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29.24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 企业标 准 Q/GDW 10166.13 2017 代替 Q/GDW 166.13 2011 2018 - 02 -12 发布 2018- 02 - 12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 输变电工程 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13 部分: 高压直流换流站 Code of content profundity for preliminary design fo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rojects of STATE GRID Part 13: HVDC converter station Q/GDW 10166
2、.13 2017 I 目 次 前 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缩略语 1 5 总则 1 6 总的部分 3 7 电力系统一次 7 8 电力系统二次 8 9 电气一次 . 12 10 电气二次 17 11 土建 20 12 水工 28 13 消防 31 14 暖通空调 32 15 噪声预测及控制措施 35 16 施工组织大纲部分 36 17 环境保护 36 18 水土保持 37 19 劳动安全卫生 38 20 节能 39 21 概算 39 22 专题报告 41 23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41 24 附属工程 41 Q/GDW 10166.13 201
3、7 II 25 附件 42 编制说明 44 Q/GDW 10166.13 2017 III 前 言 为规范高压 直流换流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 规定,制定本部分。 国家 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标准分为 14个部分: 第 1部分: 110( 66) kV架空输电线路 ; 第 2部分: 110( 66) kV智能 变电站 ; 第 3部分: 电力电缆线路 ; 第 4部分: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 ; 第 5部分: 征地拆迁及重要跨越补充规定 ; 第 6部分: 220kV架空输电线路 ; 第 7部分: 330 750kV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 ; 第 8部分: 220kV智能变电站 ; 第 9部分
4、: 330 750kV智能变电站 ; 第 10部分: 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 ; 第 11部分: 电动汽车电池配送中心 ; 第 12部分:电动汽车电池配送站 ; 第 13部分:高压直流换流站 ; 第 14部分: 海上风电场升压站。 本部分为国家 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的第 13部分。 本部分代替 Q/GDW 166.13 2011,与 Q/GDW 166.13 2011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增加了第 3章 和第 4章; 修改 了部分 章节内容,其中 施工组织大纲部分、水土保持章节修改 幅度较大 。 本 部分 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 本 部分 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
5、口。 本 部分 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 公司 。 本 部分 主要起草人:胡劲松、胡君慧、于洋、官澜、杨小光、拾杨、刘彬、梁言桥 、吴小东、张先伟 、 王锋 、 李 志、 王元 、基建部领导(自定)。 本部分 2012年 4月首次发布, 2017年 10月第一次修订。 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Q/GDW 10166.13 2017 1 输变电工程 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13 部分: 高压直流换流站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高压直流换流站工程初步设计各专业设计文件应达到的内容深度。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高压直
6、流换流站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初步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1 电工 术语 基本 术语 DL/T 5467 2013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导则 3 术语 和 定义 GB/T 2900.1中界 定的术语和 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IS: 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 (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PMU:相量 测量装置 ( Phasor Measur
