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7 T 075-200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98398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91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07 T 075-200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DB1307 T 075-200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DB1307 T 075-200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DB1307 T 075-200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DB1307 T 075-200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PB河j匕省张家口市地方标准DB1307/TO75-200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程2002-11-13发布2002-11-13实施张家口市质嗜誉技术监督局舫DB 130仇门075-002前 灬曰 贡本标准由张家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张家口市水务局、琢鹿县水务局、琢鹿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曲毅、祁海宁、朱文、王育新、王立志。DB 1307/T075-200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程1 9 M本标准规定了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分类,适应条件和具体做法。本标准适用于我市的水蚀与风蚀治理。2规 ,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

2、引用文件,其随后所育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稗,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645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厅1645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16453.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1T16453.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16453.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3本规定3.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水土流失区,选用农、林、牧

3、、水利等综合措施,如修筑梯田,实行等高耕作,带状种植,进行造林、植草,以及修建谷坊、塘坝等治理措施,借以涵蓄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巩固上壤表层,防止土壤侵蚀的工作。3.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分类I1)B1307厅075-20023. 2. 1第一类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应用工程原理达到保持水土,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危害而修筑的各项工程,包括坡面工程:主要有梯田、截水沟、水窖等。沟道工程:主要有谷坊、淤地坝、沟头防护、塘坝等。蓄水引水工程:主要有蓄水池、引洪漫地等。3.2.2第二类水上保持植物措施。通过造林、种草、抚育管理和封禁治理,达到增加地面植物覆被、涵养水源、保持水上的治理措施。3.

4、 2. 3第三类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在坡耕地上,采用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地面糙率,增加植物被覆,增加土壤抗蚀性能,以保水保土,减轻土壤侵蚀,提高作物产量的耕作方法。包括: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粮草轮作,留茬播种等。4一类水土保持工程措施4. 1坡面工程4. 1. 1梯田4. 1. 1. 1梯田布设4. 1. 1. 1. 1应根据规划确定梯田数量4. 1. 1. 1. 2梯田位置应距村近,土质好,坡度缓(250 ),交通方便,近水源。4. 1. 1. 1. 3沿等高线布设,大弯就势,小弯取直。4. 1. 1. 1. 4梯田地段连片集中,田、路、渠、林结合。4. 1. 1. 1. 5应考虑梯田防

5、冲措施。4. 1. 1. 2梯田类型的选用4. 1. 1. 2. 1对坡耕地土层深厚,当地劳力充裕的地区尽可能一次修成水平2DB了307/T075-2002梯田。4. 1. 1.2.2在坡耕地土层较薄或当地劳力较少的地方,可以选修坡式梯田,经逐年向下翻土耕作,减缓田面坡度,逐步变成水平梯田。4.1.1.2.3在地多人少,劳力缺乏,同时年降雨量较少,耕地坡度在15 -20的地方,可以采用隔坡梯田,平台部分种庄稼,斜坡部分种牧草;暴雨中利用斜坡部分地表径流增加平台部分上壤水分。4. 1. 1. 2. 4一般土质丘陵和源台地区修土坎梯田,在土石山区或石质山区,坡耕地中夹杂大量石块、石砾的修梯田时,结

6、合处理地中石块、石砾,就地取材修成石坎梯田。4. 1. 1. 3梯田设计4. 1. 1. 3. 1水平梯田设计4. 1. 1. 3.王. 1断面设计田坎高度H=BxS切e,(1)原坡面斜宽fax=HCos 0 . (2)、几了、了、,了Qd卩口J产1、了资、了叮、田坎占地宽b二Hctg a 田面毛宽Bm=Hctg0田坎高度H二Bmtan 0,田面净宽B=Bm-b二H (ctg 0-ctg a) 一(6)式中:a一梯田田坎坡度(), a二700-750。一原地面坡度(0), 0=3。一2504. 1. 1. 3. 1. 2水平梯田规格a)田面水平DB 1307/!“075-002b)田面宽度应考

