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488706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 30及答案与解析 单项选择题 第 1-2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1997年刑法典确立了与 1979年刑法中类推制度相对立的原则,即 ( )。 ( A)罪刑法定原则 (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 D)刑罚人道主义原则 2 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 ( )之中。 ( A)直接故意犯罪 ( B)间接故意犯罪 ( 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 D) 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3 陈某于 1999年 7月秘密成立 “中国国家自由党 ”,制定了党纲,以推翻

2、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当月发展了一批成员,同时策划到香港地区与美国驻港领事馆取得联系,向美方介绍该党纲领及组织人员情况,争取经济援助。陈某还企图偷渡出境,利用境外敌对势力实现政治目的。在其准备过程中被安全人员抓获。陈某的行为属于 ( )。 ( A)犯罪预备 ( B)犯罪未遂 ( C)犯罪中止 ( D)犯罪既遂 4 根据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对共同犯罪形式的划分可列为 ( )。 ( A)任意共同犯 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 B)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 C)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 D)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5 王某与有夫之妇李某勾搭成奸,李因受丈夫责骂,与

3、王某中断了关系,王怀恨在心。某日下午,王将李某骗至自己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入李家将其丈夫杀死。王某的行为属于刑法中的 ( )。 ( A)连续犯 ( B)继续犯 ( C)吸收犯 ( D)结果加重犯 6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 ( )。 ( A) 1年以上 5年以下 ( B) 3年以上 5年以下 ( C) 3年以上 10年以下 ( D) 1年以上 10年以下 7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种人员不得假释 ?( ) ( A)累犯 ( B)惯犯 ( C)因故意杀人被判处 9年有期徒刑的罪犯 ( D)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 8 某甲在交通肇事后见前后无人,便驾车逃逸,致被

4、害人因伤重未及时救治而死亡。某甲的行为应当定为 ( )。 ( A)交通肇事罪 ( B)故意杀人罪 ( C)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 ( D)故意伤害罪 9 甲、乙因通奸生育一女婴,为避人耳目,将女婴放置于很少有人出没 的树林中,两天后该女婴因饥饿而死亡。甲、乙应构成 ( )。 ( A)虐待罪 ( B)故意杀人罪 ( C)过失致人死亡罪 ( D)遗弃罪 10 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 ) ( A)行为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的 ( B)行为人有能力执行而木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的 ( C)行为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且情节严重的 ( D)行为

5、人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的 1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些人员的刑事责任属于通 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情况 ? ( ) ( A)外国旅游者 ( B)我国大学的外籍教师 ( C)外国驻华大使馆的参赞 ( D)在我国学习的留学生 12 不属于不作为形式犯罪的义务来源有 ( )。 ( A)法定的义务 ( B)道义上的义务 ( C)职务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 D)行为人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 13 下列哪些情况属于不能犯未遂 ?( ) ( A)由于光线太暗,未能射中被害人 ( B)撬开银行保险柜,保险柜内只有 10元钱 ( C)误把白糖当做砒霜杀人的 ( D)用迷信手段

6、杀人的 14 下列不属于牵连犯中牵连关系的表现形式有 ( )。 ( A)目的行为与方法行为的牵连关系 ( B)方法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 ( C)目的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 ( D)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的牵连关系 15 对于正在进行的 ( )犯罪实施防卫行为,如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 ( A)故意杀人 ( B)绑架人质 ( C)强奸 ( D)入室盗窃 16 下列犯罪分子中,不能适用死刑的是 ( )。 ( A)犯罪时不满 18周岁的人 ( B)犯罪时不满 20周岁的人 ( 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 D)审判时不满 20周岁的人 17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