7、ement Unit) STATCOM: 静止同步补偿器(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 SVC: 静止无功补偿器( Static Var Compensator) UPS: 交流不间断电源 系统 ( 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 5 总则 5.1 总的要求 5.1.1 设计文件应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颁 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 5.1.2 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基础资料是开展初步设计的前提条件。 Q/GDW 10166.13 2017 2 5.1.3 设计文件应贯彻国家各项
8、技术方针、政策及上级部门对工程建设的要求;应符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和相关规定 的 要求 ;大力推广应用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全面 采用 “ 标准工艺 ” , 贯彻“两型一化”变电站(换流站)建设有关要求,积极推广新技术、 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 5.2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 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包括: a) 设计说明书 ; b) 设计图纸 ; c)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d) 专题报告; e) 附属工程设计文件; f) 概算书 ; g) 勘测报告; h) 附件。 5.3 设计说明书内容 设计 说明书 的内容包括 : a) 总的部分;
9、b) 电力系统一次; c) 电力系统二次; d) 电气一次; e) 电气二次; f) 土建; g) 水工; h) 消防; i) 暖通空调; j) 噪声预测 及 控制措施; k) 施工组织大纲 部分 ; l) 环境保护; m) 水土保持; n) 劳动安全卫生; o) 节能。 5.4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一般要求 5.4.1 初步设计文件 编制的一般要求包括: a) 说明书、主要设备材料清册和概算书宜按 A4 版面出版,图纸中的图形和文字应表达清晰; Q/GDW 10166.13 2017 3 b) 设计说明书宜包含设计文件总目录; c)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d) 扉页:写明设
10、计人、校核人、审核人和批准人,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5.4.2 对改扩建工程,应分别说明工程规划规模、已建情况和本期建设规模,图纸应采用规定的图线标明已建、本期和远期规模。 5.4.3 对于规模较大、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系统、电气、土建等专业分别成册。 5.4.4 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包含外委项目(附属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主体设计单位应负责其主要技术方案和概算的汇总。 5.4.5 初步设计图纸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增减出图内容、调整比例。 5.4.6 计算书底稿不列入设 计文件,一般只引 述计算条件和计算结果,但必须存档妥善保存,以备查用。 5.5 方案比较和专题 对
11、设计中的重要技术方案 ,应进行多方案(宜为 2 个或以上)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当进行专题论证时,应对各方案的技术优缺点、工程量及技术经济指标做详细论述。 6 总的部分 6.1 概述 6.1.1 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工程 设计 的主要 依据 包括 : a) 国家 相关的 政策、 法律 法规 和规章; b) 工程设计有关的标准 、 规程和规范; c) 政府 和 有关部门 批复和核准的文件; d)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文件; e) 成套设计及评审文件; f) 设计合同或设计委托文件; g) 城乡 规划、 建设 用地、 水土保持、 环 境 保 护、防 震 减灾、地质灾害、压覆矿产、文物保护 等