7、虑作物需要,坡度为3-15”时田面宽不小于8米;坡度为15。25。时,田而宽度不小于4米。)需有从坡脚到坡项,从村庄到田间的道路。路面一般宽2,3米,比降不超过15%。在地面坡度超过153的地方,道路采用“S形,盘绕而上,减小路面最大比降。d)地边埂高度应能栏蓄设计频率暴雨,超标准暴雨应设排水沟、溢水口排出田面。一般地边埂高度不小于0.35米,顶宽大于0.3米,内坡1: 1.5,外坡为I:1,埂顶水平。e)每隔305。米加筑一道横档,其高度略低于地边埂。f)田坎坚固稳定,干容重不低于1.4七/m3 0S)有灌溉要求时,田面纵坡为1/5001/30004. 1. 1. 3. 24 . 1 . 1

8、 . 3 . 2 .石坎梯田设计1 oT面设计石坎高度H=Btan卜,(7)田面净宽B二2 (T-h) ctg A .一(8)式中:T一土层厚度,Iffh一挖方处保留的土层厚度,h;:-:0.5m。一原地面坡度(。)4. 1. 1. 3.2. 2石坎梯田规格a)田面水平,净宽不小于4.5米,坎高1一5米,外坡1: 0.2,内坡垂直。坎顶宽。.3一。.4米,并应高出田面。.2一。.3米。b)石坎梯田过沟应封沟打坝,使沟台地和梯田连片。DB 13071丁075-0024. 1. 1. 3. 3坡式梯田设计3. 3. 1断面设计地埂高度及间距应能全部拦蓄设计频率暴雨的地面径流,来水量可按式(9)计算

9、,地埂间距应按水平梯田要求设计。W- 10F. R. K : (9)式中:W一来水量,mF一一集水面积,hrnR一设计频率u-6h最大降雨深,m。一般采用10年1遇3-6最大降雨K一径流系数,采用当地经验值4. 1. 1. 3. 3. 2式梯田规格a)地埂高度0.5米,顶宽。.35一。.5米,外坡45。一75“,内坡450,b)地埂间距应按耕地坡度、土层厚度及水平梯田规划要求确定。4. 1. 1. 4梯田施14. 1. 1. 4. 1梯田定线在规划确定为梯田区的坡面正中从上到下划一中轴线,再在中轴线上根据设计的田面斜宽B:划出各台梯田的B:基点,从各台梯田的B:基点出发,向左右两端测出其等高线

10、即为各台梯田的施工线。4. 1. 1. 4. 2田坎施工必须清基,分层夯实。4. 1. 1. 4. 3田面平整应就近运土,里切外垫,下切上垫相结合,因地制宜选用人工或机械修筑。田面填方要求上虚下实,并预留一定的沉陷高度。4. 1. 1. 4. 4防止生土裸露,表上还原0.2米以上。表土处理可视具体条件5DB 1307八075-2002选用中间堆置法、逐行置换法、逐台下移法。4. 1. 1. 4.5石坎清基深度。5-0.8米,底宽U. 一1.5米,应挖成外高内低的浅槽。砌石坎应与拣明石挖暗石相结合进行,底石放稳,大石砌下,小石砌上,嵌石咬紧,石缝错开,分层砌筑,不留孔隙,防止鼓凹,侧坡要均匀。石

11、坎过沟,坎子按等高线方向砌成弓形。弓顶向上并应留0.5-1米宽排水口,砌成跌水。保护石坎。田面平整前应将表面小石块拣净并放在坎子内侧。4. 1. 1. 5梯田管理4. 1. 1.5. 1每年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要对梯田区检查,发现田坎(田埂)有缺口、穿洞等损毁现象及时进行修补。4. 1. 1. 5. 2坡式梯田的田埂,应随埂后泥沙淤积情况,每年从田埂下方取土,加高田埂,保证设计的拦蓄量。4. 1. 1. 5. 3梯田修平后,应在挖方部位深耕30厘米左右,同时多施有机肥,促进生土熟化。4. 1二1.5. 4新修水平梯田,第一年应选种能适应生上的作物,如豆类和马铃薯等。或种一季绿肥作物与豆科牧草

