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66.9-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9 部分330kV~750kV 变电站.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401004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15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166.9-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9 部分330kV~750kV 变电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Q GDW 166.9-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9 部分330kV~750kV 变电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Q GDW 166.9-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9 部分330kV~750kV 变电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Q GDW 166.9-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9 部分330kV~750kV 变电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Q GDW 166.9-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9 部分330kV~750kV 变电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29.24029.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166.9 20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9 部分: 330kV 750kV 变电站Codeofcontentprofundity forpreliminary designfortransmissionanddistributionprojectsofSTATEGRIDPart9:330kV 750kVSubstation2010-11-17发布 2010-11-17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Q /G D W代替 Q/ GDW166.2 2009Q/GDW 166.9 2010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

2、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4 总的部分 25 电力系统 66 电气部分 87 二次系统 128 土建部分 179 水工及暖通部分 2210 消防部分 2511 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和节能减排 2612 劳动安全卫生 2613 施工条件及大件设备运输方案 2614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2615 专题报告 2716 附属工程 2717 概算部分 2818 附件 29编制说明 31Q/GDW 166.9 2010II前 言为贯彻落实公司“ 集团化运作、 集约化发展、 精益化管理、 标准化建设” 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

3、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对原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变电站 ) (Q/GDW166.2-2007)进行编制,形成以下系列标准:Q/GDW166.2-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2 部分: 110(66)kV 变电站Q/GDW166.8-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8 部分: 220kV 变电站Q/GDW166.9-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9 部分: 330750kV 变电站本次编制,紧紧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强设计管理,强化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和方法,依托“ 三个目录” (标

4、准化建设成果目录、 基建新技术研究目录、 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 ),提高“ 三通一标” 应用率,推进新技术、 新设备、 新材料、 新工艺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精益化、 标准化水平。本次编制,为适应电网建设新的要求,认真总结了目前输变电工程设计经验,广泛征求了网省公司、建设管理、 设计、 设计评审等单位的意见,深化和细化了电气、 土建等相关内容,补充和扩展了二次系统和征地拆迁等相关内容,明确了智能变电站设计的相关要求。 对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已确定的结论,如电力系统部分,本次编制进行了简化。本规定共分 18 章,主要包括: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总则、 总的部分、 电力系统、 电气部

5、分、二次系统、 土建部分、 水工及暖通部分、 消防部分、 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和节能减排、 劳动安全卫生、施工条件及大件设备运输方案、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专题报告、 附属工程、 概算部分、 附件。本规定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负责解释。本规定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规定主要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江苏省电力公司、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本规定参加单位:河南省电力公司、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北京市电力公司、 北京电力设计院本规定主要起草人:黄强 孙竹森 张强 袁兆祥 胡君慧 褚农 卫银忠 巫怀军 孔丹晖 黄曙英 陈志蓉 王展 耿建风 张伟 夏泉 王伟勇Q/GDW 166.9 2

6、010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9 部分: 330kV 750kV 变电站1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 330kV 750kV超高压变电站和开关站的新建、 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本规定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做出要求,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成果 (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通用设备 )应用目录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集约化管理办法电网工程限额设计控制指标Q/

7、GDW383-2009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及编制说明Q/GDW394-2009 330 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248-2008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 及编制说明3 总则3.1 设计文件应遵守国家及其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3.2 应执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 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基础资料是初步设计的前提条件。3.3 设计文件应贯彻国家各项技术方针、 政策及上级部门对工程建设的要求;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 (规范 )的规定;大力推广应用通用设计、 通用设备、 通用造价,贯彻“ 两型一化” 变电站建设有关要求,积极应用新技术。3.4