7、列哪种情形属于正确的有期徒刑缓刑考验期 ?( ) ( A)原判刑期以上, 3年以下,不得少于 1年 ( B)原判刑期以上, 5年以下,不得少于 6个月 ( C)原判刑期以上, 3年以下,不得少于 6个月 ( D)原判刑期以上, 5年以下,不得少于 1年 18 下列不属于减刑与改判的区别的是 ( )。 ( A)前者将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 ( B)后者是重新作出正确判决 ( C)前者是以否定原判决为基础 ( D)后 者是以否定原判决为基础 19 警察甲临时急需用钱,便找个体户乙借钱。乙同意借钱,但条件是要有物品质押。甲将公务用枪交给乙质押,乙借给甲 5万元现金,借期 1个月。随后乙手中的枪支被盗,

8、盗窃枪支的人用此枪杀人。甲、乙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 ?( ) ( A)乙触犯买卖枪支罪 ( B)甲触犯非法出借枪支罪,乙无罪 ( C)甲无罪,乙触犯非法持有枪支罪 ( D)甲触犯非法出借枪支罪 20 下列罪名中,哪种不属于我国刑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走私罪 ? ( ) ( A)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 B)走私淫秽物品罪 ( C)走私文物罪 ( D)走私毒品罪 多项选择题 第 21-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21 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

9、用暴力致丙死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 B)甲构成盗窃罪 ( C)乙构成抢劫罪 ( D)对甲而言,被教唆人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 22 下列犯罪分子应当被减刑的是 ( )。 ( A)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 B)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 C)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的 ( D)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的 23 下列情形中,可以认为是犯罪未遂中的 “着手 ”的是 ( )。 ( A)将毒药放入公用水井中 ( B)盗窃犯将某住户的门撬开 ( C)持刀在被害人必须经过的路口等待,准备将其杀害 ( D)行为人开始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

10、摇撞骗 24 下列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的是 ( )。 ( A)工人赵某将爱在外打架惹事的 12岁的儿子锁在家中两天 ( B)大学生王某、李某与同班同学陈某不和,遂将陈某关在一小仓库内达三天三夜 ( C)农民赵某抓获到其家中行窃的窃贼李某,并将其捆在离家不远处的一棵树上达两天两夜,同时对李某进行殴打,但未造成重伤 ( D)农民甲、乙将越狱逃路的犯罪分子丙捆绑扭送到公安机关 25 处断的一罪包括 ( )。 ( A)结果加重犯 ( B)吸收犯 ( C)牵连犯 ( D)连续犯 简答题 第 26-27小题,每小题 6分,共 1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6 简述罪刑法定原则及其贯彻执行。 27

11、 试根据刑 法规定,简述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和理论分类。 辨析题 第 28小题, 8分。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8 辨析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法条分析题 第 29小题, 10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9 刑法第 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性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 3个月未归还的,是挪用公款罪 试分析挪用公款罪的构成特征。 案例分析题 第 30小题, 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0 李、王二人因琐事发生争吵

12、,进而互相推搡,众人劝阻无效。李恶言相向,激怒王。王冲向李,挥拳照李胸部打击,由于李躲闪,拳头正中李的头部,李当即躺倒在地,不省人事。后王与众人将李送往医院,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李患有脑瘤,李因受外力打击致脑瘤破裂而死亡。 试分析: (1)王的行为与李的死亡结果之间有无刑法因果关系 ? (2)王某行为时在主观上持何心理态度 ? 单项选择题 第 31-5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0分。下 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31 甲知其房屋南面邻地将建一高层楼房,但佯装不知,将房屋售与乙。半年后,南面高楼建成,乙的房屋受不到阳光照射。此

13、例中,甲违反了民法的哪一项原则 ?( ) ( A)权利不受侵害原则 ( B)平等互利原则 ( C)公平原则 ( D)诚实信用原则 32 下列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的是 ( )。 ( A)签订合同 ( B)物的灭失 ( C)接受继承 ( D)默示同意 33 公民参与合伙关系, ( )出 资。 ( A)可以以劳务 ( B)必须用资金 ( C)必须用实物 ( D)必须用资金或实物 34 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采用 ( )。 ( A)特许主义 ( B)行政许可主义 ( C)严格准则主义 ( D)强制主义 35 公民甲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货物交给商人乙出售,二人约定了报酬支付方式。之后,