12、。4. 1. 1. 5. 5根据田面宽度、田坎高度与坡度,分别选种经济价值高、对田面作物影响小的树种、草种,发展田坎经济。4. 1. 2截水沟4. 1. 2. 1截水沟布设4. 1. 2. 1. 1当坡面下部是梯田或林草,上部是坡耕地或荒坡时,应在其交界处布设截水沟,当无措施坡面太长,应在此坡面增设几道截水沟。水平沟间距根据地面坡度、土质和暴雨径流情况,通过计算确定。6DD 1307/7Y, 175-20024. 1.2截水沟应按等高线布设,沟中每隔5一拍米修一高20-30厘米的小上墙,防止冲刷。4. 1.2. 1. 3截水沟可与鱼鳞坑相间配合布设。4. 1. 2. 2截水沟设计4. 1. 2

13、. 2. 1防御暴雨标准,按10年一遇24n最大降雨量。4. 1. 2.2.2断面尺寸:沟深U. 5一飞米沟底宽0. 4-0.8米,沟口宽0.8-1. 2米;土埂高0.4-0.7米,埂顶宽0.3-0. 5米,埂底宽1.2-1.5米。4. 1. G. 21. 3截水沟的间距和断面大小,应以保证设计频率暴雨径流不致引起上壤流失为原则。4. 1. 2. 2. 4设计公式单位长度来水量W二d1RKL (10)截水沟最大水平间距L二(V12/人2CKI)COS 0 (11)式中:di一一土壤透水缩减系数,dl=0.8-1.0R一设计频率241,最大降雨量,mmK一径流系数Vi-一临界冲刷系数,m/s;采

14、用当地经验值入一流速系数,人二1-2C一谢才系数,T一降雨强度,mm/min0 -一地面坡度,(“)4. 1.2f)截水沟的施工4. 1. 2. 3. 1测定基线,进行施工放样gBI3071丁075-20024. 1. 2. 3. 2清理土埂基础4. 1. 2. 3. 3按设计断面尺寸挖沟,在沟下方筑埂,层层夯实,截水沟必须从上到下沿坡面一次修成。4. 1. 2. 4截水沟的管理4. 1. 2. 4.4. 1. 2. 4. 2暴雨前后应作好检查补修,及时清沟护埂,保持沟埂完整。沟埂外坡可种植灌太护埂。4. 1. 3水窖4. 1. 3. 1水窖布施4. 1. 3. 1. 1应有充分的水源,力求用

15、水方便。4. 1. 3. 1. 2窖址要远离沟边至少2枷以上,不宜修在大树旁。窖址处应有深厚坚实土层,石质山区宜选在无山洪危害的沟道两侧的不透水基岩中。4. 1. 3. 1. 3水窖分井式水窖和窑式水窖两类。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多选井式水窖,单窖容量30-50m34. 1. 3. 2井式水窖设计4. 1. 3. 2. 1窖休由窖筒、旱窖、水窖三部分组成。窖筒(上接地面窖口,供取水用);直径。.6一。. 7m,深1. 5-2m0旱窖(不蓄水部分)上部与窖筒相连,深2一3米。直径向下逐步放大,到散盘处直径3一米。水窖(蓄水部分)r* 3-5米,从散盘处向下,直径逐步缩小,到底部直径2-3米。4. 1