8、初步设计文件内容a) 设计文件总目录b) 设计说明书c) 设备材料清册d) 设计图纸e) 专题报告f) 附属工程设计g) 概算书h) 勘测报告i) 附件3.5 设计说明书内容a) 总的部分b) 电力系统c) 电气部分d) 二次系统e) 土建部分f) 水工及暖通部分g) 消防部分h) 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和节能减排Q/GDW 166.9 20102i) 劳动安全卫生j) 施工条件及大件设备运输方案3.6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一般要求3.6.1 一般要求a) 说明书、 设备材料清册和概算书宜按 A4 版面出版。 设计图纸不宜大于 1 号。b)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c) 封面:

9、写明项目名称、 编制单位,编制年月。d) 扉页:写明设计人、 校核人、 审核人和批准人,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3.6.2 对改扩建工程,应分别说明工程规划规模、 已建情况和本期建设规模,图纸应采用规定的图线标明已建、 本期和远期规模。3.6.3 对于规模较大、 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系统、 电气、 土建等专业分别成册。3.6.4 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包含外委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主体设计单位应审查后负责概算汇总。3.7 对设计中的重大问题,应进行多方案 (宜为 2 个或以上 )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当进行专题论证时,应对各方案的技术优缺点、 工程量及技术经济指标

10、做详细论述。 如做经济比较时,应做到概算深度。3.8 初步设计文件各部分具体的内容及深度要求,在以下各章节中分别说明。4 总的部分4.1 概述4.1.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a) 国家相关的政策、 法规和规章b) 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 规范c) 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核准的文件d)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文件e) 设计合同或设计委托文件f) 城乡规划、 建设用地、 水土保持、 环境保护、 防震减灾、 地质灾害、 压覆矿产、 文物保护、 消防和劳动安全卫生等相关依据4.1.2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4.1.2.1 工程建设规模说明主变压器容量、 台数 (包括本期及远期规模 );无功补偿装置台数及

11、容量;各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分期建设的情况。4.1.2.2 设计范围与分工说明本工程设计的范围和外部协作项目的分工界限。 对改扩建工程,尚应说明原有工程情况及其与本期工程的衔接和配合。4.1.2.3 试验研究项目说明依托本工程开展的试验研究项目。4.1.2.4 附属工程说明与本工程配套的附属工程,包括站外电源引接工程等。4.2 站址概况4.2.1 站址自然条件a) 说明站址地理位置,工程所在地的省市、 区县、 乡镇街道的名称,站址距主要城镇的距离及相互位置关系。 简述站址周围自然与人文环境、 道路、 交通、 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情况,以及四邻原有的和规划的重要建 (构 )筑物等设施。Q/

12、GDW 166.9 20103b) 概述场地地形地貌 (如山丘、 水域、 最高最低标高、 坡度等 );描述场地内原有土地情况 (农田、坡地、 林地、 水塘等 ),原有植被、 沟渠、 水塘、 输电线路、 通信设施、 市政基础设施 (如输气、 输水管线等 )等情况,原有民房、 坟墓等建 (构 )筑物及其拆迁情况;说明站址地下文物及矿藏分布情况。c) 站外交通运输及公路的引接。 概述站址区域公路、 铁路、 水运、 航运现状及发展规划,进站道路引接公路的等级、 路宽及路况,大件运输的卸货地点及卸货地点至站址的运输路径和距离,卸货地点至站址运输途经桥梁 (涵洞 )的等级、 规模、 数量和状况。4.2.2

13、 环境评价结论说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批复意见及结论。4.2.3 进出线走廊条件说明站址周围环境,出线走廊条件。 近、 远期出线规划情况,本期出线方向及出线情况。4.2.4 征地拆迁及设施移改的内容结合站址自然条件及建站条件、 进出线走廊情况,说明站址征地拆迁建筑及设施移改等的内容。 具体应包括土地利用现状与类型,征地面积总量、 房屋拆迁总量、 林木砍伐总量、 以及对工程投资有较大影响的其它重要移改设施总量。4.2.5 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4.2.5.1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a) 站区地形地貌、 地层分布、 地质构造、 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主要指标,不良地质作用,软弱层和不稳定与