14、丙将货物从乙处买走。根据上述情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 A)甲、乙之间签订的合同在性质上属于委托合同 ( B)甲、乙之间签订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 ( C)乙、丙之间签订的买 卖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 D)因乙、丙之间的买卖合同无效,故丙最终不能取得货物的所有权 36 甲、乙双方约定:若至今年 8月 30日甲公司的建筑施工设备有富余,则租给乙公司两台,租期 4个月。这一约定在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称为 ( )。 ( A)附延缓期限的行为 ( B)附否定的解除条件的行为 ( C)附肯定的延缓条件的行为 ( D)附肯定的解除条件的行为 37 下列行为中,属于代理的是 ( )。 ( A)甲因出国

15、,委托乙代为保管一珍贵文物 ( B)甲请乙为其翻译一篇科技论文 ( C)甲委托乙代为照料 其行动不便的父亲 ( D)甲请乙代签一份合同 38 ( )的行使,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 ( A)债权人的撤销权 ( B)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 C)所有物返还请求权 ( D)显失公平民事行为变更、撤销权 39 下列情形中,诉讼时效为一年的是 ( )。 ( A)甲将皮箱寄存在火车站寄存处,皮箱被寄存处丢失 ( B)甲将乙的皮衣撕破后拒不赔偿 ( C)甲故意在公开场合辱骂乙并拒不赔礼道歉 ( D)甲从乙处借人民币 2000元,到期后甲仍拖延不还 40 下列财产中应该归国家所有的是 ( )。 ( A)所有人不

16、明的埋藏物、隐藏物 ( B)遗失物 ( C)漂流物 ( D)失散的饲养动物 41 下列情况中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是 ( )。 ( A)甲偷得一辆自行车,卖给不知情的乙,乙属善意取得 ( B)甲赠给乙一辆自行车,乙属善意取得 ( C)甲将乙交其保管的自行车卖给不知情的丙,丙属善意取得。 ( D)甲丢失了一本字典,被乙捡到,乙属善意取得 42 下列有关抵押权和抵押合同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 )。 ( A)抵押权的生效须依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确立 ( B)抵押权须自办理抵 押合同登记时生效 ( C)抵押合同须自办理抵押登记时生效 ( D)抵押合同本身具有对抗善意第三人的物权效力 43 下列各组选

17、项中,都属于用益物权的是 ( )。 ( A)地上权、典权 ( B)抵押权、地役权 ( C)所有权、永佃权 ( D)质权、留置权 44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以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出质的,质权自 ( )时设立。 (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 ( B)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 ( C)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 ( D)有关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 45 下列属于要约的是 ( )。 ( A)拍卖公告 ( B)商店中标价出售的商品 ( C)招股说明书 ( D)商业广告 46 债的标的物提存后,在提存期间如该提存物发生意外毁损、灭失的,其风险由 ( )承担。 ( A)债权人 ( B)债务人 ( C)提存

18、人 ( D)债权人与债务人共同 47 出租人在租赁期间对于租赁物 ( )。 ( A)不得转让给第三人 ( B)可以取回自己使用 ( C)可以转让给第三人,而解除租赁合同 ( D)可以转让给第三人,但租赁合同对新的所有人继续有效 48 下列权利属于身份权的 是 ( )。 ( A)名誉权 ( B)著作权 ( C)姓名权 ( D)监护权 49 下列未经他人许可使用他人作品的行为,属于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行为的是( )。 ( A)将他人已经发表的电影剧本摄制成电影作品 ( B)在报刊上转载他人已经出版的中篇小说 ( C)将他人的外文作品翻译成中文 ( D)免费表演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50 我国专利权的保护

19、期限始于 ( )。 ( A)发明创造完成之日 ( B)专利申请之日 ( C)专利授予之日 ( D)专利实施之日 多项选择题 第 51-55小题 ,每小题 2分,共 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51 下列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有 ( )。 (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 B)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 C)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 D)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52 以下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 A)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的结果 ( B)民事法律关