12、 相关 依据。 6.1.2 工程 建设规模 和设计范围 工程 建设规模 和设计范围包括 : a) 工程 建设规模 : 1) 换流站额定直流电压、额定直流电流、额定直流输送功率; 2) 换流(联接)变压器容量、台数; 3) 交流滤波器及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及分组; 4) 各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 Q/GDW 10166.13 2017 4 5) 分期建设的情况。 b) 设计范围与分工: 1) 本工程设计的范围以及与成套设计、外部协作项目的分工界限 ; 2) 对改扩建工程,尚应说明原有工程情况及其与本期工程的衔接和配合。 c) 附属工程:说明与本工程配套的附属工程,包括站外电源引接工程、站外水源工程、站
13、外道路工程、 大件设备运输等(如果有)。 6.2 站址概况 6.2.1 站址自然条件 站址自然条件 包括: a) 说明站址地理位置,工程所在地的省市、区县、乡镇街道的名称,站址距主要城镇的距离及相互位置关系。 简述 站址 周围自然与人文环境、道路、 交通、 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情况,以及四邻原有 的 和规划的重要建 (构) 筑物 等设施。 b) 概述场地地形地貌(如山丘 、 水域 、 最高最低标高、坡度等);描述场地内原有土地情况(农田、坡地、林地、水塘等),原有植被、沟渠、水塘、输电线路、通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如输气、输水管线等)等情况;说明站址地下文物及矿藏分布情况。 c) 站外交
14、通运输及公路的引接。 概述 站址区域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现状及发展规划,进站道路引接公路的等级、路宽及路况,大件运输的卸货地点及卸货地点至站址的运输路径和距离,卸货地点至站址运输途经桥梁(涵洞)的等级、规模、数量和状况。 6.2.2 进出线走廊条件 说明站址周围环境,出线走廊条件。近、远期出线规划情况,本期出线方向及出线情况。 6.2.3 征地拆迁及设施移改的内容 结合站址自然条件及建站条件、进出线走廊情况,说明站址征地拆迁建筑及设施移改等的内容。具体应包括土地利用现状与类型,征地面积总量、房屋拆迁总量、林木砍伐总量、以及对工 程投资有较大影响的其他重要移改设施总量。 6.2.4 工程地质、
15、水文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 6.2.4.1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站区 地形地貌 、地层分布、地质构造、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主要指标,不良地质作用,软弱层和不稳定与特殊性岩土层的分布情况。站区地震基本烈度及确定的依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物的场地类别,建筑场地的地段类别。站址区地下水类型、埋藏深度、水质及水量;场地地基土和地下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的评价。 6.2.4.2 水文气象 Q/GDW 10166.13 2017 5 一般包括海拔 高度、 气温、气压、降雨量、湿度、蒸发量、日照、雷电日 数、风速和风向、积雪(覆冰)厚度、暴雨强度、土壤冻结深度,以及大气污染(如盐雾污染、工业污
16、染等)。说明站址频率为 1%的高水(潮)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或说明站址频率为 1%的山洪流量。根据需要,简述河流冲刷、山洪影响、站区周围场地汇水、水系环境变化等因素对站址防洪、排涝、排洪措施的影响。 6.3 主要技术原则及存在问题 6.3.1 主要技术方案 包括电气主接线、主要电气设备选择、配电装置和电气总平面布置、系统保护、调度自动化、通信、控制方式及二次线、总平面及竖向布置、建构筑物方案、地基处理、换流阀冷却方式及换流站噪声治理等。 6.3.2 通 用设计、通用设备的应用 对应标准化成果应用目录,说明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情况;未采用时,应说明原因。 6.3.3 标准工艺设计的应用 对应
17、标准工艺设计图集,说明标准工艺应用情况,明确标准工艺应用的要求。 6.3.4 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因地制宜推广采用节能降耗、节约环保的新产品。 6.3.5 存在问题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说明在设计评审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6.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见表 1。 表 1 主要 技术方案和经济 指标 统计表(推荐方 案) 序号 项 目 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 1 直流电压等级、输送容量 2 换流(联接)变压器规模、型式 3 直流出线规模 4 各级交流电压出线规模,远期 /本期 5 高
18、压电抗器规模,远期 /本期 6 交流滤波器及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及分组,远期 /本期 7 低压电抗器规模,远期 /本期 8 低压电容器规模,远期 /本期 Q/GDW 10166.13 2017 6 表 1 (续) 序号 项 目 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 9 直流电气主接线,远期 /本期 10 各级交流电气主接线,远期 /本期 11 直流配电装置型式,断路器型式 、数量 12 各级交流配电装置型式,断路器型式、数量 13 地区污秽等级 /设备选择的污秽等级 14 直流控制及保护 15 换流站通信方式 16 站外电源方案 17 换流站总用地面积( hm2) 18 围墙内占地面积( hm2) 19 进站道路长
