摧残,呈现一片凋零景象。 1976 年 10 月之后,中国儿童文学进入又一个黄金时代,称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至 1992 年的 16 年中,创作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 17 年,各个年龄阶段读者的各种体裁儿童文学佳作大量涌现,比较突出的有郑渊洁、孙幼军、周锐等的童话,曹文轩、 张之路 、 沈石溪 等

37、的儿童小说, 金波 、 圣野 等的儿童诗, 郭风 、 吴然 等的儿童散文,郑文光 、 叶永烈 等的儿童科学文艺作品等。 进入八十年代一份保持了个人作品刊载 24 年纪录的童话杂志 童话大王 于 1985 年诞生以来,其总印数已逾亿册之巨,其作品字数也已超过了两千万字。这个中国富于传奇色彩的童话作家即是: 郑渊洁 。郑渊洁的作品创造了 皮皮鲁 、 鲁西西 、 罗克 、 舒克 和 贝塔 这些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童话人物,影响了 整整一代人 儿童文学创作的三大母题等 母题, “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某文学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 原

38、型 ,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 ” 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是指: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 一、爱的母题 可分为:母爱型和父爱型两种。现代母爱型儿童文学作品是 “带着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 ”来作爱的传达,它采用极和儿童口味的表现形式,在审美上侧重于 “审美情感的升华 ”,在情绪基调上是 “亲切温馨 ”的。父爱型儿童文学作品的最大特征 是 “直面人生 ”,它是以现实的深刻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人生中的难题。父爱型儿童文学传达的是 “端庄深邃 ”的艺术氛围。 二、自然母题 这类儿童文学无疑能让人么们重新思考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孩子们则可以惊叹大自然的神秘与伟大,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激

39、情。传达的是 “悠远率真 ”的艺术氛围 。动物小说、大自然文学、环境文学、山水诗与散文大多属于自然母题。 三、顽童母题 顽童母题的儿童文学作品指向的则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渴望自由、向往无拘无束的天性。这类儿童作品关注的是儿童的自由发展,它通常是以新奇的艺术形象、曲折的情节来表现。如瑞典 作家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三部曲和小飞人卡尔松三部曲就是属于此类型的典型作品。顽童母题的儿童文学作品传达的是 “奇异狂放 ”的艺术氛围。 、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林格伦长袜子皮皮、科洛迪木偶奇遇记、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金斯利水孩子、米尔恩小熊维尼历险记、蒙格玛丽红头发安妮、詹姆斯 巴里彼得 潘、

40、埃里希 凯斯特纳会飞的教室、伊迪丝 内斯比特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埃克多 马洛苦儿流浪记、约翰娜 斯比丽小海蒂、拉迪亚德,吉卜林丛林之书、马克 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弗兰 鲍姆绿野仙踪、休 洛夫廷杜里特医生、伯内特秘密花园、斯佩里勇敢的心、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周作人希腊神话故事、冰心寄小读者、金江乌鸦兄弟、洪汛涛神笔马良、柯岩帽子的秘密、金波推开窗子看见你、林焕彰妹妹的红雨鞋、董宏猷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高洪波我喜欢你,狐狸、沈石溪狼王梦、周锐拿苍蝇拍的红桃王子、秦君男生贾里、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古今中外儿童歌谣。 伊索寓言 是古

41、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寓言意为 “伊索的寓言集 ”,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寄在伊索这位大师名下。 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低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 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好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蚊子和狮子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安徒生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幼儿学前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