16、. 3. 2. 2地面建筑物由窖口、沉沙池、进水管三部分组成。窖口:直径0. 6一习.7米用砖或石砌成,高出地面0. 3-0.5米。8DB1307厅075-002沉沙池:位于来水方向路旁,距窖Ca 4-6米。池体呈矩形,长2-3米,宽1-2米,深1. (J-1.5米。四周坡比1; 1进水管:圆形,直径0. 2一以).3米,在沉沙池底向上约2/3处,以1:1坡度向下与旱水窖相连。4. 1. 3. 3水窖施工4. 1. 3. 3. 1井式水窖开挖,从窖口开始,按照各部设计尺寸垂直向下挖,在窖口处吊一中心线,每向下挖深1米,校核一次直径。挖好的窖壁要平顺光滑,对需用胶泥防渗的水窖,还需在窖壁开挖呈“

17、品”字形分布的码眼,供钉胶泥用。4. 1. :3. 3. 2 x壁 1必须作好防渗层,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红胶泥泥窖法或水泥、白灰沙浆泥窖法。4. 1. 3. 3. 3防渗层表面应涂以防渗剂(黑矾水,a石粉)。4. 1. 3. 4水窖的管理4. 1. 3. 4. 1水窖修成后应及时放入适当水量,正式蓄水取水时,不能将水取尽并经常加盖保持窖内湿度,防止窖壁窖底干涸裂缝。4. 1. 3. 4. 2暴雨中收集地表径流时,应有专人现场看管,窖中水位不能超过设计的蓄水高度,防止旱窖蓄水泡塌。4. 1. 4其它坡面工程的标准可参照GB/T1645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执行。4. 2沟道工程42. 1谷坊

18、4二2 . 1 . 1谷坊布设一DB13071丁075-20024. d2 . 1 1. 1谷坊工程必须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中,与沟头防护、P地坝等沟壑治理措施互相配合,以收到共同控制沟壑侵蚀的效果。4.2 1. 1. 2谷坊工程主要修建在底比降较大(5%-10或更大),沟底下切剧烈发展的沟段。其主要任务是巩固并抬高沟床,制止沟底下切,同时也稳定沟坡,制止沟岸扩张。4. 2. 1. 1.3谷坊工程在制止沟蚀的同时,应利用沟中水土资源,发展林果牧生产和小型水利,作到除害与兴利并举。4. 2. 1. 1. 4谷坊一般布设在支毛沟中地质条件好,工程量小,拦蓄径流泥沙多,工程材料充足的地

19、方。4. 2. 1. 2谷坊设计4. 2. 1. 2. 1谷坊工程的防御标准为10-20年一遇3-6h最大暴雨。谷坊间距计算: L二H/ (i-il) . . .一(12)式中:L一谷坊间距,mH一谷坊底到溢水口底高度,m工一原沟床比降,工一谷坊淤满后的比降,不同淤积物资,淤满后形成的不冲比降见表10表1:淤积物粗沙(夹石砾)粘土粘壤土沙土1. 0 0 . 8 0. 54. 2. 1. 2. 2谷坊高度可根据不同的建筑材料选用表2经验值。对不透水性谷坊,必须在设计高度上加0.25-0.5米的安全超高。土石谷坊断面一般为梯DBI3071TO75-2002形,可参照表2拟定尺寸。表2谷坊类别断面一

20、百(m)一厂TAM-(m)一下一而永玻万丁石详-5. 0一厅5-3.0 _ 1一飞万不不2. 5背水坡比1: 1.()一1:2.00- 300-4. 00-一艺01. 21. 51 : 0 . 5 - 11 : 0 - 1 :1: 1. 01.0111.0 1 0. 2-1: 0. 51 0. 310.8-1.5 1: 1. 04.2. 1. 2. 3谷坊溢水日设计石谷坊溢水日可直烤设在谷坊顶部的中间或靠近地质条件好的岸坡一侧;上谷坊溢水口一般布设在坝址一侧的山坳处或坡度平缓的实土上。谷坊溢水口一股为矩形,堰宽可用宽顶堰公式计算,也可参照表3拟定。溢流口下游与土质沟床连接处应设消能防冲设施。B