19、度 新建 /改造( m) 20 总土石方工程量及土石比 挖方 /填方( m3) 21 弃土工程量 /购土工程量( m3) 22 边坡工程量 护坡 /挡土墙( m2/m3) 23 站内道路面积 远期 /本期( m2) 24 电缆沟长度 远期 /本期( m) 25 水源方案 26 站外供水 /排水管线(沟渠)长度( m) 27 总建筑面积 远期 /本期( m2) 28 阀厅 结构型式 /面积 /体积( m2/m3) 29 控制楼 层数 /面积 /体积(层 /m2/m3) 30 GIS 室( 如有)结构型式 /面积 /体积( m2/m3) 31 户内 直流场( 如有 ) 结构型式 /面积 /体积(
20、m2/m3) 32 综合楼 层数 /面积 /体积(层 /m2/m3) 33 检修备品库 层数 /面积 /体积(层 /m2/m3) 34 继电器小室数量 远 期 /本期 35 构架结构型式及工程量( t) 36 地基处理方案 37 换流(联接)变压器消防方式 38 静态投资(万元) 39 动态投资(万元) Q/GDW 10166.13 2017 7 7 电力系统一次 7.1 换流站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简述与换流站有关的电力系统现状及系统发展规划,换流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7.2 换流站接入系统方案及建设规模 对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的换流站接入系统方案进行校核,明确换流站建设规模,包括换流
21、站出线回路、方向、分期建设情况等。如有重大边界条件变化时,应补充系统方案论证研究,必要时提出相 应的论证报告。 7.3 系统运行条件 7.3.1 提出正常和事故后换流站 交流母线电压变化范围、交流系统频率变化范围。 7.3.2 提出换流站交流母线最大短路电流水平要求和最小运行短路比。 7.4 换流站无功配置 7.4.1 提出换流站容性及感性无功补偿装置配置方案, 必要时 对 无功 平衡 及分组 容量 进行校核计算 , 优化配置方案。 7.4.2 结合系统 运行需求, 必要 时 对 换流站内装设 同步调相机、 STATCOM、 SVC 等动态无功 补偿 设备的必要性进行校核计算分析,提出 动态无
22、功补偿装置配置 需求。 7.5 系统对换流站主要性能及技术参数的要求 7.5.1 提出对直流系统主要技术性能的要求,包括额定运行值、过负荷 能力、降压运行能力、功率倒送能力、主要运行方式以及附加控制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7.5.2 为满足系统各种运行方式的需要对主接线提出要求,包括换流站交流场主接线、直流场主接线及阀组接线等方面的要求。 7.5.3 提出换流(联接)变压器型式及参数选择,包括变压器容量、台数、绕组数、额定电压、阻抗参数及分接头范围等参数的选择。 7.6 系统相关研究 7.6.1 对换流站近区机组的次同步振荡和自励磁问题进行分析,必要时可进行专题研究。 7.6.2 进行工频过电压计
23、算,必要时进行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计算,提出换流站交流母线工频过电压限制措施、是否装设高抗及中性点小电抗的建议 ,包括高抗容量及中性点电抗相关参数,提出断路器装设合闸电阻的必要性及参数选择,必要时可进行专题研究。 7.6.3 对换流站出线为同杆架设的线路,应计算并提出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必要时可进行专题研究。 7.6.4 对换流站可能存在的孤岛运行方式,重点研究接线方式及过电压问题,必要时可进行专题研究。 Q/GDW 10166.13 2017 8 7.6.5 对换流站母线检修方式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中开关”连锁控制功能,必要时可进行专题研究。 7.6.6 对换流站可能存在 的新能源 接入方式进
24、行分析,重点研究接入 方案和过电压 等 问题 ,必要时可进行专题研究。 7.7 电力系统一次部分图纸 7.7.1 电力系统一次部分图纸目次 见表 2。 表 2 电力系统一次部分图纸目次表 序号 图纸名称 备注 1 电力系统现状地理接线图 可在初步设计报告中插图 2 电力系统远景地理接线图 可在初步设计报告中插图 3 换流站投产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 可在初步设计报告中插图 7.7.2 图纸 深度要求如下 : a) 电力系统现状地理接线图应表示现有主要电厂和电网的连接方式;主干线的走向、导线截面和长度。 b) 电力系统远景地理接线图应表示与本工程设计方案有关的规划电厂、变电站和线路等。 c) 换流