20、系既包括财产关系,也包括人身关系 ( C)国 家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D)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物和行为 53 下列选项中属于保证担保范围的是 ( )。 ( A)主债权 ( B)利息 ( C)违约金 ( D)损害赔偿金 54 以下行为属于意思表示的是 ( )。 ( A)甲做梦成了公主,醒来后将梦中的情景告诉了母亲 ( B)甲爱上了乙,给乙写了一封情书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 C)甲想送给乙一本书,并把这一想法告诉了乙 ( D)甲想以 100元的价格购买一收音机,乙商店愿以 120元的价格出售,因在价格上无法达成一致,甲未能从乙商店购买收 音机 55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属于因事实行为引发物权

21、变动的是 ( )。 ( A)甲通过继承取得其父的遗产 ( B)乙通过时效取得制度获取物的所有权 ( C)丙购买他人房屋而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 ( D)丁将自己的衣服抛弃 简答题 第 56-57小题,每小题 6分。共 1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56 简述诉讼时效与取得时效的异同。 57 简述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的区别。 辨析题 第 58小题, 8分。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58 某甲 从某乙处买得一块八成新 “雷达 ”牌手表,数日后,公安机关找上门来要表。原来该表是某乙从某丙处偷来的。某甲以自己不知道该表是偷来的为理由,主张善意取得,不肯交表

22、。某甲的主张能否成立 ?试运用有关原理及法律规定加以辨析。 法条分析题 第 59小题, 10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59 民法通则第 62条规定: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条件时生效。 ”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案例分析题 第 60小题, 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60 某市郊区甲、乙两村农民长期来往通行于某小学校园。后两村的企业和农民购买了汽车和拖拉机,仍从学校经过,因影响教学秩序,该小学修起围墙,并在校门派人值班,从而引起两村企业、农民与该小学的矛盾,一方强行通过,另一方不让通行。为此,小学与甲、乙两村村委

23、会协商。小学提出在学校墙外另辟一条新路。甲村委会提出:虽然是历史形成的通道,为保证教学秩序,可以另开新路,但因新路必须经过甲村土地,故提出要求乙村给予土地补偿。乙村委会则坚持使用历史形成的通道。为此,某小学诉至某人民法院。 问: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法 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 30答案与解析 单项选择题 第 1-2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我国现行 1997年刑法确立了三项基本原则:一是罪刑法定原则;二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三是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其

24、中,罪刑法定原则与 1979年刑法中的类推制度相对立。罪刑法定原则的原意为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 “法无明文规定不受处罚 ”。 2 【正确答案】 A 【 试题解析】 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通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目的对犯罪目标的直接指向性,说明具有犯罪目的的罪过必须具有直接追求性。间接故意只具有伴随性,犯罪过失对危害结果具有否定性,因此间接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都不可能具有犯罪目的。只有直接故意,才可能具有犯罪目的。因此,犯罪目的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 3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陈某的行为构成颠覆国家政权罪。由于颠覆国家政权罪属于举动犯,行为一经实施,即构成犯

25、罪既遂,不存在未遂形态。因此,陈某的行为构成犯罪既遂,而非犯罪 预备、犯罪未遂或犯罪中止。 4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根据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可以把共同犯罪划分为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简称事前共犯,指共同犯罪人的共同犯罪故意,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形成。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称事中共犯,指共同犯罪人的犯罪故意,在着手实行犯罪之时或实行犯罪的过程中形成。 5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继续犯,是 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至其构成既遂、且

26、通常在既遂之后至犯罪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内,该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形态。吸收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数个犯罪行为,因其所符合的犯罪构成之间具有特定的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从而导致其中一个不具有独立性的犯罪,被另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犯罪所吸收,对行为人仅以吸收之罪论处,而对被吸收之罪置之不论的犯罪形态。结果加重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发生了刑法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刑法对其规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继续犯、结果加重犯的一 个基本特征就是行为人仅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而本题中的王某实施了两个危害行为 (一是杀害李某,二是杀害李某的丈夫 ),因而不属于继