21、;-=Q/MH3/2一式中:B一溢流口宽度,米(13)Q一设计洪峰流量,立方米秒M一流量系数, M=0.35 2g;9一重力加速度, g=9. 81米秒“H一计算水头,可采用溢洪水H值,H可按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选用表3集水面积( h m 2 i黄土山区土石山区侧坡水深(米)一底宽(米)水深(米)底宽(米)1(,2 09 0 . 2 0 . 6 1: 1. 253)3 0 . 9 0. 3 0 .5 0 . 4 0. 9 0. 4 0 . 8乃0 . 5 1. 0 0. 5 0 . 910 0. 6 1. 2 0. 6 1 . 04. 2. 1. 3谷坊施工D日I307/T075-2002根据规

22、划的谷坊位置,按设计的许坊尺寸,在地面划出坝基轮廓线将轮廓线以内的浮土、草皮、乱石、树根等全部清除,沿坝轴线中心,从沟底到两岸沟坡开挖结合槽,宽、深各0. 5-1. 0米,土谷坊填土分层夯实,直A.设计坝高。石谷坊根据设计尺寸从下向上分层垒砌,逐层向内收坡,块石应首尾相接,错缝砌筑,大石压顶。4. 2. 1. 4谷坊管理4. 2. 1. 4. 1每年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及时到谷坊现场检查,发现损毁等情况及时补修。4. 2.主. 4. 2坝后淤满成地,应及时种植喜湿、耐淹、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林、果树或其它经济作物。4. 2. 2沟头防护工程4. 2. 2. 1沟头防护工程的布施4. 2. 2.

23、 1. 1沟头防护工程必须在以小流域为单位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中,与谷坊淤地坝沟等沟壑治理措施相互配合,以收到共同控制沟壑发展的效果。4, 2. 2. 1. 2修建沟头防护工程的重点位置是:当沟头以上有坡面天然集流槽,暴雨中坡面径流由此集中泄入沟头,引起沟头剧烈前进的地方。4. 2. 2. 1. 3当坡面来水不仅集中于沟头,同时在沟边另有多处径流分散进入沟道时,应在修建沟头防护工程的同时,围绕沟边,全面地修建沟边埂,制止坡面径流进入沟道。4. 2.2. 1. 4沟头防护工程分蓄水型与排水型两类。设计中应根据沟头以上来水量情况和沟头附近的地形、地质等因素,因地制宜选用。4. 2. 2. 2沟头防护

24、工程设计12MI1307/TO75-20024.22. 2. 1沟头防护工程的防御标准是1 0.f年一遇3-6h最大暴雨。42222蓄水型沟头防护止程设计4. 2.2224. .2 v 2. . c. . 2c:来水量W扌安本标准(.9)式计算围埂断面与位置围埂为土质梯形断面,埂高0. 8-10来,顶宽0.4-0. 5米内外坡比各约I:le围埂位置应根据沟头深度确定,一般沟头深功米以内的,围埂位置距沟头3-5米。围埂蓄水量计算。首先拟定埂高、便长、撇水沟尺寸,然后用下式计算蓄水量。V=L (HB/2十A) =iJ(H 2 /2i。一八), .式中:v一围埂蓄水量,立方米L一围埂长度,米B一回水

25、长度,米H一埂内蓄水深,米A一撇水沟断面面积,平方米1一地面比率,当来水量(w)大雨蓄水量CV)时,重新设尺寸计算或增设第二、第三道围埂。4. 2.2. _. 39排水式沟头防护工程除沿沟道修埂挡水外,泄水主要采用陡坡、跌水等工程。4. 2. 2. 3沟头防护工程施工4. 2. 2. 3. 1施1前应进行基础清基夯实和隐患处理。131)P 1307厅075-200242232土方施工应挖填结合,分层填筑,层层夯实,干容重不小于155吨立方米。4. 2. 2. 3. 3 Wij石、混凝土施工可参照小型水利工程经验进行4. 2. 2. 4沟头防护工程管理4. 2. 2. 4. 1每年汛后应对蓄水沟