25、站投产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应表明与换流站投产年和设计方案有关的电厂、变电站和线路等。 8 电力系统 二次 8.1 系统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8.1.1 概述 概述相关电网主网架及与本工程相关的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现状。 8.1.2 系统保护配置 8.1.2.1 分析一次系统对继电保护配置的特殊要求,论述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录波系统的配置原则。 8.1.2.2 提出与本工程相关的线路保护、过电压保护、远方跳闸保护、断路器保护、自动重合闸、断路器失灵保护、短引线保护、母线保护及交流故障录波、专用交流故障测距装置的配置方案。对于线路改接(或接),应提出相应的保护设备配置(改造)和保护通道的调整方案
26、。当采用分布式母线保护时,应论述其必要性及实施方案。 8.1.3 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 站 Q/GDW 10166.13 2017 9 分析换流站系统保护及故障信息传输的方式及特点,提出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的设计方案,必要时进行方案比选并提出推荐方案。 8.1.4 安全自动装置 根据换流站(送、受端)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专题研究及评审意见,提出换流站站内安全自动装置配置方案、功能要求、组屏 方式、采集信息要求及 通道 需求 。 8.1.5 系统保护对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 8.1.5.1 提出系统保护与站内监控系统、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等外部其他系统的接口方案和技术要求。 8.1.5.2 提出
27、系统保护对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技术要求。 8.1.5.3 提出系统保护对直流电源、通信通道的技术要求,保护光电转换接口装 置对电源的技术要求。 8.1.6 系统继电保护图纸 8.1.6.1 系统继电保护图纸目次 见表 3。 表 3 系统继电保护图纸目次表 序号 图纸名称 备注 1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图 8.1.6.2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图应表示交流侧线路、断路器、母线、高压并联电抗器的保护配置。 8.2 系统调度自动化 8.2.1 远动系统 8.2.1.1 提供各相关调度中心现有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提出换流站的调度管理关系。 8.2.1.2 提出换流站远动系统的功能要求。 8.2.1.3 提
28、出换流站远动系统配置方案,明确系统技术要求。 8.2.1.4 明确换流站的远动信息内容范围。 8.2.1.5 提出换流站远动信息传输方式。 8.2.1.6 提出换流站对各级调度中心的通信接口类型以及传输 速率要求。 8.2.2 直流远动系统 8.2.2.1 提出直流远动系统的系统构成。 8.2.2.2 描述直流远动系统的传输信息内容。 8.2.2.3 提出直流远动系统的通道传输方式及通道要求。 8.2.3 电能量计量系统 Q/GDW 10166.13 2017 10 8.2.3.1 提出换流站电能量计量系统的现状。 8.2.3.2 提出换流站电能量计量系统的系统构成。 8.2.3.3 根据各相
29、关电网电能计量建设要求,提出本工程计费、考核关口计量点设置原则。 8.2.3.4 提出电能量采集处理终端、关口表、非关口表的配置方案、技术要求及组屏方案,各关口点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精度要求。 8.2.3.5 提出电能量信息的传送方式和通道要求,及与站内监控系统的接口方案。 8.2.4 全站时钟系统 提出换流站时钟对时系 统的设计方案,包括设备配置、组网和对时信号要求。 8.2.5 相量测量装置( PMU) 根据相关电网实时动态测量系统总体建设要求及可研结论提出相量测量装置配置方案、采集信息内容及对通道等相关技术要求。 8.2.6 数据网接入及安全防护 8.2.6.1 提出换流站调度数据网
30、接入设备的配置方案。 8.2.6.2 提出换流站二次各应用系统安全分区划分及安全防护设备部署方案。 8.2.7 系统调度自动化图纸 8.2.7.1 系统调度自动化图纸目次 见表 4。 表 4 系统调度自动化图纸目次表 序号 图纸名称 备注 1 调度自动化通道及接口示意图 可与计算机监控系统合并出图,也可在初步设计报告中插图 2 远动 化范围图 根据需要 8.2.7.2 图纸深度要求 如下: a) 调度自动化通道及接口示意图 应包含 系统调度自动化图纸包含远动系统和电能量计量系统与监控系统的接口,以及与相关调度的通道示意。 b) 远动化范围图 应包含 按推荐的电气主接线方案在线路、母线、断路器、
31、无功设备、变压器(换流变)、换流阀、直流开关等测点表明各级调度中心需要的远动信息内容。 8.3 通信部分 8.3.1 系统通信 8.3.1.1 说明与换流站相关的电力一次系统内容,包括直流线路、交流的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线路长度等。 Q/GDW 10166.13 2017 11 8.3.1.2 简述 与 换流站投产年相关的通信网概况,重点叙述光缆和光纤电路网络的情况。光缆内容包括 规划、在建和已建光缆架设方式、承载光缆线路的电压等级、纤芯数量、种类。光纤电路网络内容包括规划、在建和已建光纤电路的容量、网络结构、使用设备的型号等。 8.3.1.3 说明换流站的调度关系和生产管理关系。 8.3.