27、续犯、结果加重犯;吸收犯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行为人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和指向的对象具有同一性,而本题中王某的两个行为指向的对象分别是李某、李某的丈夫,不具有同一性,因此,王某的行为也不属于吸收犯。 6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根据刑法第 55、 57条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有以下 四种情况: (1)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或者主刑是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 1年以上 5年以下。 (2)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 (3)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8、(4)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 3年以上 10年以下。 7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我国刑法规定的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 ,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根据刑法第 81条第2款的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惯犯、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没有不得假释的限制。 8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

29、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刑法第 133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仅定交通肇事罪,而将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作为量刑的一个从重处罚情节,不实行数罪 并罚。 9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遗弃罪是给被害人的生命、身体造成危险的犯罪;故意杀人罪是剥夺被害人生命的犯罪。两者的性质和法益侵害程度相差较大,在通常情况下容易区分。从司法实践来看,主要是行为人对婴儿或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不予任何扶养甚至移至于室外的案件,难以区分是遗弃罪还是故意杀人罪。这些案件中,行为人均负有扶养义务而拒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既可能构成遗弃罪,也可能构成不作为的故意

30、杀人罪。在这种情况下,应重点考察生命所面临的危险是否紧迫,生命对作为义务的依赖程度,行为人履行义务的 难易程度,行为是否会立即导致他人死亡等因素,判断成立遗弃罪还是故意杀人罪。就故意的内容而言,遗弃罪的行为人并不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只是对被害人生命、身体的危险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而故意杀人罪的行为人则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例如,将婴儿放置于行人较多的场合或者国家机关门前的,只能认定为遗弃罪。反之,如果将婴儿放置于没有行人的场所,将行动艰难的老人带往悬崖边上扔下不管的,则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因此,甲、乙的行为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 10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31、,是 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特征为: (1)侵犯客体为国家审判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方面为对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当事人。 (4)主观方面为故意。 1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刑法第 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从四个选项来看,只有选项 C外国驻华大使馆的参赞属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这些人员的刑事责任不属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情况。 12

32、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所谓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并且能够实行某种行为,消极地不去履行这种义务,因而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的行为。一般来说,这种义务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具体确定的: (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2)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3)由行为人已经实施的行为所产生的义务。这主要是指行为人由于自己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时,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在认定不作为时,关键 是要判明行为人有无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仅仅违反一般道德义务的行为,只能受到道德谴责或者纪律处分,而不能构成犯罪。 13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所谓不能犯未遂,是指行

33、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由于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而在客观上使其不可能完成犯罪,因而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不能犯未遂又分工具不能犯未遂和对象不能犯未遂。所谓工具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而使用了按其客观性质不能实现犯罪意图、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工具的犯罪未遂形态。对象不 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而针对本不存在的犯罪对象实施了犯罪行为,因而未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不能犯未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未遂的原因在于行为人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从本题四个选项来看,只有 C涉及行为人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问题,属于不能犯未遂。 14 【正确答

34、案】 D 【试题解析】 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 (即本罪 ),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 (即他罪 )的犯罪形态。牵连犯的一个基本构成要件是:牵连犯所包含的数个危害社会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牵连关系。所谓牵连关系,是指行为人实施 的数个危害社会行为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或原因与结果的内在联系,即行为人数个危害社会行为分别表现为目的行为 (或原因行为 )、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并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选项 A、 B、 C均为牵连关系的表现形式。 15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刑法第 20条第 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35、,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根据该款规定,实施无过当防卫,首先,必须具备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其次,必须是针对正在 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16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刑法第 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 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因此,死刑的适用在犯罪主体上有两点限制: (1)犯罪的时候不满 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所谓不适用死刑,是指不能判处死刑,而不是暂不执行死刑,待年满 18周岁以后再执行。 (2)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是指不能判处死刑,而不是