26、清淤。4. 2.2. 4. 2暴雨后应对围埂进行检查维修。4. 2. 2. 4. 3埂上应造林种草,提高防护效果。4.2.3其它沟道工程的标准可参照GB/T16453水土保持综合抬理技术规范执行。4.3蓄水引水二厂程蓄水引水工程的标准可参照GB/T1645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执行执行。5第二类水土保持植物措施51水上保持造林5. 1. 1水土保持造林的布设及林种、林型、树种的选择。5. 1. 1. 1水土保持林的布设原则水上保持林的布设是以防止土壤侵蚀,改善自然环境、保障农牧业生产的持续高产稳产为目的。水土保持造林主要在水土流失的土地上实施,包括经济林和果园,要求作到适地适树,既能保持水

27、土防治侵蚀,改善生态环境,又能解决群众的燃料、饲料、肥料并增加经济收入。5. 1. 1. 2林种的选择5. 1. 1.2. 1经济林。各县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经济林品种:4DB13几)r I.J“75-2002和发展规模。51主2。2护坡林。根据荒坡所在亻电置、坡度与水一流失fife?.,分别布设在坡面的上部、中部或下部,乌农地,牧地成带状或快状相间,在地多丿、少地方可整个坡面全部造林。5。互. 1. 2. 3沟壑水保林。分沟头、沟坡、沟底三个部位,与工程措施中的沟头防护、谷坊、淤地坝等紧密结合。S. 1. 1. 2. 4水系保护林。布设在河道两岸、湖泊水库四周,渠道沿线,用以巩固

28、河岸、库岸与渠道,防止塌岸和冲刷渠坡.251. 1. 2. 5四旁造林”。布设在路旁、渠旁、村旁、宅旁的林种。5. 1. 1. 3林型选择5. 1. 1. 3. 1纯杯5。1. 1.317t灌木纯林。主要适用于水土流失严重,立地条件很差的地方。5. 1. 1. 3. 1. 2乔木纯林。主要适用于立地条件较好,同时其树种生物学特点要求为纯林。5. 1. 1. 3. 2混交林除灌木纯林和乔木纯林外,一般水土保持林大多采用混交林,以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病虫害,提高造林效益。51. 1. 3. 2. 1混交类型主要分为针阔叶树种混交、乔灌混交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5. 1. 1. 3. 2.2混交

29、方式主要有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D日1307)T075-20025. 1. 1. 4树种选择根据坡面、沟壑的不同地类,坡面上部、中部、下部、阴坡、阳坡部等不同位置,立地条件不同,不仅应布设不同林种,同一林种中,还需要考虑配置不同树种。要选择优质高产的树种,并应尽量采用乡土树种,乡土树种不能满足需要的,通过试验,引进外地优质树种。5. 1. 2造林设计5. 1. 2. 1造林密度用材林造林密度一般为每公顷2000-3000株,根据树种特点和当地条件可做适当调整。经济林与果园造林密度一般每公顷1000-2000株,根据树种和管理水平也做适当调整。灌木林一般每公

30、顷10000-20000丛,根据树种可做适当调整。5. 1. 2. 2造林整地工程5. 1. 2. 2. 1基本要求水土保持造林一般都应采取整地工程,以保水保土,促进树木正常生长。不同立地条祥、不同树种应分别采取不同形式整地工程。整地工程防御标准按10-20年一遇3一一6h最大雨量设计。5. 1. 2. 2. 2水平阶。适用于巧“一200的陡坡,阶面宽1.0-1. 5米具有30-5。反坡。上下两阶间的水平距离以设计的造林行距为准。树苗植于距阶边0. 3一0.5米(约1/3阶宽)处。5. 1. 2.2.3水平沟。标准参见本标准章4. 1. 2截水沟执行。5. 1. 2. 2. 4鱼鳞坑。每坑平面