32、1.4 说明各种信息的种类及通道要求。 8.3.1.5 系统通信方案说明应包括: a) 根据换流站的接入系统设计及其评审意见提出系统通信方案; b) 新建线路改接或接时,应提出新建载波通道、载波通道接续及设备搬迁的具体方案; c) 当直流控制 /保护系统或线路保护通道采用光纤迂回通道时,当电路路径与可研相比发生变化,应进一步核算该电路的传输时延; d) 对光缆随线路改 接或接时,设计应考虑光缆开断期间,原光缆上所承载的电力系统业务不能中断的要求,提出可行的临时过渡方案。 8.3.1.6 提出换流站综合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的配置方案。 8.3.1.7 如换流站开设电力线载波,提出换流站载频滤波器
33、配置方案。 8.3.1.8 在初设阶段应同步开展光纤通信、数据网(如果有)等单项工程设计,提出完整的初步设计报告和概算书。 8.3.1.9 通道组织说明应包括: a) 提出线路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相量测量装置等的通道组织设计方案; b) 提出换流站之间直流远动系统和直流控制 /保护系统的主、备用通道组织方案; c) 提出换流站至相关 调度中心和生产管理单位的主、备用通道组织方案。 8.3.2 站内通信 8.3.2.1 提出换流站通信电源的配置方案。 8.3.2.2 提出通信机房(含直流通信电源)的面积要求。 8.3.2.3 提出通信机房设备布置方案。 8.3.2
34、.4 根据相关电网调度交换网总体方案要求,提出换流站在调度交换网络中的组网方式,提出系统调度交换机的功能要求和配置方案。 8.3.2.5 提出换流站机房动力环境监测系统的信息监测范围、信息传输方式以及设备配置方案。 8.3.2.6 提出换流站市话通信方案。 8.3.2.7 应对换流站通信机房、通信电池室等提出工艺要求和相关规范要求。 8.3.2.8 应对换流站的电缆、光缆等缆线的敷设方式进行说明。 8.3.2.9 提出行政电话交换网 的设计方案。 8.3.2.10 提出换流站呼叫系统的配置方案。 8.3.2.11 提出换流站会议电视设施的配置方案。 8.3.3 通信部分图纸 8.3.3.1 通
35、信部分图纸目次 见表 5。 Q/GDW 10166.13 2017 12 表 5 通信部分图纸目次表 序号 图纸名称 备注 1 换流站接入系统前通信系统现状图 可在初步设计报告中插图 2 换流站接入系统后通信组织图 可在初步设计报告中插图 3 通信机房设备布置图 可与其他专业合并出图 8.3.3.2 图纸深度要求 如下: a) 换流站接入系统前通信系统现状图应示意换流站投产前,所在区域相关站点和各级调度中心的光纤通信等通信网络现状图。 b) 换流站接入后系统通信组织图应示意换流站投产后, 换流站与相关站点和各级调度中心的光纤通信等通信网络互联的组网方案。 c) 通信机房设备布置图应根据推荐的通
36、信机房面积,示意换流站本期各功能屏位、远景年各功能屏位的布置图。 9 电气一次 9.1 电气主接线及 主回路 参数 计算 9.1.1 电气主接线 9.1.1.1 应论述换流站的阀组接线、换流(联接)变压器接线、 交流滤波器 和 并联电容器接线 、直流配电装置接线。 9.1.1.2 应论述交流配电装置接线方案,说明交流配电装置本期、远期建设规模、出线回路数(含高抗)及其名称等。 9.1.1.3 应说明接线方案对直流各种运行方式的适应性。 9.1.1.4 电气主接线方案应与通用设计及“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设计导则 一致。说明选用的通用设计方案,未采用时应说明理由。 9.1.2 高压直流系统主回路参
37、数的初步计算结果 高压直流系统主回路参数的计算是成套设计的主要工作,需要在初步设计文件中列出计算条件和计算结果。 9.2 主要电气设备及导体选择 9.2.1 短路电流计算 说明短路电流计算的依据和条件(包括计算水平年、接线、运行方式及系统容量等),列出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9.2.2 主要直流电气设备选择 9.2.2.1 说明主要直流电气设备的选择原则和依据,包括换流站自然条件、环境状况、Q/GDW 10166.13 2017 13 污秽等级、地震烈度、 大件运输条件 等。 9.2.2.2 说明主要直流有关电气设备的选择结果,包括选型及主要技术规范, 并列表 汇总 。对于常规直流换流站,主要直流
