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488733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章节练习试卷 6及答案与解析 多项选择题 第 21-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 死刑缓期执行的适用条件包括 ( )。 ( A)罪行极其严重 ( B)不是必须立即执行 ( C)有重大立功表现 ( D)有悔罪表现 2 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有 ( )。 ( A)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 B)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 C)累犯 ( D)因故意 杀人被判处 15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3 下列由公安机关执行的刑罚有 ( )。 ( A)管制 (

2、 B)拘役 ( C)剥夺政治权利 ( D)罚金 4 剥夺政治权利包括 ( )。 ( A)剥夺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 B)剥夺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 C)剥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 D)剥夺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 5 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是 ( )。 ( A)严厉程度不同 ( B)适用的对象不同 ( C)适用的机关和程序不同 ( D)法律后果不同 6 下列关 于管制与拘役的说法,正确的有 ( )。 ( A)管制的最高刑期比拘役的最高刑期长 ( B)管制和拘役都由公安机关执行 ( C)管制与拘役都是限制犯罪分子自由的刑罚 ( D)被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适

3、量发给报酬,被拘役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7 我国刑罚中的附加刑包括 ( )。 ( A)罚金 ( B)没收财产 ( C)剥夺政治权利 ( D)驱逐出境 8 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关系是 ( )。 ( A)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 B)对任何一个犯罪人适用刑罚,都包含着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目的 ( C)在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时,既要考虑特殊预防的需要,又要考虑一般预防的需要 ( D)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是我国刑罚的目的所在 9 在下列关于刑罚特征的阐述中,表述正确的有 ( )。 ( A)刑罚从其性质上讲,是最为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 B)刑罚的种类及其适用标准必须以刑法的明文规定为依据 ( C)

4、刑罚适用的对象只能是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自然人 ( D)刑罚的适用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 10 在下列刑种中,剥夺人身自由的刑罚方法有 ( )。 ( A)管制 ( B)驱逐出境 ( C)拘役 ( D)有期徒刑 11 下列情况可以判处死刑的有 ( )。 ( A)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 ( B)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 C)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 ( D)暴力劫持飞机致使人死亡 12 下列关于死缓的说法,正确的有 ( )。 ( A)凡是刑法分则没有设立死刑的,就不可能适用死缓 ( B)刑法分则条文虽然没有死刑,但所犯罪行不该适用死刑的,也不可能适用死缓 ( C)死刑缓期执行,一律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5、 ( D) 2年期满后,犯罪分子所受的刑罚不是被减为无期徒刑,就是被核准执行死刑 13 对于 ( ),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 1年以上 5年以下。 ( A)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 ( B)拘役、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 C)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 D)被判处无期徒刑的 14 在我国, ( )罪犯不适用死刑。 ( A)聋哑人 ( B)精神病人 ( C)未成年人 ( D)怀孕的妇女 15 剥夺政治权利与哪一个刑种或刑罚执行方法的刑期,不是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 )。 ( A)缓刑 ( B)管制 ( C)拘役 ( D)死缓减为有期徒刑 简答题 第 26-27小题,每小题 6分,共 12分。

6、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6 简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辨析题 第 28小题, 8分。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7 请对 “只要没有被法院实际判处刑罚的,就不认为是犯罪 ”进行辨析。 法条分析题 第 29小题, 10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4条第 1款规定: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 试分析该款的法律规定。 单项选择题 第 31-5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7、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9 下列选项中可以适用善意取得的是 ( )。 ( A)管制刀具 ( B)外币 ( C)可卡因 ( D)白银 20 所有权不属于 ( )。 ( A)支配权 ( B)绝对权 ( C)身份权 ( D)财产权 21 下列行为属于添附行为中的附合的是 ( )。 ( A)将酒和酒混在一起 ( B)将不同的金属焊接在一起 ( C)将象牙雕刻成工艺品 ( D)为 新房购买家具 22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财产应当认定为国有财产的是 ( )。 ( A)海域 ( B)铁路 ( C)森林 ( D)文物 23 关于收取孳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 )。 ( A)收取孳息属于所有权的

8、原始取得方式 ( B)收取孳息属于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方式 ( C)收取孳息属于所有权人处分财产的一种方式 ( D)收取孳息属于所有权人使用财产的一种方式 24 添附理论中的加工是指 ( )。 ( A)一方使用他人的财产,将其加工改造成具有更高价值财产的行为 ( B)将不同所有人的动 产互相混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的行为 ( C)将不同所有人的财产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行为 ( D)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所有权的行为 25 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 ( )。 ( A)不动产 ( B)枪支弹药 ( C)毒品 ( D)货币 26 下列选项中,应当认定为先占的是 ( )。 ( A)甲拾得他人丢失的牛予以喂养 (