31、呈半圆形,长径0.8-1.5米,短径0.5-U.8D日1307/T075-2002米,坑深0. 3-U. 5米,坑内取主在下沿作成弧状土埂,高。.2-0.3米(中部较高,两端较低)。各坑在坡面基本七沿等高线布设,上一F两行坑口呈“品”字形错开排列。根据设计造林的行距和株距,确定坑的行距和穴距,树苗栽植在坑内距下沿0.2一习.3米位置,坑的两端开挖宽深各约0.2-0. 3米,倒“八”字形的截水沟。5. 1. 2. 2. 5大型果树坑。在土层极薄的土石山区或丘陵区种植果树时,需在坡面开挖大型果树坑,深0.8-1.0米,圆形直径0.8-1. 0米;方形各边0. 8一工。米。取出坑内石砾或生上,将附近

32、表土填入坑内。坑的排列形式和行距、坑距可参照5. 1. 2.x.4鱼鳞坑要求执行。5. 1. 3造林施工51. 3. 1造林整地一般在雨季前进行,经过蓄积雨水后再造林。风蚀区沙地随整随造。5. 1. 3. 2各项工程的位置、尺寸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以保证容蓄设计暴雨径流。5. 1. 3.3各项整地工程的填方土埂,必须分层夯实(或踩实),干容重达1.3吨立方米以上,保证蓄水后不坍塌或穿洞。5. 1. 3. 4各类带状整地工程,施工前应测量定线,保证工程沿水平线施工。修正后每5-1(.)米修一小土墙,高0.2米左右,防止径流纵向集中。5. 1. 3. 5苗木要按标准用壮苗、好苗,运送过程中要注

33、意根部保湿,苗木起苗后应尽快栽植,作到随起随栽。有穴植、3. 6造林方法。有植苗造林、分殖造林和播种造林。栽植方法常用的穴播、缝植和靠壁栽植。无论哪种方法都应作到苗木端正,深浅适宜,DU I307厅075-2002根系舒展。提倡容器苗造林,提倡采用深栽(播)、浅覆、截干、覆盖和浇水等抗早造林技术措施。5. 1. 4林木管理5. 1. 4. 1幼林的管理措施主要有:松土锄草,定株除蘖,修枝整形,灌水施肥。5. 1. 4. 2每年春季要对去年新造幼林进行成活率抽样调查。成活率低于70%的要进行补植。5. 1. 4. 3成林要固定专人管护,防出人畜破坏,作好防火防病虫害的工作。灌木林要进行轮伐平茬复

34、壮。5 2水土保持种草5. 2. 1人工种草的配设5.211人工种草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位置为:陡坡退耕地,撩荒轮荒地;己退化的天然草场;沟头、沟边、沟坡;土坝、土堤的背水坡、梯田田埂;资源开发、基本建设工地的弃土斜坡;河岸、渠岸、水库周围。5. 2. 1. 2人工种草措施要与其它水上保持措施配合实施,以达到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5. 2. 2草种的选择5. 2. 2. 1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食口性好,产量高或有其它多种经济用途。5. 2. 2. 2地上部分生长茂密能迅速形成草皮和草丛覆盖地面;地下根系发达,能较好地固结上壤,改良土壤,培肥地力。5. 2.2

35、.3抗逆性强,在不良立地条件下能形成多年生的较稳定的草本群落。18DB t 307/TC75-0的52. 2. 4,%于繁殖,再生能力强。523设计5231播种量设计实际播种量A二R/CF kg/km理论播种量R= (NZ) /1000000 kg/km?式中:N单位面积播种籽数,粒/km2一种籽千粒重,克C一种籽的纯净度,F一种籽的发芽率,5. 2. 3. 2种草方式5. 2. 3. 2. 1条播。适用于25”以下比较完整的坡面5. 2. 3. 2. 2穴播,适用于地形破碎,坡度较陡以及坝坡、堤坡、田坎等部位。52333撒播。对退亻艺草场进行人工改良时采用。5. 2. 4施工5二2. 4.