14、特殊性岩土层的分布情况。b) 站区地震基本烈度及确定的依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c) 站址区地下水类型、 埋藏深度;场地地基土和地下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的评价。d) 土的类型和建筑的场地类别,建筑场地的地段类别。4.2.5.2 水文气象a) 一般包括气温、 气压、 降雨量、 湿度、 蒸发量、 日照、 雷暴日数、 风速和风向、 积雪 (覆冰 )厚度、 土壤冻结深度,以及大气污染 (如盐雾污染、 工业污染等 )。b) 说明站址频率为 1的高水 (潮 )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或说明站址频率为 1的山洪流量。 根据需要,简述河流冲刷、 山洪影响、 站区周围场地汇水、 水系环境变化等因素对站址防洪、 排涝、

15、 排洪措施的影响。4.3 主要技术原则及存在问题4.3.1 主要技术方案包括电气主接线、 主要设备选择、 配电装置布置型式、 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 系统保护、 调度自动化、 通信、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其它二次系统、 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建筑方案等。4.3.2 通用设计、 通用设备、 通用造价的应用4.3.2.1 对应标准化成果应用目录,说明通用设计、 通用设备应用情况,并填写成果应用表 (见表 1);未采用时,应说明原因。4.3.2.2 与通用造价进行投资对比分析,说明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Q/GDW 166.9 20104表 1 变电站工程通用设计、 通用设备成果应用表电压等级主变台数及容量

16、(MVA)出线规模 (高 /中 )变电站类型 (地上 /地下;户内 /户外 /半户内 )工程概况配电装置类型 A:GIS; B:HGIS; C:瓷柱式; D:罐式设计方案选择 通用设计方案编号750/500/330kV(高压侧 )配电装置模块编号330/220/110kV(中压侧 )配电装置模块编号配电装置设计主变及 35(66)kV(低压侧 )配电装置模块编号总平面设计A:直接采用通用设计方案;B:合理采用模块拼接;C:未采用通用设计方案、 模块二次系统设计控制、 保护是否满足二次系统通用设计配置要求 (A.是; B.否 )。 A1:不设置独立“ 五防” 工作站; A2:设立独立“ 五防”

17、终端,数据与监控系统共享;A3:设立独立“ 五防” 系统。是否设置人工绿化管网设施 A:是; B:否总建筑面积 (m2)A:低于或等同通用设计中同等规模; B:其它土建设计主控楼建筑使用率主变压器设备编号并联电容器装置设备编号GIS/HGIS 设备编号750/500/330kV(高压侧 )瓷柱式 /罐式断路器设备编号500/330 kV 避雷器设备编号GIS/HGIS 设备编号330/220/110kV(中压侧 )瓷柱式 /罐式断路器设备编号通用设备330/220/110kV 避雷器设备编号 (中压侧 )附注:表中设计方案号和模块、 设备编号应对照 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成果 (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18、、 通用设备 )应用目录 进行选取。4.3.3 新技术、 新设备 ( 新材料 ) 、 新工艺的应用说明新技术、 新设备 (新材料 )、 新工艺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4.3.4 提请在设计评审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a) 有关城乡规划,建设用地、 拆迁赔偿、 水源、 电源、 道路和大件设备运输等问题。Q/GDW 166.9 20105b) 总概算 (投资 )存在的问题。c) 设计选用标准方面的问题。d) 主要设备标准及来源问题。e)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4.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2 主要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统计表 (推荐方案 )序号 项 目 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1 主变压器规模,远期 /本期,型式2

19、 (高 )电压出线规模,远期 /本期3 (中 )电压出线规模,远期 /本期4 (低 )电压出线规模,远期 /本期5 高压电抗器规模,远期 /本期6 低压电抗器规模,远期 /本期7 低压侧电容器规模,远期 /本期8 (高 )电气主接线,远期 /本期9 (中 )电气主接线,远期 /本期10 (低 )电气主接线,远期 /本期11 (高 )配电装置型式,断路器型式、 数量12 (中 )配电装置型式,断路器型式、 数量13 (低 )配电装置型式,断路器型式、 数量14 地区污秽等级 /设备选择的污秽等级15 运行管理模式16 智能变电站 (是 /否 )17 变电站系统通信方式、 本期建设规模18 站外电