9、 B)乙住在某无主房屋多年而主张所有权 ( C)丙拾得他人抛弃的废弃物并声称为己所有 ( D)丁接受某人赠与的电视机一台而取得该电视机的所有权 27 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法主要包括 ( )。 ( A)先占、添附、买卖 ( B)添附、善意取得、赠与 ( C)先占、添附、善意取得 ( D)先占、买卖、赠与 28 关于所有权弹力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 ( A) “一物不能容二主 ”构成对所有权弹力性的限制 ( B)弹力性为他物权制度的发达奠定了基础 ( C)弹力性最终会使所有权归附于所人 ( D)弹力性是所有权最基本的属性 29 财产所有人无权向第三人追索原物的情况是 ( )。 ( A)原物由合

10、法占有人非法转让给善意第三人的 ( B)原物由合法占有人非法转让给恶意第三人的 ( C)原物由非法占有人非法转让给第三人,该第三人是善意、无偿取得的 ( D)第三人取得的财产是属于拾得物的 30 甲出差前将家中的一台彩电交由邻居乙保管。在甲出差期间,乙将彩电卖给丙,丙以为彩电为乙所有,便以合理价款购得。对此, ( )。 ( A)甲不得向丙请求返还彩电 ( B)甲可要求丙返还彩电 ( C)甲可要求乙与丙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 D)甲可要求丙赔偿损失 31 下列方式中,属于财产所有权原始取得的方式有 ( )。 ( A)继承财产 ( B)购买财产 ( C)受赠财产 ( D)添附财产 案例分析题 第 6

11、0小题, 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2 某照相器材商店购进一批新型相机,每部定价为 2998元。售货员在制作标价牌时,误将 2998元标为 1998元。某日,顾客, A入店,发现在别处卖近 3000元的相机在这里只卖 1998元,遂一下买了两部。事后,当售货员再次去库房取货时,才发现每部少收了 1000元。商店经多方查找,终于找到 A,要求退货或补足差价。 A称,自己买回两部相机是付了钱的,买卖已成交,岂有退货之理;再说,其中一部相机已以 2600元卖给了同事 B,还要看 B是否愿意退货 。商店按 A所指找到 B, B也拒绝了商,店的要求。商店遂以 A、 B为被告诉到法院,要求

12、退货或补足差价。 请问: (1)商店与 A之间民事行为的性质及法律后果如何 ? (2)商店对 A、 B的诉讼请求能否成立 ?为什么 ? 比较概念题 33 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 判断题 34 表见代理本质上是无权代理。 ( ) ( A)正确 ( B)错误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章节练习试卷 6答案与解析 多项选择题 第 21-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 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 【正确答案】 A,B 【试题解析】 刑法第 48条规定: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

13、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 2年执行。 ” 2 【正确答案】 A,B 【试题解析】 刑法第 56条第 1款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刑法第 57条第 1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3 【正确答案】 A,B,C 【试题解析】 罚金应当由人民法院来执行,其他三种均由公安机关来执行。 4 【听力原文】 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 4 【正确答案】 A,B,C 【试题解析】 此题涉及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第 54条的规定,主要包括: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

14、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5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它包括对犯罪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和资格的限制或剥夺,较其他法律制裁方法更为严厉;刑罚仅适用于犯罪人,而其他法律制裁主要适用于违法但尚未构成犯罪的人;刑罚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的刑事审判部门适用,且必须严格按照刑事诉讼程序进行,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不同;被适用刑罚的人如果重新犯罪,有可能构成累犯,会受到较为严厉的刑罚,而其他违法者如果实施了犯罪,一般不会按照累犯来处罚。所以, A、B、 C

15、、 D均正确。 6 【正确答案】 A,B,C 【试题解析】 管制的最高刑期为 2年,数罪并罚 最高为 3年,拘役的最高刑期为6个月,数罪并罚最高为 1年,所以 A项说法正确。 B 项也正确。管制和拘役都是主刑中的自由刑,对犯罪分子的自由有不同程度地限制与剥夺,所以 C项正确。被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被拘役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适当发给报酬,所以 D项错误。 7 【听力原文】 我国刑罚中附加刑的内 7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此题涉及我国刑罚中附加刑的内容。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四种。 8 【正确答案】 A,B,C,D 【试

16、题解析】 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都是刑罚的目的,总称为预防犯罪,因而,对犯罪人实施刑罚,必然是出于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需要,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应该在量刑时考虑这两方面的问题。 9 【正确答案】 A,B,D 【试题解析】 刑罚是指由人民法院根据刑法的明确规定对犯罪人所运用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最为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其往往是限制或者剥夺罪犯的某种权利。因此选项 C的说法不正确,罪犯不一定就是自然人,我国刑法中的罪犯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对犯罪的单位完全可适用刑罚。 10 【正确答案】 C,D 【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总则第三章的规定,管制限制罪犯的人身自由,而拘役、有期徒刑则剥夺罪犯的人身自由;死