36、1整地5.2. 4. 1. 1人工种草对整地的要求5.2. 4. 1. 1. 1播种前必须进行整地。5. 2. 4. 1. 1. 2对有用的经济树种、小片灌木林应有计划的予以保留。52. 4. 1. 1. 3陡坡地和易风蚀的沙地,禁止全面垦复、顺坡耕翻,应采用水土保持等高耕作,结合进行开挖水平沟等蓄水保土措施。52. 4. 1. 2 OR S?方式19D且1307P 075-20025. 2. 4. 1. 2. 1全面整地。适用于坡度小或风蚀较轻,土层较厚的地方5. 2. 4. 1. 2. 2带状整地。适用于坡度较大或风蚀较严重的地方。带向等高或与主害风向垂直;带宽视土质和植被生长情况而定。5

37、. 2. 4. 1. 3整地深度。生荒地主要根据草根层厚度决定。草根层在10厘米左右,可翻深15-20厘米;草根层在15厘米以上或熟地可翻深20一一25厘米。5. 2. 4. 1. 4整地时间。一般在雨季前耕翻。5. 2. 4. 2种籽处理5. 2. 4. 2, 1选种。选择成熟好,顺粒饱满的种籽。5. 2. 4. 2. 2浸种、消毒、去芒,有条件的可对豆科草种进行根瘤菌接种处理。5. 2. 4. 3播种时间。一般在雨季,如春季墒情好,以可在春节播种。5. 2. 5管理5. 2. 5. 1田间管理。幼苗期应加强田间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灌溉施肥;对缺劳断垄的地方应及时补种或移栽。根据不同的草

38、种的寿命,每94-年需进行草地更新。5. 2. 5. 2草地利用5252.l收割利用。立地条件好,草类再生能力强的,每年可收割2-3次;差的只收害II1-2次。豆科牧草应在开花期收割禾本科牧草应在抽穗期收割。高大型草类留茬高10-15厘米,稠密低草留茬3-4厘米。52522放牧利用。制定合理的放牧强度,以不破坏牧草再生能力为原则,实行划区轮牧。放牧时间以秋冬为宜。5. 3封育治理。又尖施示什。,乞有残ii谊被。二澎划才票扮施,能自然恢超休地与草地的地方均可采用。5.3.2基本要求。封育治理实施3-5年,林草植被得到恢复,郁闭度达0. 7以上,林间有700,6以上的地被物,确有保水保1作用时,才

39、能计入“封禁治理”面积。5. 3. 3封育治理的组织措施5. 3. 3. 1实施封育治理的而积周围必须有明显的标志并能有效防止人畜任意进入。5. 3. 3. 2制定封育管理制度和乡规民约,并丨为宣传,作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自觉遵守。5. 3. 3. 3成立管护组织,固定专人看管。5. 3. 4封育的技术措施5. 3. 4. 1封禁方式一般有全年封禁、季节封禁、轮封轮放等。由于我市植被及气候等条件较差,一般以全年封禁为主。5. 3. 4. 2抚育管理5. 3. 4. 2. 1结合封禁。在残林、疏林中进行补播补种,平茬复壮,修枝疏伐,择优选育,促进林木生长,加快植被恢复。5. 3. 4. 2. 2有条件的可局部松土除草,灌溉施肥,设置围栏沙障。5. 3. 4. 2. 3草地可采用松耙浅翻,划破草皮,铲除毒草害草等抚育措施。6三类水土保持耕作措施6. 1说明:由于耕作措施不计入水土保持治理面积,本标准不对其作出规定,其标准执行GB/T16453水上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的规定与其它水土保持21DB I 307/TO75-002治理措施配合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