20、源方案 /架空线长度 (km)/电缆长度 (km)19 电力电缆 (km)20 控制电缆 (km)21 光缆 (km)22 接地材料 /长度 (km)23 变电站总用地面积 (hm2)24 围墙内占地面积 (hm2)25 进站道路长度 新建 /改造 (m)26 总土石方工程量及土石比 挖方 /填方 (m3)27 弃土工程量 /购土工程量 (m3)28 边坡工程量 护坡 /挡土墙 (m2/m3)29 站内道路面积 远期 /本期 (m2)Q/GDW 166.9 20106表 2 (续 )序号 项 目 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30 电缆沟长度 远期 /本期 )(m)31 水源方案32 站外供水 /排水管线

21、 (沟渠 )长度 (m)33 总建筑面积 远期 /本期 (m2)34 主控通信楼建筑 层数 /面积 /体积 (层 /m2/m3)35 继电器小室数量 远期 /本期36 (高 )电压构架结构型式及工程量 (t)37 (中 )电压构架结构型式及工程量 (t)38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39 地基处理方案和费用40 主变压器消防方式41 动态投资 (万元 )42 静态投资 (万元 )43 建筑工程费用 (万元 )44 设备购置费用 (万元 )45 安装工程费用 (万元 )46 其他费用 (万元 )47 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用 (万元 )5 电力系统5.1 概述简述与变电站有关的电力系统现状及系统发展规划。

22、 初步设计阶段应对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的规模和设备参数等进行校核,如有重大变化时,应提出相应的论证报告。5.2 建设规模5.2.1 主变规模说明变电站己建 (在建 )、 本期、 远期主变规模。5.2.2 出线规模变电站各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 方向和分期建设情况。5.2.3 无功补偿装置己建 (在建 )、 本期、 远期高、 低压侧装设的无功补偿设备 (高低压并联电抗器、 并联电容器及其他型式补偿装置 ),说明其型式、 组数、 容量、 装设位置等。5.3 主要电气参数主要电气参数的确定应满足通用设备的选用要求,若不满足应重点论述。5.3.1 主变型式及参数选择,包括容量、 台 (组 )数、 绕组数、

23、 接线组别、 主抽头电压、 调压方式 (有载或无励磁、 调压范围、 分接头档位数 )及阻抗等参数的选择。5.3.2 为满足电力系统各种运行方式的需要对主接线提出要求。5.3.3 说明各电压等级母线通流容量,相关电气设备额定通流容量。5.3.4 提出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结果。Q/GDW 166.9 201075.3.5 提出变压器及高压并联电抗器中性点接地方式,若经小电抗接地时,应提出小电抗器相关参数。5.3.6 提出断路器装设合闸电阻的必要性和参数选择。5.3.7 对同杆架设线路,应计算并提出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5.3.8 必要时有关部门应对谐波含量及限制措施作专题研究。5.4 电力系统图纸5

24、.4.1 电力系统专业图纸可参考表 3 所示编制,各工程视具体情况确定。表 3 电力系统图纸目次表序号 图 纸 名 称 备 注1 电力系统现状地理接线图2 电力系统远景地理接线图 必要时在初步设计报告中插图3 变电站投产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5.4.2 图纸深度要求5.4.2.1 电力系统现状地理接线图应表示现有主要电厂和电网的连接方式;主干线的走向、 导线截面和长度。5.4.2.2 电力系统远景地理接线图应表示与本工程设计方案有关的规划电厂、 变电站和线路等。5.4.2.3 变电站投产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应表明与本期工程投产时间和设计方案有关的电厂、 变电站和线路等。5.5 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