38、有关电气设备有换流阀、换流变压器、交流滤波器及并联电容器、直流滤波器、平波电抗器、直流开关设备、直流测量装置、直流避雷器、直流穿墙套管和直流支柱绝缘子等;对于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主要直流有关电气设备有换流阀、联接变压器、桥臂电抗器、启动 电阻、 直流开关设备、直流测量装置、直流避雷器、直流穿墙套管和直流支柱绝缘子等。 9.2.3 主要交流电气设备选择 9.2.3.1 说明主要交流电气设备的选择原则和依据,包括换流站自然条件、环境状况、污秽等级、地震烈度、 大件运输条件 等。 9.2.3.2 说明通用设备的应用情况,未采 用时应说明理由。 9.2.3.3 说明主要交流电气设备的选择结果,包括选型
39、及主要技术规范,并列表汇总。 9.2.4 导体选择 说明主要导体选择结果,并列表汇总。 9.3 过电压保护及绝缘配合 9.3.1 过电压保护 9.3.1.1 论述 交、直流电气设备的过电压保护措施;说明避雷器选型、配置原则及配置情况。当有技术专题论证时,应引述其主要计算条件和结论。 9.3.1.2 说明换流站的雷电侵入波保护方式。当有技术专题论证时,应引述其主要计算条件和结论。 9.3.2 绝缘配合 9.3.2.1 说明主要设备绝缘配合最小裕度要求。 9.3.2.2 列出主要设备的保护水平、绝缘水平及相应裕度。当有技术专题或成套设计技术报告时,应引述其主要结 论。 9.4 外绝缘及空气净距 9
40、.4.1 说明交流各电压等级电气设备外绝缘爬电比距以及绝缘子串的型式、片数选择。 9.4.2 说明直流配电装置的型式选择。当采用户内直流配电装置时,应详细论述理由。说明换流阀及直流电气设备外绝缘爬电比距选择。 9.4.3 给出阀厅、直流配电装置(含直流滤波器)、交流配电装置、 交流滤波器 的空气净距要求,当有技术专题论证时,应引述其主要计算条件和结论。 9.5 配电装置及电气总平面布置 9.5.1 配电装置 9.5.1.1 应论述阀厅、控制楼及换流(联接)变压器区域的布置及与交、直流配电装置Q/GDW 10166.13 2017 14 的衔接。 9.5.1.2 应说明直流配电装置型式选择,并结
41、合直流滤波器的配置论述直 流配电装置的布置,当有技术专题论证时,应引述其主要计算条件和结论。 9.5.1.3 应说明交流配电装置型式选择,间隔配置及近、远期结合的合理性。 9.5.1.4 应根据换流站交流滤波器及并联电容器的配置,论述其布置。 9.5.1.5 根据换流站所在地区地震烈度要求,说明电气设备的抗震措施。 9.5.2 电气总平面布置 9.5.2.1 结合系统规划和线路走廊情况,说明交直流出线走廊、站区自然环境因素等对电气总布置的影响。 9.5.2.2 电气总平面方案设计应与通用设计及“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设计导则一致,并说明选用通用设计的方案及适应性依据,未采用通用设计时应说明理由。
42、 9.5.2.3 宜进行电气总平面布置方案比较 ,提出推荐方案。 9.6 站用电系统 9.6.1 应说明站用电电源的引接及站用电接线方案,必要时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9.6.2 说明站用负荷计算及站用变压器选择结果。 9.6.3 简要说明站用配电装置的布置及设备选型。 9.6.4 简要说明 站用电系统的运行方式,以及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的方式 。 9.7 直击雷防护及接地 9.7.1 说明换流站各区域直击雷防护方案。 9.7.2 提供换流站土壤电阻率和腐蚀情况,说明换流站接地材料选择、接地装置设计技术原则,计算接地电阻、跨步电位差及接触电位差是否满足规程规范要求。需要采取降阻、防腐、隔离措施
43、时应详细说明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说明控制、保护及通信 设备接地的要求。 9.8 照明 9.8.1 说明正常照明、应急照明的供电方式,并说明主要场所的照明及其控制方式。 9.8.2 当选用清洁能源作为照明电源时,应说明供电方式,论证其必要性及经济技术合理性。 9.9 电缆及其设施 9.9.1 说明换流站动力及控制电缆的选型结果、敷设方式、电缆屏蔽及防火封堵方案。 9.9.2 说明站区电缆通道等电缆设施的型式及布置。 9.10 电气一次部分图纸 9.10.1 电气一次部分图纸目次 电气一次专业图纸可参考表 6 所示编制,各工程视具体情况确定。 Q/GDW 10166.13 2017 15 表 6
44、电气一次部分图纸目次表 序号 图纸名称 备注 1 电气主接线图 各方案 2 电气总平面布置图 各方案 3 各级交流电压配电装置平、断面布置图 各方案 4 阀厅及换流(联接)变压器平、断面布置图 各方案 5 直流配电装置平、断面布置图 各方案 6 交流滤波器和并联电容器小组平、断面布置图 7 全站直击雷保护范围图 推荐总平面方案 8 站用电系统原理接线图 9 站用电室平面布置图 9.10.2 图纸深度要求 图纸应满足以下深度: a) 电气主接线图 : 应表示换流(联接)变压器与交、直流电压母线的连接。表示交、直流电压的电气接线方式、所有电气设备的配置及中性点接地方式。标注图中设备和导体的型号及其