36、暂不执行死刑,待分娩后再执行。另外,对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也 包括不能适用死缓。 17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缓刑属于刑罚暂缓执行,即对原判刑罚附条件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它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 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根据刑法第 73条的规定,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 5年以下,但是不得少于 1年。 18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减 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

37、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改判,是指原判决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时,依照第二审程序或者审判监督程序,撤销原判决,重新判决。减刑与改判不同:减刑是在肯定原判决的基础上,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将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而改判则是以否定原判决为基础。 19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非法持有枪支罪,是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枪支的行为;非法持有枪支罪的犯罪主体 仅限于不具备配枪资格的自然人。非法出借枪支罪,是指非法出借枪支的行为;非法出借枪支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或

38、者依法配置民用枪支的人员或单位。从本题来看,警察甲属于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他将公务用枪非法交给乙质押,已经符合非法出借枪支罪的构成要件,应认定为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乙是不具备配枪资格的自然人,其非法持有枪支的行为,已经符合非法持有枪支罪的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非法持有枪支罪。 20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的规定,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淫秽物品罪 ,走私文物罪,均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走私罪;而走私毒品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多项选择题 第 21-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

39、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21 【正确答案】 B,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论上所谓的 “实行过限行为 ”,即对于超中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行为人不构成共同犯罪,各自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此题在 2003年曾以不定项选择题考过,是一个常考的知识点。应当注意选项 D,本案的被教唆人乙并非没有犯甲所教唆的盗窃罪,而是在实施盗窃罪的过程中,在满足特定条件时,根据我国刑法第 269条的规定,由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而已。 22 【正确答案】 A,B 【试题解析】 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在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的情况下,应当减刑。 C、 D两项均属 于可以减刑的条件,而

40、非应当减刑的条件。 23 【正确答案】 A,B,D 【试题解析】 犯罪预备行为与犯罪实行行为的区分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 “着手 ”实行犯罪。犯罪预备行为是着手实施犯罪前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则不属于犯罪预备行为,而是犯罪实行行为。 24 【正确答案】 B,C 【试题解析】 A不具有构成犯罪所要求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因此不构成犯罪,只是家长一般性的管教孩子的过激行为。 B中将陈某非法拘禁达到三天三夜,构成非法拘禁罪。 C构成非法拘禁罪,又有殴打情节,应当 从重处罚。 D属于正当的公民扭送罪犯的权利,不构成犯罪。 25 【正确答案】 B,C,D 简答题 第 26-27小题,

41、每小题 6分,共 1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6 【正确答案】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事实体法所特有的并贯穿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之中的基本准则。我国刑法规定了三项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原意为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 “法无明文规定不受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 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自由擅断。其二,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的具体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其三,明确化,即刑法条文必须用清晰的文字表述确切的意思,不得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

42、。我国刑法第 3条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即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事立法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刑法第 13条明文规定了犯罪定义,为区分罪与非罪行为确立了总的标准。 (2)刑法第 14条至第 18条明文规定了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为认定犯罪提供了一般的规格和标准。 (3)刑法分则条文对每一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作了明确规定,为认定各种具体的罪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4)在刑法第 32条至第 35条中明确规定了刑罚的种类,为依照法律处刑提供了根据。 (5)明确规定了量刑的原则,包括刑法第 61条规

43、定的一般量刑原则以及具备各种法定情节的量刑原则,如自首、累犯等。 (6)刑法分则条文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的法定刑,为对具体犯罪的正确量刑提供了具体的法律标准。 罪刑法定原则在司法中的适用表现为: (1)司法 机关在具体办理个案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严格按照刑法明文规定的各种犯罪的罪状和法定刑,以刑法总则规定的原则为指导,准确认定犯罪,恰当判处刑罚,不得偏离法律条文的规定滥定罪、滥处刑。 (2)司法机关在忠于法律规定的原意和符合法律规范含义的范围之内正确进行司法解释,指导具体的定罪量刑活动,不得用司法解释去任意修改、补充或变更立法内容,不得脱离法律条文的规定去创制新的法律规范。换言之,不得以司