25、求5.5.1 电力系统部分计算项目见表 4,具体工程可视需要增减。 计算书底稿不列入设计文件,一般只引述计算条件和计算结果,但必须存档妥善保存,以备查用。表 4 电力系统计算项目目次表序号 计 算 项 目 备 注1 远期、 近期归算至相关母线的系统阻抗2 调压计算3 操作过电压计算4 主变中性点小电抗阻抗参数及其工频过电压5 高抗中性点小电抗阻抗参数及其工频过电压6 同杆架设线路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5.5.2 计算书深度相关设计、 计算应给出明确的边界条件,如:变电站各电压侧的负荷、 交换功率、 运行方式、 线路杆塔参数等。5.5.2.1 远期、 近期归算至相关母线的系统阻抗应列出短路电流计算

26、结果,归算出近期、 远期归算至相关母线的系统阻抗,其中近期系统阻抗主要针对改扩建工程。5.4.2.2 调压计算应计算正常方式下母线电压的波动范围,选择主变的调压方式、 调压主抽头及分接头。5.4.2.3 操作过电压计算Q/GDW 166.9 20108应计算合闸空线的 2操作过电压统计值。 对于短线路,可根据经验估算。5.4.2.4 主变中性点小电抗阻抗参数及其工频过电压应列出单相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计算选择主变中性点小电抗的阻抗值参数及中性点上的工频过电压值。5.4.2.5 高抗中性点小电抗阻抗参数及其工频过电压应列出潜供电流计算结果,计算选择高抗中性点小电抗的阻抗值参数及中性点上的工频过电压

27、值。5.4.2.6 同杆架设线路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应列出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的计算结果。6 电气部分6.1 电气主接线6.1.1 简述变电站本期、 远期建设规模 (包括主变压器容量和台 (组 )数,出线回路数及其名称,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 台 (组 )数等 )。 对改扩建工程应分别说明工程规划规模、 已建情况和本期建设规模。6.1.2 电气主接线方案应与通用设计及“ 两型一化” 变电站建设设计导则一致。 说明选用的通用设计方案,未采用时应说明理由。6.1.3 论述电气主接线方案及其比选结果 (包括各级电压远期、 本期接线,分期建设方式及过渡方案等 )。 分析论证电气主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

28、以及对电力系统和分期建设的适应性。6.1.4 说明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 (包括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并联电抗器中性点接地方式等 )。6.2 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择6.2.1 说明短路电流计算的依据和条件 (包括计算水平年、 接线、 运行方式及系统容量等 ),并列出短路电流计算结果。6.2.2 说明导体和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原则和依据。 包括变电站自然条件、 环境状况、 污秽等级、 地震烈度等。6.2.3 说明通用设备的应用情况,未采用时应说明理由。6.2.4 说明导体和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结果 (包括选型及主要技术规范,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结果表、 主要技术规范同时标注在电气主接线图中 )。

29、改、 扩建工程应校验原设备参数。 大容量变压器的选型应结合变电站所在地区大件运输条件加以说明。 当采用金属封闭气体绝缘组合电器 (GIS 和 HGIS 等 )设备时,应专门论述其必要性。 若附有专题报告,可引述其结论。6.2.5 当采用智能一次设备时,应论述其必要性并进行方案论证;对电子互感器应分析技术经济合理性;根据工程特点及运行需求,提出设备状态监测范围及参量,并提出各传感器的安装方式。 必要时进行专题论述。6.2.6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新技术、 新设备、 新材料的应用。 因地制宜推广采用节能降耗、 节约环保的新产品。6.2.7 对于同杆架设线路,应根据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计算结果选择线

30、路侧接地开关型式。6.3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6.3.1 论述各级电压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措施;说明避雷器选型及其配置情况,断路器合闸电阻配置情况。 当有技术专题论证时,应引述其结论。6.3.2 说明变电站的雷电侵入波保护方式。 当有技术专题论证时,应引述其结论。6.3.3 说明电气设备外绝缘的爬电比距和绝缘子串的型式、 片数选择。6.4 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6.4.1 说明各级电压出线走廊规划、 站区自然环境因素等对电气总布置的影响。6.4.2 电气总平面方案设计应与通用设计及“ 两型一化” 变电站建设设计导则一致,并说明选用通用设计的方案及适应性依据,未采用通用设计时应说明理

