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弱势群体社会政策.ppt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89945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章 弱势群体社会政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十四章 弱势群体社会政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十四章 弱势群体社会政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十四章 弱势群体社会政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十四章 弱势群体社会政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四章 弱势群体社会政策,本讲主要内容 社会政策在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中的作用 我国的老年问题与养老社会化 我国的妇女问题与妇女保护 我国的儿童问题与儿童群以保护 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护,一、社会政策在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中的作用,(一)弱势群体 1、含义 2、界定 3、特点,(二)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 1、救助的原因 2、救助的手段,(三)社会政策的地位与作用,二、老年问题与老年福利,老年福利是根据老年人的特殊要求和老年人自身特点由社会提供给老年人的特殊的照顾性的物质帮主和社会服务,(一) 老年福利是从工业化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 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老

2、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在此基础上老年人的特殊保障政策不断增加,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了“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此后我国对老年人特殊需求问题给予了关注。,(二)中国的老龄化问题 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化养老未成体系,在老龄化社会到来时,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也接踵而至。现代社会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大、家庭规模的缩小、人口流动的加剧、价值观念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使老年人间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具体来说,中国现实社会中的老年人问题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老年人的经济保障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最终问题就是经济问题,经济水平是制约老年人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我国,城市老年人的主

3、要收入是退休金,但微薄的退休金并不能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近几年,由于企业改革、生产效益较差等原因,退休金不能按时发放或打折扣,在物价上涨,特别是在生病和发生意外时,老年人的经济困难就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上主要依靠子女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在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就更差,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劳动收入,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力的衰退,收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就等于失去了经济来源,完全依靠配偶或子女进行养老,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子女供养仍然是我国老年人目前主要的养老形式。,1999年中国老龄问题报告一文显示,在我国,571的老年入主要依靠子女或其他亲属提供经济帮助;251的老年人

4、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3156的老年人依靠退休金3依靠社会保险和救济等其他途径来养老的只有2,2。因此,妥善解决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确保老年人的经济生活无忧,是解决老年问题中的首要问题。,2、老年人的健康保障 老年人口对健康保障的需求大于其他年龄组的人口。而且,年龄越高,健康保障问题就越严重。一方面是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引起疾病缠身,另一方面是由于年龄大行动不方便,需要有一个方便快捷、服务良好的医疗机构。随着我国老龄化向高龄化发展,高龄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的需求量也增大。,但是,目前我国老年人总的医疗保障水平是较低的,尤其是在农村,医疗保险系数很低。医疗保障问题较突出地集中在如下几方面:一是老年人看病难

5、,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经济困难、医疗手续繁琐和行动不便、交通不便等3二是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措施不完善;三是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偏低;四是医疗费用支出增大,公费医疗不能及时、足额报销。特别是近几年伴随着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老年人在医疗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健康保障问题就更突出。,3、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带病期长,健康预期寿命短。在我国,老年人群体中约60一70有慢性病史,并且常常多种疾病并发。印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是平均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36倍,且城市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农村老年人。老年人的平均死亡率约为5,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2)老年人的住房。衣、食、住

6、、行是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住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社会活动日益减少,而在家庭居室中的活动越来越多。目前,我国老年人中298居住在城镇,702居住在乡村。在65岁以上老年户中,虽然有5702是老年人与子女或亲属一起居住,但是,只有一对老年夫妇生活的户占32,单独老人户占1044,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户占125,也就是说,约有23的老年人末与成年子女一起生活居住,缺少亲人的照顾。,(3)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13从未结过婚,离婚、丧偶者占32。83,与配偶一起生活的占66。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配偶的老年人的比例逐渐减少,65岁以上老年人有配偶的仅占

7、58。无配偶的老年人群,包括离婚、丧偶和独身的,生活上的孤独感很强,婚姻状况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尤为重要。,(4)老年人的娱乐生活状况。我国老年人的娱乐生活设施较少,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满足感。主要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电视病”日渐严重。随着电视的普及,看电视已成为老年人员主要的娱乐活动。老年人长期坐在电视机前有损身心健康,也隔绝了与他人的交往。二是老年人的娱乐生活单一枯燥,这与目前我国的老年人活动场所不足、布局不尽合理有关。,4、老年人的家庭生活 (1)生活照料。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断降低,特别是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后,生活的各方面都需要家庭成员帮助甚至代劳。但是,随着家庭日益小型化,子

8、女人数减少,且大部分有工作,用料护理老年人的时间减少,照料护理老年人的水平降低。目前,社会服务还不可能实现高度社会化,家庭在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样,一方面,需要照顾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另一方面,能照顾老年人的人越来越少,老年人的照料护理质量就不能不受到严重影响。,(2)糟神慰藉方面。家庭对于老年人来说,不仅是主要的物质生活保障场所,也是重要的精神支柱。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社会交往活动减少,尤其是一些意外事件的来临,如丧偶、病重和家人的变异,亲朋好友的生离死别等等,都会给老年人带来严重的心理损害。因此,老年人特别需要家庭的精神慰藉,但是现代年轻人成家后往往搬离老人