17、刑剥夺罪犯的生命权,驱逐出境则剥夺了罪犯在中国居留的权利。因此,选项 C、 D正确。 11 【正确答案】 A,C,D 【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171条的规定,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判处死刑,并处 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 266条诈 骗罪中没有关于死刑的规定;第 264条盗窃罪中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或者盗窃珍贵文物,情节特别严重的,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第 121条暴力劫持航空器罪中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判处死刑。因此,选项 A、 C、 D正确。 12 【正确答案】 A,B 【试题

18、解析】 死刑缓期执行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死缓 2年期满后,犯罪分子所受刑罚除了被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核准执行死刑外,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可以减为 15 年以上 20年以下有期徒刑。 13 【正确答案】 A,B 【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55条的规定,除了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情形之外,剥夺政治权利期限是 1年以上 5年以下。因此,不论是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还是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只要不是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都是 1年以上 5年以下。 14 【听力原文】 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 14 【正确答案】 C,D 【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 15 【正确答案】 A,C,D 【

19、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55条第 2款的规定,判处管制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期限相同 ,同时执行。因此排除选项 B。根据我国刑法第 72 条第 2款和第 3款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而又被判缓刑的,应该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根据我国刑法第 44条和第 58条的规定,拘役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及于主刑,同样从判决执行之日起罪犯不享有政治权利,但不需要计算在内。该剥夺政治权利从主刑执行完毕或者假释之日起计算。根据我国刑法第 51 条和第 57条第 2款的规定,死缓减为有期徒刑的,从死缓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同时

20、,剥夺政治权利也减少,其计算从该有期 徒刑执行完毕或假释之日起计算。 简答题 第 26-27小题,每小题 6分,共 1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6 【正确答案】 (1)危害的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危害来源只能是人的违法犯罪行为;紧急避险的危害来源既可能是人的不法侵害,也可能是来自于自然灾害,还可能是动物的侵袭或者人的生理、病理疾患等。 (2)行为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行为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者本人,不能针对第三者;而紧急避险行为的对象则必须是第三者,是合法行为对他人合法权益的损害。 (3)行为的限制不同。正当防卫行为的实施是出于必 要,即使能够用其他方法避免不法侵害,也允许进行正当防

21、卫;而紧急避险行为的实施则出于迫不得已,除了避险以外别无其他选择。 (4)行为的限度不同。正当防卫所造成的损害,既可以小于、也可以大于不法侵害行为可能造成的损害;而紧急避险对第三者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损害,则只能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5)主体的限定不同。正当防卫是每个公民的法定权利,是人民警察执行职务时的法定义务;而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 辨析题 第 28小题, 8分。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上。 17 【正确答案】 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但行为应不应当受刑罚惩罚与需要不需要进行刑罚惩罚是两个范畴的问题。

22、应不应当受刑罚惩罚解决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只有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才能构成犯罪,不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不能认定为犯罪。而需要不需要进行刑事审判,即是否需要由“法院实际判处刑罚 ”,则是在行为构成犯罪、应当受刑罚惩罚的前提下,对具体案件的具体行为人是否实际给予刑罚惩罚的问题。如果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如情节轻微、行为人是未成年人、犯罪后有自首或立功表现,认为不需要给予刑罚 惩罚的,则可以免予处罚;对于超过追诉时效的,司法机关的求刑权也归于消灭。因此, “只要没有被法院实际判处刑罚的,就不认为是犯罪 ”的论断是错误的。 法条分析题 第 29小题, 10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

23、纸指定位置上。 18 【正确答案】 (1)该款规定的是犯罪中止。 (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犯罪中止可分为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两种。自动放弃犯罪 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预备或者犯罪实行过程中,自动放弃实施继续犯罪,因而使犯罪来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具有下列特征: 其一,必须是在犯罪预备或者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这是成立犯罪中止的前提条件。这一特征表明,在从开始实施犯罪预备行为到犯罪实行行为结束前的全部过程中,行为人都可以中止犯罪。

24、但是,如果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达到既遂状态,则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其二,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实质性条件,也是犯罪中止区别于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基本特征。所谓自动放弃犯罪,是 指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了自认为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认定自动放弃犯罪,首先,必须要求行为人自认为能够继续实施犯罪与完成犯罪;其次,还必须要求确实是出于行为人本人的意志而自动放弃犯罪,而不是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主客观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至于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犯罪的动机是什么,则不影响犯罪中止的认定。 其三,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所谓彻底放弃犯罪,是指行为人彻底打消了继续并完成犯罪的念头,彻底放弃实

