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2721-2018云杉阿扁叶蜂防治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90974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5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 T 2721-2018云杉阿扁叶蜂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13 T 2721-2018云杉阿扁叶蜂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13 T 2721-2018云杉阿扁叶蜂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13 T 2721-2018云杉阿扁叶蜂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13 T 2721-2018云杉阿扁叶蜂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 B 16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2721 2018 云杉阿扁叶蜂防治技术规程 2018 - 04 - 09 发布 2018 - 05 - 09 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2721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厅提出 。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 本标准起草人 :毕华明、张菲、于贵朋、周建波、孙国庆、赵兴强、赵秀军、孙立革、米艳红、张大伟、王洪力、杜兴兰、付立华、陈学福、赵敏琦、屈金亮、王金香、李振林、潘湘海 、戴楠、刘桂红、王伟、岳志娟、王亚

2、会 。 DB13/T 2721 2018 1 云杉阿扁叶蜂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云杉阿扁叶蜂 ( Acantholyda Piceacola Xiao et Zhou) 防治技术 的术语和定义、云杉阿扁叶蜂生活史 、 云杉阿扁叶蜂寄主种类 、 控制原则和防治指标 、 防治时机 、 防治措施 、 效果调查 等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 云杉阿扁叶蜂发生区的防治。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2.1 云杉阿扁叶蜂 云杉阿扁叶蜂 ( Acantholyda Piceacola Xiao et Zhou), 属膜翅目, 扁叶蜂科,阿扁叶蜂属。 2.2 逆温效应 当高空

3、温度高于地面温度时,使地面空气不能上升,形成逆温层 ,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产生逆温效应 。 2.3 滞育 是 生 物受环境等因素影响 所产生静止状态的一种类型。它常发生于一定的发育阶段,表现为形态发生的停顿和生理活动的降低。 生 物通过滞育 但较不稳定的休眠现象来调节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时间,以适应所在 区域 的 气候 变化 , 利于其生存繁衍 。 3 控制原则和防治指标 3.1 控制原则 本着严格贯彻“ 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的森防方针,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营林措施为

4、基础的科学理念,突出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身调控作用,着重采用营林 措施 、物理、生物、化学 措施 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控。 3.2 虫口密度调查 DB13/T 2721 2018 2 在发生区,按寄主树种面积的 0.1 % 0.5 %选取有代表性的林分设 1块 2块标准地,按对角线或“ Z”字型随机抽取 20株作为调查标准株,标准株调查采取冠幅东、南、西、北方向和上、中、下三层标准枝进行每株样段法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 A 云杉阿扁叶蜂防治前、后虫口密度调查记录表 。 3.3 防治指标 云杉阿扁叶蜂 (幼虫) 虫口密度 或有虫株 率其中一项 达 到防治指标时即对 其相应地块进行防治,参照国

5、家有关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和冀北林区针叶类食叶害虫 的标准及该虫的 实际情况 界定划分。在发生区内将寄主林龄分为三个林龄段按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分别划分 防治指标,具体如下: 2 7年 生云杉,有虫株率达到 5 %以上或虫口密度达到 2条 /株以上; 7 15年 生云杉,有虫株率达到 5 %以上或虫口密度达到 10条 /株以上; 15 年 生以上云杉,有虫株率达到 10 %以上或虫口密度达到 40条 /株以上。 4 防治 方法 4.1 药剂 防治 幼虫期, 主要防治期应选在卵的孵化率达 到 80 %以上,初孵幼虫 1龄 3龄(此时林内或背阴处尚有部分未孵化的卵)时防治效果最佳,蛹期和成虫

6、期可作为附属防治期进行防治。 4.1.1 喷雾防治 杀卵或杀幼虫。 6月下旬 7月上旬进行。 4.1.1.1 适宜条件 人工喷雾防治主要适用于地势平坦的幼树,一般树高不超过 2 m,便于携喷雾器操作。防治云杉阿扁叶蜂应在晴天作业,防治后 6 h内不下雨效果最佳, 2 m以下、郁闭度小于 0.5的幼林 适宜喷雾防治。 4.1.1.2 施 药器械 和 方法 手压背负式喷雾器适用 2 m以下的幼树 , 背负式机动喷雾器适用于 1.5 m 7 m的低矮成林 , 间距为 2 m 2.5 m,一般 10人为 1行,顺行匀速前进,确保每株幼树喷 洒均匀彻底、不漏喷多喷重喷 ;车载式高扬程喷雾器适用于 7m以

7、上的高大成林 , 间距为 8 m 15 m。 4.1.1.3 药剂配制 以下药剂配制具备长、短期触杀和胃毒作用,施药后有效期一般可达 20 d 30 d。 4.1.1.3.1 3 %高渗苯氧威乳油喷雾 , 该药剂具有杀卵作用亩施 40 ml 50 ml,兑水稀释 2000 倍液 3000 倍液混合均匀喷雾。 4.1.1.3.2 8 %氯氰菊酯触破式微胶囊剂(绿色威雷)、 4.5 %高效氯氰菊酯亩施 60 ml 80ml 兑水比例为: 1:1:500 倍液。 4.1.1.3.3 3 %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 4.5 %高效氯氰菊酯亩施 60 ml 80 ml 兑水: 1:1:500 倍液。