9、,加上工作压力大,更是大大减少了与老年人交流的时间。老年人失去了交流情感的对象和宣泄情绪的渠道,因而情感需要难以满足,老年人心理难以平衡,容易产生老年性的心理疾病。,5、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与社会融合问题 老年人参与社会,是指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老年人退休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渐衰,其交往的圈子日益缩小,与社会逐渐脱离,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应该为老年人创造一定的条件和场所,鼓励老年人培养兴趣与爱好,学习知识,充实自己,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发挥余热。健康条件允许的老年人还可以再就业,实现自身价值,这既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经济条件,也促进了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加强社会融

10、合,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矛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老龄事业有了较快发展。1994年12月,国家计委、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年),1999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0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与医疗保障得到改善,老年福利、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有了较快发展,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重视,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老年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老龄组织健康发展,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正在健全和加强

11、。但是,我国老龄事业总体上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设施、产品与服务短缺,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老龄事业发展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世纪之交,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先期进入人口老年型的国家相比,具有老龄化发展快、老年人口数量大、地区之间不平衡、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等特点。,老年人对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

12、的日益增长,必将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解决老龄问题,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实现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全面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将为解决老龄问题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未来十几年,虽然老年赡养比开始上升,但少儿抚养比明显降低,社会总抚养比持续下降,也为做好21世纪人口老龄化高峰前的准备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制定对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老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国老龄化速度很快,目前老年人口以年平均3.2%的速度增长,根据2

13、000年人口普查,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 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发展,对老年生活服务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讨论: 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之后,工作关系减少,收入下降,健康问题增多,容易成为社会中的脆弱群体,加强老年人的社会福利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三、妇女问题与妇女社会保护,(一)妇女问题的本质 1、妇女问题的理论视角 (1)女权主义 妇女问题本身就是父权文化(男权文化)的产物。 解决妇女问题的关键是改变男权霸权主义文化。 妇女解放的迷思,(2)性别平等理论 男女的性别不平等是天然的,但由此而带来的性别歧视则是社会的产物。 承认男女的性别差异,探寻差异化的就业、生活道路。

14、男女平等的法律内涵与社会内涵。 中国式男女平等的反思,2、妇女问题的本质:女性歧视 尽管经过了100多年的努力,妇女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女性歧视仍然是当代社会妇女问题最核心、最本质的基点。 女性歧视的表现形形色色,既包括工作的歧视,也包括家庭地位、性别角色的歧视。 女性歧视最核心的部分是性别角色分工的歧视。,3、女性歧视的表现 (1)就业与工作歧视:差别报酬 (2)角色分工歧视:女性升迁 (3)家庭暴力: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女性? (4)社会歧视:标签理论与有色眼镜:宝马女现象。 (5)性侵犯:女性保护的灰色地带。,(二)妇女保护的国际趋势 1、世界妇女大会:参与、发展、共享 2、家务劳动的

15、社会化:妇女回家与妇女解放。 3、妇女角色分工:少子化与女性社会分工 不能把妇女工作、女性职业化看做解决妇女问题,实现妇女解放的唯一出路,妇女问的关键是性别意识的平等。,(三)我国的妇女问题与妇女保护 1、我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女性就业率和女性社会参与。 2、女性歧视仍然是我国妇女问题的核心与本质。 3、女性歧视的中国特色:女性剥夺,尤其是家庭社会福利的剥夺。 女性就业与妇女解放的迷思,4、妇女权益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 性别意识的重构:“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反思。 政策落脚点:法律平等与机会平等。 妇女保护的难点:结果平等妇女合法权益的不应有侵犯何时休?,四、儿童问题与儿童社会保护,(一

16、)儿童问题的本质 1、儿童权益与社会发展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 2、儿童权益的核心: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 3、儿童问题的核心:不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发展机会。 输在起跑线上的儿童。,留守儿童,(二)我国的儿童问题 1、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中的不平等问题。 义务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公 高等教育机会的剥夺:不合理的加分政策与分数线 教育过程的歧视,2、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转型之痛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二元户籍与城市化困境。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路径,那么随父母城市化就是解决留守儿童的最根本途经。,(三)我国的儿童保护 1、儿童权益保障体系 2、儿童权益保护的难点:法律保护与社会保护。 3、过度保护与保护不足:家庭溺爱与社会保护的缺失小皇帝与幼儿园、学校血案背后的反思。,五、残疾人的社会保护,(一)残疾人社会保护的原则 机会、尊严、发展、共享 (二)残疾人保护的领域 1、受教育权保护 2、就业保护 3、家庭保护 4、社会保护,(三)残疾人的社会支持 1、无障碍社会设计:不仅是硬件上的无障碍设计,还有软件上的无障碍设计对残疾人内心深处的接纳。 2、残疾人就业、学习、生活社会支持与社会救助计划。 3、自立、自强与社会支持。 野百合也有春天,O(_)O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综合培训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