31、由。6.4.3 说明电气总平面布置方案,必要时应进行方案论证。Q/GDW 166.9 201096.4.4 说明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型式选择、 间隔配置及远近期结合的合理性。6.4.5 根据变电站所在地区地震烈度要求,说明电气设备的抗震措施。6.5 站用电及照明6.5.1 说明站用工作 /备用电源的引接及站用电接线方案,必要时进行多方案比较。6.5.2 说明站用负荷计算及站用变压器选择结果。6.5.3 简要说明站用配电装置的布置及设备选型。6.5.4 说明工作照明、 事故照明、 检修电源和消防电源等的供电方式,并说明主要场所的照明及其控制方式。 当选用清洁能源作为照明电源时,应说明供电方式,论证其

32、必要性及经济技术合理性。6.6 防雷接地6.6.1 说明变电站的防直击雷保护方式。6.6.2 提供变电站土壤电阻率和腐蚀性情况,说明接地材料选择、 接地装置设计技术原则及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计算结果,需要采取的降阻、 防腐、 隔离措施方案及其方案间的技术经济比较。 说明二次设备的接地要求。6.7 电缆设施6.7.1 说明站区电缆构筑物型式及尺寸、 电缆 /光缆敷设方式的选择。6.7.2 说明电缆及其构筑物采取的防火和阻燃措施。6.8 电气部分图纸6.8.1 电气专业图纸可参考表 5 所示编制,各工程视具体情况确定。表 5 电气部分图纸目次表序号 图纸名称 比例 备 注1 电气主接线图 包括各比较

33、方案2 电气总平面布置图 1:500 1:2000 包括各比较方案3 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平断面图 1:100 1:500 包括各比较方案4 主变压器平断面图 1:100 1:2005 330kV 750kV 并联电抗器平面布置图 1:100 1:2006 无功补偿装置电气接线图 可与主接线合并出图7 无功补偿装置平断面图 1:100 1:2008 站用电接线图9 站外电源进线侧设备平断面图 1:100 1:20010 站用电室平面布置图 1:100 1:20011 全站直击雷保护范围图 1:500 1:2000 推荐总平面方案注:序号 7 10 可采用 A3 图幅。6.8.2 图纸深度要求6.8

34、.2.1 电气主接线图应表示主变压器接入各级电压母线的方式。 表示各级电压的电气接线方式以及设备配置情况。 表示中性点接地方式及补偿设备。 标注图中设备主要技术规范和导体的型号。 各级电压出线回路应标注名称和导体的型号。 应绘出远景接线示意图 (一般可在图纸右上角表示 );对工程的原有部分、 本期及预留扩建应加以区分。6.8.2.2 电气总平面布置图Q/GDW 166.9 201010应表明主要电气设备、 站区建 (构 )筑物、 电缆沟 (隧 )道及道路等的布置。 应表示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间隔配置及进出线排列。 母线和出线宜标注相序,同名双回线路应核对两端对应的间隔编号顺序。 布置图应表明方位

35、、 标注位置尺寸,并附必要的说明及图例。6.8.2.3 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平断面图a) 应表示出配电装置的布置 (包括设备、 构架、 母线等各设施的安装布置,以及导线引接方式 )。b) 平面布置图应表示进出线 (包括进出线高抗 )排列及间隔配置;表示通道、 走廊等设施。 高型配电装置应分层表示。c) 断面图应按不同类型间隔出图,并表明设备安装位置、 尺寸、 标高、 导线引接方式、 电气距离校验等 (常规配电装置可只出代表性断面 ),且宜表示本间隔的接线示意。6.8.2.4 主变压器平断面图应表示主变压器布置及外形 (包括主变冷却器 ),并示意防火隔墙位置。 主变有备用相时应一并表示。应表示主变压