25、施自认为可以继续实施并完成的犯罪行为。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 人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这种类型的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完毕、犯罪结果出现以前的过程中,并且具有放弃犯罪的自动性和彻底性。此外,还必须具有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有效性,即行为人必须自动、积极地采取必要措施,有效地防止其所实施完毕的犯罪行为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 单项选择题 第 31-5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9 【正 确

26、答案】 B 【试题解析】 管制刀具为国家禁止流通物,可卡因为毒品,白银不得上市流通,它们都不能适用善意取得。 20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所有权属于主物权、完全物权、绝对权、对世权、支配权、财产权。 21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所谓附合,是指不同所有人的财产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财产,非经拆毁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 A是混合, C是加工, D不属于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式,因此,只有 B 是正确答案。 22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 ,下列财产 (但不限于 )属于国家专有财产: (1)国有土地。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有:城市市区

27、的土地;农村和城市郊区已被征收的土地;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山岭、划原、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等。 (2)矿藏、水流、海域。 (3)国有野生动植物资源。 (4)无线电频谱资源。 (5)国防资产。 (6)依法应当属于国有的财产,如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铁路、公路、电力设施、电信设施和油气管道等。故选A项。 23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收取孳息属于收益,收益属于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式之 一。收取孳息属于所有权人收益财产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占有、使用、处分财产的方式。 24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添附包括三种类型:混合、附合和加工,其中加工是指一方使用他人的财产,将其加工改造

28、成具有更高价值财产的行为。 B项是混合, C项是附合,D项是先占,只有 A是正确答案。 25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善意取得的标的物必须是依法可以流通的动产,因此不动产、法律禁止或者限制流通的动产,如枪支弹药、毒品,不能适用善意取得。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动产,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因此, A、 B、 C都是错误的,只有 D是正确答案。 26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A项为无因管理; B项错在先占的标的物为动产,而房屋属于不动产; D项错在先占的标的物为无主物,而丁因赠与取得电视机的所有权,可见,电视机为有主物。如果从行为性质的角度判断, D项也不能认定为先占,因为先占属于事实行

29、为,事实行为是不需要意思表示的,而赠与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须有意思表示。 27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根据民法原理,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法主要包括先占、添附、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善意取 得等;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方式主要是买卖、赠与、互易等法律行为以及继承等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因此, A、 B、 D都是错误的,只有 C是正确答案。 28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一物不能容二主 ”指的是一物一权,这里的 “权 ”指的是所有权,弹力性说明在一物之上可以设定用益物权或者担保物权,这与一物一权不但不矛盾,反而恰恰说明所有权的收益权能和处分权能,可见,弹力性为他物权的发达奠定

30、了基础。由于弹力性的作用,一般会使所有权恢复其圆满状态,如抵押权的剔除,使所有权恢复了完整状态;但是也由于弹力性的作用,例如 ,由于在所有权上设定抵押权,或者质权,在所有权人到期不能清偿债务时,担保物权人可以拍卖、变卖实现抵押或者质权,此时无论如何所有权也无法恢复圆满状态,因此, C项表述错误。全面性是所有权最基本的属性。 29 【正确答案】 A 30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丙为善意第三人,受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根据民法原理,甲无权要求丙返还彩电或赔偿损失,只能要求非法让与人乙返还不当得利或赔偿损失。 31 【正确答案】 D 案例分析题 第 60小题, 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

31、位置上。 32 【正确答案】 (1)商店与 A之间的民事行为属于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理由是:商店营业员对照相机价格发生重大误解,并在此情况下实施销售行为,使商店利益遭受损失。依我国法律规定,对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利益受损的一方可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子以撤销,并由此产生返还财产 (退货 )的法律后果。 (2)商店对 A的诉讼请求可以成立。理由是:商店对其与 A之间基于重大误解而为的买卖行为享有撤销权。商店对 B的诉讼请求不能成立。理由是: B从各处通过买卖而取得了照相机的所有权,该所有权不因商店与 A之间的买卖行为被撤销而受影响。 比较概念题 33 【正确答案】 绝对法律关系是指

32、在权利人之外,一切不特定人均为义务人的民事法律关系。相对法律关系是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具体、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二者的区别是: (1)绝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人不特定,相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人特定; (2)绝对法律关系的权利人行使权利不需要义务人的协助,相对法律关系的权利人行使权利需要义务人的协助; (3)绝对法律关系中义务人所承担的义务一般表现为消极不作为义务,相对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人的义务一般表现为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 判断题 34 【正确答 案】 A 【试题解析】 表见代理是指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的民事行为在客观上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而实施的代理行为。从本质上而言,表见代理仍然属于无权代理,只是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法律赋予其有权代理的效力。因此,本题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