45、主要技术规范。各级 电压出线回路应标注名称和导体的型号。对工程的原有部分、本期及预留扩建应加以区分。 b) 电气总平面布置图 : 应表明主要电气设备、站区建(构)筑物、电缆隧(沟)道及道路等的布置。应表示交流配电装置的间隔配置及进出线排列,母线和出线宜标注相序。布置图应表明方位、标注位置尺寸,并附必要的说明及图例。 c) 各级交流电压配电装置平、断面布置图 : 应表示出各级 交流 配电装置的布置(包括设备、构架、母线等各设施的安装布置,以及导线引接方式)。平面图应表示进出线(包括进出线高抗)排列及间隔配置;表示出通道、走廊等设施,并标注布置尺寸及 母线和进出线相序(当电气总平面图能清楚表示时,
46、此图可省略)。断面图应按不同类型间隔出图,并表明设备安装位置、尺寸、标高、导线引接方式、电气距离校验等(常规配电装置可只出代表性断面),且宜有本间隔的接线示意图。 d) 阀厅及换流(联接)变压器平断面布置图 : 应表示阀厅、控制楼的平面布置及外形尺寸,并示出换流(联接)变压器与换流阀的连接方式。应表示换流(联接)变压器布置及外形(包括换流(联接)变压器冷却器),并示出防火隔离墙位置。断面图中应表示出穿墙套管、换流阀、换流(联接)变压器的相对位置及导线引接方式。 e) 直流配电 装置平、断面布置图 : 应表示出直流场配电装置的布置(包括直流设备、构架、母线等各设施的安装布置,以及导线引接方式)。
47、平面图应表示极线和接地极出线的相对位置和出线方向。断面图可按具有代表类型的断面出图,并表明设备安装位置、尺寸、标高、Q/GDW 10166.13 2017 16 导线引接方式、电气距离校验等。 f) 交流滤波器和并联电容器小组平、断面布置图 : 应表示交流滤波器和并联电容器小组的布置(包括设备、母线等设施的安装布置,以及导线引接方式)。平面图应表示设备、母线、相应建(构)筑物的布置和尺寸及相序,且宜有本小组的接线示意图。断面图应表明设备安装位置、 尺寸、标高、导线引接方式、电气距离校验等。 g) 全站直击雷保护范围图 : 应表示需要进行保护的电气设备、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并标注其高度。应表示避
48、雷针(线)的布置位置,并标注其高度。应绘出对不同保护高度的保护范围。宜将保护范围计算结果列表于图中。 h) 站用电系统原理接线图 : 应表示站用工作及备用电源的引接方式。应表示站用母线的接线方式。标注开关柜型号、回路名称、主要设备及元件规范等。 i) 站用电室平面布置图 : 应表示站用开关柜、分段、母线桥的布置及尺寸。应表示室内通道(包括维护和操作通道)、出入口位置等,并标注有关尺寸。 当站用变布置在站用电室内时,应表示其布置位置及相应尺寸。 9.11 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9.11.1 电气一次部分计算项目 电气一次部分计算项目见表 7,具体工程可视需要增减。 表 7 电气一次部分计算项目目
49、次表 序号 计算项目名称 备注 1 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择 2 导体的电气及力学计算 工程需要时进行 3 过电压及绝缘配合计算 工程需要时进行 4 阀厅及交、直流配电装置的电气校核计算 工程需要时进行 5 接地装置选择计算 6 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计算 7 防雷计算 8 站用电负荷及站用变压器选择 9.11.2 计 算书深度 计算书应满足以下深度: a) 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择 : 说明短路电流计算的依据和条件(包括计算接线、运行方式及系统容量等),并列出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对导体和电器的动稳定、热稳定以及电器的开断电流应Q/GDW 10166.13 2017 17 进行选择计算和校验,并列出选择结果表。本项计算的成品应包括:短路电流计算阻抗图、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结果表。 b) 导体的电气及力学计算 : 应进行导体的电气及力学计算。 c) 过电压及绝缘配合计算 : 应进行过电压及绝缘配合计算。 d) 配电装置的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