44、法解释代替刑事立法。 27 【正确答案】 犯罪未遂是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之一。 刑法第 23条第 1款规定:已经着 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根据这一规定,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所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未遂具有下列特征: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行为。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的基本标志。 (2)犯罪没有得逞。这是犯罪未遂的又一基本特征,也是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重要标志。所谓犯罪没有得逞,是指犯罪行为没有完全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

45、特定犯罪构成全部要件。在结果犯、危险犯和行为犯这三类存在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界限的犯罪中,犯罪没有得逞的具体判断标准有不同的要求:在结果犯中,法定危害结果的出现是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志,如果没有出现这种法定的危害结果 (如故意杀人罪中的被害人死亡结果 ),则认为犯罪没有得逞。在危险犯中,法定的危险状态的形成是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志,如果犯罪行为还没有造成这样的危险状态出现(如破坏交通工具罪中的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 ),则认为犯罪没有得逞。在行为犯中,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是犯罪既遂的基本标志,如果行为人尚未完成法定的犯 罪行为,则认为犯罪没有得逞。 (3)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46、这是犯罪未遂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犯罪未遂区别于犯罪中止的基本标志。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从性质上讲,是指违背犯罪分子主观愿望和意图的主客观原因。出于犯罪分子本人的意愿而主动停止犯罪的,不能认为是犯罪未遂。如强奸犯罪中,犯罪分子在强奸的过程中因良心发现或者害怕受惩罚而在能够顺利实施强奸行为的情况下放弃强奸的,则不能认为是强奸未遂,而应当认为是强奸中止。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则必须是足以阻止其继续实施并完成犯罪的意志以外的原因。如果虽 然存在妨碍犯罪分子继续实施犯罪的主客观障碍,但这些障碍尚不足以阻止犯罪分子继续其犯罪行为,而犯罪分子出于本人的主观意愿主动停止犯罪的,则不能认为是犯罪未遂。如强奸犯罪分子在

47、强奸的过程中遇到被害人轻微反抗,因害怕被害人告发而主动放弃强奸的,应认为是强奸中止。只有当犯罪分子遇到了被害人强烈反抗,致使犯罪分子客观上无法顺利实施强奸行为,因而被迫放弃强奸的,才能认为是强奸未遂。在认定意志以外的原因的时候,必须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认定导致犯罪没有得逞是不是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根据司法实践,犯罪分子意 志以外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行为人以外的客观原因,如遭遇被害人的强烈反抗、遭遇第三人的制止、被害人的有效逃避、自然力的破坏、犯罪的时间地点不适于犯罪、遇到难以克服的物质障碍等。 行为人自身的客观原因,如行为人的智能低下、犯罪技术拙劣,犯罪时突发疾病使犯罪难

48、以继续。 行为人主观认识错误,如对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对犯罪工具的认识错误、对犯罪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对犯罪时周围环境的认识错误等。 我国刑法理论一般把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以及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1)根据犯罪行为是否实行终了,可以把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所谓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并且自认为已经将实现犯罪意图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施完毕,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 所谓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由于意志以

49、外的原因,使其尚未将他认为实现犯罪意图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行完毕,因而未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例如,行为人持刀砍杀被害人,在砍杀 的过程中,遇到被害人激烈反抗,甚至被被害人制服,因而未能完成杀人行为。 区分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的关键在于,如何认定行为是否实行终了。 一般说来,实行终了的未遂较之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更接近于完成犯罪,因而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案件其他情况相同的前提下,对实行终了的未遂的处罚重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2)根据犯罪行为实际能否达到既遂为标准,可以把犯罪未遂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所谓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 的行为,并且这一行为实际有可能完成犯罪,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 所谓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由于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而在客观上使其不可能完成犯罪,因而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不能犯未遂又分工具不能犯未遂和对象不能犯未遂。所谓工具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而使用了按其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