8、4.1.2 喷烟防治 DB13/T 2721 2018 3 4.1.2.1 适宜条件 : 2 m 以上郁闭度大于 0.5 的幼林或成林,云杉阿扁叶蜂幼虫危害程度达到防治指标。 4.1.2.2 喷烟器械: 背负或车载式烟雾机( 6HY-25 等型号)适用 9 15 年 生以上云杉(幼树和成林)。 4.1.2.3 作业条件: 早 5 点、晚 6 点后,静风 条件 作业,一般林 内风速在 1.5 m/s 以内适合作业风速1.0 m/s 静风 条件最佳, 出现逆温效应时 防效较好,应用背负 式烟雾机时, 两机间距一般 6 m 8 m,可根据当时虫情和风速、林龄及郁闭度掌握,平地或坡度小于 30 的山地

9、缓坡,步行速度为 0.8m/s1.0 m/s;坡度大于 30 的山地,步行速度 1.0 m/s 1.2 m/s,应保持匀速;在平地与风向垂直方向行走或逆风行走,在山地沿等高线与风向垂直方向或逆风行走 。 4.1.2.4 药剂配制 4.1.2.4.1 苯氧威兑柴油 1:6 倍 杀幼虫,亩施 60 ml 80 ml药剂。 7月上旬 7月中旬进行。防治方法同 4.1.2.3。 4.1.2.4.2 4.5 %高效氯氰菊酯、苦烟乳油兑柴油 1:1:6 倍 杀幼虫,亩施药剂 60 ml 80 ml。 7月上旬 7月中旬进行。防治方法同 4.1.2.3。 4.2 物理防治 5月中下旬 6月上旬, 云杉 阿扁

10、叶蜂幼虫和蛹主要集中在云杉树下枯落层覆盖的深地表土 10 cm30 cm中。可组织人工破坏化蛹场所和挖幼虫或蛹,将挖得幼虫、蛹 ,集中销毁。 4.3 生物防治 5月中旬 7月上旬。 獾 类、 野猪 喜食 云杉阿扁叶蜂幼虫 和 蛹 。对 獾 类、 野猪 应进行保护 。 蛹期有寄生蝇、姬蜂、小茧蜂等寄生性天敌,可根据实际情况保护或栽植和引进蜜源植物以营造利于 天敌昆虫 生存 繁衍 的生态环境 , 以达到促进天敌种群上升,抑制害虫危害的目的。 4.4 营 林 防治 营造以云杉 为主, 落叶松 、 樟子松、白桦、山杨为 辅 的带、块状 针阔 混交林 ,增强生物多样性后可形成 对云杉阿扁叶蜂 发生扩散

11、的阻隔作用, 同时也 利于天敌昆虫的繁衍 。 5 效果调查 5.1 防效调查时同于 3.2 虫口密度调查,采取寄主冠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上、中、下三层标准枝样段法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 B. 云杉阿扁叶蜂防治前、后虫口密度调查记录表 5.2 鉴于使用的防治药剂药效较长,防效 72 h 调查后,每 5 d 还要进行一次效果调查,依次顺延直至到约 30 d 效果稳定为止,将 调查 结果填入附录 B.2云杉阿扁叶蜂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和 附录 B.3云杉阿扁叶蜂防治效果调查统计汇总表中。 DB13/T 2721 2018 4 附 录 A (规 范 性 附 录) 云杉阿扁叶蜂 特性 A.1

12、云杉阿扁叶蜂形态特征 A.1.1 成虫 雌虫体长 12 mm 13 mm,雄虫体长 9 mm 10 mm,头部黑色,翅透明,顶角及外缘部分稍带褐色;翅基片深黄色;翅痣黑色,雄虫腹部背板 1.2 黑色,其余红黄色,冠缝明显;中胸盾片及小盾片刻点较密。 A.1.2 卵 长椭圆形、中部稍弯曲,长 2.5 mm 3 mm。初产时乳白色 (微带绿色 ),以后逐渐变褐色,将孵化时中部紫黑色,两端灰白色。 A.1.3 幼虫 龄期 5 龄 6 龄。老熟幼虫体长 16 cm 20 cm,灰绿色,头褐黑色,具光泽;额墨绿色,上唇黄绿色,唇基、下颚及额基绿色,触角黄褐色,前胸盾片黑色,胸部其余部分及腹部墨绿色。 2