36、器各电压侧回路引接方式和主要电气设备的布置 (包括主变中性点回路 )、 电气距离校验,宜表示各侧接线示意。6.8.2.5 330 750kV 并联电抗器平面布置图应表示电抗器及其回路设施 (包括隔离开关、 中性点设备、 导线构架、 防火墙等 )的布置、 导线连接方式等,并标注布置尺寸。6.8.2.6 无功补偿装置电气接线图应表示无功补偿装置的电气接线、 标注设备型号及技术规范。6.8.2.7 无功补偿装置平断面图平面图应表示补偿设备、 母线、 相应建 (构 )筑物的布置和尺寸及相序。 断面图应表明设备安装位置、尺寸、 标高、 导线引接方式、 电气距离校验等。6.8.2.8 站用电接线图应表示站

37、用工作及备用电源的引接方式。 应表示站用母线的接线方式。 标注开关柜型号、 回路名称、主要设备及元件规范等。6.8.2.9 站外电源进线侧设备平断面图应表示出外引电源站内部分设备的布置 (包括设备、 构架等各设施的安装布置,以及外接入的电缆或架空线的引接方式 )。 站用变采用户外布置、 且靠近该区域时一并表示在此图中,否则考虑单独出图。如采用开关柜引接方式可以与图 9 合并出图。6.8.2.10 站用电室平面布置图应表示站用开关柜、 分段、 母线桥的布置及尺寸。 应表示室内通道 (包括维护和操作通道 )、 出入口位置等,并标注有关尺寸。 当站用变布置在站用电室内时,应表示其布置位置及相应尺寸。

38、6.8.2.11 全站直击雷保护范围图应表示需要进行保护的电气设备、 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并标注其高度。 应表示避雷针 (线 )的布置位置,并标注其高度。 应绘出对不同保护高度的保护范围。 应将保护范围计算结果列表于图中。6.9 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6.9.1 电气部分计算项目见表 6,具体工程可视需要增减。 计算书底稿不列入设计文件,一般只引述计算条件和计算结果,但必须存档妥善保存,以备查用。Q/GDW 166.9 201011表 6 电气部分计算项目目次表序号 计 算 项 目 备 注1 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择2 站用电负荷统计及站用变压器选择3 导体的电气及力学计算 工程需要时进行4

39、内过电压及绝缘配合计算 工程需要时进行5 配电装置的电气校核计算 工程需要时进行6 接地计算7 防雷计算8 管母力学和接地点计算9 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计算6.9.2 计算书深度6.9.2.1 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择a) 说明短路电流计算的依据和条件 (包括计算接线、 运行方式及系统容量等 ),并列出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对导体和电器的动稳定、 热稳定以及电器的开断电流应进行选择计算和校验,并列出选择结果表。b) 导体和电气设备的选择应符合现行的 导体和电气设备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及通用设备的要求。c) 本项计算的成品应包括:短路电流计算阻抗图、 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结果表。

40、6.9.2.2 站用电负荷统计及站用变压器选择应进行站用电负荷统计和计算,并编制负荷计算及站用变压器容量选择表。 应计算在正常运行方式下站用母线的电压波动范围,以选择站用变调压分接开关。6.9.2.3 导体的电气及力学计算应进行导体的电气及力学计算。 应符合现行的 导体和电气设备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的要求。6.9.2.4 内过电压及绝缘配合计算应进行内过电压及绝缘配合计算。 应符合现行的规程规定要求。6.9.2.5 配电装置的电气校核计算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对配电装置间隔宽度、 架构的高度、 宽度、 母线最大弧垂以及各种状态的电气净距进行校验。6.9.2.6 接地装置计算应计算接地电阻、 接地装置截面、 接触电势、 跨步电势,并说明需采取的保护措施。6.9.2.7 防雷计算计算结果列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