13、 龄至老熟前有绿色背线 1 条及褐色暗线 3 条。尾须基节绿色,休眠及滞育预蛹橄榄色。 A.1.4 蛹 雌蛹长 13 mm 17 mm,雄蛹 12 mm 13 mm。初为鲜绿色,逐渐变为褐黄色。 A.2 云杉阿扁叶蜂生物学特性 在冀北林区,云杉阿扁叶蜂 2 a 发生 1 代,主要危害 2 a 生以上云杉,以 10 a 生以上危害最重,幼虫以在侧枝做虫巢并取食针叶危害,严重时可将大部针叶食光,造成树势残破衰弱 直致整株枯死。 该虫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土室越冬。 5 月中旬开始化蛹,下旬为化蛹盛期。 6 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下旬为盛期。 6 月中旬开始产卵,下旬为盛期。 7 月上旬幼虫孵出,中旬为盛

14、期。 8 月上旬老熟幼虫开始坠落地面入土,中旬为盛期, 9 月上旬为末期。翌年该虫以预蛹滞育 1a。 成虫白天喜在通风透光良好的林分内活动,夜间栖息在针叶上。喜在当年生云杉针叶下面产卵 (少数在 2 a 生针叶上产卵 ),每针产 1 粒 8 粒,平均每头雌成虫一生产卵 18 粒。幼虫 5 龄 6 龄 ,幼虫孵出后即在孵化处小枝上取食针叶基部叶肉,并将少数针叶基部咬断,边食边 将粪便排于身后。 2 龄以后转移到针叶上,吐丝连缀针叶成网,在网内或附近取食。食剩针叶及粪便则粘结在网上,慢慢形成虫巢。待食光虫巢附近针叶后,便将虫巢扩大或于另一小枝上再筑一巢,并有丝道与老巢相通。一般 2 个 3 个虫巢

15、并连在一起。 3 龄以后食量增加以丝作通道至巢外较远处觅食。 4 龄幼虫 1 d 能取食 5 枚 8 枚针叶, 5 龄取食 8 枚 10 枚。每头幼虫一生取食 40 片 130 片针叶。幼虫坠落地面片刻DB13/T 2721 2018 5 即开始爬行,寻找适宜入土场所,入土后作一土室,变成预蛹,静伏其中,土室椭圆形,内壁光滑。该虫天敌有鸟类、蜘蛛、獾类、寄生蜂 等 。 A.3 云杉阿扁叶蜂生活史 表 A.3 云杉阿扁叶蜂生活史一览表 注: 1.卵;幼虫;蛹; +成虫; (-)越冬幼虫;上为上旬,中为中旬,下为下旬 。 2.数据来源为河北省围场县塞罕坝机械林场。 A.4 云杉阿扁叶蜂寄主种类 表

16、 A.4 云杉阿扁叶蜂危害植物种类(以拉丁学名为序) 寄主中文名称 寄主拉丁学名 寄主科属 白杄 Picea meyeri Rehd.et Wils 云杉亚科、云杉属 青杄 Picea wilsonii Mast 云杉亚科、云杉属 年 代 月份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至翌年 4月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第一年 (-)(-)(-) (-)(-)(-) (-)(-)(-) (-)(-)(-) (-)(-)(-) (-)(-)(-) (-)(-)(-) 两年发生 1代。以老熟幼虫入土作土室变为预蛹滞育。 第二年 (-) - - - - (-)(

17、-) (-)(-)(-) (-)(-)(-) + + - - - 8月上旬老熟幼虫开始坠落地面入土,中旬为盛期, 9月上旬为末期。 + DB13/T 2721 2018 6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云杉阿扁叶松蜂 调查表 表 B.1 云杉阿扁叶蜂防治前、后虫口密度调查记录表(单位:头) 县 乡(国营林场) 村(营林区) 林班: 小班 小地名 坡向 坡度 海拔 寄主树种 面积 林分类型 林龄 树高 郁闭度 有虫株率 虫态虫龄 虫口密度 样地位置 (林缘 林内 路旁 ) 防治 前、后 防治日期 防治方法 天气情况 风向风速 调查人 调查日期 株号 调查部位 合计 平均 树冠上部 树冠中部 树冠

18、下部 N S T E N S T E N S T E 1 2 30 合计 平均 标准差 DB13/T 2721 2018 7 表 B.2 云杉阿扁叶蜂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 虫态: 单位: 统计调查人: 统计时间: 地点 林分 类型 面积 ( ha) 防治 时间 防治 药剂 用药量 ( ml/ha) 防前虫 口密度 (头 /枝) 防治后 72 h虫口 密度(头 /枝) 虫口减退率( %) DB13/T 2721 2018 8 表 B.3 云杉阿扁叶 蜂防治效果调查统计汇总表 县 乡(国营林场) 村(营林区) 林班: 小班 小地名 坡向 坡度 海拔 寄主树种 面积 林分类型 林龄 树高 郁闭度 有虫株率 虫态虫龄 虫口密度 样地位置 (林缘 林内 路 旁 ) 防治 前、后 防治日期 防治方法 天气情况 风向风速 调查人 调查日期 5.2.1.1.1 内容 时间 防治后 24 h 防治后 48 h 防治后 小时 防治前虫口 死亡数 防治后虫口 虫口减退率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